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魔杖之外:湯姆.「跩哥馬份」.費爾頓的成長與掙扎》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中的書籍連結為推廣連結,透過此連結購買書籍可以支持我繼續分享心得,但不會影響您購買的書籍金額,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歡迎使用連結購書支持我,謝謝!


raw-image


《魔杖之外:湯姆.「跩哥馬份」.費爾頓的成長與掙扎》

作者:湯姆.費爾頓 (Tom Felton)

出版社:大塊文化

喜愛程度:4/ 5 ❤️❤️❤️❤️

推薦程度:4/ 5 ⭐️⭐️⭐️⭐️

短評:從巫師變回麻瓜的平衡與成長。

---------------------------------------------------------


還記得我第一次看哈利波特電影時,我好討厭跩哥。但隨著故事及電影的進行,我開始注意到這個角色,開始對這個角色產生同情。做為也曾經在角色與演員之間混淆的觀眾,我很高興我看了這本由湯姆自己撰寫的自傳,有機會能夠更加了解作為童星與普通青少年的他,是如何在敏感又需要他人認同與連結的青少年時期,在充滿鎂光燈的魔幻世界中,藉由原本麻瓜家庭的愛與支持,穿過各種誘惑,走出自己的路。


在《哈利波特》之外,我上了一所正常的學校,有正常的朋友,並且非常努力地想成為一個正常的青少年。

湯姆.費爾頓在《魔杖之外》裡讓讀者見到了跩哥以外的湯姆,一個在戲外跟我們或多或少相似的青少年。演戲最初對小湯姆來說,不比可以瘋狂看卡通頻道或是狂吃雞塊還要來的有趣——天啊,我從來沒想過跩哥竟然會喜歡吃雞塊!(?)

隨著湯姆的文字,我們看到一個有點調皮、雖然參與過幾次演出但還算天真的小孩誤打誤撞地進入影視業,在最為敏感的青少年時期變成為人所熟知的少年反派,開始在自我認知跟螢幕角色中找尋平衡。

跩哥表現得像個大混蛋,但這並不代表我必須那樣。


這是我們從艾倫等人身上學到的態度。我想,他們是我們這些小孩長大後沒有成為混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看著他們以善心、耐心和尊重對待現場的每個人。

我想應該所有讀這本書的讀者都相當期待《魔杖之外》裡提到《哈利波特》拍攝場景的章節,湯姆也並未讓讀者失望:《哈利波特》作為拍攝時間長達十年的七部系列作,無論是與各個學院教授、劇組們或是最重要的主角群,這些人都在這些小演員的人生中自然占有著相當重的份量,能夠看到許多演員角度的惡作劇與對電影的詮釋,對於戲迷來說真的相當興奮,同時也感到欣慰!


從這些人沒有做的事和他們有做的事之中,我學到的一樣多。他們沒有要求特殊待遇。他們沒有對人大小聲,也沒有對任何事情小題大作。在我相當後來的職業生涯中,我才發現這並不總是常態。


但事情隨著湯姆的名聲漸起,開始變得有些不尋常。

即便湯姆與其他主角群們長時間暴露在鎂光燈下,但他們仍然是青少年,需要私人空間、自我認同、同儕相處,以及好好生活與生存在社會的權利。只因為他們是童星,擁有許多同齡青少年無法想像的物質與待遇,媒體與社會便會輕易地忽略童星們最原始的本質,轉而以嚴苛不合理的眼光批判這些人。


湯姆在書中不斷地提到他的麻瓜家庭,與分別帶給他不同人生課題的家人們。這些經驗與回憶在一般人眼中或許相當平凡,但讀者可以從字裡行間了解到這些情感在湯姆碰到煩惱、受挫以及迷惘的時候帶給他多大的力量。


我越是身陷於好萊塢的假象之中,我就越沒有機會遇到不知道我是誰的人,以及更重要的、不在乎我是誰的人。每天,我發現自己真誠的人際互動越來越少。


從峰頂跌落谷底的過程有時候是一瞬間的事,背後通常會有著長期顯而不見的問題存在,但湯姆並沒有否認他所擁有的問題,也並沒有輕易將問題怪罪到環境,僅僅是傳達「這個環境本身就有不利於心理因素的存在」這個事實。

我很喜歡湯姆選擇不特別在自己上癮、戒癮的因素上多加著墨或尋找藉口,湯姆沒有否認這個有毒的環境,他進一步地面對自己的脆弱與錯誤面對這些脆弱的方法,透過這樣的自我剖析,期許讓外界更加理解這種有害的環境。


我放棄了所有的掌控權,在朋友的幫助下,我找到了可以尋求幫助的地方。我可以誠實地說,這是我做過最艱難的決定之一。但是,我能夠向自己承認我需要幫助—而且我打算採取行動—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時刻。

在讀《魔杖之外》的時候我一直想到小蜘蛛Tom Holland——Tom Holland在2022年的時候因為社群媒體的關注與壓力而決定暫時遠離社群媒體與鎂光燈,這樣的決定在當時被媒體形容為明星「心理崩潰」等過度誇大渲染的詞彙,但作為一般民眾,我其實很高興名人可以勇於站出來指出這樣的有毒的環境,並向大眾坦然說明自己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所需要的心理需求。


要我把自己描繪成一個被好萊塢毀掉的年輕人是很容易的,但也許事情並不只如此。毫無疑問,洛杉磯讓我感到異常孤獨、與自己脫節:這些情緒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引發心理健康問題。


去年,Tom Holland開始重新出現在社群媒體上,並接受Jay Shetty(知名心靈導師,《僧人心態》作者)的訪談:訪談中 Tom Holland大方承認在離開螢光幕的時間裡,他一直在嘗試「真正的生活」,明白原來其實水電都是需要繳費才會有的,也開始認真正視自己其實有酗酒的習慣。(在此再度強調,兩位湯姆都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對於某些物質的上癮與否並不是由你自己定義,你能夠喝很多酒不會醉並不等於你沒有酗酒如果身邊有親友有類似問題,請務必找尋專業諮詢求助。

※ Jay Shetty Podcast - TOM HOLLAND Gets Vulnerable About Mental Health & Overcoming Social Anxiety


就像我們都會在生命的某階段經歷身體的不健康一樣,我們也都會經歷心理的不健康。這並不丟人,這並不代表你軟弱。我決定寫這幾頁的部分原因是希望藉由分享我的經驗,或許能夠幫助正在苦苦掙扎的人。

或許對許多人來說,兩位湯姆所謂的「體驗生活」都是在作秀,像是仙人下凡一樣不知人間疾苦,但如果我們認為童星/明星的他們跟我們不一樣的時候,又怎麼能夠用相同的標準審視希望過平凡生活的他們呢?他們都只是在像我們一樣為生活瑣事煩惱前,比我們更進一步地進入那個看似光鮮亮麗的世界探索。而在那個許多夢想堆疊的鏡頭後,他們其實也只是一般人,會生氣會傷心會有壓力跟壞習慣,他們願意站出來承認自己需要幫助,面對自己的心理需求,同時也鼓勵了曾經或現在擁有相似狀況的人一起勇敢面對。

我覺得《魔杖之外》不只是湯姆.費爾頓在哈利波特世界外的故事,也是跩哥馬份在卸下身分後對世界施的一場魔法,透過他過去累積的魔力(知名度)來讓社會看見心理健康在現代社會佔據的重要性。


---------------------------------------------------------

《魔杖之外:湯姆.「跩哥馬份」.費爾頓的成長與掙扎》|KOBO讀墨

《僧人心態》|KOBO讀墨

內容總結
魔杖之外:湯姆.「跩哥馬份」.費爾頓的成長與掙扎
4
/5
3會員
20內容數
愛買書的拖延症 讀的速度從來跟不上買書的速度,書櫃已經搖搖欲墜了,跟我一起稍微試著延緩書櫃爆炸那一天的到來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