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晴

陳星晴

17 位追蹤者
能在康莊大道奔向目標,固然很好;但迷途的風景也值得欣賞,那會是日後提醒你生命應該有多可愛的痕跡。
由小一教到中六,由精英班教到特殊需要,由實習教師做到教師培訓。離開前線卻從未放棄教育體制,紀錄一下多年來的觀察與反思。
由新到舊
手把手教你運用AI做寫作教材!中英對照指令懶人包AI不僅能生成寫作範文,還能設計出符合教學目標的工作紙,分擔老師日常繁重的工作。
Thumbnail
2024-04-25
5
[附教案及教學影片]運用AI 生成圖片功能,學習描寫文寫作在學習描寫文的過程中,將思維視覺化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策略。通過使用AI生成圖片功能,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描述轉化為具體的圖像。
Thumbnail
2024-04-23
4
世界閱讀日,在英國讀甚麼?書,在哪裏都可以讀的。但在特定場域讀特定的書,總有無可取代之書卷氣。例如在台北紀要讀《世紀末的華麗》,在京都讀《古都》或《金閣寺》,在香港讀也斯、小思、西西⋯⋯ 在英國,不管你喜歡哪類文章,都適合閱讀。 不甘做麻瓜的人,會在蘇格蘭騎着掃帚穿梭於古城中尋找金探子; 如果你的童心不滅,牛津會化成仙境讓
Thumbnail
2024-04-23
4
毒毒必備,三個AI語文遊戲提案利用AI來輔助學與教,已成為許多教師(甚至學生自己)的新選擇。AI不僅可以作為知識查詢的工具,還能透過互動遊戲的方式,使語文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這次示範採用電話應用程式POE中的chatGPT。 原因是用電話app更有「玩遊戲」的感覺,而且香港暫時未能直接使用OpenAI服務。 成語接龍
Thumbnail
2024-04-20
3
人工智慧還是人工笨笨?人工智能在寫作中文的常見語病本文探討使用人工智能寫作中文教材時可能遇到的語言錯誤。透過例子指出常見的語病,包括誤解詞語、詞類誤用、前文後理不通和累贅表述。建議使用者在檢查由AI生成的教材時,應特別注意可能出現的語言錯誤,以確保教材的品質和邏輯連貫性。
Thumbnail
2024-04-19
2
馬德里旅遊全攻略,絕對不要錯過的景點和美食!西班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只說西班牙語可能是有點不便,但是這裡的街道和美食都絕對值得讓你克服這點困難。
Thumbnail
2024-04-09
4
人類為甚麼要上學?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2024-04-05
2
為什麼要學文言文?講到「有甚麼用」,文言文肯定是第一位,跟數學並列冠軍。
Thumbnail
2024-04-02
3
學XXX有甚麼用?做老師,經常聽到一個問題(或者自己都有想過)——這些東西學來有什麼用?我去街市買菜又用不著。
Thumbnail
2024-03-31
3
那年在光之教堂這是我第一次到日本旅行的回憶。在旅程中,我造訪了安藤忠雄設計的禮拜堂,體會到了它的寧靜美好。這篇文章會分享我的旅行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2024-03-30
3
會牽手同遊,大被同眠的李白、杜甫故事杜甫比李白小十一歲,一直仰慕大詩人李白的才華。幸好杜甫本也不只是「迷妹」,才情文氣得到李白賞識,令他有幸升級成「旅伴」。
Thumbnail
2024-03-20
4
為甚麼學生「讀不懂」離別詩?離別詩是現代中文課程必教的課文,某個出版社在中一時已會選讀古詩十九首、《送友人》等。以字詞理解層面而言,這幾首詩的確不太難。可是,學生做過語譯,背過景色的深層意思,卻難以無法感受那依依不捨的感情,為甚麼?
Thumbnail
2024-03-19
4
有關Last day——當我做了老師... ...當老師之後,在不怎麼情願之下,會習慣離別。
Thumbnail
2024-03-14
1
來自五千年前的控訴!先秦時期,已經有人反對照本宣科,提倡啟發教育?!香港的填鴨式教育常為人垢病,「學會學習」對大部分家長、老師乃至學生而言只是口號而已。但放眼經典,先民早在《禮記·學記》就曾「投訴」當時的老師只會照書讀了!
Thumbnail
2024-03-08
1
英國的櫻或曰英國冬天天氣不好,令人憂鬱。可是,在陰晴不定的日子,能遇上曾經如此憧憬的花,不是灰暗中最可喜的事嗎?
Thumbnail
2024-03-04
2
放棄三萬八獎學金,回首安穩限制想像的武館求學生涯滿滿獎學金等你來取、隨便考進大學任何一個學科,都可以印在校門橫額上光宗耀祖⋯ ⋯最近,有香港的學生在Threads討論要不要為了獎學金而轉到成績較差的學校。 如果在一般學校只是成績平平,轉去tier較低的學校,真的有著數嗎?
Thumbnail
2024-02-27
3
一百年前,兩個文學大師,瘋狂卻灑糖的師生戀故事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Thumbnail
2024-02-14
3
前訓導自白——老師眼中只有三種學生幾年教書生涯,開過無數次訓導會議,我發現香港教師只用兩個角度評估學生——成績和操行。
Thumbnail
2024-02-12
1
教師涉嫌偷拍學生事件:超越師生關係的行為後果本文只論規矩,不講道德。不過,想得出在課堂上偷拍,不止犯法,更已超越任何普通人的道德想像了!
Thumbnail
2024-02-08
0
讀書讀壞腦的古人,為了考科舉,連「這樣東西」都可以不要?升官發達死老婆自古以來是每個男兒的夢想,自隋代科舉制度設立以來,莘莘學子就捲入這場考試遊戲,愈玩演瘋狂。我們來看看清代《儒林外史》曾記述的兩個故事。
Thumbnail
2024-02-07
0
「升中選校,是小朋友第一次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我在升學親師會談遇上的七種家長 我們東亞的家長習慣事事管着孩子,為求培育「理想」子女,成為「好爸爸好媽媽」,即使在子女長大後仍處處情緒勒索,屢見不鮮。
Thumbnail
2024-02-02
5
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陳星晴老師。 星晴是我的筆名。這個筆名結合了我夫君的名字,答謝他一直無條件地支持我。 歡迎追蹤我的Facebook和Instagram!
Thumbnail
2024-01-31
4
曾經是全球最難的大學入學試,現在竟不獲國際承認?最近,有立法會議員指出香港考評局網頁中,有近80間海外院校沒有上載一般入學的香港中學文應試(下稱DSE)要求,質疑通識科改革後,DSE學歷認受性降低。那麼,作為學生、家長甚至老師,會有甚麼影響?
Thumbnail
2024-01-31
1
在仇男厭女成風的日子,學會自愛她是長春藤成員——羅格斯大學第一屆女性學生。於70年代以黑人女性身份入大學,到底會聽到幾多守舊的說話,看到幾多輕蔑的目光?及後在演員路上打拼,漂亮的臉蛋與好嗓音沒有令她一帆風順。倒是曾有導演在看到她後大喊:「天啊!一個黑人女主角!我該怎麼辦?」
Thumbnail
2024-01-27
2
比小眾更小眾的香港摔角無論你叫什麼名字,你在哪裏,我相信只要活得真誠、磊落、用心,即使在艱難的土壤中掙扎——跳吧,摔吧,反轉吧,擂台是用一雙手打出來的。
Thumbnail
2024-01-26
4
在囚權這一條路上,香港比第三世界還不如。最殘酷、最泯滅人性的虐待性侵,竟由一群紀律部隊成員,施加在一個十幾歲少年身上,導致這個孩子身體機能永久受損,終生要用造口排泄。
Thumbnail
2024-01-20
3
在英國如何學地道英文?我的3個免費學習資源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分享三個我在碎片時間學習英文的資源,包括Ted Talk, LBC 和 地區圖書館。 這些資源讓我能夠在全英文環境下更有信心好好工作,並且幫助我瞭解英國文化和時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4-01-15
2
創作就是不完美的持續旅程——我從怪物身上學會的事「猶疑」是世上最沒生產力的事,最偉大的藝術家,其流芳百世之作品,往往不能一蹴而就。
Thumbnail
2024-01-14
4
苦難當前,跟西藏上師學習直面傷痛我們來看藏傳佛教的上師——索甲仁波切,如何談痛苦。他在論哀傷時,是以陪伴臨終者為切入點,但我覺得當中觀點,也可以幫助我們面對人生各種傷痛。
Thumbnail
2024-01-07
4
兩本筆記,令你的新年目標說得出,做得到(下)——夢想筆記如果你連自己想做甚麼也不知道,經常受社交媒體或遊戲誘惑,想擺脫雜亂感卻無從入手,請試用本篇「夢想筆記」。
Thumbnail
2024-01-03
3
拖延症末期必學!規劃你的新年目標(上):子彈筆記請你相信書寫的力量。時間雖然不等人,往前衝,我們卻可以透過文字紀錄來掌握時間,在展望與回顧之間,獲得勇往直前的力量。
Thumbnail
2024-01-01
4
世間縱無真樂土世界那麼大,何必拘泥在一個地方?大英有島國的壞,香港總有值得掛念之處。任我到了世外桃源,住下來也做不到遯世無悶吧?世間縱無真樂土,此心安處是吾鄉。
Thumbnail
2023-12-22
4
木乃伊小孩學而不思則罔,教而不思,就像過時的急救班一樣,按着制度,依着規矩,把需要救助的孩子活生生包成木乃伊。結果,孩子的腦袋,或肉身,就活埋了。
Thumbnail
2023-12-05
4
無所事事,才是英式假期填滿每一個假日沒有錯,不過那非在歐洲生活的現實。
Thumbnail
2023-10-27
2
英國小鎮週末[一次保存與創造記憶的藍染之旅]之前提過,小鎮太小,只可吃喝,鮮能玩樂。剛巧發現一個藍染工作坊,位置方便,我們當然立刻報名。
Thumbnail
2023-10-18
6
城市人,請從今天開始培養危機感——一讀再讀《小老百姓的戰場行動守則》不幸地,國攻打國,民攻打民的事情愈來愈頻繁,令人不禁想到世界大戰之可能。於是,我再重温一次《行動守則》,居安思危也沒甚麼不對。
Thumbnail
2023-10-16
3
前領袖終極夢想——在發源地參加童軍隊伍!永遠有人在爭論圍爐或融入:有些人移居會選擇香港人聚腳地,漸漸形成香港人村落;有些人卻全心擁抱新生活,連亞超都不去。其實,誰說建立香港社群之餘,不能參與社區呢?可能上一個ESOL課程,可以參與孩子學校的家長會,又或者參加地區體育會的業餘球隊。落地需要安全感,安定需要歸屬感,於適應新生活同樣重要。
Thumbnail
2023-10-15
4
英國小鎮週末[文化遺產開放日‧第一週]移居來小鎮後,有好一段時間,我覺得這裏是文化沙漠。鎮中心只有一兩間商業畫廊,而且偏向賣潮物而不是藝術作品;也有一間會播放獨立電影的影院,但上映期長選擇少;live show或者市鎮音樂節以瘋狂劈酒為主,如果目的是看高質的獨立樂隊演出,似乎不是好選擇。
Thumbnail
2023-09-10
5
英國工作碎碎念(下):在英國工作是這麼一回事之前在移英老師群組,見過同工問英國哪種教育工作空缺較多,我回了一句:「與其思考有甚麼空缺,何不趁這個機會,探索更多可能,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找一份糊口的工作,真的不難,難在找想到想做的事。
Thumbnail
2023-09-07
3
英國工作碎碎念(下):在英國工作是這麼一回事找一份糊口的工作,真的不難,難在找想到想做的事。
Thumbnail
2023-09-07
0
英國工作碎碎念(中):在英國面試是這麼一回事上一篇說到我有四個面試邀請。第一個是兼職,之後都是全職工作。順帶一提,我雖然有申請轉換QTS,但沒有找教學工作。如果我想教書,在四年前就不會放棄安穩的工作,轉做自由業。回想起來,在第一份工作之後,我幾乎沒有面過試了。
Thumbnail
2023-09-06
2
英國工作碎碎念(上):在英國找工作是這麼一回事說句風涼話——英國揾工,其實唔難。只是在前期階段,我花了點小錢來準備。有些人會覺得大可節省下來,但人大了,覺得能花錢早早處理好某些瑣事,總比入境後已經要煩那麼多事,還要面對找不到工作的無力感更容易。
Thumbnail
2023-09-05
2
挪威之旅(尾聲):貝爾根篇Bergen是這次 #挪威縮影 旅程的終站,絕對值得獨立寫一篇。比起繁華的奧斯陸,貝爾根是一個充滿生活感的城鎮。從奧斯陸坐火車來,要七個半小時,而在貝爾根機場出發去赫爾辛基只需兩小時。如果連續遊玩幾個北歐國家,在這裏住上兩天一夜確實不錯。
Thumbnail
2023-09-02
3
挪威之旅(三):山河篇來到奧斯陸,大部分遊客都會在 #挪威縮影 #NorwayInaNutshell 預訂中長途行程。是次旅程,我們由奧斯陸出發,途經幾個中轉站,在貝爾根睡一晚再回程。
Thumbnail
2023-09-01
2
挪威之旅(二):購物篇平常居住在小鎮,早已逛完那小小的town centre。即使到訪附近城鎮,也不難發現每條high street都千篇一律。這大概是移英港人最不習慣的地方吧? 來到奧斯陸,我們當然不放過逛街的機會。
Thumbnail
2023-08-31
5
挪威之旅(一):人文藝術篇慕名而來者,一曰文化藝術,一曰自然風光。我是個貪心的人,我全都要。 挪威政府把景點集中在碼頭,另一部分在博物館島。一個博物館入場費50NOK至200NOK不等,如果喜歡看展覽,一定要買Oslo Pass,24小時495NOK,包所有市內交通。
Thumbnail
2023-08-29
1
挪威之旅(前言):挪威的森林如果沒有移居,我大概這輩子也不會來北歐。既然來了,就會覺得,一輩子總要到一次奧斯陸。
Thumbnail
2023-08-28
3
凝視香港,與香港人——讀也斯《街巷人物》《街巷人物》收錄也斯於七十年代所寫的散文。書中不乏對地景的描寫,亦有對生活瑣事種種感概,更重要是觀察在此地生活的人,再以細膩又新穎的文字,娓娓道出感受。
Thumbnail
2023-08-10
4
蜘蛛與鯨魚 對待動物的方法,可以看出人的心地。
Thumbnail
2023-08-01
3
兩個「能在這裏,真好」的時刻然而,生命卻能在你愁到無法承受的時刻,提醒你每個地方都能發現美好。
Thumbnail
2023-07-26
2
英國物價碎碎念——小廢物篇來到《英國物價》系列最後一回。英國的小廢物真的好貴好貴,移居之後,才明白香港原來真是購物天堂。
Thumbnail
2023-07-25
3
英國物價碎碎念——交通篇很多人聽到我們沒有車,都會說:「吓!無腳架喎!」其實,我們的家正如《買菜與外食篇》而言,步行甚至能到達Tesco Extra,另外只需步行10分鐘便能到達市中心和火車站。現階段,買車不是我們的急切需求。 1. 在我們居住的市鎮,有着全英國最便宜的巴士網絡,一日券3.4鎊,月票68鎊,計起來比九巴月
Thumbnail
2023-07-21
1
英國物價碎碎念——買菜與外食篇過往一年,因著脫歐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因素,大家都說英國的物價貴了許多,尤其是在超市購物時,總是說同某某食物由幾十p加到1鎊多。我們在通漲之後才到埗,對於價格的升幅沒有太大感覺,以下全是我的主觀感受,如不同意,不必告訴我。
Thumbnail
2023-07-19
2
英國物價碎碎念——固定支出篇 出發前,天天都有黨報報告英國物價好貴,比消委會網上價格一覽通更勤力。總之,移英港人全部民不聊生,快快回流才是上策。那麼,我到埗後覺得物價如何?
Thumbnail
2023-07-16
4
英國租屋怎麼了?我的第一個文化衝擊在英國,有樓盤不一定能看,看了不一定租給你。
Thumbnail
2023-07-11
4
那麼快便後悔了?在那一班往英倫的客機上的所思所感展翅只要一下勇氣,高飛才是持續的考驗。門匙已在十二小時前交還業主,家當也已在船上一路向西。曾經覺得前進是選擇,如今回頭的路卻已崩坍。
Thumbnail
2023-07-09
3
我在這個地方經歷三十二歲。用三十一天回顧自己的一生,日日出文只好重量不重質。我知道很多篇自己都寫得不好,惟有說服自己:重點是回到這三十一個對自己重要的地方,思考「場域」對自己的意義。 有些故事,不是在那個場域之下,不可能發生。
Thumbnail
2023-06-27
1
我在這個地方美化三十一歲。不知為甚麼,很多朋友去鹽田梓時,也會傳送天主堂的照片給我。更不知為甚麼,喜歡自己出門的我竟從未踏足這個小島。一天,好友斬釘截鐵地說:「我帶你去!」我對這個從未成行的旅程多了期待。
Thumbnail
2023-06-26
3
我在這個地方學習三十歲。三十,三十。社會對於這個數字加諸框架:三十歲要買樓,三十歲要月入幾多萬元,三十歲要有多少積蓄,三十歲要攀至中層位置,三十歲要嫁得出… …要要要要要,很多人都會有「三十而立」危機。 就算再特立獨行,也難免思考這個年紀如何自處。我面對「三十」的方法,是學習。
Thumbnail
2023-06-25
4
我在這個地方探索二十九歲。搬到新居後,我們開始在家工作,多了機會探索這個社區。做了三分一輩子港島人,會詫異九龍怎麼比銅鑼灣還要擠逼。不堪在市區中人推人,我們的腳步走向山上。
Thumbnail
2023-06-24
1
我在這個地方承諾二十八歲。沒有求婚,沒有行婚展,沒有影婚紗相,我披上自己親手做的頭紗,他結上我縫製的煲呔,誓詞也不過是願以你xxx為我的合法丈夫/妻子而已。
Thumbnail
2023-06-23
1
我在這個地方辭退了二十七歲。讀大學時,學院的老師曾說過:「在一間公司三年之後,要找到一個無可取代的位置。」這一年,我不情不願地「升職」了,確實是一個無可取代的重要人物。升職加薪明明是喜事,精神狀態卻急轉直下,多次到達崩潰邊緣。
Thumbnail
2023-06-22
1
我在這個地方轉生二十六歲。在學校第二年,訓導主任為了「搶人才」,訓練我接班,推薦(強逼)了我修讀訓輔課程(第三年我又被課程組搶走了,主任十分憤怒)。至今我仍不明白,何以一個證書課程會這樣辛苦,一年交四份paper,還要做小組報告?而且,課程對簽到有嚴格要求,學員不但在上課時要簽到,更要在下課時簽第二次,才能算入出席率。
Thumbnail
2023-06-21
1
我在這個地方看不到二十五歲。我在人生頭四分一階段,從未想過會當小學老師。畢業時,我寄了七十多封求職信,面試了二十多次,終於找到一份正教席。可能是學歷的關係,我的仕途也算得上順利,成為同事茶餘飯後口中的「直升機」。 撇除每所學校都有的共通流弊,我公司的惟一缺點,就是極度隔涉。我用上「極度」這個詞語並沒有誇張。從地鐵站轉巴士到學
Thumbnail
2023-06-20
6
我在這個地方賺了二十四歲。教學實習時沒有空間補習,加上教書一向是貼錢返工的行業,記得出完實習之後,實在是窮,窮,窮。另外,面臨final year,對於畢業後找(不到)教席的恐懼也開始襲來。於是,我在升year 4的暑假,開始思考前途,在學院找了一份暑期全職工作。
Thumbnail
2023-06-19
4
我在這個地方哭喊二十三歲。喊過最大聲的話卻哭得最安靜那年,我二十三歲。
Thumbnail
2023-06-18
3
我在這個地方開始二十二歲。因為預科時有補習,我漸漸對教學產生興趣,也開始想做一個補習天后。於是,我從各個感興趣的非專科之中,選了讀中文教育。畢竟想讀與中文有關的學系,於是果斷地選擇中大,而非以前朝思暮想的港大。四年的大學生活證明我的選擇十分正確。到今天,我仍為自己是「中大人」而自豪。
Thumbnail
2023-06-17
4
我在這個地方愛上二十一歲。除了讀書,我還是會去玩的。當時最常做的娛樂,就是上高登和看足球比賽。
Thumbnail
2023-06-16
4
我在這個地方遠眺二十歲。放榜後成功轉到心儀學校升中六。修會辦的女校,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有一種温柔敦厚的格調。
Thumbnail
2023-06-15
4
我在這個地方行走十九歲。回想中五,就是無聊的温習、考會考、放榜、再轉校。與其說一些已經不合宜的讀書經歷,不如寫一寫那年的學校旅行。
Thumbnail
2023-06-14
3
我在這個地方仰望18歲。轉了新學校之後,每天都要花大半小時一程去通勤,我記得中五第一天上學遇上銅鑼灣大塞車,我遲了一個半小時才到學校。校舍位置偏僻,背山面海,每逢春天必會潮濕到水浸。好處是可以看到無敵海景,冬天時早天黑,留校温習的話還可以看日落。 學校在醫學院旁邊,等車時出出入入的不是醫學生,就是醫生。而每天上學、放學都
Thumbnail
2023-06-13
3
我在這個地方包裝十七歲。現在大概沒有人在求學時期做兼職了。那個年代,一到16歲,逢長假或課後做兼職很普遍,便利店、快餐店裏的員工多半是年輕人。
Thumbnail
2023-06-12
4
我在這個地方繡上十六歲。芒椰奶西、10蚊6餸撈麵、台灣腸、買衫買鞋買飾物… …在香港乃至世界變了樣之後,彷彿只有葵廣仍保持着她的純粹。縱使那時喜歡買來當早餐的污糟手卷已經沒做了,也不減其後千禧廉價的快樂質感。
Thumbnail
2023-06-11
3
我在這個地方追上十五歲。據說,中學生涯是一個人最快樂的時光。我不喜歡自己讀的第一間學校,卻無法否認學校對我還是有一點點影響。
Thumbnail
2023-06-10
2
我在這個地方播放十四歲。由同學帶我第一次踏入旺中開始,便從未停止過到這個地方。旺中者,旺角中心也。識途之人,自會在新之城上到最高那層,然後穿過兩個商場相連的通道,進入旺中,再逐層逐層逛,最後重回地面,又到第二個商場去。
Thumbnail
2023-06-09
2
我在這個地方浪費十三歲。藍色公園至今仍在,可是最近一去,一些「危險」的遊樂設施似乎拆去了。沒辦法,因為香港要變得很安全,很安全。
Thumbnail
2023-06-08
1
我在這個地方流連十二歲。升上六年級,可以獨個外出了。我班連同我,只有九個女孩,二十幾個都是男子,所以女生之間關係也算親厚,會在週末相約去玩。
Thumbnail
2023-06-07
2
我在這個地方恐懼十一歲。原來人處於巨變之中,是最不自知的時刻。 那年,我家因故離開廈門街,一窮二白,多得教會朋友幫忙,才能在灣仔區找到地方落腳。由唐樓「上樓」,有電梯坐,無須再在夏天爬幾層樓梯回家,固然新鮮;但心底明白家裏狀況不好,也無法高興起來。
Thumbnail
2023-06-06
3
我在這個地方閱讀十歲。每個聖雅各的學生,都在聖雅各福群會長大。
Thumbnail
2023-06-05
3
我在這個地方撿拾九歲。爸爸失業了。當然,我不會知道「失業」意味着甚麼,只知道爸爸每天都在家,有時會帶我和弟弟上學。
Thumbnail
2023-06-04
3
我在這個地方變幻八歲。正如太古坊在金鐘,長沙灣廣場在荔枝角而長沙灣政府合署在深水埗,加上柴灣角街trap 到新界一般,中環廣場也不在中環。
Thumbnail
2023-06-03
3
我在這個地方識破七歲。落地玻璃與滿臉稚氣之目光互相映照的火花,才是進入新時代的大門。
Thumbnail
2023-06-02
3
我在這個地方俯瞰六歲。多得家姐轉校考入聖雅各小學,我做阿妹的可以掹裙尾受惠。那時當然不會有band幾的概念,記得的只有上學、放學、小息去玩、被老師罵、看etv。
Thumbnail
2023-06-01
3
我在這個地方沉醉五歲。我第一次進戲院看電影,是到總統戲院看鐘樓駝俠。
Thumbnail
2023-05-31
4
我在這個地方跌破四歲。三年的幼稚園生涯我都在中國兒童書院渡過。長大後才知道這所樓上幼稚園是南來教育家開設的,在中國已有相當的辦學歷史。 每天早上,由媽媽帶我上學,中午由嫲嫲接放學。因為回家時順路,阿嫲會讓我到修頓遊樂場玩。那裏每個攀爬架,每座滑梯,都有我的汗毛。每格地磚,都承載過我和其他孩子的捉迷藏。 在修頓跑跑跳跳
Thumbnail
2023-05-30
4
我在這個地方考不上三歲。到了入學的年紀。我人生最早的記憶,是在灣仔堂幼稚園面試。小時候,我明明可以覆述整個面試流程,到長大後,只記得一個尷尬片段。
Thumbnail
2023-05-29
3
我在這個地方長成兩歲。喜帖街都已重建十多二十年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其實這個重建項目,還連着相鄰街道的唐樓。
Thumbnail
2023-05-28
3
我在這個地方渡過一歲。在那個未有工人姐姐的年代,雙職父母的孩子,都是由四大長老湊大的。可是,我是父系家族第四個孩子,住樓上的阿嫲照顧我姐,已經是極限。於是,在柴灣上班的母親,每天把我從灣仔送到環翠邨,交由婆婆(台灣的奶奶)照顧。 由灣仔到柴灣,即使是三十年前,也不過半小時路程。然而,對於一歲的嬰兒,已經算是舟車勞頓了。
Thumbnail
2023-05-27
3
母親(下)「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由古至今,女子出嫁都不只是嫁給自己的丈夫,而是進入了一個新的家庭,待家翁家姑如自己的父母。在各篇「孝婦」文學書寫中,老公甚至要早死早著,只剩下媳婦用餘生照顧婆婆,去成全貞節的故事。
Thumbnail
2023-05-15
4
母親(上)正如所有那個年代的女子,結婚、生子是人生階段,追仔也是那麼自然的事。只會有人問:「你為甚麼還不生?」不會有人去問:「我為甚麼要生孩子?」 我媽就是這個年代的女子。
Thumbnail
2023-05-14
4
讀書筆記:我們都是看這些好文章長大的——讀陳之藩《思與花開》為散文寫讀書筆記不易。陳之藩這個年代的作者,十之八九具深厚文化底蘊,背景龐雜,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更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鑽研甚深。何況《思與花開》算是陳老晚期作品,此時作家已有相當閱歷,旁徵博引,對他來說是信手拈來,對讀者而言卻要花上不少心力(甚至去查資料)才能讀懂的作品。
Thumbnail
2023-03-06
6
[讀書筆記]《教學不易,請温柔以對》果然,在哪裏教書,都不容易啊。 (然後看看書價,會覺得在新加坡賣書更困難呢)
Thumbnail
2023-02-26
3
教育觀察日記:走失學生要道歉,天方夜譚!香港這個地方早已是面皮厚者為王。每天有更多更多例子說明只要不道歉就沒有錯。副校長不妨再強硬一些,警告家長再追究下去就是侮辱公職人員,煽動仇恨,破壞社會安寧,顛覆… …
Thumbnail
2022-09-14
5
柔弱勝剛強: Nassim Nicholas Taleb與老子的撞衫聯想撞衫本來是那麼平常的事。女孩子間撞衫,世上從此多了兩件倉底衣物;明星撞衫,頂多被人比較一下高矮肥瘦,尤其男明星似乎更不介意這種小意外。最近許廷鏗與King@C Allstar撞衫風波,捲起風浪的不是那件病人褸,而是各界對事件的回應。
Thumbnail
2022-08-28
6
如果我們一起,只能留在地獄——讀倪匡《頭髮》(含劇透)倪老的書,絕對是令人手不釋卷,想一話接一話,一本接一本讀下去的。讀得不多,是我才疏學淺。也可能,注定我只跟《頭髮》有緣。
Thumbnail
2022-07-04
16
教育觀察日記:受辱還手,孰對孰錯?由Will Smith談港式欺凌如果我是Jada Smith,我會當場哭個梨花帶雨,之後找同病相憐的病人組織(或女性)聲討Chris Rock,然後帶起一個skinhead (female) challenge,喚起大眾對免疫力疾病的關注,順便幫組織籌款。
Thumbnail
2022-04-05
1
教育觀察日記:教育是有關,也無關性別的事香港教育界普遍陰盛陽衰,小學及幼稚園更甚。我不是女權/父權分子,只是希望人人平等。在三八婦女節翌日,就來寫寫一些令人在意的性別觀察。 先此聲明,以下故事只是個人經歷,不代表可以類推成香港教育界普遍現象。
Thumbnail
2022-03-08
1
讀書筆記:家變(含劇透)「再復有一輛小車兒掠過,又墮下一塊粉泥來。他這個家現陣跟他的此椽破宅相似,壞爛不能收整」。
Thumbnail
2022-02-24
4
「你願意成為一隻快樂的豬,還是成為痛苦的蘇格拉底?」讀《愛的盲點》「你願意成為一隻快樂的豬,還是成為痛苦的蘇格拉底?」
Thumbnail
2022-02-20
7
大疫情時代,孔子如何在亂世中高齡長壽?孔子身處於人民流離失所,年老時能吃上肉類是一個理想的時代。夫子本人大半生也在「造次顛沛」中度過,說不上舒適安逸。然而,他得享七十多長壽。在沒有疫苗,不用擔心「使乜驚吖」(其實好驚)時,他做了甚麼來養生?
Thumbnail
2022-02-1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