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4/重要的是我讀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認真思考著,要不要把這一櫃給清出來。

很喜歡泰絲。格里森的作品,一整套的,還有兩本借給朋友看。

從剛開始,覺得自己很難接受電子書,因為喜歡紙本的感覺,到前兩年,開始試著去觸摸電子閱讀器,後來買了Mooink小六,很喜歡,因為六吋,攜帶方便,不用怕紙本書放在包包裡會折到或弄壞,也不用想著今天出門要帶哪本書,閱讀器裡有幾十本書,隨時都可以更換想看的書。

之後,買書的準則變成先看學校的圖書館有沒有,再看有沒有電子書,都沒有,才買紙本書,所以很喜歡的泰絲。格里森也就一整套都是紙本。

但是她的作品,在台灣也開始出版電子書了,所以,還要保留紙本嗎?要不要整套放到讀冊或是哪裡去自己賣掉呢?

居住空間的有限固然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越來越覺得重要的是我讀了什麼,而不是家裡有很多書擺著。如果已經在我心裡的,已經內化了的,那就已然是我的一部份,家裡是不是還要擺著很多書,其實已經不是現在的我會去想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施又熙的沙龍
16會員
88內容數
施又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28
本文節錄自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 有人說愛情之所以形成,是因為兩顆寂寞的心相遇。 因為寂寞而相遇相愛並沒有問題,畢竟,我們都不是離群索居的動物,每個人都會希望有個心靈相通的伴侶,問題在於,萬一這兩顆寂寞的心相遇之後還是寂寞,那怎麼辦呢?
Thumbnail
2023/02/28
本文節錄自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 有人說愛情之所以形成,是因為兩顆寂寞的心相遇。 因為寂寞而相遇相愛並沒有問題,畢竟,我們都不是離群索居的動物,每個人都會希望有個心靈相通的伴侶,問題在於,萬一這兩顆寂寞的心相遇之後還是寂寞,那怎麼辦呢?
Thumbnail
2023/02/23
摘錄自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一書 有時候我會想起芃芃滿月做心導管擴張手術時住在台大嬰兒重症加護病房的往事,特別是芃芃斜對角床的小藍莓姊姊以及鄰床的小哥哥。 芃芃從出生後就很少哭,總是笑,即便進到台大嬰兒重症加護病房,手上安置了靜脈注射針頭也一樣笑個不停,而且胖胖的,像個福神。
Thumbnail
2023/02/23
摘錄自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一書 有時候我會想起芃芃滿月做心導管擴張手術時住在台大嬰兒重症加護病房的往事,特別是芃芃斜對角床的小藍莓姊姊以及鄰床的小哥哥。 芃芃從出生後就很少哭,總是笑,即便進到台大嬰兒重症加護病房,手上安置了靜脈注射針頭也一樣笑個不停,而且胖胖的,像個福神。
Thumbnail
2023/02/16
原載於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推薦序,作者為楊翠老師 這是一個渴光靈魂的自白,也是痛與愛的第一手見證。關於一對母女,如何面對孤獨、創傷與疾病,如何跋涉苦難,走渡險惡,尋求自我療癒與救贖。
Thumbnail
2023/02/16
原載於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推薦序,作者為楊翠老師 這是一個渴光靈魂的自白,也是痛與愛的第一手見證。關於一對母女,如何面對孤獨、創傷與疾病,如何跋涉苦難,走渡險惡,尋求自我療癒與救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個月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買書的時候,看了一些博客來網路上的書評,有一些沒有什麼參考價值,更像是因為自己買了不滿意內容的書,留下不想自我負責的發牢騷抱怨而已,感覺對於作者和出版社,這也是一種傷害了吧。 我個人選擇閱讀的書籍種類、想要買什麼書之前,都會先做功課,從前除了在逛實體書店翻閱之外,在網路書店看到
Thumbnail
這個月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買書的時候,看了一些博客來網路上的書評,有一些沒有什麼參考價值,更像是因為自己買了不滿意內容的書,留下不想自我負責的發牢騷抱怨而已,感覺對於作者和出版社,這也是一種傷害了吧。 我個人選擇閱讀的書籍種類、想要買什麼書之前,都會先做功課,從前除了在逛實體書店翻閱之外,在網路書店看到
Thumbnail
懸疑小說曾經是我待在圖書館最好的陪伴,升學壓力避免不掉,考前考後總是喜歡在小說書架上,找一本有趣的懸疑小說,可以隔絕外界的空間感。 突然想看懸疑小說,在搜尋最近有什麼新書的時候,瞧見了“醫學懸疑天后系列套書”總共有13本,心裡暗喜根本為我打造,有一種追劇的心態,不喜歡只有一本,還要等下一本書,太折磨
Thumbnail
懸疑小說曾經是我待在圖書館最好的陪伴,升學壓力避免不掉,考前考後總是喜歡在小說書架上,找一本有趣的懸疑小說,可以隔絕外界的空間感。 突然想看懸疑小說,在搜尋最近有什麼新書的時候,瞧見了“醫學懸疑天后系列套書”總共有13本,心裡暗喜根本為我打造,有一種追劇的心態,不喜歡只有一本,還要等下一本書,太折磨
Thumbnail
2022年的你,用什麼方式在閱讀呢? 是紙本書派,還是電子書派?是ipad派還是閱讀器派? 現在科技進步,閱讀的媒介選項已經非常多元,不怕沒得讀,只怕沒時間讀。
Thumbnail
2022年的你,用什麼方式在閱讀呢? 是紙本書派,還是電子書派?是ipad派還是閱讀器派? 現在科技進步,閱讀的媒介選項已經非常多元,不怕沒得讀,只怕沒時間讀。
Thumbnail
不管是下課後、下班後、走過路過剛好經過……只要一有空檔,即使沒有購書的需求,我還是會走進書店晃幾圈。 我確實是蠻喜歡閱讀沒錯,但比起「讀」,我似乎更偏好「逛」。 雖然每次去書店都比較像是閒逛,但還是會有個基本的目標和路徑,通常鎖定目標會是文學類、小說類和心靈成長類。
Thumbnail
不管是下課後、下班後、走過路過剛好經過……只要一有空檔,即使沒有購書的需求,我還是會走進書店晃幾圈。 我確實是蠻喜歡閱讀沒錯,但比起「讀」,我似乎更偏好「逛」。 雖然每次去書店都比較像是閒逛,但還是會有個基本的目標和路徑,通常鎖定目標會是文學類、小說類和心靈成長類。
Thumbnail
認真思考著,要不要把這一櫃給清出來。 很喜歡泰絲。格里森的作品,一整套的,還有兩本借給朋友看。 之後,買書的準則變成先看學校的圖書館有沒有,再看有沒有電子書,都沒有,才買紙本書,所以很喜歡的泰絲。格里森也就一整套都是紙本。
Thumbnail
認真思考著,要不要把這一櫃給清出來。 很喜歡泰絲。格里森的作品,一整套的,還有兩本借給朋友看。 之後,買書的準則變成先看學校的圖書館有沒有,再看有沒有電子書,都沒有,才買紙本書,所以很喜歡的泰絲。格里森也就一整套都是紙本。
Thumbnail
不管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只要是能增添知識學習、為自己放鬆娛樂的都是好書
Thumbnail
不管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只要是能增添知識學習、為自己放鬆娛樂的都是好書
Thumbnail
這個題目本來應該是,我如何由一年看十二本書,變成一個月看二十本? 中學時喜歡啃小說,進入職場後卻懶得看書,平均一個月一至兩本吧,當時覺得一個在職人士一個月看一至兩本書,也算不錯嘛。 這樣維持了多年,直至去年開始,閱讀宇宙大爆發,每月看二十本書以上,連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Thumbnail
這個題目本來應該是,我如何由一年看十二本書,變成一個月看二十本? 中學時喜歡啃小說,進入職場後卻懶得看書,平均一個月一至兩本吧,當時覺得一個在職人士一個月看一至兩本書,也算不錯嘛。 這樣維持了多年,直至去年開始,閱讀宇宙大爆發,每月看二十本書以上,連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