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都會想說為什麼老闆不這樣做,不那樣做?事實上是老闆跟你想的差很多,應該是說他必須要考量的比較全面,所以老闆想的重點跟員工想的也通常不太一樣。
員工的思維
因為我在職場的前五年都是當員工,目前剛當主管,也就是進入了資方的領域,所以我對於員工會怎麼樣想事情,算是非常了解。
因為員工領的是固定的薪水,想法就會比較保守,會在意加薪、升遷等等,這都是正常的,因為以前的我,對於加薪跟升遷也看得非常重,所以我會力求表現給主管看,雖然不是很明顯,但就是會有意無意地想要主管看到自己的表現。
再來我會很重視自己的實力,因為我不想要別人覺得我是一個菜鳥,對於這個業界什麼都不懂,就只是會讀書而已。所以我就特別重視書本與實務的應用,每當書本上面寫的東西出現時,就會覺得很興奮,覺得原來讀書是真的有用的。於是就也用心去讀很多專業的書,來補足自己的不足,這樣的想法當然是不錯,也起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跟主管的真正在意的事情卻沒有交集。
主管的思維
當了主管之後,我發現我的心思都要放在溝通協調上面。因為已經沒有人管你了,所以你必須要自己想辦法去推動現在手上的事情。當你沒有進行任何有效的管理時,團隊就會是一盤散沙,效率很明顯就會很低落。而且可能底下的人自己會形成一套管理的機制,這套管理的機制,一定是對員工自己有利的,而不是一定對於組織成長有效果。
我可以很清楚的感覺到,員工與老闆的想法落差有多大。就算員工再怎麼樣認真,始終都只會想到要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層面。但是對於跨部門的協作,以及分配資源這件事情始終是一無所知。所以頂多能用自我要求,或是用加班的方式來達成目標。久了之後會造成員工的士氣低落,因為有很多問題不是靠努力就可以解決的,而是需要去跟別的部門談、跟老闆去談、跟業主去談,才能夠推動。
因為我是一個空降主管,而且在空降之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員工,所以我很能感受到這種想法差異的衝擊。以前所著重的專業技術,在當主管的時候已經不是重點,而只是一個判斷事情的基底。如果我不夠專業的話,肯定不能夠讓底下的人心服口服,但是這也只是一個基本功而已。
上任之後,要做的事情大多都是溝通、協調,以及分配資源,在一個原來的大餅之中,需要先開始切,至少要切到讓大家不會不滿意。再來你需要尋找新的大餅,不要想說原來的大餅可以吃得飽,擴張一定是必要的。
不一定說當主管好還是當員工好,但是我覺得最好在當主管之前,要先當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員工,這樣才能夠體會當員工的酸甜苦辣,這樣我們才能夠輕易地換位思考。畢竟員工的心聲,只有當過員工的人最清楚,不是用加薪這種粗暴的方法就可以叫所有人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