Peiwen K

Peiwen K

846 位追蹤者
喜歡虛無縹緲的迷茫、無邊無際的偏愛、永恆綿長的旅行。 煩惱是書看不完,又買新的書,永遠無法斷捨離。
849會員
102內容數
無所事事盡情,讀書、寫字、畫畫、攝影、聽音樂 看似無用的興趣,卻能填補心中的缺口。過度理想浪漫主義的靈魂,無從抒發的情感。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用影像書寫情感,勾勒出一則一則的故事。主角可能是我,也是你,或是那個你也想著的那個人。喜歡的、討厭的、乖張的、壓抑的,放在這裡等待風乾。 #用影像書寫情感
由新到舊
《江賢二2023個展》高美館_聆聽畫作的交響曲江賢二是一位充滿藝術與音樂性的畫家,他的個展將帶給觀眾一場心靈的探索旅程。無論是畫作的色彩、特殊的媒材運用,還是對於大自然的感悟,都將觀眾帶入一個全新的藝術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展覽的宣傳也聚焦在江賢二回到臺灣後的創作歷程,讓觀眾更瞭解藝術家的內心與成長。喜歡藝術和音樂的人,絕對不能錯過這場展覽。
Thumbnail
2024-02-28
16
《五行九宮—母親的料理時代》從料理看人生故事這篇文章介紹了蔣勳的《五行九宮—母親的料理時代》,帶出了食物的五行與人生哲學的感悟。大自然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以及對季節當季蔬果的感受。蔣勳通過與母親的生活點滴,表達了對生活的感悟和回憶。文章充滿了對童年的懷念和家庭生活的珍惜。
Thumbnail
2024-01-31
20
總統大選前讀《真相製造》後,深深有感。在總統大選前再度重看《真相製造》,真令人有感。從書中可以看出,選舉操作已經不是好好講政見,而是如何使用社群媒體,聳動且好懂的方式,來吸引選民的支持。社群媒體機制對容易引起情緒的文章提供更高的演算法,更高的推波。
Thumbnail
2024-01-11
20
台南瘋狂看展之旅(下):南美館/葉石濤文學館/普濟殿文物館 潘麗水的畫作探訪葉石濤的名言:「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這次去南美術館是為了看『春源畫室』潘麗水的門神作品,看葉石濤紀念館,順遊文學館卻又想起袁哲生。 最後再到第一間廟宇設置的文物館:普濟殿文物館觀看潘麗水的門神畫作的修復展示。 兩天六個展覽,完美達成。
Thumbnail
2023-12-28
22
台南瘋狂看展之旅(上):一日考古台灣史台南被譽為眾神之都的台南具有歷史人文的博物館、文學性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本文介紹了台南歷史博物館和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並提供了大眾運輸交通規劃和用餐建議。想讓您的週末台南之旅更充實嗎?不妨參考這篇文章,體驗一次看完六個展館的文化之旅!
Thumbnail
2023-12-25
21
讀《夜官巡場》回味民雄在地鄉野奇譚《夜官巡場》描述作者從小在嘉義民雄長大,離開後再度回顧家鄉的往事,並與兒時玩伴的鄉野奇譚經歷交織展開。 書中提到的「五穀王廟」、「水流媽」、「大士爺廟祭」、「民雄鬼屋」都是真實存在的地方,透過魔幻寫實的手法,分不清到底看到的景象是人還是另有他物。建立在史實上的故事,多了一分真實。
Thumbnail
2023-11-19
24
芭蕉圖書館:造訪遠在海邊的書店需要一些嚮往到好遠好遠的地方,拜訪ㄧ家書店,需要一些嚮往 前些日子男友傳了台東成功小鎮的芭蕉圖書館的照片,也許是文案,也許是照片,都讓人感受是獨具特色的獨立書店,默默加入想去的書店清單裡。但因路程遙遠,週休二日的時間實在不夠充裕,於是趁著四天連假安排了芭蕉圖書館造訪之旅。
Thumbnail
2023-10-30
32
國美館展覽「你正在工作嗎?」AI即將取代你的工作!I普及後,人要如何更有價值能不被AI取代?上次去某個電商場合,有學員用AI寫社群貼文,讓我倒抽一口氣。這樣文學作品會被取代嗎? 問問你,還在工作嗎?
Thumbnail
2023-10-20
19
《我可能錯了》教我的三件事原先以為可能像是一行禪師之類的心靈短篇小書,但我錯了,讀起來興味之處在於: 書裡描述了一個擁有財富跟頭銜的經濟學家,入森林成為僧侶,之後又如何回到塵世的,發表演講影響更多人,對於內心富足的追求。 讀完很從其中的思考方式獲益良多,甚至抄寫字句方便日後可反覆觀看。藉此分享三間值得學習的事:
Thumbnail
2023-09-20
32
閱讀《獨舞》李琴峰_在尋得意義之前,誰也不准死。生而為人,卻始終無法逃離的孤獨。活著,仍在黑暗裡漫舞。 讀《獨舞》試圖探討愛與死亡、自我追尋、人生意義。
Thumbnail
2023-08-31
20
人終將回歸於自然-宗教博物館【山海天人】特展今年宗教博物館的特展【山海天人】,則著重於探討人於自然間的關係,以沈浸式體驗的形式重新感受生命意義。 遊歷時聽聞路人耳語:「這樣的布展沒有深度。」 人們往往將立即能獲得的資訊量多寡,視為展覽的實際價值。其實真正的展品,是體驗者當下內心的覺知。
Thumbnail
2023-08-03
22
|攝影日子|暫時南漂青年幾個月前離開台北,到高雄工作了五天,成為暫時南漂的青年。 相較於北漂青年,我嚮往中南部慢步調的生活。 在高雄最後一個上工日特地早起,去港邊散步。一個人享受海的氣味、夏天的風、飽滿的藍、永恆的寧靜。 離開後,下次何時能再回來?
Thumbnail
2023-06-28
27
簡單上手,五個加強美感的小訓練 - 閱讀漢寶德《談如何培養美感》後的領悟身在台灣,某些設計總是被批評是「中華民國美學」,或是更慘烈一點,被稱之為美工毫無美感的視覺呈現。 閱讀漢寶德《談如何培養美感》後,解開我不少疑惑。 此書用較為實際的方式,講述如何培養美感,本書有幾個方法我個人很受用,與大家分享,共同提升美感。
Thumbnail
2023-06-17
24
極權統治下的方針,仍有努力不讓思想被控制的靈魂。繪閱讀《1984》繪閱讀,選取書中最愛的片段,化成插畫。 極權政府如何統治思想?失去自由後,還有愛情存在嗎?
Thumbnail
2023-05-21
33
天文與書本的結合火花-走訪天文書店《仰望書房》與 a reader造訪獨角獸計畫與 Alife 品牌合作,一個以書策展的場域 a reader 的第一檔企業空間選書,以天文為主體。獨角獸閱讀的李惠貞老師以《夜的盡頭》為主題衍生,這是本談論暗空領域、夜間照明學、生物歇息的生理節律、與社會學等夜空議題的相關書。恰巧前些日子,造訪台中仰望書房,恰好挑選中這本《夜的盡頭》
Thumbnail
2023-05-01
20
[ 攝影日子 ]在牡丹小山溪一晚的延宕滿足 閱讀,攝影、寫作,或許所有的創作都是延宕滿足的產物。 前幾週經歷了一趟牡丹小旅行,住在老屋改建的小山溪民宿。到達時已接近傍晚,兩層樓的小屋引進了天光,不仰賴冷白色的燈具,整間屋子的光線用氛圍性的暖色調點綴。室內夜色慢慢下來,身體隨著燈光逐漸沉靜。夜晚的小鎮很安靜,烹煮晚餐後,剩下來時光該做什麼?
Thumbnail
2023-03-07
20
紫微斗數不是神秘學,而是天文學-談論算命師如何推測未來?有天在台中科博館看展覽,發覺中國古代的天文探測儀上的中文字我全然無知。中國傳說的占星術紫微斗數,到底是如何推測命運?好奇心殺死一隻貓,我決定來一探究竟。
Thumbnail
2023-02-18
19
[繪日子]與書本斷捨離之前,我能做些什麼?逢過年時節,即是斷捨離的日子。 整理與告別物品令人痛苦,源自於斷捨離本身是違反人性的行為,因為擔心資源匱乏,人類擁有囤積的本能。尤其在疫情或是危急時刻囤積物資的情況更為明顯。 但對於書籍呢?不讀書既不會餓死街頭,為何對於與書告別,總是難題? 與書的斷捨離總存在一種資訊焦慮,重複詢問自己是否有讀進去些
Thumbnail
2023-01-28
41
沒有一幅畫的的美術館,只能用感知體會_觀展忠泰美術館《感知現場》在入口處脫去鞋子,登上白色天梯,從這裡開始與現實分界。進入真正的入口,身體必須承受擠壓、捲俯、侵入,這是進入空間的犧牲與規則。 這次忠泰美術館的展覽《感知現場》邀請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伯陽將美術館的場域空間,完整化作一件作品,能排除更多的干擾,更乾淨簡單的體驗。
Thumbnail
2023-01-15
20
別再唱衰台灣- 顏擇雅《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之讀後感如何培養對觀點的敏略度,先從前輩的經驗學習是最快的入門之道。 當初買《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本書是因顏澤雅總是以精闢犀利的觀點看待時事。之前零碎聽了幾集YouTube 專訪,但實在零散,不如買書更有統整性。 這本集結顏擇雅老師之前天下專欄的評論,並重新因時勢變化而重新編寫。主要談論台灣社會現象,像是
Thumbnail
2022-12-11
25
民國六十年代的憂患仍至今尚存,讀文星叢刊《生於憂患》王洪鈞 在文星書店舊址舉辦的展覽「臺北城中文化復興運動系列-你我錯過的文星時代」,巧遇民國52年的文星叢刊。從今天回看民國六十年代的書籍(民國五二年出版),仍有些難解的憂患挪移到今日仍不明朗,不穩定的國際情勢下,島民始終與憂患共存。
Thumbnail
2022-11-13
17
森林療癒,是另一種日常的創作感官練習。前幾天參加《一間書店》的森林療癒講座。講師Juna Chang分享日本過勞、慢性病、自殺率的問題,藉由森林浴得到緩解。森林孕育萬物,人回歸於自然,即像萬物回歸塵土裡,實屬應當。 Juna是美國ANFT認證森林療癒嚮導,課程內容較為軟性,偏向心靈療癒。(據說台灣的森林療癒嚮導則是會學術知識性多一些。)
Thumbnail
2022-10-24
27
想聆聽的唯有寂靜:關於閱讀厄凌‧卡格的《聆聽寂靜》與生活住在離上班地點交通來回需兩個小時的地方,漫長的通勤時間,習慣性的戴著降噪型的耳機播放音樂,將外界一切隔絕。無須跟任何人交談,享受靜靜獨處的時刻,將城市的燥響置身事外,我正在聆聽寂靜。
Thumbnail
2022-10-12
21
燃燒生命的詩意,觀影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如同心愛的樹木罹患褐根病必須捨棄,年過中年後,就是不斷地告別, 詩人前輩的逝去,時間的長河卻無法停留,一直仍推著你前進。 仍在前進,對於寫作的熱情也亦是如此。吳晟的書房擺著世界各國的詩人的著作,當有一天,雙腳再也無法前行,心靈的自由仍可以相依相伴前往遠方。 導演巧妙運用許多自然景觀,乾枯的河床、
Thumbnail
2022-09-18
21
別在節食了!閱讀《我們為何吃太多?:全新的食慾科學與現代的節食迷思》人們往往對肥胖者有些迷思,認為他們是只是貪吃,無法用意志力克制自己的食慾。想減肥必須節食,必須少吃多動。 為什麼節食對於減肥沒有用? 最近閱讀《我們為何吃太多?:全新的食慾科學與現代的節食迷思》提到了關鍵原因: 單憑意志力無法控制新陳代謝所調節的體重設定點。
Thumbnail
2022-09-11
22
繪日子_理想的書店生活,花蓮《一本書店》花蓮《一本書店》之旅 到一個地方,造訪一間獨立書店感受生活的方式。 前陣子在獨角獸閱讀李惠貞的臉書上,提過《一本書店》是他心中理想的書店。令我好奇,理想的書店會是什麼樣子。 實際去一次就知道了。 想拿起相機紀錄,不過書店也是主人的家,因此禁止攝影,改用畫圖表示。 書店臉書資訊
Thumbnail
2022-09-03
22
在沒入黑暗密林後,尋找光之路。- 花蓮好地下中心《隻手之音 蕭琬臻攝影個展》玩沙的孩子背對坐著,在無憂慮的背影下, 若大的黑影襲來, 是拉開人生序幕的啟示。 童年釀成的黑夜,索求的期待與落空。 想衝破天際的飛機卻始終墜落。 水邊廢棄的空屋, 內心空洞迴盪的聲音, 隨著波紋擴散。 深處掙扎的火焰,被擋在關閉的門內。 漸漸那縫隙也消失,封閉之後, 再也沒有門。
Thumbnail
2022-08-24
18
於死亡中前行,宗教博物館特展《生死晝夜》之旅 當你出生的那刻起,死亡的陰影就朝著你逐步接近。亞洲文化避諱著談論死亡,不過,一旦感知人將有一死,對於生的渴望,與生命意義的追求會更為清晰。
Thumbnail
2022-08-07
27
哀傷裡藏著對萬物萬事的溫柔_讀陳夏民《失物風景》+ 書摘節錄《失物風景》封面的裝幀極美,淺藍的樹影像是倒映於河水裡,白色標題字蝕刻書封,若隱若現被嵌入風景裡,逐漸失去形體。 「若我先離開就不算是被拋棄了吧。」
Thumbnail
2022-07-19
14
走入黑暗後 才能顯現光的溫暖不朽。-洪瑞麟北美館《掘光而行》觀後感 (下)『從海這邊一直走過去就是台灣了。』 最後洪瑞麟對於海的那一方回望,仍有期盼,怎知後生再也沒有回到最愛的台灣。展覽停留在此,不圓滿徒留傷感,更增添餘韻。
Thumbnail
2022-07-03
14
文學是天譴 《台灣男子葉石濤》觀後感 入場時影廳裡四個步閥襤褸的老人家,互相攙扶走入片場,大概在繁華嘈雜西門的電影院實為少見。 是否電影裡的葉石濤與那群老人家是否是同時代的呢? 是否當年曾深受葉石濤為台灣文學的付出,而深受鼓勵創作文學呢?
Thumbnail
2022-06-26
19
【攝影散文】下雨的日子-基隆城市博覽會在吹來海風的車站,旅人下了車。 藉著基隆城市博覽會遊歷基隆,由『A1 主展館 - 起點城市』為起始點,隨著入口潮水的海水漣漪意象,慢慢進入,全盤瞭解基隆的歷史與特色。 看板寫著「基隆咖啡店比手搖飲店還要多」,也許是早起的海邊工作的漁者,需要清醒,畢竟反覆浮沉的浪潮,令人暈眩昏迷。
Thumbnail
2022-06-17
21
走入黑暗後 才能顯現光的溫暖不朽。-洪瑞麟北美館《掘光而行》觀後感 (上) 初次看到洪瑞麟的畫作是在北師美術館的《不朽的青春》展覽,在生活紀實的畫面中,洪瑞麟選擇紀錄較少關注的礦工生活,紀錄台灣勞工當時生活樣貌。從此洪瑞麟在我的印象裡就標籤成礦工的紀實畫家,但畫家為何選擇描繪勞動著的樣貌作為發展的主軸,也許是更值得深究之處。
Thumbnail
2022-06-12
13
人生第一次的台灣山岳雜誌刊登(雜誌抽獎感恩活動資訊)紀念攝影文章:【走在雲之彼段- 北大武山紀行】刊登於台灣山岳雜誌153期 有些山友會將完成多少座百岳當作挑戰自己的目標,而我對於許多事物都感到無趣。
Thumbnail
2022-06-06
17
已結束的展覽紀錄還會有意義嗎(終)此為《已結束的展覽紀錄還會有意義嗎?》系列文最終篇! 常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
Thumbnail
2022-05-27
18
|攝影小說|我在海邊 我在山裡我 在 海 邊 / 我 在 山 裡 這是一條從龜山島開始到結束的路線。 坐在往宜蘭大溪的車上,過了頭城後的那面大海。車窗外的欄杆隨速度移動,而龜山島則是遠遠的在那裡。 由大溪上桃源谷大里下的觀海路線,初次來訪是冬末晴日,海是淺藍色的。 二次造訪的春日,色調被陰天所覆蓋,海變成抑鬱的灰藍色。
Thumbnail
2022-05-17
21
《媽的多重宇宙》教會我們彌補關係,活在當下的美好。母親節的週末,與媽媽觀一同觀看《媽的多重宇宙》。 雖然中文片名很搞笑,英文的較有深意: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一切事物都在當下 其實是一部,科幻片、動作片、家庭片、哲學片都說的通。甚至後半部會讓你掏出衛生紙,因為這是部在彌補關係的電影。
Thumbnail
2022-05-08
20
《讀緻熱無悔的愛戀-少年維特的煩惱》由愛情擴張到人生觀的書寫對《少年維特的煩惱》的印象如同許多知名的世界文學名著,只聞其名,卻從未翻閱。閱讀後才發現少年維特不止是描述愛情的經典,對於歌德使用自然景觀觸動心靈思想的寫法,著實驚艷。因此藉此機會分享對此書的想法,並整理心儀的句子節錄成書摘。
Thumbnail
2022-04-27
17
從台灣攝影看到世界新聞攝影-已結束的展覽紀錄還會有意義嗎?(四)攝影就是認識過去與現在、自身與國家的一盞大門。 初次造訪第一個台灣的攝影博物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與草山玉溪《世界新聞攝影展》
Thumbnail
2022-04-22
15
進入達利的瘋癲想像世界,看展《瘋癲 ‧ 夢境 ‧ 神曲-天才達利》《瘋癲 ‧ 夢境 ‧ 神曲-天才達利》此展覽展出的展品多元,有經典的畫作,裝置作品,視覺錯置的實驗之作,動畫作品,將神曲詩篇轉換成圖像的插畫之作,豐富多元的展品,讓觀者較不容易疲乏,也呈現達利無論各種媒材皆能展現超現實主義之藝術手法,。 各個展間的空間連接性也是精心設計。
Thumbnail
2022-04-05
18
不是藝術家,但為何我們仍需要攝影?閱讀攝影經典約翰柏格《另一種影像敘事》(下)純粹的攝影序列能否敘事? 作者於第三部分使用150張沒有任何文字的照片序列,由觀眾自行解讀。這些影像也許是當地農婦的生存記憶片段,卻無法拼湊出一個完整時間軸線的故事。讀完只會存在模糊的鄉村農婦記憶。 作者先講述兩種過去類似於影像敘事的呈現方式,卻又不完全能表達影像敘事的方式: 作者以星座為舉例:
Thumbnail
2022-03-21
18
當紅包禮金有了價目表,究竟是什麼定義關係的價值?當紅包禮金有了價目表,究竟是什麼定義我們關係彼此的價值呢? 『 真正的禮物是不會有等級關係的。』新人芳芳說著。 語畢,新人發了鈔票圖案的便條紙,請受邀者用筆寫下對於婚禮與交換的事宜,或者是對新人的祝福。將這些寫滿文字祝福的話語,放入紅包袋贈與新人。
Thumbnail
2022-03-13
18
該如何描述時間? -已結束的展覽紀錄還會有意義嗎?(三)本篇主要是有章美術館《現在幾點鐘》描述時間性的展覽,及其他小展覽的觀看紀錄。以鐘錶數字指稱時間之外,你該如何描述時間? 時間這抽象的概念透過藝術展現,又會是什麼模樣?
Thumbnail
2022-02-20
15
該花多少時間凝視一張照片?閱讀攝影經典約翰柏格《另一種影像敘事》(上)攝影皆為peiwen.k書籍翻拍 近日反覆思考影像敘事的表現方法,並再度拜讀《另一種影像敘事》這本約翰伯格與尚摩爾合著探討影像本質的經典之作。 一本山區農民生活的攝影書,並同時探討攝影本質。本書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照片曖昧不明的本質,一張照片即是「相遇之所」 第二部分:事物外貌意義的探討
Thumbnail
2022-02-13
18
已結束的展覽紀錄還會有意義嗎?(二)-《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紅線:象徵生命線,抑或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劇烈性的紅線交織,像是牽引觀看者共同的命運。觀賞塩田展覽,不僅是能互相打卡留戀,並找尋自己與作品間的關聯性。更能深度思考其生命意涵。作品探討生命的哲學性,生死觀,加上鹽田獨具深意的語彙感,即便結束也很值得紀錄。
Thumbnail
2022-02-04
15
已結束的展覽紀錄還會有意義嗎?(一)常問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對我自身而言,藉由寫作磨練自己的觀點,或是藉由攝影訓練自己觀看的角度。 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2022-01-24
17
壓線看展!禪意與不義監獄 《複調神話》 -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系列(下)複調神話如同變調的神話,也許前一世都人類都是犯了罪的天使,天神逞罰將我們變成了人類,承受者生老病死輪迴之苦,不斷遊歷在人間,而這些痛苦,在藝術家的轉化,成為作品。
Thumbnail
2021-12-24
16
壓線看展!散落於小房子裡的 《複調神話》 -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系列 (上)複調神話,這是一個無法定調的展覽。 定名為複調神話的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策展的藝術形式多元。攝影、繪畫、雕塑、裝置。展品傳達的議題多元分散。 展品存在的空間如星塵發散性的遍佈。 花了三次筆者慢慢將展品看完,節錄部分有興趣的與你分享。 ​
Thumbnail
2021-12-23
16
為什麼人類喜歡看引戰文?在臉書上不難發現有些KOL喜歡用引發情緒的字眼,俗稱『引戰文』,而周遭的朋友則酸言酸語的回覆,整個臉書貼文看起來就像巨大的煉毒廠,充滿了負面能量。 網路時代,會毫不掩飾的將人醜陋的一面顯示出來。
Thumbnail
2021-12-12
25
大人的台中科博館之旅_以哲學的角度觀看生命(下)曾是孩子的教學景點的台中科博館,長大後重遊,以成人的視角觀看展覽,許多的介紹語富有深意。 生老病死,人生的結局,就是死亡,那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Thumbnail
2021-11-23
19
大人的台中科博館之旅_以哲學的角度觀看生命(上)長大後遊歷台中科博館,以哲學角度觀看展覽,年紀不一樣,觀看的角度也不同了。
Thumbnail
2021-11-03
16
當代藝術不再是視覺而是體感。談國美館展覽《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到美術館看展,你的預期會是什麼?是古典的油畫、東洋的膠彩、還是龐大的雕塑作品? 近期將結束的的 國美館 《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則是突破對於傳統繪畫藝術的概念。來美術館給腦袋一個新的體驗!
Thumbnail
2021-10-11
20
|繪日子|當有一天臉書消失了,你會怎麼度過夜晚? 2021年10月4日晚上11時半,睡前滑Facebook與Instagram 皆無法顯示最新動態。 究竟我們為什麼需要臉書呢?
Thumbnail
2021-10-05
33
| 攝影小說 | 旁人的幸福,在得不到愛的人身上就變成了刺。我與J,單車行進間的兩人,就像維持著一個神秘感的距離。你不能過於靠近,但也無法遠離太遠。在適當的吸引力下,兩個人才能維持關係。
Thumbnail
2021-09-27
18
在一個海邊永晝的美術館 - 基隆和平島永晝海濱美術館 在一個海邊永晝的美術館 展示各種與海邊生活的人的藝術作品。 拿著地圖像是尋寶,鼓起勇氣打開一間小店的門。 每扇門後都是一個小世界。 可能是有海景的咖啡店,可能是有洞穴的餐廳,可能是充滿香氣的甜點店。 描述討海生活工作的藝術作品融入於此。
Thumbnail
2021-09-19
48
你們家有什麼東西可以拿到美術館展覽?觀看《歷史當代》的深省作品如果是你?你認為什麼物品是值得拿去美術館展覽的呢? 這篇分享了三個當代藝術館最近的發人深省的藝術作品。談論共同創作,與對事物價值的重新定義。談論『變』才是真理的作品。談論如何用幽默包裝嚴肅的環境議題。 來當代藝術館看展覽,獲得更多意想不到的事物。
Thumbnail
2021-08-22
22
網路媒介及社群媒體的普及化,更導致對於著作權的忽略有一次在靠北登山,看到有大大引用別人資料圖,不補出處。於是正義的網友提點了一下,大大馬上補上出處。 當然大大也不是故意的,他沒有惡意,只是純粹沒意識到這件事。 只是這件事讓我感到非常驚訝。
Thumbnail
2021-08-15
18
到達一個高峰後,就是不斷的墜落。那你畢生追求的是什麼?閱郭強生《尋琴者》嗜讀那些會啃咬激盪心靈的書,郭強生《尋琴者》。寫遺憾,寫音樂,寫情感。寫高峰後的失去。 留下的又會是什麼?
Thumbnail
2021-08-02
20
|繪日子|在疫情的這端時間,讓我愛上了瑜伽。心情焦躁?要不要試試看瑜伽? ㄧ開始所想像的瑜伽是個過於靜態的運動,很喜愛郊外的我,比較喜愛有風景變化,身體可以移動的有氧運動。這種無法大量揮灑汗水,較無訓練心肺強度的運動,真的適合我嗎?但實際體驗瑜伽後,發現跟自己想像實際上不太ㄧ樣
Thumbnail
2021-07-19
22
|攝影日子|我們所習慣的方便,是用別人的不便換來的在疫情一開始的日子,許多商家提早打烊。晚上八點就無法購物的日子,過去從未想像到。散步走路的時間,撇除掉當下購買向隅的不快,思索『 所謂方便的生活到底是什麼?』 其實,我們所習慣的方便,是用別人的不便換來的。
Thumbnail
2021-07-10
16
|攝影日子|疫情在家連懶人也可以做的料理與飲食紀錄APP推薦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Thumbnail
2021-06-27
19
|攝影小說|閉上眼睛,對山許一個願 !『 閉上眼睛,對山許一個願,接著抽一張牌,牌卡的文字,是山想對你說的話。』 每次回到大自然之際,都是一個療程。
Thumbnail
2021-06-09
21
疫情之下,很多人是沒有緩衝,沒有選擇的。別無選擇。台北進入三級警戒後,在以往人靠人人黏人的捷運板藍線上, 大家好像很怕旁邊的人似的,向同級相的磁鐵,你一靠近,我又遠離。捷運裡突然出現了好多的空間......
Thumbnail
2021-05-24
22
在咖啡廳與機器人共舞的愛情:看表演黃翊工作室《小螞蟻與機器人- 遊牧咖啡館》這是一個夜晚咖啡廳人與機器人共舞的愛情故事。疫情進入三級緊戒後,所有的藝術場館都關門了,焦慮與不安湧上心頭。這個時刻,我們仍需要藝術,治癒人心。回顧了最近看過的溫暖劇場,期盼一切安好。
Thumbnail
2021-05-16
20
|繪閱讀|內向孤獨患者怎麼看待《如何不孤獨死去》書評最糟糕的部分在於等待,當日子只用來吃飯,喝足夠的水以維持自己活著。維持,就這樣而已。 習慣性到週末去書店晃晃,某日遇見了《 如何不孤獨死去 》這本書名很特別的書,吸引了我的注意。如何才能不孤獨死去?該如何做到?我由衷好奇。
Thumbnail
2021-05-02
30
再次從忘卻中醒來?重溫回聲樂團 x 南西肯恩戀人絮語>十週年再製版今天無意間聽到回聲樂團的戀人絮語,太懷念了。這次是與南西肯恩合作的Rework版。重新編曲、詮釋《戀人絮語》。南西肯恩版本在後段澎湃之後,漸漸收尾在安靜的夜裡,那種延續的Night....... 滴滴答答的,好像下不完的雨........
Thumbnail
2021-03-19
22
怪誕奇異的體驗之旅-美國錄像藝術之先鋒湯尼奧斯勒高美館展覽《黑盒》創作的朋友問我最近有沒有奇怪的展覽,剛好年假去了高美館看美國錄像藝術之先鋒湯尼奧斯勒《黑盒》展覽,如果用幾個字形容就是『怪誕奇異的體驗』。
Thumbnail
2021-03-07
17
| 攝影小說 | 下午四點後,什麼都變得朦朧了沒有工作的日子的都是飄忽晃蕩的。睡眠不足的早上總是昏沈。總是需要到了午後,等身體逐漸回溫,才真正的清醒。 為了躲避陽光,人生裡有一段時間,總是下午三點後才出門。日光的角度從筆直的90度轉變成45度角,此刻,陽光被時間妥協了,刺痛的光也變得溫和。
Thumbnail
2021-02-26
21
| 插畫攝影 | 過年的幻想札記過年,終於有好多空白的時間,可以發呆,可以漫無目的想事情。 收錄五則短篇:《整理房間》,《賀年卡》,《興趣使然的畫家》,《非常浪漫》,《想把日子過得不浪費》。 片段似的,過完了年。
Thumbnail
2021-02-19
17
我只是想被朋友邀請進Clubhouse 下班後的手機收到一則訊息。是來自Clubhouse的邀請。 我思索著我為何要加入Clubhouse,想想總歸一個字『怕』! 怕跟不上行銷變化多端的腳步?怕與別人比較不來的自尊心受損?怕成為社群朋友間的邊緣人?還是怕孤獨?
Thumbnail
2021-02-06
23
到電影院裡做清醒夢- 談電影《李希特舒眠曲》與Max Richter的Sleep創作Max Richter' Sleep 《李希特舒眠曲》非常喜愛這100分鐘的視覺與音樂體驗,很舒服。而李希特的8小時戶外舒眠演奏會,這舉動是多麽當代藝術!本篇從8小時的睡眠專輯談起音樂家李希特的創作理念。
Thumbnail
2021-01-23
18
回到1920年台灣美術的光輝時代-談北師美《不朽的青春》之背後歷史脈絡及藝術精神『 藝術家永遠在封存時間,最後達到永垂不朽。』 北師美術館這檔收錄了台灣1920年代以來台灣最具代表性的的藝術家。本篇著重於此檔展覽下1920年代的歷史脈絡,以及藝術家的精神。並分享觀展後的衍生閱讀資料,讓觀者一起認識1920台灣藝術最輝煌的時代。
Thumbnail
2021-01-09
23
我猜 Peiwen.K 不是傻子,就是喜歡藝文的瘋子。- 誠徵讀者ing我與Peiwen.k 的認識,是在台北某一個雨天。有時候會很好奇,創作者為甚麼要創作呢?像 Peiwen.K 這種純粹藝文創作,往往是閱讀市場需求裡,偏低的那一塊。畢竟看看書籍排行榜,商業書跟實用書總是熱賣。而Peiwen.k 她還繼續寫。我猜Peiwen.k不是傻子,就是瘋子。
Thumbnail
2020-12-27
23
|圖像故事|夏天因爲貪圖涼快而去游泳,那冬天去游泳貪圖的是什麼?這次用插畫與文字呈現作品:很喜歡去游泳。尤其是想一個人靜一靜的時候。游泳時欣賞著水波紋,覺得很美,想著想著,就在想:天氣那麼冷,冬天來游泳的人,是為了什麼?
Thumbnail
2020-12-13
15
關於創作者這種人:談學習獨處,與悲傷與作品的深度之關聯。 在一個波光粼粼的人造河邊,我想著怎麼樣的人,最後能走上創作這條路?作家這等人的本質是什麼? 從學術的世界出走,開始進入藝術的世界後,發現科學跟藝術,本質上是相似的-都需要面對一個人的孤獨。
Thumbnail
2020-11-22
24
在《黃華成未完成》展覽的最後一天,持續寫著未完成......2020.11.8 在北美館《黃華成未完成》展覽的最後一天,我又再去看了一次。這次是告別。 藝術家的逝世不會是一個斷點,他的作品可以成為不朽,成為永恆。這就是藝術存在偉大之處。
Thumbnail
2020-11-08
12
換了一個餐桌吊燈之後_談生活之美『 吃飯不能看電視,要在餐桌上吃飯才有教養。』 為了一起吃飯,換了一個餐桌燈,因此而多了很多跟家人一起的時間,甚至改變了家人對美的感受。讓我深刻體悟美學就是,把生活過好的藝術。
Thumbnail
2020-11-02
19
回程的路好長好長,我們終究要道別( 南湖大山攝影專題 3 ) 南湖大山被譽為最美百岳,而在山上待五天的日子,是什麼樣子呢? 這篇談南湖大山的回程,有霧的森林,無法拍照的當下。 山林像是過濾器,將雜音濾掉後,讓心思回歸於自己,然後感受當下與身邊的人,才是重要的。
Thumbnail
2020-10-18
23
週末夜晚,下雨的日子,想獨處的時候,歌是你最好的陪伴_荒島歌單然後,情感在一首歌的時間裡,醞釀成詩。 期待假期前的夜晚,下雨的日子,想著那些困難的愛,享受孤獨的時候,不同的時空下,隨著心境聽著不同的歌。同為都市裡的寂寞人,聽著歌,讓歌陪著自己。
Thumbnail
2020-10-06
24
現實與夢境,有時是分不出那個界線的__關於當代藝術館《無處不在的幽靈-陶亞倫個展》現實與夢境,有時是分不出那個界線的。 某個想睡的週末,到當代藝術館體驗陶亞倫個展的VR裝置,沒想到經歷了滿長的等待。每個裝置都帶我到另一個世界神遊。
Thumbnail
2020-09-17
8
跟你走到世界的盡頭,這是如夢似幻的南湖圈谷。( 南湖大山攝影專題 2 ) 在冰河期殘留的U型南湖圈谷。我們在東峰山頂上發著呆,虛度光陰,共度午後悠長的夢。上圈谷的如夢似幻,像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情。這是一生都要去的南湖圈谷。
Thumbnail
2020-09-06
13
成為了藝術家,但一生追逐的到底是什麼?解讀電影《 隱藏的畫家 》如果要我用簡單幾句話總結這部電影:從精神病患的世界逃出來後,成為了一個名留青史的藝術家,但一生追逐的愛情,卻無法獲得。 上週看了《 隱藏的畫家 》,反覆咀嚼回味後,這部電影的畫面安排與音樂之好,但影廳裡空蕩蕩的,覺得很難過,甚至覺得不能不寫這篇電影,否則對不起我內心
Thumbnail
2020-08-20
9
鯨魚的死亡,不是結束,關於生生不息的鯨落故事 一個鯨魚的死亡,不是結束,而是讓活在貧瘠深海裡生物的生命得以永續 。 這點深深打動了我。因此以鯨落作為靈感來源,訴諸於畫筆,以圖文故事呈現方式,畫了一個愛情故事。
Thumbnail
2020-08-16
19
在山裡待個五天的日子,是怎樣的景色?(南湖大山攝影專題 1 )很多愛山人心中第一名的山都是南湖大山。這是一座去一次還想再去的山。我想再多的照片,也比不上自己看見的一切。 今年的228連假,跟著朋友慢慢走到南湖,在山裡待個五天。自己沒親眼看過的,我決定一探究竟。
Thumbnail
2020-08-02
32
【 我的21天的電影插畫挑戰失敗了!】 失敗檢討,與完成21天挑戰的避雷針分享。 我的21個電影色票繪圖挑戰,雖然我最終還是畫完了21幅,但以結論來說,我失敗了,因為沒有完成連續21天的條件。我分析了21天挑戰失敗的原因,以及改進的做法,讓做創作的朋友,有個挑戰的先行指南!最後,讓自己嘗試新挑戰,人生更有趣!
Thumbnail
2020-07-21
8
從電影陽光普照中哥哥陳建豪,回看袁哲生《寂寞的遊戲》陽光普照裡的陳建豪是整部電影我投射感最深的角色。劇中有個司馬光打破水缸的故事。而這故事出自於袁哲生所寫的《寂寞的遊戲》而來。為了探究陳建豪的心理, 因此讀閱畢,查了一下袁哲生,冒了一身冷汗。因為太像了,建豪這個角色,跟真實的袁哲生部份像是重疊了。 本篇將節錄部分《寂寞的遊戲》的內容,並談談袁哲生。
Thumbnail
2020-07-08
20
下午四點零八分,消失的那一縷的光線。2020年的日蝕發生的那刻。下午四點零八分,消失的那一縷的光線。 從山裡回來的下午,坐在客廳裡,四周異常昏暗。往常夏日午後的陽光會照入客廳,將躺在沙發的瞌睡蟲吵醒。而今天景色與往常不太一樣。 藍色的天空像是矇上了減光濾鏡,城市的顏色變得濃厚。
Thumbnail
2020-06-28
3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 論大佛普拉斯的有無。大佛普拉斯特別之處在於,描寫了社會邊緣的角落後,更往上一層帶入佛家『無』之意義。在好萊塢作風的主流電影下,難得有電影能給我這種感受。 在談及『無』之前,先聊聊釋迦這個角色......
Thumbnail
2020-06-09
8
無人知曉的夏日早晨,是枝裕和的巧思。第一次看是枝裕和的電影,看完後居然記不得任何喜愛對白。因為所有的情感與掙扎,是枝裕和導演直接用表情、用動作,來解釋一切。
Thumbnail
2020-05-27
13
神啊,請給我多一點的時間?談時間管理方法及無所事事的意義。下班後,如何加強時間管理,達到下班可以創作的目標呢? 在這篇文章,我將自己多次嘗試及改良時間管理的方法分享給你,並跟你分享無所事事不是錯,這是讓靈感沈澱的時間。
Thumbnail
2020-04-28
2
週休五日的麵包店,教我的五個生活哲學_小花麵包店攝影日誌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取決於你想要過怎麼樣的日子。我在小花麵包店獲得的五個經營與生活平衡的法則。
Thumbnail
2020-04-14
9
你有聽過星星跌落的聲音嗎『 你有聽過星星跌落的聲音嗎?』 有次在南湖圈谷小屋,習慣性等大家睡著,我再睡。 某天夜晚趁著大家都睡了,我與朋友小心翼翼的,溜出山屋外看著圈谷的的星星們。有點共享秘密的,一起獨佔這片星空。那是手持相機拍不下來的微光。 然後我想起了一首歌。一首像是星星跌落的曲子。
Thumbnail
2020-04-07
6
回到過去的校園,讓記憶再次連結。 『 你們是中正的學生嗎?』 在從嘉義高鐵通往中正大學空蕩蕩的公車上,這段路程還有一個小時,而空氣則如停滯般安靜。 『 你們是中正的學生嗎?』司機劃破這沈默。 『對啊,八年前是,我們已經畢業很久了。 對,八年了,一轉頭時間已經過了好久好久。
Thumbnail
2020-03-25
8
緩慢練習 : 在大霸尖山畫畫初體驗+輕量化畫具推薦 當畫筆沾上淺藍色的顏料,輕啄在充滿孔隙的水彩紙上,被吸附後逐漸暈染開來,而顏色隨之改變。這個緩慢的過程,猶如山間的雲氣慢慢的包圍著山,再慢慢的散去。到最後,我分不清的到底愛的是山,還是水彩,還是這種緩慢的氛圍。 扣除合歡山,第一次長天數的百岳就是大壩尖山了。想去的原因很簡單,單純想在山上畫畫。
Thumbnail
2020-03-11
11
早已忘記的那些習慣_在沙發上的歌快過年了,平常不擅於整理與丟棄的我。大概只有這種時刻才能提起勁來好好整理。在房間的角落,存放著很久以前買的音樂專輯們。一年一次拿起,擦去累積已久的灰塵。接著,原封不動的放回去,再讓他們陪我一年。 今天突然想翻開『陳綺貞 還是會寂寞』的那張專輯。專輯打開,有一張綺貞老師有點難以辨識手寫字的一張紙,上面
Thumbnail
2020-03-08
6
我們沒有約#無所事事人生放映室  在一個冬天溫暖的午後,穿越滿滿的人群,在廢棄文物的的房子長廊裡,我遇見了熟悉的身影。 『 好巧,你怎麼也在這裡?』H笑著走向我。 . 長年來人際關係一直是被動的狀態,主動約人變得有點難。卻很常在散步到某定點的路上,巧遇H。也許是夏日午後中山區的小巷子,或是在某個藝文講
Thumbnail
2020-03-08
4
在面對現實之際,這世上需要的是更多的想像力。趕在上山工作前的日子,看了植田正治的攝影展。 當初對他的認識,是那些在沙丘上超現實的作品。 在一大片看不到邊界的鳥取沙丘上,人物像棋子擺在偌大的畫布上,做著奇異的動作。精確的擺拍及構圖,攝影再也不是所見即所得。 與其說他是個攝影家,他更像是用擺拍實現它的夢想世界的男人。 從拍攝了15年的山陰孩童,
Thumbnail
2020-03-0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