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加分思維與扣分思維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發現,在職場上面其實有兩類人。一種是本來學經歷就頂尖,如果沒有把自己的缺點給補足,就會被扣分的人;另一種是學經歷不足,所以要靠加分項來吸引老闆的人。
職場上的加分思維與扣分思維
我們在進入職場的時候,常常就已經被分類了,因為學經歷這件事是很現實的,沒什麼能夠扭轉的機會。讀哪間學校跟之前做過甚麼工作,在履歷上面都一覽無遺,而且很重視學歷的老闆通常會追溯到大學學歷,甚至是高中學歷,因為越早以前的學歷,越沒有很多元的管道可以得到,大部分就是直接用考試的。
在這種洗學歷風波頻傳的時代,碩士以上的學歷其實已經不太被企業主信任,所以他們會追溯到比較早期的學歷,來評斷一個人,這會是決定第一印象的常見作法。
如果你還沒有在職場上創造一些戰功的話,就只能拿學歷來比較。而高學歷的人也就是第一類人,一開始就接近滿分了,所以這時候要做的事情就是補足自己的缺點,因為別人所謂的加分項,其實都是你的必要項。就是如果你不會的話就會很慘。這時候反而跟別人比較的方法,就是不能被扣分,所以應該要專注在自己原本不會的技能上面。
剛出社會的人其實還真的欠缺蠻多能力的,包括要有效跟別人溝通、跨部門的合作、催別人的進度、盯別人的品質等等。在學習的過程之中,這類人很容易矯枉過正,因為自己的理解力比較高,所以沒有辦法容忍別人的失誤,或是不聰明的作法。想倒是可以,如果表現在臉上,就會容易被別人討厭,而招致別人的被動攻擊,會沒有人想要配合你的做法。這時候可以他可能就會想問:「做人重要還是做事重要?」所以在學習這些事情的時候,需要發揮人生的智慧,而不能用硬碰硬的方法來學習。
第二類人就是屬於學歷比較不好的人,一開始老闆對你的定位會比較低,也就是只要能夠完成基本的事情就好,對你可能不會有太多的期待。這時候如果多做一點,就能夠讓老闆看到你的價值,就有機會可以跟學歷好的人抗衡。但是這類人很容易落入的陷阱就是「耍小聰明」與「三分鐘熱度」。因為基底深厚的人不太會去一直求表現,研究很多花招來宣傳自己。所以你很容易一時贏過第一類人,但是這些都只是暫時的。如果你沒有持續在專業上面繼續深化,就會越差越遠,一下子就看不到對方的車尾燈了。
再來就是這類人很需要一直研究新的東西,來博得大家的眼球,但是有一點小小的成果之後,就沒有學習的動力了,導致這邊會一點那邊會一點,沒有通盤性的能力。
我們在進入職場時,常常分數已經被決定了。但是分數低的人千萬不要氣餒,因為職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甚至有些人可能想要做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所以我們需要一直加強自己的專業知識,然後補足自己的缺點,畢竟贏在起跑點的人不是真正的贏家,贏在終點的人才是。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個專題是專門寫給剛進入職場的新人看的,剛進入職場懵懵懂懂的,搞不清楚該學習那些技能嗎?是不是常常跟同事相處不順利?常常無法達到主管的期待?沒關係,這個專題都有解答。 你可以在這個沙龍發文討論以及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常常覺得職場很黑暗,所有人性的光輝在職場裡面盪然無存,就像神隱少女湯婆婆的湯屋一樣,走進去,連無臉男這種好性格的靈魂也變壞了。 但工作了幾年之後,我發現並不是這樣。而是職場會把人的缺點放大,原本在學生時期可以隱藏的缺點,再也無法隱藏。就像我們常常會覺得,遇到一些不講理的老人,會覺得是是老人變壞。
你是不是在職場上面,常常會發現自己叫不動人? 在這樣的狀況底下,倚老賣老這一招是沒有用的,只會讓別人反感而已。所以我們常常會看到很多資深的同事,叫新進同仁做事情的方法就是倚老賣老,因為他們通常也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其實這個技巧說白話,就是「烈女怕纏郎」,遇到沒有辦法說服的人,就先用這一招試看
曾經我也以為,有很多的時間可以探索職場。但是過了幾年之後發現,因為各行各業都有很高的專業性,不太可能跳到新領域太多次,不然可能會一事無成,造成自己沒有任何專長。 我們可能常常會想說:這件事明天再做、這件事情明年再做,但是這樣想的下場,通常都是永遠都不會去做這件事,因為這只是一種推託的藉口。 不知道為
在當了一小段時間的主管之後,我發現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技術上反而沒有那麼關鍵,個人的修練才是重點。如果個人的心態有點偏頗,就會很難帶領一個團隊繼續前進。 不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因為我是一個空降主管,一進公司就要帶領好幾個人,所以他們之間是互相認識的,而我對他們是不熟悉的,所以我必須要快點知道
以前我覺得要成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在當學生的時候,每一班就是這麼多人,要考到第一名,甚至還要維持第一名,是一件超級困難的事情。所以我們自然就會對於成功,有著只有天才才能辦到的投射。 出社會之後,我發現成功只有一個秘訣,就是不斷地努力。我們不用是那個最聰明的那個人,我只要在某一條路上面待的夠久,
以我做這幾年的時間管理下來,我發現很多人都花了很多的時間在管理時間,聽起來就是本末倒置。但是這卻是一開始做時間管理的人容易犯的錯誤,其實我現在在做時間管理的時間一天大概不會超過五分鐘,因為我在做的事情其實就只是把重要的事情寫在行事曆上面,就這樣而已,當然這個做法是從子彈筆記法簡化而來。 我建議管理時
我們常常覺得職場很黑暗,所有人性的光輝在職場裡面盪然無存,就像神隱少女湯婆婆的湯屋一樣,走進去,連無臉男這種好性格的靈魂也變壞了。 但工作了幾年之後,我發現並不是這樣。而是職場會把人的缺點放大,原本在學生時期可以隱藏的缺點,再也無法隱藏。就像我們常常會覺得,遇到一些不講理的老人,會覺得是是老人變壞。
你是不是在職場上面,常常會發現自己叫不動人? 在這樣的狀況底下,倚老賣老這一招是沒有用的,只會讓別人反感而已。所以我們常常會看到很多資深的同事,叫新進同仁做事情的方法就是倚老賣老,因為他們通常也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其實這個技巧說白話,就是「烈女怕纏郎」,遇到沒有辦法說服的人,就先用這一招試看
曾經我也以為,有很多的時間可以探索職場。但是過了幾年之後發現,因為各行各業都有很高的專業性,不太可能跳到新領域太多次,不然可能會一事無成,造成自己沒有任何專長。 我們可能常常會想說:這件事明天再做、這件事情明年再做,但是這樣想的下場,通常都是永遠都不會去做這件事,因為這只是一種推託的藉口。 不知道為
在當了一小段時間的主管之後,我發現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技術上反而沒有那麼關鍵,個人的修練才是重點。如果個人的心態有點偏頗,就會很難帶領一個團隊繼續前進。 不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因為我是一個空降主管,一進公司就要帶領好幾個人,所以他們之間是互相認識的,而我對他們是不熟悉的,所以我必須要快點知道
以前我覺得要成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在當學生的時候,每一班就是這麼多人,要考到第一名,甚至還要維持第一名,是一件超級困難的事情。所以我們自然就會對於成功,有著只有天才才能辦到的投射。 出社會之後,我發現成功只有一個秘訣,就是不斷地努力。我們不用是那個最聰明的那個人,我只要在某一條路上面待的夠久,
以我做這幾年的時間管理下來,我發現很多人都花了很多的時間在管理時間,聽起來就是本末倒置。但是這卻是一開始做時間管理的人容易犯的錯誤,其實我現在在做時間管理的時間一天大概不會超過五分鐘,因為我在做的事情其實就只是把重要的事情寫在行事曆上面,就這樣而已,當然這個做法是從子彈筆記法簡化而來。 我建議管理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職場上我特別討厭某個族群,貼了三個標籤,涉及嚴重刻板印象,年齡歧視、性別歧視與職業歧視。 要不要明寫呢?會不會被幹翻?阿算了我天天在得罪人,收到恐嚇信跟刀片也是日常了。呵。只要具備其中一個條件就有互動很心累的機率,三個湊滿直接煩躁程度衝上天際。 對於公務員來說,事多事少都是領那個死
Thumbnail
上一篇聊了需要外語能力加持的海外職缺,再來聊聊哪些職務不需要外語能力也可以透過專業技術和專業語言來溝通。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專業與技術,這3類職務是比較可以突破語言的隔閡進行的工作。但這不代表你可以完全不學習如何與外籍同事溝通,而是需要利用其他方式來找尋你們共同的語言和默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台灣微告的艾比,上次發布的「從大學生到職場新人都受用的求職面試守則」沒想到很多人有共鳴,毫無經驗的新人走進職場必定會碰到很多問題,需要克服及拆解,這次想跟大家分享「職場禮儀」,前幾天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討論「初入職場該先學做人還是做事?」,我認為做人與做事並不互相抵觸,但若要排先後順序,可以
Thumbnail
何謂「剛性需求」? 剛性需求(Inelastic Demand)是指在商品供求關係中受價格影響較小的需求。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最緊迫的需求,簡單來說就是人的最基本需求。比如穿衣、吃飯、工作等等… 市場上的「剛性需求」固然很重要,但我們要找到的是少數領域的「剛性需求」,現在就讓我們看內文了解。
Thumbnail
陳澄波——死於美術節的藝術家,曾寫下台灣人首次入選「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的紀錄,卻因為二二八事件死於國民黨之手,甚至成為威權政治下的禁忌,一度被除名於正統教育之外。縱使如今距解嚴已久,長期的噤聲卻已經讓他的故事只剩下「帝展」與「二二八受難者」兩個名詞,但不論是輝煌的成就,或是諷刺的結局,都不足以代表陳
Thumbnail
《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是作家廖梅璇的散文集,收錄了她從2005年到2017年的作品,其中也包含不少得獎之作。透過這些生活紀錄,作者不斷頗析自我,並將其攤在陽光下,也因為這樣的「誠實」,讓每個文字都顯得更加動人且灼人。
Thumbnail
和台灣一樣被拒於聯合國之外,複雜的國際政治,還讓巴勒斯坦領土內憑空多出一個以色列,最後甚至「被反客為主」,成為實質上的被統治者。身為強權交易下的籌碼,巴勒斯坦地區的問題牽涉廣泛,然而生活在其中的人民,卻無可避免地成為底層的犧牲者。
Thumbnail
如果做這個累,那你可以想想還能做什麼?有什麼選擇?如果你已經做了說在當下最好的選擇,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就把眼前的事做更好、做更多吧!—Fly Chang
Thumbnail
從在學時打工、出社會後工作與兼職,我在每個職場都和同事、主管打下良好的關係。離開職場後也都會回去探望主管、同事或是額外約吃飯、去送彌月禮等等。職場上良好的關係,多多益善。用心一點,大家都會喜歡妳(如果很用心了,還是有少數人不喜歡妳那也無妨,七成的人欣賞妳就夠了)。
升學管道愈來愈多元,許多可以考上公立高中的學生反而選擇進入職校就讀,一樣有不錯的表現。國中基測第1次測驗成績單昨(7)日寄發,考生也開始煩惱究竟要選擇高中還是高職?教育部長杜正勝今(8)日上午指出,社會中存有根深蒂固的觀念,以為成績差才會去念高職,其實這是錯誤的,應該讓孩子有適性發展的機會。 教育部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職場上我特別討厭某個族群,貼了三個標籤,涉及嚴重刻板印象,年齡歧視、性別歧視與職業歧視。 要不要明寫呢?會不會被幹翻?阿算了我天天在得罪人,收到恐嚇信跟刀片也是日常了。呵。只要具備其中一個條件就有互動很心累的機率,三個湊滿直接煩躁程度衝上天際。 對於公務員來說,事多事少都是領那個死
Thumbnail
上一篇聊了需要外語能力加持的海外職缺,再來聊聊哪些職務不需要外語能力也可以透過專業技術和專業語言來溝通。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專業與技術,這3類職務是比較可以突破語言的隔閡進行的工作。但這不代表你可以完全不學習如何與外籍同事溝通,而是需要利用其他方式來找尋你們共同的語言和默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台灣微告的艾比,上次發布的「從大學生到職場新人都受用的求職面試守則」沒想到很多人有共鳴,毫無經驗的新人走進職場必定會碰到很多問題,需要克服及拆解,這次想跟大家分享「職場禮儀」,前幾天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討論「初入職場該先學做人還是做事?」,我認為做人與做事並不互相抵觸,但若要排先後順序,可以
Thumbnail
何謂「剛性需求」? 剛性需求(Inelastic Demand)是指在商品供求關係中受價格影響較小的需求。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最緊迫的需求,簡單來說就是人的最基本需求。比如穿衣、吃飯、工作等等… 市場上的「剛性需求」固然很重要,但我們要找到的是少數領域的「剛性需求」,現在就讓我們看內文了解。
Thumbnail
陳澄波——死於美術節的藝術家,曾寫下台灣人首次入選「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的紀錄,卻因為二二八事件死於國民黨之手,甚至成為威權政治下的禁忌,一度被除名於正統教育之外。縱使如今距解嚴已久,長期的噤聲卻已經讓他的故事只剩下「帝展」與「二二八受難者」兩個名詞,但不論是輝煌的成就,或是諷刺的結局,都不足以代表陳
Thumbnail
《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是作家廖梅璇的散文集,收錄了她從2005年到2017年的作品,其中也包含不少得獎之作。透過這些生活紀錄,作者不斷頗析自我,並將其攤在陽光下,也因為這樣的「誠實」,讓每個文字都顯得更加動人且灼人。
Thumbnail
和台灣一樣被拒於聯合國之外,複雜的國際政治,還讓巴勒斯坦領土內憑空多出一個以色列,最後甚至「被反客為主」,成為實質上的被統治者。身為強權交易下的籌碼,巴勒斯坦地區的問題牽涉廣泛,然而生活在其中的人民,卻無可避免地成為底層的犧牲者。
Thumbnail
如果做這個累,那你可以想想還能做什麼?有什麼選擇?如果你已經做了說在當下最好的選擇,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就把眼前的事做更好、做更多吧!—Fly Chang
Thumbnail
從在學時打工、出社會後工作與兼職,我在每個職場都和同事、主管打下良好的關係。離開職場後也都會回去探望主管、同事或是額外約吃飯、去送彌月禮等等。職場上良好的關係,多多益善。用心一點,大家都會喜歡妳(如果很用心了,還是有少數人不喜歡妳那也無妨,七成的人欣賞妳就夠了)。
升學管道愈來愈多元,許多可以考上公立高中的學生反而選擇進入職校就讀,一樣有不錯的表現。國中基測第1次測驗成績單昨(7)日寄發,考生也開始煩惱究竟要選擇高中還是高職?教育部長杜正勝今(8)日上午指出,社會中存有根深蒂固的觀念,以為成績差才會去念高職,其實這是錯誤的,應該讓孩子有適性發展的機會。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