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待破蛹而出的那天,相信自己值得愛與被愛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感覺很奇怪,是不是多數人的認知停留在用同一套的標準去評斷每個人是不是合格?用同一模板去評判每個人是不是滿足每個人對於那稱謂的期待,而忽視個人差異的結果。讓我想起去年有部韓劇《我的出走日記》,裡面有段台詞「我一直在尋找,再一起會讓我變得更好的人。可是不管怎麼挑,我都無法全心全意的支持那個人。我希望他比我優秀,但又不能太過優秀,我從來不曾全心全意的接受和付出,所以我不想再重蹈覆撤了。如果另一半優秀到讓我覺得留不住他,我就要開開心心地放手,如果他正處於人生低谷,我也不會認為他丟臉,即使全世界都對他指指點點,我也要以人對人的尊重為他加油打氣這輩子,連父母都不曾這樣支持過我們。」——老么廉美貞。
以前的我,和韓劇裡的美貞一樣,既慕強又怕自己配不上,卑微到覺得對方不愛我是我不配,或是有種奇妙到不知道該用聖母心稱呼還是戀愛腦思維,覺得自己應該全心全意的支持"對象",以為愛就是自我犧牲滿足他人?但我有多少年可以浪費,而相信自己值得被疼愛、值得被好好對待的我,又為什麼要花時間去陪一個男孩長大甚至為他人犧牲自己?
當初會想做這專題,因為發覺自己身邊很多女性都有相似的困擾。在重男輕女或是被情感忽視的狀態之下長大,都對我們現在的生活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看過《82年生的金智英》,再看見自己的姑姑為了迎接少回南部的我,起了個大早,到漁市買最新鮮的海鮮,只為了煮一頓豐盛的午餐。我想幫忙洗碗,向她道謝,詫異讓她停下手上清洗到一半的碗,問我在謝什麼?我拍了拍她已經越來越挺不直的背,說謝謝她的好手藝,午飯很好吃。她露出自豪地表情笑著,告訴我那蚵仔煎是她一大早去漁市人家現撬的,最新鮮的。
看著姑姑聽到我說喜歡而綻開的笑顏,因為我的滿足而滿足,有種很心酸的感覺。姑姑的存在,似乎代表一種犧牲與奉獻。我曾想過,要是問她有沒有什麼夢想會怎麼樣?但我不敢問,我怕聽到她說出我最不想聽到的回答,根深蒂固的認為自己的付出和犧牲是理所當然,縱使自己身上滿是傷痛也在所不惜,而夢想是希望兒孫幸福就好。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每個人能多多疼惜自己。
這次專題的目的就是希望能透過自由書寫的方式,去看見那些問題帶給自己什麼樣的影響,且療癒及改寫自己的未來。雖然無法馬上解決自己看見的問題,但至少已經開始察覺且進行療癒。
女子看見自身美好而蛻變的感覺很像蝴蝶,從卵開始,孵化成幼蟲後開始不斷經歷磨練,這些都能在透過成蛹向內自我察覺後,掙脫那些負面印記,最後成為蝴蝶。沒有人能幫蝴蝶破蛹而出,剪開蛹只會阻礙牠的成長,唯有自己衝破那層阻礙才有機會振翅,展開自己的美好生活。
知道這個過程並不輕鬆,治癒之前,是導致憂鬱的致鬱。因為知道這個情況,所以組建了我們,與大家一起面對艱難,彼此能知道面對這些困苦,自己並不孤單。
我們的人生路途上會經歷許多不同的階段,不同階段的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不同的困難。沒有人的生活是一帆風順,成長的路上總是跌跌撞撞。若未自我察覺,也許一輩子就這樣渾渾噩噩的就過了;若能自我察覺,發現自己身上的一切美好,把經歷過的無論好的壞的都化為自己的養分,滋養自己的人生,那麼我們每個都能過上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自己定義的,不盲目跟從的,幸福生活。
當我和朋友說起自己,戀愛不是我人生必要項,朋友直接回了一句:「妳要孤老終身喔?」阿請問除了談戀愛之外,是沒有朋友喔?不能領養喔?為什麼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我不能自己活得燦爛,非要依附在他人之下?把眼界和格局通通打開不好嗎?

你也曾因為受到外界各式各樣的聲音而貶低自己且不敢表達自己真實感受,或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或縱使已置身在充滿愛的環境,卻因為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而感受不到,甚至覺得別人對自己太好是種負擔嗎?
這裡沒有對與錯,你的一切感受都是正確的。
❤️你是安全且被愛包圍的
61會員
208內容數
女子,拆為女與子,合為好字。想和大家一起透過每期不同主題、不同角度探索,儘管不依附任何關係也能看見自己的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