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媽的”到“我的”多重宇宙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如果你看過"媽的多重宇宙"這部電影,你覺得這部電影想要傳達什麼?

就一部超乎想像、顛覆主流風格、話題十足、也拿到2023奧斯卡多個獎項,成了最大贏家的電影來說,你肯定可以找到許多影評,大談特談這部電影到底想要傳達什麼。從英文片名: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多少可以猜出導演想要傳達什麼。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應該有印象,電影末段,不斷出現的那個Bagel,彷彿進入Bagel,就回到了永恆之中。歷經奇幻般的荒謬過程後,主角秀蓮的最終選擇,並不是進入永恆,而是回歸現實不完美的生活中。

透過一些電影或影集,某種作用,可以讓我們暫時離開我們的現實生活,進入一個不真實的世界裡,藉著想像,我們的意念、情緒可以參與其中,只是終究要回歸現實、不完美的生活。但回歸現實可以是種無奈的接受,也可以是有了新發現,而意願去重新定義自己的生活

有沒有一種可能那個我們認為的“不真實”,其實是“真實的”,只是我們意識不到?

真實或不真實,跟我們能否意識到有關。

換個方式來說,真實與否與“認知”無關,跟“感知”有關


在電影中有這麼一段話:「你能夠暫時將你的意識投射到平行宇宙中的另一個自己身上,
並且能夠讀取她們的記憶、使用她們的技能、甚至感知她們的情緒。」

這段話,我換個角度:「平行宇宙中的另一個自己,能夠暫時將他們的意識投射到你身上,並且能夠讀取她們的記憶、使用她們的技能、甚至感知她們的情緒。」

對於我曾經的生活經歷來說,這段話是真實的,而且是進行式,只是沒有像電影般的奇幻而已。

所以,回到開頭的問題:"媽的多重宇宙"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想要傳達什麼?

我的答案會是

我們自己的其他身份,將透過我們在這個世界體現。

raw-image

這個回答背後,有著多年來自己的理解和經驗為依據

“多重宇宙”是近年來的很熱門話題,不論是從物理學、玄學(外星、通靈...)、宗教...還有電影、影集,提供了許多觀點,似乎只是離我們遙遠不可及的想像而已。“或許能多少滿足我們一些好奇心,但「關我屁事?

事實上,「多重宇宙 就是“我們”的事」


即使意識不到,在“多重宇宙”裡我們的其他身份們無時無刻地默默影響著我們


我們的其他身份們影響著我們而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有些不是我們所熟悉的自己會有的想法(直覺/靈感)、情緒、行為,甚至是從沒學習過的能力(例:說靈語),會莫名地出現。這些現象,在生活中將越來越常見。這都是在“多重宇宙”中我們的其他身份們對我們的影響


我們是能夠感知到自己與其他身份之間微妙的互動。只是加上理解的背景,比如宗教、科學或玄學...,這些互動就會被歸因於不同的來源。可能我們會將這些現象,理解為前世記憶,或是多重人格、神佛、鬼魂、天使、高靈、甚至是外星人...對我們的影響。


就以“說靈語”這個現象來說,靈語不會是學來的,比較普遍的觀點是靈語是“被開啟的”,在某個機緣巧合的時空背景下,突然就會了。有些人會稱為“天語、光語...“,那意謂著將那表達靈語的存在體,視為是來自比我們更高次元的存在。

我通稱為“靈語”,我的理解是,那存在體,不論來自哪個次元,就最廣義的觀點,都是”我們“的其他身份,都是一體平等的


在這裡,”我們“指的是”靈魂“。”我們“的其他身份,需以靈魂的立場來了解,即我就是靈魂”




我們對”靈魂(自己)的定義“不同,對現象的詮釋就會不同



一般人同意的靈魂定義,“靈魂”,通常被認為是我們的“精神的、永恆的自己”(生命的非物質本質)。靈魂,在人死亡而脫離了人世間的紛擾後,如果在世時遵守一定的規則的話,會達到天堂的狀態(沒有輪迴轉世)。或是來世以不同的身體開始新的生命 (有輪迴轉世)——好與壞——取決於作為人類在地球上的行為。

這是對“靈魂”概念的一般框架


在我的理解、經驗和定義裡...

靈魂” (更高的自己/高我),是「存有意識」,或以祂的特性來講,是「沒有形式的“意識”」。因為「沒有採取形式」,所以祂不受限制,無所不在。祂存在於”多重次元的生生世世“中(或用“多重宇宙”簡稱之)。

靈魂 或「存有意識」或「沒有形式的意識」為了向外探索或向下探索在其中的那些有形式的次元(宇宙),“同時”穿上了無數的「形式」(不只是“人類形式”),......

(一個)「沒有形式的意識」把自己“分裂”出自己的(無數個)“碎片(形式)“


某種意義上,也就是說...

「我們是一個 "擁有著身體、腦力、心、自我意識和潛意識" 的人類
我們同時也是一種 "經由不可知數量的生生世世來編織起它自己" 的意識。」


同時性“,是靈魂的感知與運作的實相,而人類形式的感知與運作實相,則是有著過去、現在、未來的線性時間存在的實相。

靈魂的實相是同時性,(人類)形式的實相是連續性。
對靈魂來說,是真實的實相,對(人類)形式而言,不是真實的。
反之,亦成立。


我們可以借用量子力學的幾個概念來理解,

想像”靈魂“就是”量子存在“,同時存在著各種可能性(量子疊加態)。
靈魂把自己“分裂”出自己的(無數個)“碎片(形式)“,就像是量子塌縮,變成某個(人類)形式單一的一生
這些看似獨立(平行)的生生世世,有著量子糾纏的效應(愛因斯坦稱之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其實彼此相互連結,相互影響著

上述量子力學的概念(量子疊加態、量子塌縮、量子糾纏),網路有很多以淺顯易懂方式解說的資訊,就不在此贅述。

看到這裡,再多想一下,雖說量子現象是微觀世界的產物,在宏觀世界裡不存在。但把宏觀世界的物質性存在(人類),不斷地化約下去,就是“量子存在”,不是嗎?

到底是 量子現象 不存在於宏觀世界,還是我們 意識(觀察)不到、解釋不了其存在?


科學研究的動機,就是試著去找出不一樣的結論(觀點),並為這樣的結論提供有說服力的證據。而“結論”往往只是暫時成立的,歷史(時間)會見證,無論是經過數十、數百或數千年,無法避免地,極可能一再被推翻




我的“靈語”經驗


雖說“靈語”這個現象在一般人生活中仍是少見,但這現象的出現有著不斷上升的趨勢,越來越多人可以經驗到這樣的現象,不管是暫時性或持續性。

20多年前被啟動說靈語的能力之後,對自己的經驗並不以為意,只當作是自己的隱藏版能力,若非必要,很少表達。但從表達的過程中,還是可以看出有幾種固定的模式,不管是書寫呈現的形式或是表達出的聲音頻率特徵。

早期對自己靈語現象的理解和詮釋,以當時的認知,確是偏向那是某神佛、天使、高靈...的表達,稱為“天語”,而不是“靈語”,並不認為那是自己靈魂的表達(因為有分別心,未能一體平等看待之,自己靈魂頻率比較低,祂們頻率比較高。)


近幾年,對靈魂的理解有了全然不同的轉變,從“我就是靈魂”、“靈魂是同時的放射性存在”...的理解中,重新定義了“自己”,也在生活中不斷地提醒自己。

不自覺地,在許多不同時空情境下,靈語表達的現象有了變化,從少數的幾種頻率,到數十種頻率的出現,有經常或偶而反覆出現的,也有僅出現一次的。

不論是何種頻率出現,我意識到當靈魂的某個身份表達時,我的狀態是 “放空“的,自我意識不會介入,放空讓祂來自然表達。我不會刻意表達靈語(當然可以隨時表達,但若刻意,自己明白那只是“自我重要感”在作祟。)

個人常有的經驗是,靈魂的某個身份要透過靈語表達的情境,不太會是唱獨角戲(一個人自言自語),較多是在大家心能夠靜下來交流的場合(人數不一),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適當情境下,自會感受到某種意識流或存在體的臨在,何時該表達,何時靜下心,自己會有所察覺。

靈魂的某個身份透過靈語表達都有其作用雖大多不知其意,但多會有所感受,特別是身體的感受,像是可能有股能量在身體的某個位置流動或運作,或是內在出現一些意念、畫面或感覺,這些是自己感受靈語的意涵或作用之線索。

有人會詮釋為“靈療”,我的經驗是確實在某些部分會有“調整/調理”的作用,只是我不一定會這樣理解。

如果有所感受,是否需要解譯?解譯大多是自我心智的需要,希望透過解譯,來明白靈語要傳達什麼。但人的解譯是否真的是靈魂想傳達的?各自的靈魂(身份)會透過身體感受來反應(例:不自覺地點頭或搖頭,但不一定),讓我們明白解譯的內容是來自靈魂透過心的轉譯,或是自我心智的腦補。

以靈語表達,只是能讓我們真正感受到我們其他身份真實存在的一種方式,不是必然的現象,即使出現,終究只是個過程,是否需要這樣的過程,信任自己(靈魂)的安排。

這只是多年來,我的其他身份,透過靈語在這個世界表達的經驗簡述。




感謝你有耐心地看到這裡,希望藉著對「從”媽的“到”我的“多重宇宙」的好奇,你能約略知道對於”靈魂“的不同定義,和其他身份,如何透過我們在這個世界體現(現象之一:“靈語”)。


回到主題...

如何 從”媽的“到”我的“多重宇宙?

個人的理解和經驗,就是

「以靈魂的身份,在這個世界生活運作!」

不到幾千字的一篇文章,是不可能把靈魂的無限與浩瀚說明白,當然可能你也有“你的其他身份,透過你在這個世界體現”的經驗,只是理解和詮釋與我不同。

這裡談的只是我個人的經驗與理解,做個參考。

如果能擴展你對生命的多一點理解,重新定義一下自己是什麼,或許”你的“多重宇宙的其他的自己,也能讓你感知到他們的存在。


7會員
51內容數
人類,我們暫時性的身份,活在“分離”的存在模式裡。靈魂,我們永恆的身份,活在“互相連結”的存在模式裡。「互相連結」與「分離」是基本的二元性,如果一個存在,另一個也就存在。在這裡,我們分享 “如何在人類有限的生命裡,在時空二元性的舞台上,以靈魂的身份來生活” 所實驗和探索的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