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種人繳的稅比你還少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報稅季節,於是我前幾天抱著忐忑的心情登入所得稅報稅網站,在載入國稅局提供的收入以及扣除額資料後,結算出我居然今年可以退稅兩萬多塊,讓我忍不住喜出望外,比起往年我跟我先生動則要繳交十幾、二十幾萬的所得稅,今年可以退稅讓我覺得獲得了一筆意外之財,非常開心 😄


raw-image



因為我在去年一月底就離職退休,所以跟以往比較起來,我的收入結構有了很大的改變,簡單來說就是薪資比例減少 (我一月底離職時還是有領到一月薪水的),而股利和存款利息的比例增加,只是我沒料到原來收入結構的改變竟然可以讓我的應繳稅額大幅減少,於是我比過往更仔細 review 報稅網站提供的資料 (以前都懶的看,因為能節稅的招都用上了還是要繳很多稅),然後在好奇心驅使下,我做了不同情境的試算,來比較在同樣的家庭結構下,如果收入結構不同,哪種人需要繳的稅比較少?



以下是我在這次試算中考慮到的情境........

家庭組成:雙薪家庭 & 一位未成年子女
收入總額:夫妻收入總額為 200 萬
扣除額:除標準扣除額 (248,000) 外,無其他扣除額
  • 試算一 薪資所得 200 萬
  • 試算二 薪資所得 100 萬,國內股利所得 100 萬
  • 試算三 薪資所得 100 萬,國內股利所得 50 萬,海外股利所得 50 萬
  • 試算四 國內股利所得 200 萬
  • 試算五 國內股利所得 100 萬,海外股利所得 100 萬



這是我試算後得出來的結果......

raw-image


看到這結果我忽然明白,原來我只不過是從 (試算一) 挪往 (試算三),這才讓我們這個算高所得的家庭可以享受到這個有點偏頗的稅制下給的一點點小福利......



而從這個試算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1. 國內的受薪階級 (試算一) 比國內光靠領股息的退休族或有錢人 (試算四 & ) 還需要繳交更多的稅
  2. 國內股息收入享有 8.5% 的可抵減稅額 (最高 8 萬),這代表股息收入不超過 94 萬的話,基本上可以不用繳稅,甚至還可以退稅
  3. 只要有一定比例的海外所得,就有機會大幅降低所需繳交的稅額 (試算一/ VS 試算三; 試算四 VS 試算五)
  4. 而根據基本稅額申報,海外所得超過 100 萬才需申報,雖然在 (試算五) 中海外所得已達 100 萬,但因為國內加海外收入未達 670 萬,那就不會因為多了這 100 萬的海外收入而需要多繳稅,這是為什麼 (試算五) 不僅不用繳稅,反而還可以退最多稅.......



不知這些結論是不是能對你有所啟發?我想與其抨擊稅制的不公或是怪天怪地,還不如拿出些實際行動,讓所得結構能有所調整。比如,如果全部的持股都來自國內 ETF 或基金,則可以考慮改換持有國內發行的境外 ETF 或基金,或者直接透過國外券商購買美股,也許透過這個方式可以減少你的所得淨額,進而增加退稅的機會。

8會員
16內容數
認真工作 25 年後忽然有一天發現原來我可以不用一直在無窮無盡的滾輪中不停打轉,於是我跳出長久以來的慣性生活,開始邁向人生的第三階段。在走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原來人生的第三階段才是最精彩的,所以我想在這裡將過去和現在經歷的事分享給準備退休的你、覺得退休還很遠的你,或是單純有緣的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