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兩周,有一則科技新聞,相當程度的搶佔了我的注意力 – 那就是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有一個遊戲公司的員工,利用AI 圖像引擎 Midjourney,生成了一個圖像作品,並且用這個作品在一場藝術比賽中成功拿下冠軍。當然,這立刻在網路上引發了非常大的爭議,由 AI 創作出來的作品,真的具備得獎資格嗎?這樣得獎算不算作弊呢?在此同時,也有很多人開始擔心,是否未來插畫家與設計師的工作即將岌岌可危,當 AI 能夠做出比人類創作更好的作品時,是否會讓大量的相關從業人員即將失業?
我自己在幾個月前,就曾經簡單測試了一下 MidJourney,對於其產出的作品,當時就覺得相當有水準。而在這則新聞爆出來之後,我的好奇心重新被燃起,開始大量的去閱覽各方創作者透過 Midjourney 所打造出來的作品,也自己嘗試著去認真操作 Midjourney 創造出更高水準的作品。而在這樣的更深入做完功課之後,我只能說,Midjourney 所創造出來的作品,真的很令人讚嘆 – 這套 AI 圖像生成工具,可以讓一個藝術業餘者,創造出一流的「原創」藝術作品,而這絕對會大大的撼動原本藝術與設計產業的生態。
當然,Midjourney 並不是唯一的一套圖像生成引擎,Elon Musk 所創立的 OpenAI,所推出的 DALL-E 2 AI 圖像生成引擎,名氣一樣響亮,也能夠生同樣高水準的圖形。下圖是我用以下幾個關鍵字「柴犬、可愛、機器人」,透過 DALL-E 2 AI 所生出來的圖像。如果我正好需要類似的產品概念圖,這個 AI 完完全全能夠產出符合我需求的作品。老實說,如果我是一個設計師或插畫家,我真的是完全可以感受到失業的烏雲在我前方不遠處。
而以上的狀況,也不只發生在圖像生成這個領域。同樣是 OpenAI 所推出的 AI 模型,GPT-3 則是以文字生成聞名。透過 GPT-3 的文字生成引擎,任何人都可以生成出各式各樣的專業文字作品 – 無論是新聞報導、抒情短文、論證文、甚至是小說創作。當然,如果你對於文字挑剔點,你仍然可以在這些創作中找到些許過度生硬的部分,但如果你相對是一個比較不字字計較的讀者,這些 AI 文字創作的品質大致上應該就能符合你的標準。
以下這段,就是我用一個人工智慧生成工具所產生的文字,我只是輸入了文章的主題,以及幾個關鍵字而已。
文章主題 – AI 的影響
未來,人工智能將能夠生成圖像、撰寫文章甚至創作音樂。
人工智能已經在很多方面影響著我們的工作。不僅僅是機器人接管了製造業。很多人害怕他們會被人工智能取代。
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因為與人類相比,人工智能在許多用例中證明了其價值。
人工智能作家在未來文案中的作用: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文案可以更有效地運用他們的技能。他們可以確保他們不會將時間浪費在他們沒有的技能上,而是專注於他們最擅長的事情——創造力和情感。
考慮到大多數的 AI 模型,對於繁體中文寫作應該都尚未做出足夠的最佳化,上面這段文字的品質已經足以讓人感到吃驚了。可以想見,隨著 AI 運算能力與模型的持續進化,再過數年,AI 寫作很可能可以完全達到一流作家的水平。
而陷入失業危機的,不只是藝術創作者、設計師、文字工作者而已。在南韓,有完全由 AI 所打造的虛擬女團,裡面的每個角色都是栩栩如生,完全跟真實世界的偶像沒有兩樣。而對於直播主行業來說,AI 打造的虛擬直播主,口條更順,更加風趣,也更加帥氣或美艷性感。
不知算是很幸運還是很不幸,人類文明的 AI 技術發展,似乎已經進入了一個很關鍵的轉折點,而這將為人類社會,帶來非常巨大的衝擊。
人類還有優勢嗎
在面對 AI 如此快速的進展,人類種族很明顯的感受到危機 – 即使這個 AI 是人類文明一手打造出來的。人類開始為了自己的種族做出自我辯護,最常見的論點包括 – AI 人工智慧沒有情感,無法創造出具備情感的作品 / AI 不像人類那麼有創造力,所創造出的作品會被侷限在框架。
很不幸的,我不認為上述的論點為真 – 情感與創造力,並無法真的成為人類價值的護城河。
先來看看情感的部分,事實上,人類的情感並沒有想像中的複雜,你去問任何一個知名的編劇,他們都可以給你一些歷久不衰的黃金公式 - 這些黃金公式基本上就是這些編劇拿來創造八點檔熱門戲劇的祕方。而雖然很多人會批評肥皂劇芭樂歌類型的作品深度不夠,但事實上九成以上的人類,卻是深深地被這些公式化的作品所打動。對於 AI 來說,他們只要能夠準確掌握這些公式,他們就有能力創造出「打動大多數人的人心」的作品 – AI 並不需要真的有感情,他們只需要掌握了人類會對於哪樣的設計會有怎樣的反應的公式,他們就能夠創作出「具備情感」的作品。
接下來看創造力的部分,這個部分同樣岌岌可危。大致上,人類所謂的創造力,只有極少數是憑空冒出來的,絕大多數的創造力,都是某個程度的領域跨界融合後的結果。同樣的,我想不出為何 AI 無法進行跨界領域融合的理由,事實上,AI 所能進行的跨界領域融合嘗試,次數絕對會遠高於人類。畢竟每個人類的「創意大師」,真正熟悉的領域可能還是有其限制,或許三個或許五個,但對於 AI 來說,他們可以用無止盡的算力與成千上萬的領域知識,進行數十萬數百萬次的各式重組測試,找出人類遠遠無法想像出的跨界創新。
在圍棋領域的 AlphaGo 就是最好的例子 – AlphaGo 不只能打敗人類棋手,還能想出許多人類千年的圍棋歷史從來想不出的棋步 – 你還能說 AI 沒有如同人類的創意嬤?事實上,這套系統所能產生的「創造力」是遠勝於人類的,因為 AlphaGo 完全不需要受到人類傳統圍棋思維的限制,而且擁有無盡的試錯空間 – 而這些基本上確保了,AI 能夠擁有極高的創造力,甚至可能遠高過人類。
以本文一開始所談的 Midjourney 為例,假設今天有個繪畫比賽出了一個題目,一個繪畫大師可能就他腦中想出的創意加上過往的經驗與技巧,創造出一部某個風格的作品,但 Midjourney 這類型的 AI 系統,隨隨便便就可以產出數百數千個「創意」,與數十種完全不同的「藝術風格」做出融合,最後做出數萬幅風格與創意各自不同的獨立作品 – 以上這還是低估了,AI 系統真的要做,要做出幾百萬幅都有可能。
而在藝術家的一幅成品,與 AI 產出的成千上萬幅成品中,哪邊有比較高的機率能找出比較有創造力的作品呢?你如果要我下注的話,我絕對會押寶在 AI 的這邊。
我相信一定會有一些挑剔的評論者,批評 AI 創作的作品的情感與創造力沒有「真正的深度」云云。或許對於這些人來說,這個批評是真實的,畢竟所謂的深度是一種主觀感受。然而,我可以肯定的說,對於這世界上大多數的人們,AI 創作所能提供的情感與創造力,絕對是非常足夠的。
也就是說,人類自認為獨具的「情感」與「創造力」,很可能其實從來沒有真的站在我們這一邊。下圖是我用Midjourney,花了 30 秒,所創作出來的作品,主題為「具備情感的AI」。
會有多少人失業
如果你認同我上面的觀點,那你應該也會同意 – 人類社會全面的大失業潮,很可能真的即將上演。未來二十年,會有大量我們曾經認為不可能被 AI 取代的工作,全面性的被 AI 取代,AI 做得比真人更好更便宜。而這些失業的人要往哪裡去?說真的,我不覺得我們現在有答案。
舉例來說,假設我是是個小說創作家,在小說創作的時候,我想要有一些好看的插圖來搭配小說。在幾年前,我的唯一選擇是去找插畫家,以每幅作品數千到數萬的價格,購買五到十幅的插圖,來搭配我的小說,我可能需要預備五到十萬左右的預算來完成這項工作。然而,在現在這個當下,我已經可以完全用 AI 來創作這些插畫,我可以用十分之一不到的預算,產生出數百幅插畫,從中挑選出三十幅我自己覺得滿意的,做為我小說的插圖。而在這過程中,插畫家原本的工作就消失了。
而受到挑戰的,並不是只有插畫家與設計師而已。甚至連像我這樣的 YouTube 直播 / Podcast 頻道經營者,也很可能會受到挑戰。未來的 YouTube 頻道,很可能可以由 AI 直接產生講稿,由 AI 創作出來的虛擬直播主,在鏡頭前直接唸著講稿,更加生動幽默風趣的演出。最後將講稿,整理成更適合閱讀的文字稿,直接發出電子報。
而如果連傳統上,被認為最不可能被 AI 取代的「真人演出創作者」的工作,未來都很有可能直接被 AI 整碗端去,那整個人類社會,到底有哪些工作是能夠成為人類的鐵飯碗的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並沒有好答案。但我認為最有可能的發展是,現在人類從事的工作中,可能會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工作,十到二十年後會由 AI 來完成。
所以,人類到底該怎麼辦?我們真的要迎來一個人類全面失業的時代嗎?
與 AI 共存的可能性
比較樂觀的人,會認為人類還是有可能可以跟 AI 共存的。綜觀人類歷史,新科技的發明,雖然消滅了舊工作,但同時也產生了許多新的工作。汽車的發明,的確讓馬車夫失去了工作,但在馬車伕失業的同時,汽車產業也創造了很多新的工作 – 汽車司機、汽車工廠的工人、汽車零組件生產的工人、汽車銷售員、汽車維修員等等。更別提透過汽車大幅增加人類的移動能力後,也額外產生了更多的觀光與貿易的工作。電腦的發明也是一樣,的確讓很多傳統的打字員失業了,但之後也創造出幾百倍幾千倍的新工作。在傳統人類的歷史上,科技的發明似乎總是能夠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大幅提升人類社會的生產力。
然而,同樣的歷史經驗,我們能夠套到這波人工智慧的興起上嗎?老實說我是持一個懷疑態度的。在過往歷史的科技革新中,所被革新的被發明的東西,大多都是處理特定任務,而且是以一個工具性的角度被發明的。那些科技發明,大多都是可以順利地融合到人類的生產力流程中,為人類所用,並不具備完全取代人類的潛力。
然而,現在的 AI 進展,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 透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類神經網路等發展出來的 AI,幾乎完全具備人類的所有智能與特性 –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幾乎萬能的科技,不再像過往的科技發明都還是有侷限性。現在這個年代的 AI 發展,幾乎是以取代人類大腦,或者是說打造出一個遠超過人類大腦能力的新大腦的角度在研發的。而隨著這個世代的 AI 每年都有長足的進步,很有可能,未來 AI 能夠把 99% 的工作,做的都比人類更好。
而很不幸的,人類也有很高的機率,無法從 AI 的發展中,如同過去那樣找出新的人類能做的事 – 因為這些新的事,AI 理論上也能做,而且高機率能做得比人類更好。過往科技革新的歷史經驗,在這一次很可能不再適用。
我使用 Midjourey 創作工業革命主題的作品
人類的價值
或許,很快人類社會就會面臨一個問題 – 我們可能會問自己,我們人類到底還有什麼生存價值?當 AI 能夠取代人類,從是整個社會九成以上的價值生產活動時,人類到底還能做什麼?
有些人會說,我們人類可以享福整天爽爽過就好啊?我們可以整天躺在沙灘上曬太陽,追劇打電動,只要玩樂,由 AI 與機器人提供我們所有的服務,這樣不好嗎?反正到時候 AI 替整個人類世界創造了幾百倍的總體生產力,屆時要發出所謂的「無條件基本收入」也是絕對可行的。而人類,除了極少數份子以外,就不需要再工作了,全面成為一個由機器供養,生活就是為了享福的物種 – 這樣不就是人類文明的完美境界嗎?
乍聽之下,或許很多人不會反對,但我基本上卻是細思極恐。基本上,這樣的假設,就是抹殺了人類創造價值的能力。而如果這樣的假設為真,即使 AI與機器有能力生產出供養數十億人美好生活的生產力,但為何他們需要這樣做?我們先排除 AI 發展出自行的意志決定消滅整個人類物種的這種科幻設定好了,假設未來的 AI 操控權,仍掌握在人類中的菁英族群手上。對於這些菁英族群來說,有什麼理由要讓整個系統供養數十億毫無生產價值能力的人口呢?傳統的人類文明,會需要人口,主要是因為人口可以同時提供生產力與消費力,促進經濟與文明的發展。但當整個價值生產體系都在 AI 之中,而也不需要消費來促進經濟發展時,提供給所有不具生產力人口的消費都只是浪費而已。
在這種狀況下,絕大多數的人類,其實完全失去了在這體系裏面的價值,即使被消滅,對於整個文明也不會有任何壞處。而在這種情境之下,控制這整個生產系統的菁英族群,真的會覺得需要持續供養這其他九成只是寄生蟲的同種族生物嗎?畢竟,人類這個物種即使需要維持基因的多樣性,也不需要有幾十億人。
很殘酷的可能會是 – 當人類社會文明因為 AI 生產力大幅提升而具備給予無條件基本收入的條件的時候,或許屆時絕大多數的人類,可能會被認為沒有資格領取這樣的無條件基本收入,因為這些人的存在對於世界、對於文明,可能是毫無意義的,人類文明的維持系統不需要浪費資源在這些人身上。
當然,文明的進程未必會走向如此殘酷的結尾,一切也很可能是我自己的杞人憂天。或許屆時人類文明還是很大方地與所有人分享生產力,每個人都可以從一出生就爽爽過,一直享樂到死亡為止。然而,失去了創造價值能力的大多數人類,的確是少了可以自保的主要籌碼。而少了籌碼的時候,命運永遠是由其他人來幫你決定的。
AI 人工智慧,對人類文明與社會帶來的巨大衝擊,即將開始。
對於本期科技巨頭解碼的商業思考
雖然長線來說,我對於人類文明面對 AI 進展的衝擊,並不敢抱持太樂觀的態度。不過在短線(20年內)來說,我們還是有一定程度自保的能力的。如果是投資人,應該要思考如何享受 AI 產業的紅利。如果是工作者,應該思考下一個世代能與 AI 協作,或者是因為 AI 發展而蓬勃的新工作是什麼。如果是企業主,應該要思考企業如何使用 AI 創造更多的價值。在 AI 全面取代人類之前,應該還有個一二十年的過渡期,是人類與 AI 高度協作的時代,好好掌握這個過渡期,或許能夠讓我們在進入下個時代前,佔據一個優勢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