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進入職場的時候,我們總會想著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但是有可能過了一陣子之後,發現還是沒辦法把事情給做好。有可能是因為專業技術不夠,另一個可能是你對於這一個公司或是產業沒有大局觀。
其實我們都很容易受限於自己所在做的事情裡面,可能你想說我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好了,或許一開始這樣做可以。但是時間越來越長之後,就開始要想得比較多了。
如果你有帶過人,就會知道新人在做事情的時候,很容易只想到自己能夠看見的範圍,而不是換位思考,想說要怎麼樣才能夠讓接收到訊息的人滿意。那換個角度想,當主管看到你做的東西時,是不是也會有同樣的想法,而你卻不自知。
因為我們都是用自己的觀點在想事情,但是資料的呈現等都是給上位的人看,所以很容易跟他們的預設有一段差距,導致你被認為做出來的東西不成熟,就像你在看一個新人做出來的東西一樣。
再來你需要知道公司需要什麼,會跟未來的發展很有關係。如果這是一個科技業的公司,那很自然賺錢的人就是研發或是製造的部門,如果你是在一個法務或會計的部門,因為這些部門不能對公司創造利潤,而是只能維持公司的營運。可能公司也沒有什麼擴編的需求,也不可能會花大錢想要留住人才,因為這個部門不需要頂尖的人才,只要能夠維持正常的營運就好了。
但是換個角度想,如果是律師事務所或是會計師事務所,就會很需要這些人了。因為他們是能夠幫公司創造獲利來源的人,雖然個人有的能力可能差不多,但是有沒有獲利的能力,將會大大地決定未來的發展。在沒有獲利能力的部門,只能夠領基本薪好像也不是什麼意外的事。
再來是整個產業,我們也需要去了解一下。或許一開始出來你在某一家公司,就會想說要待一輩子。曾經我也是這麼認為,但是時間過去,人都是會改變的,因為能力不一樣,年紀不一樣,想法通常也都會不一樣。
我轉換跑道的時候,可以說是一時的衝動,也可以說是已經計畫很久了。應該說就是有一個驅動力,會逼著你往前。這是很隱微的內在動力,自己或許不會有察覺,但就會覺得現在身處的環境怪怪的,想要換一個環境試看看,所以改變通常是自己沒有辦法阻擋的。
這時候我很清楚,我需要跳脫這一家公司,看一看業界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機會。所以時常調查一下是不是有更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會大大增加自己的選擇性,或許會對於自己未來跳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我們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有更多的選擇權,而不是越做越退縮,導致自己只能夠陷在一個框框裡面打轉,所以有大局觀絕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