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 我今年所做的最好決定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學生時期開始,我並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

因此,在沒有體育課的存在後,發現自己的體能節節下滑。直到三年前,同事揪團去上瑜伽課,我才正式養成每週運動的習慣。但事情其實沒這麼簡單,不然我也不會有此反思,並且紀錄下來這曲折的過程。


開始持續運動的那年

起初只是跟著同事一起去上瑜伽課,沒有長期運動的規劃和念頭。

在面對久違數年的運動,大多數的時間都發現自己很容易上氣不接下氣。而在進行特定動作時,會覺得我的身體不是我的身體,要嘛伸展不開來,要嘛聽到自己的關節喀喀作響,甚至還有一段時間下背拉傷,久坐就會痠痛不已,因而還去做物理治療。

直到持續運動的數個月後,慢慢地發現自己的柔軟度、平衡感有漸漸改善。原本跟不上的動作節奏,變得不只能跟上,還能夠好好地調整呼吸。

就連本來做不到的數個動作,也逐漸掌握到技巧,而能做到位。在疫情最嚴峻、那段關在家裡工作的期間,我甚至會每週跟著老師線上運動三次。對於自己的呼吸吐納,有更深入的覺知,在進行較為困難的動作時,也可以很有意識地控制自己身體部位的施力,讓當時的我,不禁產生「我的身體是我的身體」的讚嘆。


停止運動的那年

隨著疫情趨緩、工作變得更加繁重,以及搬家後的環境限制,我停止了原先的運動規律。

起初,可能是累積下來的體能狀態,讓我有些自我感覺良好,對於沒有持續運動並不以為意。

然而,我的身體卻漸漸發出警訊,從自律神經失調到延伸的暈眩、腸胃不適,每隔兩到三週就要跑診所看醫生,各種拿藥與治療,但狀況時好時壞,隨著壓力提升,或是天氣變化明顯,我就會掉到狀況較差的那端,面對大量的病假與待服的藥物們。

現在回想起來,不只是那年面對的工作挑戰提升,我對待自己身體的方式也不如以往,並未透過運動來強健身體,反而中斷了原本良好的習慣,讓思緒總是跑得比身體快速,難以覺知此時此刻的身體所需,直到亮紅燈才有所反應。


重返運動的今年

因為過去一年半的大量病假,以及自律神經的狀況反覆,我終於下定決心,要開始運動。

於是在停止運動一年半以後,鼓起勇氣,重返實體的瑜伽課。

隨著每次課程開始的目標設定,我都為自己立下「體驗,去感受自己身體的極限」,但沒想到...我發現自己的身體變得無比僵硬,簡單的動作就覺得自己快到極限了,我的思緒也遠比身體靈活(與吵雜)。

原本熟練的動作都離開了我的字典,就連基礎動作的維持,都顯得非常吃力。就連課堂開始的調息,都難以專注,思緒會不斷飄走;在第一堂課結束後,身體痠痛了將近三天才恢復。

直到大概是第三堂課過後,才慢慢地抓回過往練習時的感受,能夠感受到身體有哪些部位特別緊繃,有哪些部位可能還有些伸展空間,然後更專注在當下的體位與施力點,去調整自己的呼吸與力氣。


總結

雖然重返運動習慣還不到兩個月,但相較於沒有運動的那段期間,我明顯地感受到自己更能掌握呼吸的節奏,身體的柔軟度與肌耐力也有逐漸提升。

更重要的是,身體不適與生病的頻率下降了,我對於身體異狀的覺察變得更加敏銳。

為此,我由衷覺得重新開始運動,真是今年做的最好決定。

如果有機會重新來過,回到停止運動的那年,我會提醒當時的自己,期待對方能夠繼續維持運動的習慣。

即便只是每週一次的瑜伽課,都能在短時間內帶來如此大的影響,更別提進行下去可以持續發揮的效益,而且那正是我的身體所需要的。

一個習慣的停止,當下可能不需要花太多成本,但過後所造成的影響卻難以估量。

但也許,正是因為體驗過那一年半的身體反覆出現狀況,才讓我能夠痛定思痛,去正視運動對我所代表的意義與必需。

2會員
19內容數
願你在人生的聚散離合中,都能帶著相信與禮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