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威顯赫 羅東城隍廟功德堂廟祝太空李德林真牌位】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羅東城隍廟

羅東城隍廟


羅東城隍廟功德堂的三座牌位

羅東城隍廟功德堂的三座牌位

羅東城隍廟位於繁華的羅東鎮中正路上,該廟創立於嘉慶二十年(1815),最初為主祀大眾爺,並鎮撫一旁塚埔(墓地)中無祀孤魂的大眾廟,後來經過幾番波折,從大眾廟先變為(a名目上)主祀觀世音菩薩的慈德寺,最後成為主祀城隍爺的羅東城隍廟。1在該廟左側,有一座功德堂,現貌為民國六十四年(1975)整修。功德堂中供奉了三座對開發羅東及創立羅東城隍廟有貢獻者神位,位於中間為「羅東功德主賢文、茅格之位」,祭祀嘉慶初年入墾羅東的「流番」領袖潘賢文、茅格(大乳汗毛格);龍邊是「羅東開拓者先烈之位」;虎邊則是嘉慶年間倡議祭祀賢文、茅格牌位的先賢林烏全,還有廟祝……

功德堂虎邊牌位

功德堂虎邊牌位


問題來了,該怎麼斷句呢?《羅東鎮志》將該神位解讀為「先賢林烏全,廟祝太空、李德、林真之神位」,也就是該牌位祭祀的廟祝有「太空、李德、林真」三人。然而,依牌位書寫之常態,若「太空、李德、林真」都是廟祝的名字,那這三個詞應該要並列在一起才對,但「太空」卻出現在並列的「李德、林真」之上,顯見「太空」應非人名,而是對「李德、林真」二人的稱號,該神位應讀作「先賢林烏全,廟祝太空李德、林真之神位」方是正解。


既然「太空」對李、林兩人的稱號,那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這個稱號是什麼意思呢?筆者認為,此處的「太空」,當是指齋教龍華派的九個修為等級中第二高的級別「太空」。這一推論有兩個旁證,首先,從牌位上將李林二人稱呼為「廟祝」可見,二人應該是未出家的俗人,符合齋教信徒在家修行的做法。其次,說到羅東的齋教,其中最有規模者當屬龍華派。該派先人鄭普保在道光五年在建立「振昌堂」(戰後改名為善法寺),5發展至日治時期,已有兩百餘人之信徒,在羅東宗教界中有一席之地。綜合俗人身分以及羅東齋教的發展情形,牌位上的「太空」當是指李德、林真二位廟祝在龍華派內的階級。

羅東善法寺現貌,其前身為振昌堂(圖像取自維基百科「善法寺」條目)

羅東善法寺現貌,其前身為振昌堂(圖像取自維基百科「善法寺」條目)

從上面的分析,大致能確認李林兩位廟祝具有龍華派「太空」教階身分,但「李德」、「林真」應是二位的法名,不大可能是二位的真名。就目前文獻所見,日治時期至戰後初期,大眾廟(慈德寺)似乎有幾位姓林、李的人士擔任廟祝。比如宜蘭縣政府編寫之《宜蘭縣民間信仰》記載,大眾廟在1900年代聘「林阿幼」為廟祝;6又如羅東鎮公所藏《寺廟臺帳》,則在「住職僧道等資格氏名」一欄記載了「李薦成」、「林徵清」二個人名,其中「李薦成」還附註其身分為「俗人」。7然而上面提到的三位廟祝僅止於提到名字,其生平等其他資訊仍是一片迷霧,難以與「李德」、「林真」二人對應(更何況也不能排除李林二人可能是日治以前人物的可能性)。看來,仍需要更多文獻或口述歷史,方能解開兩位「太空」的廬山真面目了。

羅東鎮公所藏《寺廟臺帳》中慈德寺(大眾廟)條目中「住職僧道等資格氏名」一欄(影像取自「宜蘭人文知識資料庫2.0」題名「寺廟台帳」P274)

羅東鎮公所藏《寺廟臺帳》中慈德寺(大眾廟)條目中「住職僧道等資格氏名」一欄(影像取自「宜蘭人文知識資料庫2.0」題名「寺廟台帳」P274)


===================================================
1據廟中沿革所示,羅東城隍廟的發展史大致如下:嘉慶二十年(1815),十六分(今羅東羅莊里一帶)的漳州人林天來有感於羅東早先開發時迭有衝突,以致有眾多無祀孤魂,號召東勢(今宜蘭縣溪南地區)居民在當時聚落的墓地東側建立「大眾廟」。嘉慶二十五年(1820),又在漳州人林烏全倡議下增奉開發羅東有功的平埔族領袖賢文、茅格神位。日治時期因市區改正而遷到現址,並於昭和八年(1933)改建,增祀城隍爺、觀世音菩薩,並以城隍爺為主祀神,惟為因應當時國策,表面上以觀世音菩薩為主神,改名為「慈德寺」。戰後,「慈德寺」在民國四十八年(1959)、六十三年(1974)、九十三年(2004)經歷三次重修而成現貌,並在民國八十二年(1993)透過信徒大會將廟名改為「羅東城隍廟」。

2潘賢文、茅格為當時彰化縣岸裡社人,因故在家鄉無以為繼,遂於嘉慶九年(1804)率上千名「番人」翻越山脈來到宜蘭平原開墾。原欲開墾五圍(今宜蘭市),卻為漳州人勢力所迫而改到羅東開墾,並曾協助清廷對抗海盜。嘉慶十四年(1809)漳州人進攻羅東,潘賢文勢力被逐出羅東,潘氏不久後也因先前涉及兇案而被捕並遭處決。詳參廖英杰,〈流亡他鄉「番頭目」──平埔族岸裡社人潘賢文之研究〉。

3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編,《羅東鎮志》(宜蘭:羅東鎮公所,2002),頁 670。

龍華派教徒的教階由高至低依序為:空空、太空、清虛、四偈、大引、小引、三乘、大乘、小乘。見《佛光大辭典》〈龍華派〉條目。

5羅東鎮公所藏《寺廟臺帳》,P435

6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編,《羅東鎮志》,頁 672。

7羅東鎮公所藏《寺廟臺帳》,P274。該書封面雖名為「昭和六年寺廟台帳 羅東街役場」,但實際上該台帳在成書後還曾被重複利用,因此所載之事不只昭和六年(1931)羅東的寺廟情況,尚包含各寺廟日治後期乃至戰後初期(至少到民國五十四年(1965))的變遷。


喜歡歷史與民俗的彰化/三峽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