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談#1 一個角度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某天心血來潮,報名參加了一個講座,希望勵志的訊息能好好振奮一下頹喪已久的自己。沒想到聽到一半,反而更被挑起了挫敗與失望的情緒。不願留在這個狀態太久,也想轉換思考的方向,我借位起身,步出講堂。
闔上大門,講者的聲音雖仍透過麥克風傳至我耳裡,然而我已鬆了一口氣。眼角瞥見門廊間已經有三五人群聚在聊天了,心中暗喜:通常真正有趣的事情,都是發生在這種場外情境。其中一位正侃侃而談的仁兄與我一對上眼,立馬親切地邀請我加入談話。
我於是認識了L。
L姓任,名仁,自我介紹的時候會說他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任仁,而不是「任人宰割」的任仁。他更偏好大家叫他L,並表示這並不是為了致敬某個漫畫人物,或是跟英文名字有關;這是因為他很喜歡這個英文字母:「......具體地指示出一個角度......,有如世間的準則......,或是代表,我們每個人看事情,就是會有一個角度。」
相當有趣的一位仁兄。
往後好些時日裡,我與L及許多朋友們共譜了一段難忘的好日子。一群人聚在一起,舉辦各種讀書會、桌遊活動、聊天沙龍如「百大最愛電影賓果」、「家用電器智商評鑑委員會」、「work life imbalance研討會」等等。還記得有一次我們做「隨機簡報卡拉ok」,由於大家提供的簡報都太艱深了,因此當所有人轉頭看著屏幕上打出陌生的複雜圖表,都回過頭來深吸一口氣,開始講自己的人生故事是如何跌宕起伏、是如何與畫面中折線曲線暗中相合。激動入情處,台上台下許多人潸然淚下哭成一團,互相出聲支援,最後默默轉變成一場平復創傷的諮商喜福會。
我就在這段時日裡,與L以及這些朋友,度過了我出社會的第一段迷惘期。
當時感受不到自己工作與生活的意義,各種人生的滋味與樂趣也因而降低。對於經常需要催眠自己、激勵自己奮發正向的行為,感到相當厭煩。不知道該信仰甚麼,也無法獨立做判斷。在各種場域裡,我展現出很強的控制慾與不必要的自尊心,並且覺察到自己內心深處所飼養多年的比較心態與功利主義,覺得相當噁心。
L說:「我們需要先知道自己,然後才會知道該怎麼活。」有朋友說:「讓你的心靈成為一個地景,讓事件走進來;你是母體,其他外物才是客體。」還有朋友說:「存在即意義。遙想大霹靂發生前,我們都在、也都是奇異點。
我在這個過程中幸運的地方,就是他們每一個人,都給了我一個角度。
6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