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郁書

黃郁書

860 位追蹤者
倫敦政經學院國際政治碩士。曾獲時報文學散文首獎,以哲學和藝術切入書寫影評、書評、散文。FB粉絲專頁:藝文日常|黃郁書。邀稿、合作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863會員
61內容數
我所喜愛的,有藝術、電影和文學陪伴的日常。
由新到舊
釀影評|《夢想集中營》:如果對殘忍感到麻木 與其說《夢想集中營》演繹並指向了對「惡的庸常性」的思辨,不如說電影其實呈現、又撥開了視線可能造成的蒙蔽,用聲響和氛圍直抵我們內心的道德直覺。有時候,處在尚未足以回望的當下,或者當道德判斷原則相互矛盾而失準,我們能夠仰賴的,也僅有這樣的直覺,以及將直覺化為「蘋果行動」的勇氣。
Thumbnail
2024-03-13
14
釀影評|《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與《小行星城》:出戲,自由穿梭於睡夢與清醒從《小行星城》所指涉且至今方興未艾的國族與戰爭敘事,到《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暗諷的資本遊戲,眼花撩亂的商品、各式認同與議題、乃至眾媒體平台上的人設,無處不是故事。而曾經的我們入戲多深,即使時常像劇中劇的奧吉及其演員一樣,納悶著為何要用烤爐燙傷自己的手,卻仍照做了,而導演說,你做得很好
Thumbnail
2023-12-05
13
釀影評|《安妮艾諾 超八時光》:成為「我」,即是抵抗暴力我不斷思索和試圖理解安妮為何如此詮釋這段時光、這場婚姻,時而懷疑是她的回憶濾鏡銳化(而非鈍化)了當初的矛盾與不快,時而敬佩地認為這正是她從不裝睡、永遠清醒的銳利誠實。但「暴力」是嚴肅指控,以此形容究竟是精準或言重?
Thumbnail
2023-06-12
15
釀影評|《伊尼舍林的女妖》:當獅子精神對駱駝宣戰康姆剪斷的是自己而非他人的手指,那爆烈與驚世駭俗,或許是對抗束縛與掠奪自由之不得不,然而悲劇就在於,他沒能將乘載這些的斷指投擲向那「鱗片上閃爍著各種『你應該』的巨龍」,卻直直扔向了派瑞。他的行動裡不僅有他的精神,還有無處傾瀉的哀怨焦慮與自我厭惡,從此,原先寄望的音樂與超越,再也抹滅不了血與仇的印記。
Thumbnail
2023-02-14
20
時報文學散文首獎|蛛生沒有孩子的我和K,在臥室豢養了一隻蜘蛛。 起初是因為陰雨綿延,圍困住這城市。
Thumbnail
2023-01-03
33
釀選劇|《西方極樂園》第四季:當「神」面對存在問題在西方的思想傳統中,從古希臘哲學到基督宗教,都傾向於將「超越界」與「現象世界」二分,那是形上與形下的區別、性靈與身心的區別、亦是死與生的區別。儘管人類擁有內在的超越性,渴望跨越自身的不完滿、朝向真善美,亦能運用理性,穿越事物的表面、探尋事物之上/之外的存在與本質,可是身在人間始終只能仰望和相信⋯⋯
Thumbnail
2022-09-11
21
Dear Jing|銀之夜,與洞穴裡的壁畫最近看了BBC的電視紀錄片《文明》,講述了世界各個角落不同文明和藝術的起始和發展,恍然發覺人類從是多麼久遠以前、文明出現之初甚至之前、就已經有了宗教性質的儀式;那些洞穴深處的動物壁畫或手印,與獸角或其他簡易樂器一起被發現,很可能就是遠古祖先群聚在那彷彿超脫時空的洞穴裡舉行宗教儀式......
Thumbnail
2022-07-15
18
Dear Jing|只想擁抱:席勒、克林姆,以及參觀集中營走出毒氣室,正午的陽光開始刺眼,卻沒有透出任何暖意,我的寒顫無法歇止。再次回到入口附近,如今火車盡頭的遼闊和青草之青,恍如隔世。我就那樣站著望著,腦海依然一片空白,彷彿那股無可言喻的冷冽悄悄奪走了應該要有的理性和感性、思考和情緒,而我渾身上下只剩對擁抱的渴求。
Thumbnail
2022-05-15
19
徵文|第二宇宙辭典:平行宇宙平行宇宙註釋
Thumbnail
2022-05-03
14
閱讀|《黑暗年代的女哲學家》(下):思考與行動在這長期由男性主導的世界,作為「女性」本身就持續存在於某種自我與社會、個人與集體間的張力之中,這讓她們在成為哲學家的路上,加倍需要勇氣和獨立性——我想這是蘭德、波娃、韋伊和鄂蘭的共通之處,那就是她們都擁有不在意他人和社會眼光的勇氣,在思想上亦各自成一格,難以被簡單歸類到單一特定的哲學類別當中。
Thumbnail
2022-04-25
20
閱讀|《黑暗年代的女哲學家》(上):自我與他者《黑暗年代的女哲學家》在時序上承接了前作,來到政治氛圍更險峻動盪的納粹崛起、二戰爆發時期;內容上,哲學家哲思的對象也從個體存在和抽象領域,轉為對他者、群體和政治的關注——若用鄂蘭的概念作區分,可說是從「沉思的生活」來到了「行動的生活」。其實,本書的德文書名直譯正是「自由之火:黑暗時代的哲學救贖」。
Thumbnail
2022-04-25
8
Dear Jing|腦中的世界、與世界中的腦最近開啟了大量胡亂吸收知識的模式,關於時間、語言、記憶、民族、戰爭。大抵因為這陣子世界太不平靜,每日不間斷地傳來新聞和壞消息,恍惚讓人有種歷史年代的錯置感;眼睜睜看著事態一步步走向難以挽回的局面,心中對於個人渺小又無能為力的焦慮擔憂揮之不去,唯有閱讀能稍微與之抗衡。
Thumbnail
2022-04-17
19
釀影評|《上帝之手》:回憶裡閃耀的那不勒斯苦澀豔陽《年輕氣盛》的老佛列德曾說,我都快記不清我父母了,記不清他們的臉、他們說話的樣子。但《上帝之手》的少年法貝托說,我絕對不會忘記他們的。而五十歲的索倫提諾,用整部真誠的電影告訴我們,當記得與遺忘相互滲透,還有藝術能讓回憶成為永恆;而所謂的永恆,也只可能存在於藝術和回憶裡。
Thumbnail
2022-03-21
17
Dear Jing|看不見的城市,愛琳剛開始讀的時候,我彷彿在每座城裡都看見了土耳其。大概因為書中提及忽必烈和地中海東部,以及我最近剛好看了些在土耳其各地旅行的影片。但讀著讀著,當可汗要求馬可講講威尼斯,而他回答:難道你以為我一直在講別的城?從那之後我讀到的每座城都成了威尼斯。甚至,往前翻閱,原本的那些城也都搖身一變似地成了威尼斯。
Thumbnail
2022-03-15
19
Dear Jing|那些美好的舞蹈和舞台劇這兩年因為疫情,國內外都有些舞作、舞台劇在網上公開播映,我看得十分盡興。有些作品,如雲門鄭宗龍《十三聲》在池上的戶外演出,舞作本身熱熱鬧鬧的裝神弄鬼、宗廟儀式,來到這片清靜的廣袤天地之間彷彿產生出了不一樣的質地,庶民和民間傳統的活力、與某種敬天畏人的崇高精神在此交融,讓我非常希望自己身在現場。
Thumbnail
2022-02-15
18
釀專題|《在車上》:語言、言說,與超越言語的那些我們終究必須透過語言的濾鏡來認知世界和他者,而濱口竜介導演在這樣的前提下,仍然捕捉到了某些超越言語的,看似最魔幻、但其實也最符合原始本能的真誠瞬間,這是他電影獨特的魅力。
Thumbnail
2022-02-15
25
Dear Jing|齊克果的憂懼,與偶然的歡樂時光上次妳提到,濱口龍介在日本仍常被視為「縱慾或把日常揭穿地過份強烈」,《歡樂時光》可說是後者的絕佳範例。那揭穿,在於時間拉得那麼長,素人主角的演出自然而不刻意,好友們、夫妻之間所有微小的神情變化、互動細節,相敬如賓也難以掩飾的疏離與不理解,親近關心也破除不了的自尊與顧忌;很多的溫柔,更多的保留...
Thumbnail
2021-12-15
17
閱讀|唯有小說能做到的事—米蘭昆德拉《簾幕》昆德拉認為,小說的定義和本質,是洞見、發現人性隱晦而尚未被看清楚的面向;是傾聽、深入探究事物的精神。一位優秀的、夠資格的小說家,該要看穿那些所謂的「理所當然」或「平凡無奇」身上,其實披掛著一層「預先詮釋」的簾幕,並像賽萬提斯將唐吉訶德送上征途那樣,將簾幕一舉撕破,直面世界赤裸裸的滑稽模樣。
Thumbnail
2021-12-01
16
Dear Jing|喜劇開場後,人生的偶然與想像妳說《喜劇開場》中最喜歡瞬太,我也是。我想,是因為他曾經面對過死亡,無論是輕生的念頭、或母親的離去,都讓他看似可愛、內心卻比春斗和潤平更成熟豁達。他總掛著真誠的笑容面對Makubes的種種不順遂、甚至最後的解散,並以更順其自然的自在態度面對往後仍漫長著的人生,即使他或許最不捨,但卻又最心滿意足。
Thumbnail
2021-11-15
24
釀選劇|HBO 新版與柏格曼原作《婚姻場景》:在愛裡我們都是文盲從來沒有人教我們婚姻,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去愛。儘管教了也不一定學得會,總要等到渾身是傷、滿臉淚痕地領悟了些什麼,才明白過去有多可惜,而未來,卻再也不可能像曾經那樣去愛了。很久以後,療傷的漫漫長路始終還沒走完,但如果某夜,我們還能並肩躺在心中畫過美麗藍圖的閣樓,也許我會讓你知道,你會讓我知道,我愛你如昔
Thumbnail
2021-11-11
17
釀專題|那些讓我成為我的啟蒙電影,以及浪漫(狗血)愛情日韓劇 每每追一齣喜愛的日韓劇,跟著劇中角色一起喜怒哀樂,與少女心觀眾們一起尖叫灑花,那段日子總覺得特別幸福、充滿期盼與陪伴,是與看電影完全不同的需求和感受。無論是深刻擊中靈魂的藝文片、開拓眼界的異國議題電影、或是帶來元氣與勇氣的愛情日韓劇,因為有這些我心心念念的影劇,讓我長成了如今的自己。
Thumbnail
2021-10-21
13
Dear Jing|陳嘉玲讓我們忘了以前多怕「俗」妳說女孩一路成長以來都是被嚇大的,怕老怕醜、怕婚怕生,我好同意,但也因為看著比我們走在前面一點的陳嘉玲、洪育萱她們,現在三十歲的我們望向不久以後的四、五六十歲好像也沒那麼害怕了,甚至開始期待,因為知道,只要有對自己和身邊人的那一份篤定放在心中,無論終究走上了俗或不俗的人生,都可以是閃亮亮的大人吧。
Thumbnail
2021-10-15
21
哲學x電影|從恐懼死亡到活出本真:《銀翼殺手2049》與海德格哲學《銀翼殺手》從恐懼死亡的脫逃、抗拒死亡的打鬥、到接受死亡的低吟,呼應了海德格以面對死亡來理解「存有/存在」。三十年後的《銀翼殺手2049》,從工業革命到數位革命,人類整體經濟社會結構和對世界的認知依舊,但這一次,電影不再聚焦死亡,而進一步檢視出生的意義,演繹了活出「本真的生命」的人造人K。
Thumbnail
2021-09-26
20
Dear Jing|真想看大豆田拋開一切下南洋啊「就算現在進來,你對我的感覺還是會跟以前一樣喔,我對你的也是。」印象裡,某次田中來到大豆田家門口按了門鈴,她隔著對講機這麼說,他便默認似地回去了。我也被點醒般意識到「果真如此啊」,無論自己或對方,曾經愛過的、以及不愛的,都太難改變了,就算時光悠悠,見面或不見面的日子已經過了這麼久,再見也還是一樣的。
Thumbnail
2021-09-15
20
展覽|回憶的絲線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走進展間,久久駐足於她年輕時的第一件行為藝術《成為畫》,那將自己獻祭於藝術般的血紅印記與覺悟神態;以及另一件行為藝術錄像《浴室》,她光著身子瑟縮在狹窄浴缸裡,反覆不斷將混濁的泥水從頭往下澆灌,落魄又壯烈。看著跟著內心澎湃的當下,感受到她那句輕巧又慎重的「藝術就是我的宗教」,安靜低沉地迴盪在整個空間。
Thumbnail
2021-05-23
15
釀影評|《游牧人生》:從天地寂寥駛向天地遼闊,我們路上見永恆是什麼?是那充滿孔洞的石頭,風蝕峽谷間的跳躍與遙望,遍地普通、握在手中卻成為信物,牽起萍水相逢,投擲入悼念史汪奇的篝火。是夕陽剪影下仰望模型恐龍,山林間頹然傾倒的參天巨樹,是見證生老病死,帝國興起又衰落,而海天無垠,萬物生生不息。
Thumbnail
2021-04-15
24
影評|《花漾女子》:無人倖免的陽剛文化,及呼應案件Chanel Miller即便心懷那麼深重的憤恨傷痛,凱西日常裡最可行的「報復」方式,竟是在周末夜晚來到夜店,忍受自己毫無興趣的陌生男子上下其手,最後只換得當面撂下幾句狠話? 導演找來討喜的演員,以黑色幽默演繹,卻更襯托出女性試圖單打獨鬥改變當今性侵/性騷擾的有毒文化(toxic culture)時,力量多麼微薄。
Thumbnail
2021-03-21
27
釀影評|《絕望者之歌》:底層白人的「美國夢」與夢醒《絕望者之歌》當時被《經濟學人》雜誌評為「2016 年關於美國最重要的一本書」。而其實,不只是作者詳實敘述的鄉巴佬文化,書本出版後在美國引起的反彈和認同,電影採取的改編策略、選擇的焦點,以及其中傳達的成功觀和後續可以進行的辯證反思,全都讓我們更加深刻理解了這個時代的美國。
Thumbnail
2021-03-16
20
閱讀|《倒數五秒月牙》:藍色是最溫暖的花火翻開旅日作家李琴峰的《倒數五秒月牙》,故事單純,文筆清麗,專注刻劃女同志內心的細膩情思,自成風格。〈倒數五秒月牙〉寫夏日裡久別重逢的單戀情愫,〈聖夜絲〉勾勒冬夜戀人的凝視與隔閡,雖然兩篇小說主角皆是女同志,也多少提及身為同志獨有的成長經驗,但較輕描淡寫,而更著重於愛戀裡的怦然和酸澀。
Thumbnail
2021-02-09
12
藝文選片|忘我之際 ——《李希特舒眠曲》的沉浸式藝術體驗在不間斷的樂音聲中,導演娜塔莉・瓊斯以詩意抒情的鏡頭,適切開展了我們的靈魂之眼與無垠想像:仰望飛機如流星劃破夜空,見證夜晚大教堂裡餘音繞梁;穿梭未知盡頭的樹林小徑,感覺赤腳踩沙踏浪的柔軟與冰涼,抬頭直視刺眼的光亮。沉睡的高樓,無人的街道,花園、擁抱,每一道光與光圈的變化,每一個動態卻寧靜的瞬間。
Thumbnail
2021-02-01
13
釀影癡|《女人碎片》:私密的「婚姻故事」,承擔自由的心碎與勇氣《女人碎片》在去年的威尼斯影展上頗受矚目,主角凡妮莎.柯比更以本片榮登影后,那時我只知道,這是一位母親剛生下便失去嬰孩的心碎故事。如今看完,發覺這其實也是另一部相愛卻衝突矛盾無解的「婚姻故事」,但同時,又遠遠不僅如此。它極其私密,卻又映照出廣泛的性別、社會面向,餘韻深刻悠長,直登我的年度最愛電影名單
Thumbnail
2021-01-19
13
釀 X Giloo|《大權在后:前第一夫人伊美黛》:在民主與獨裁的二元對立之外《大權在后:前第一夫人伊美黛》呈現菲律賓的政治世家,從獨裁、貪腐、戒嚴、乃至社會運動和民主化進程,最後敲響了民主選舉中獨裁勢力返還的警鐘,台灣觀眾很容易找到共鳴,將台灣歷史投射進電影敘事。可是,當我開始好奇並閱讀更多菲律賓的殖民歷史、經濟和社會問題,卻愈發看見兩者的不同,難以簡單類比。
Thumbnail
2020-12-29
12
閱讀|走出自己的房間 —《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我特別喜歡這本小說將維吉妮亞・吳爾芙描繪得生動活潑,富有女性魅力。長久以來,許多人對她的印象停留在抑鬱和投河自盡,影視作品也加深了這樣的形象,然而,那非常可惜地讓人忽略了她的幽默、她在聚會上的風采,她的優美文筆、獨到的洞察力和創造力,其中盡是她對世界的熱情和期許,遠非敏感和憂鬱所能定義。
Thumbnail
2020-11-23
28
釀專題|《新世紀福爾摩斯》:聰明是這時代的性感當 19 世紀的名偵探來到 21 世紀,班奈狄克・康柏拜區將這位現代福爾摩斯的古怪、天才和無情詮釋得淋漓盡致,幾乎改寫了全世界大小螢幕對性感男人的定義。就像與夏洛克交手的「那個女人」艾琳・艾德勒,赤裸著姣好身材對他說的:「聰明是新的性感。」
Thumbnail
2020-11-12
24
文化閱讀|《魔幻拉美》:絢麗與暗影聯合文學八、九月的新書,陳小雀老師的《魔幻拉美》,光是看著圖文並茂的繽紛內頁就雀躍無比,感受到滿滿的拉美風格。《魔幻拉美》分為一、二兩冊,第一冊談論拉美各國的政治、歷史、經濟社會問題,包括殖民與奴役,獨裁與革命,貧窮與毒品,第二冊則聚焦多位重要的歷史人物,男男女女,以及佳餚美酒、飲食文化。
Thumbnail
2020-10-03
23
秋日食旅|《雙木林》咖啡 x 攝影初秋陽光和煦,飯後獨自前往永康街的好多咖啡,為了林予晞的攝影展《雙木林》,以及展覽限定的兩種特調飲品——冷萃咖啡「雙木林」、熱奶茶「遊目」。 來到咖啡店外,水泥圍牆低矮斑駁,木頭緣廊半邊生了青苔。時光慵懶,錯落有致的大小植栽卻綠意盎然,與《雙木林》攝影展海報上的黑白蕨葉相互輝映,十分可愛。
Thumbnail
2020-09-24
18
釀特務|桃影 2020|《女性日常》:為什麼我們總對性騷擾「習以為常」?令人沮喪的是,即使親近如丈夫、家人,男性要理解女性受到騷擾的噁心和夢魘,竟是如此困難而充滿隔閡,以至於這類議題始終只有女性團體努力發聲。而像這樣的電影,即使多麼希望男性女性都能一起觀看討論,男性卻總是不太感興趣。
Thumbnail
2020-09-23
7
白先勇x奚淞《紅樓夢幻》:情與佛的救贖我特別喜歡奚淞打從一開始就提到,大乘佛教的精華,原來是「為了眾生」的緣故,順隨眾生、不斷增長對眾生的同理之心、悲憫之情,把心無限量放大,這是唯一可以通達證悟的路,也正是寶玉一直以來的佛性所在。而其實宗教,無論是悉達多太子、耶穌、或寶玉,皆是看盡人間苦難,進而找尋一種救贖。
Thumbnail
2020-08-23
11
釀影癡限定|從《記憶拼圖》到《全面啟動》:顛倒真實、虛假與諾蘭的十年蛻變撥開《全面啟動》層層疊疊的夢中夢,擺正《記憶拼圖》順序交錯的雙線,它們都有著簡潔相似的骨幹:男主角對愛妻的逝世充滿悔恨愧疚,活在虛實混亂的狀態中。兩部電影絕大部分的時間裡,男主角都在自己或身邊親近之人所建構出的假象、記憶或夢境裡行動、傷痛、執著,大概因此,讓人感覺夢與記憶並不比現實更虛假,甚至更⋯⋯
Thumbnail
2020-08-13
10
金馬影展|費里尼《愛情神話》:生與性的永恆慾望這一切既奇幻又真實,是寓言也是預言,《愛情神話》裡沒有愛情只有神話,但即便是神話最後也僅幻化成孤島上斷簡殘垣似的壁畫,隨著海風的吹蝕一片片斑駁碎裂,灰飛煙滅。故事代遠年湮,讓人傳唱至今的其實不是愛情亦非神話,而是人類千百年來,對生與性的永恆慾望阿——「沒有開始,沒有結束,只有無盡的生活激情!」
Thumbnail
2020-08-02
8
文化閱讀|歌舞廳時代的逝去,《迴盪在西門町的歌聲》其中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某年夏天颱風頻繁來襲,但歌廳、西餐廳都會接到客人的電話,希望能照常營業。老闆和歌手一方面感謝他們捧場,一方面心疼這些孤家寡人的榮民長輩在風雨天沒有其他去處、在家又獨自淒清,便也不放颱風假了,風雨無阻地相聚,一如他們在這時代的風雨飄搖中彼此扶持。
Thumbnail
2020-07-12
18
釀專題|《淑女鳥》:曾經接近過愛,讓我們繼續相信【衝出青春的煩惱】專題|當初花了那麼多力氣編織想像未來要去到哪裡、成為什麼樣的人,倒是不怎麼在意生活會過成怎樣。沒想到隨著年紀增長,許下的願望愈來愈踏實平凡,漸漸地,只想盡量把生活過成喜歡的樣子,卻不太有信心自己能成為多麼與眾不同的人了。
Thumbnail
2020-07-09
15
釀特務|北影 2020|當你無處可去──專訪《敬!咆哮二十》導演羅斯兄弟「我們發現被遺落在剪接室地板上的那些片段,通常訴說著沒有被實現的渴望,以及還沒成熟的想法。」一間酒吧永久關上了門,可是身處都市邊緣的人們,他們連篇的醉夢絮語,濃得化不開的孤獨、失意與慾望,都還在大地上遊蕩,而這或許,也將成為導演往後作品的靈感。
Thumbnail
2020-06-21
7
釀影評|奇士勞斯基「藍白紅三部曲」:不自由平等,卻博愛溫柔《藍色》並不自由,《白色》也不平等,唯獨《紅色》的博愛真實而溫柔,奇士勞斯基打從心底相信的,就是博愛了吧。這也深刻呼應了他電影中反覆出現的,陌生人之間不知所以然的連結與牽動,命運或偶然或必然,身在其中,唯有以善意慷慨接納。
Thumbnail
2020-06-09
3
閱讀|《流動的饗宴:海明威巴黎回憶錄》離開了巴黎,才開始能描寫巴黎;失落了一段愛,才開始能描寫愛。對於海明威、和我們而言,無論是巴黎、或是自己愛過的人,其實都是一席席流動的饗宴吧。一旦經歷過,便將永遠跟著你,成為你的一部分,即使你再也無法如當初所希望的那樣,在只愛她一人時就死去。
Thumbnail
2020-05-27
14
閱讀|夢幻詩心—佐藤春夫經典作品選《晶子曼陀羅》〈晶子曼陀羅〉是佐藤春夫晚期的代表作,他以半傳記半虛構的方式,細細刻劃了與謝野晶子的前半生。晶子的成長與少女時期,她和前輩與謝野鐵幹、好友登美子的三角關係,同時還有日本明治期間,詩社、文人之間的恩怨,詩歌文學、詩人名氣與歷史事件的相互牽動,虛虛實實,穿插以大量短歌,讀來很精彩過癮。
Thumbnail
2020-05-11
6
釀專題|《悲慘世界》:革命的暗影,神在的曙光【在家重溫經典音樂劇】|時至今日,人們對宗教和神的信仰不復從前,但「心中有神」這樣的概念,依然是這悲慘世界中的光亮──不必然是特定宗教的神,而是在道德兩難的時刻,在被需要的時刻,能夠收起人性裡的自私,展露更接近神性的悲天憫人。這或許是《悲慘世界》這麼多年以來,無論哪一個版本,總能一次次撼動人心的原因
Thumbnail
2020-05-05
7
釀選劇|《出走布魯克林》:帶著歷史傷痕,找尋自我的可能性像哈西迪社群這樣牢牢記得集體受害的過往,將之刻印成血脈相承的傷痛與憤怒,這讓社群無比團結,卻排外並整肅異己。於是,艾絲蒂的出逃,她到了柏林後的自由,發揮音樂天賦時的快樂,不僅是身為一個女性反抗了保守的宗教傳統,同時也是身為集體受害者的後代,勇於以自我、而非群體的面目而活。
Thumbnail
2020-04-23
7
藝文選片|《羅馬》及其幕後:重回記憶裡寧靜的孤獨看完《羅馬》好一陣子後,終於點開《羅馬:幕後紀實》,沒想到看得無比感動,導演艾方索.柯朗侃侃而談,從他對細節的堅持、這部片之於他的奧妙與意義,到拍戲過程中他如何發現並直面內心的危機,以及素人演員真情流露的動人時刻,精彩程度幾乎與電影本身不相上下。其實,導演在影片開頭說的第一句話就深深擊中了我:
Thumbnail
2020-04-16
8
閱讀|石黑一雄《夜曲》:夜幕降臨之際,五篇爵士樂手的故事這晚坐到窗前翻開石黑一雄的《夜曲》,一邊播放書中提及的爵士樂,很快融入了故事氛圍,從夜晚的威尼斯運河、到午後的莫爾文丘,心情跟著悠揚的文字音符舒展開來。  《夜曲》雖然是短篇小說,卻並非文章集結,而是在寫作時就有意識地將之當成一本書、一張專輯,從頭到尾一氣呵成。石黑一雄年輕時曾有過音樂夢,
Thumbnail
2020-04-05
7
展覽x電影|再見梵谷—梵谷光影展 & 電影推薦極度需要信仰時,我會出去畫星星。 ——文森梵谷 青翠綠的田園風景環繞、配上微風徐徐似的巴哈平均律C大調前奏曲;坐在魔幻的樂音中,望著從地面螢幕延伸到幾尺高的璨爛星夜;震懾於最後凌亂的麥田,群鴉在一聲槍響後猖狂飛起,如此沉浸式的體驗,加倍實現了梵谷亟欲透過畫作呈現給我們的,他眼中世界的本質之美。
Thumbnail
2020-03-21
7
經典電影|大衛林區《穆荷蘭大道》:你眼中的現實是什麼模樣最近想開啟「經典電影」「藝文選片」等影評計畫,剛好發現BBC曾在2016年評選出二十一世紀百大電影,而高居第一名的是大衛林區的《穆荷蘭大道》。 在對劇情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直接看了電影,非常喜愛,連續看了兩遍!緊接著看的紀錄片《大衛林區:獨白囈語》,也讓人更加理解導演眼中的世界、他所沉浸的藝術實驗,
Thumbnail
2020-03-10
10
展覽|董陽孜《行墨》—知其白守其黑從以前看白先勇的《孽子》、《一把青》,以及雲門舞集的許多舞作,就經常見到董陽孜的書法,不過都是簡短的題字,只覺得好看、剛毅有力,但從未深究。直到這次看了北美館的董陽孜階段性回顧展,非常震懾驚嘆於她的書法之美和創造性。 
Thumbnail
2020-03-05
12
小說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自我實現的困境,不只因為性別和婚姻小說拍成電影之後,作了一些關鍵性的改編,使得兩者傳達出的觀點不盡相同,卻也成為很有意思的對照和互補。比如孔劉飾演的丈夫,許多人認為電影將這個角色塑造得太理想,從而弱化了小說表達的女性困境。不過我反而覺得,這樣的設定加倍凸顯出女性處境的結構性問題——金智英們的壓抑和失語,從來不是換個男人就能有所改善,
Thumbnail
2020-02-23
8
閱讀|再見村上 — 讀《村上收音機》捧著這本書,像捧著一整個時代的老派浪漫,那年代聽唱片和收音機節目是很普通的事,上班族通勤時會翻翻雜誌,而買書的人還會留下自己的名字。從2002到2020,數不清多少景物依舊人事已非,但文字漂流在時間之河竟永不老去,彷彿一直等待著最適合的時機停泊在妳面前,無時差地回應當下的生活和心境。
Thumbnail
2020-02-16
8
釀影評|《兔嘲男孩》:不是納粹,是個十歲的男孩我還很喜歡的另一幕,是當喬喬告訴在納粹青年團的好友:「我家牆裡的猶太女孩⋯⋯現在算是我女朋友了。」戴眼鏡的圓臉小男孩一邊推著炸彈一邊驚呼:「哇,太好了,你有女朋友了!」沒有任何一絲猶豫和質疑。彷彿所有美好的、與愛有關的人事物,無論背負了什麼標籤,都不需要被質疑。
Thumbnail
2020-02-05
15
書單|溫柔凝望人生—適合在冬日閱讀的小說去年底投稿了自己的書單,這幾天被網站刊登出來了,當時只是寫下書單主題和列出書名,現在剛好藉這個機會推薦這五本我喜歡的小說! 宮本輝《月光之東》  白茫茫的開場,初戀和遺孀各自為了活著或死去之人追尋米花的下落,清晰迴盪的卻只有一句謎樣的「來找我,到月光之東來找我。」
Thumbnail
2020-01-22
8
2019 電影總評 & 推薦六部藝文電影這兩周看了許多影評人的2019年度十大電影,金球獎得主、奧斯卡熱門名單也陸續出爐,大家最有共識、討論度最高的幾部不外乎《小丑》《寄生上流》《從前,有個好萊塢》《婚姻故事》《愛爾蘭人》《峰迴路轉》以及即將上映的《她們》。我非常喜歡《從前,有個好萊塢》裡風華和頹敗交織的60年代氛圍,以及瑪格羅比...
Thumbnail
2020-01-12
12
釀徵文|優選|《爵唱愛與死:比莉哈樂黛》──對愛與尊嚴成癮當主持人問比莉:「妳不覺得自己是藝術家嗎?」她笑著搖頭擺手,難得流露出小女孩般的靦腆,如同不認為自己有資格擁有純粹美好的愛。我不禁想,在這樣的人生裡,音樂和創作對她而言是救贖嗎?抑或是讓她反覆跌入深淵的推手?但音樂就長在她靈魂裡,即便心知肚明自己的才華讓身邊人都想利用她,也不可能使她放棄歌唱。
Thumbnail
2020-01-08
9
展覽|小松美羽個展《神祈》—神獸引路的靈魂之旅這次展出最特別的,是可以預約VR體驗小松美羽和HTC合作的藝術互動作品。戴上VR彷彿戴上小松美羽的第三隻眼睛,透過她的眼發現世界隱藏的樣貌,漫天飛舞的油顏和櫻花瓣、天旋地轉的黑白宇宙和奇異獸爪,若要喚醒沉睡在古老洞窟的青龍和白虎,我們需要以手上的光照亮牠們的眼睛、像點燃他們的靈魂。
Thumbnail
2020-01-03
12
電影藝術|艷紅的蒼涼—蜷川實花作品《人間失格:太宰治與他的3個女人》誰說內心荒蕪必然是一片蒼白,而不是絢爛的紅?蜷川實花執導的《人間失格:太宰治與他的3個》顛覆了慣常想像,運用她一貫的鮮艷華麗、花團錦簇,重新演繹太宰的人生。飽滿的色彩光影流暢地牽引角色和情緒,豐富多變的視覺、音樂和奇想交錯,讓人在觀影當下不斷湧出愉快的驚嘆,直接成為我心目中的2019年度之最。
Thumbnail
2019-12-27
17
台劇|《鏡子森林》:一枝筆,映照金權結構內外的虛實與人性以多起真實發生的政治社會事件為本、媒體為主題,《鏡子森林》經常被拿來跟《我們與惡的距離》比較。不過,就劇本的設定,拍成三季影集的野心,值得期待《鏡子森林》能呈現更完整、厚實的社會樣貌,並且深入社會結構的暗面,凸顯出個人踏進金權人際網絡之後何以掙扎,凸顯出這不只是理想和現實的衝突、善良和奸詐的對立。
Thumbnail
2019-12-23
7
電影|《婚姻故事》:溫柔直視婚姻裡必然的掙扎《紐約哈哈哈》導演的新作,當年過度用力生活、追尋夢想的女孩,也成為了有能力愛與被愛的女子,走入了婚姻。Noah Baumbach編導的電影,總像一面溫柔的鏡,照見每個人在生活和關係裡,一次次微小而深重的挫敗,直至黯淡得快要看不清自己,又及時點亮了光,沒有陽光燦爛,卻是卻是暗夜裡令人心安的暖黃燈火。
Thumbnail
2019-12-20
14
條通商圈的午後日常秋日午後,獨自散步來到長安東路。學生時期經常在台北車站一帶補習、買書,二十幾歲後則流連中山附近的咖啡廳、選物店,但對於緊連的條通商圈卻頗為陌生,只聽聞這裡曾歌舞昇平,也知道如今算是繁華落盡,唯有一家家居酒屋單曲循環著盛世風光的傳說。 收起平時依賴的手機地圖,隨意穿梭在小巷弄,橫豎各有風景。
Thumbnail
2019-12-13
12
閱讀|吉本芭娜娜《N・P》與村上春樹《聽風的歌》—最初的模樣在陰雨的冬日午後走進林木環繞的書店,抖落身上的雨滴,抬眼望見木屋懸樑下掛著一盞盞暖黃的光,搭配深色木頭書櫃桌椅和窗邊一整面書牆,很久沒來了,這裡卻跟記憶中一模一樣,溫暖而令人安心。點了熱拿鐵,從可借閱的書中選了吉本芭娜娜的《N・P》,封面上短短幾句話就打動了我。 「《N・P》?那是什麼啊?」
Thumbnail
2019-12-08
9
劇場|《女兒房》小說聚場:女兒是一輩子的身分《女兒房》是演員鄧九雲的文字作品,她訪談了十二位女兒、加以重寫成故事,又找來四位演員以小劇場呈現。女兒的人生碎片、父女情感的吉光片羽,所有的故事經過一次次言語、解讀、文字和身體的編排詮釋之後,已經不再是個人私密的兒女經驗;每個觀者都能被那些獨白、對話碰觸到一部分的自己,看見父母親的身影。
Thumbnail
2019-11-22
11
展覽|池田亮司個展,理性與感性的落差北美館的池田亮司個展,從九月開展就看到不少文字和影片介紹,這周終於去現場觀看作品,實際感受卻和藝術家的自述、策展人的介紹有些差距和斷裂。  這次的展覽作品涵蓋聲音雕塑、視聽裝置、燈箱、平面作品、數學運算手稿,其中最讓人驚豔是三件影音裝置:
Thumbnail
2019-11-15
12
電影|《金翅雀》:活在其後的人生,存在主義式的自由我一直很著迷於「其後」這個概念。或許造成衝擊的事件各不相同——不過大多跟死亡有關——我想,許多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其後。因為發生、經歷某件事,從此成為只能單獨守候回憶、乃至被回憶綑綁的人,這樣的我們,該如何一磚一瓦重建內心崩解的世界,該以什麼姿態迎向從此以後的人生?《金翅雀》也是一個關於其後的故事。
Thumbnail
2019-11-08
6
畢業十年,女校教我的事高中女校其實不太像一個小型社會,反而更像烏托邦。跟外人想的不太一樣,女校裡的女孩通常沒什麼心機,因為這裡沒有什麼需要爭鬥。在這裡,就算有競爭也不需要踩著別人往上爬,只要充實自我讓自己由內而外發光;你會看見每個人有不同的光芒,耀眼、或柔和,澄黃、湛藍或多彩,每一個都獨特。
Thumbnail
2019-10-27
141
展覽|2019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光之再現這週第一次去在世貿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非常喜歡。會場很大,以藝廊為單位展出,作品五花八門,各種媒介和風格並陳,多樣性很高,許多作品都讓人像在逛美術館一樣願意駐足仔細欣賞,也許是鮮明的特色、有意思的概念、或者就是美。也有好幾個大型作品特別吸睛:
Thumbnail
2019-10-20
9
閱讀|老檯燈下,《愛因斯坦的夢》—關於時間我在裝飾著白紗簾子的窗前坐下,深色木頭桌上的金屬老檯燈鐵鏽斑斑,桌邊排了幾本新潮文庫的經典文學,書頁已泛黃的赫賽、紀德、屠格涅夫。不過,今天帶出門的書也許更適合這裡,《愛因斯坦的夢》,關於時間的本質和可能性。 「在長廊盡處的拱門附近是一座鐘樓。鐘聲六響,然後停了。」 這麼美的全書第一句。
Thumbnail
2019-10-17
14
設計|Netflix節目推薦《抽象:設計的藝術》最近加入Netflix,意外找到這一系列非常好看的紀錄片,目前已經有兩季、共14個設計領域,除了一般熟知的平面設計、建築、攝影、室內設計,還有比較新穎的舞台設計、環保建材、鞋款設計、玩具設計等,充滿驚喜。片中訪問的都是各領域的創新領導者,他們侃侃而談的理念和實踐不只關乎設計、更關乎工作和生活態度。
Thumbnail
2019-10-08
17
藝文|林懷民x鄭宗龍:就只是跳舞,就這麼簡單很多人看現代舞、看雲門,會想說這到底是在跳什麼?其實,就只是在跳舞而已,這麼純粹、這麼簡單,儘管簡單往往是最難的。
Thumbnail
2019-09-3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