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工智慧生產力革命下,有三股力量會保護人類不至於全面失業,但他們能撐多久?| 科技巨頭解碼#192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在今年年初,在 ChatGPT 帶動的大型語言模型熱潮下,人工智慧 AI 成了整個世界的焦點。人們一方面驚嘆於 AI 的突破與進步,試著掌握這個最新的超級能力,但另一方面,也產生了一個巨大的焦慮– 如果 AI 這麼厲害,到底他們會不會能不能取代人類。相關的討論,一直是過去幾個月的熱點話題。

當然,一些了解大型語言模型的技術專家,會告訴你– 大型語言模型 LLM 的人工智慧,雖然能夠某個程度,模仿出人類的文字使用模式,來進行一個非常類似人類的「寫作」或者是「對話」任務,但這離人類真正的思考,還是有一大段距離。但在此同時,也有另一群專家提出疑問– 就算運作模式不完全相同也不盡完美,但若能夠產出「可用的結果」,人工智慧是否就已經在很多地方,可以取代人類了呢?

AI 全面進入工作的時代來臨

AI 全面進入工作的時代來臨

部分 AI 懷疑論者,對於人工智慧的主要擔憂,在於這些越來越厲害的 AI,是否有一天會造成人類世界的毀滅,如同電影魔鬼終結者裡面的天網一般,從人類的助手變成人類的夢靨。我個人的看法是,這樣的風險可能性,並不是完全不存在的,但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其實有點過度遙遠,比較像是科幻小說的話題。不過,另一個 AI 所帶來的風險可能,則是真的已經迫在眉睫了 – 到底人類是否會因為人工智慧,出現大規模失業潮,讓絕大多數的人們,未來都找不到工作,因為機器人與 AI 都做得比他們更好?如果上述這樣的情景真的發生,那代表人類社會在過往千年運作的經濟體系,很可能會徹底被打掉重練,這對人類世界將會帶來無法預料的巨變。

當然,對於上述這個比較迫切的問題,我們目前仍然是沒有解答的,即使是相關領域的專家,看法也莫衷一是 – 有些專家相信即使 AI 再厲害,也不能完全取代人類,而且還可能因為科技進步產生新的工作,人類或許會有部分工作被淘汰,但最終還是會出現新的工作。但另一些專家,則是對於上述可能不表樂觀,開始思考是否用全民基本收入等制度來確保人們的基本生存。

在本期科技巨頭解碼,Miula我會與大家分享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 – 到底人類在近期的未來,是否會因為 AI 人工智慧的進展,出現驚人的失業潮?在 ChatGPT 爆紅後過了半年的現在,我認為是一個更好能評估與討論這個題目的時間點。

人工智慧的能力

要討論這個大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先來思考,究竟在未來數年,以大型語言模型 LLM 為基礎的人工智慧,到底能夠進步到什麼程度,在工作場合的領域,到底能夠達到怎樣的能力。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 - 如果以現有的大型語言模型產品,主要是以OpenAI 的 ChatGPT 和 Google 的 Bard 來評估的話,我認為離要能夠真的完全取代人類,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即使我們只討論大型語言模型擅長的「文字型工作任務」,這些人工智慧在目前也仍然相當不完美,在大多數的時候下,其結果是產生出一個相對四平八穩的答案版本,而且有可能在一些細節上出錯。當然,這樣的工作能力,其實可能已經勝過初入行的大學畢業生了,但對於職業的工作環境來說,這樣的能力其實是不足以獨當一面的。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思考,現有的 LLM 大型語言模型人工智慧,更像是一個效率加強助理,而不是一個能夠從頭到尾把任務完整執行的獨當一面角色。要把大型語言模型 AI 應用在工作上,而且不是只求 60 分而已的話,必須要有夠專業的人,來調整與優化大型語言模型給出的答案。在正確的使用方式之下,AI 的確能夠快速的增加工作產出的效率。

大型語言模型 AI 展現了作為通用系統的可能性

大型語言模型 AI 展現了作為通用系統的可能性

舉例來說,假設一個媒體的外電編譯團隊,原本需要一個資深主編加上四個新聞編譯人員,來處理每天 20 則的國外新聞編譯– 初階的新聞編譯人員負責翻譯與初步的校正,而由資深主編來確認內容的正確性。透過使用人工智慧,整個團隊可能可以縮減到一個資深主編加兩個初階新聞編譯 - 這兩個初階新聞編譯透過使用 AI,每天可以翻譯兩倍的新聞數量,但最終還是得由資深主編來確認內容的正確性。在相同的工作產出量下,工作團隊的數量,因為 AI 的使用,從五人降為三人,可以說是 40% 的效率改善。

當然,人工智慧是否只會停留在這個程度,長線來看是很難評估的– 有可能幾年後,真正出現了通用型人工智慧,在 99% 的事務上比 99% 的人類都厲害。但也有同樣高的機率,在未來幾年,人工智慧仍然停留在人類的效率加強助理的角色,大幅提高每個人的生產力,卻尚未能全面取代人類。很不幸的,雖然第一種可能我們目前還不太確定是否會發生,但第二種可能,幾乎是我們現在就可以肯定,未來數年一定會發生的。

所以,我們真正該討論的題目,其實不是人工智慧是否會讓人類出現全面性的大失業– 因為如果走向第一種結果,這件事情是必然會發生的,那也就沒什麼好討論了。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一定會出現的第二種可能– 人類的生產力因為人工智慧大幅提升下,是否會出現生產力過盛,導致出現大失業潮。如果人類目前的工作,能夠因為 AI 人工智慧而提升 30% - 50% 的效率,是否會有 30% - 50% 的人類勞工會因此失業呢?

而我目前對於這個題目的答案,並不悲觀– 我認為即使的確會有部分職業與工作會受到較大的影響,但是有三股作用的力量,有可能可以抵銷 AI 所產稱的生產力提升,某個程度上能拯救人類社會,不會因為人工智慧的加入就出現大失業潮。

力量一:供給過剩後的需求變化

第一股能夠保護人類不至於全面大規模失業的作用力,就是經濟學中供給需求曲線的再平衡。假設人工智慧,真的增強了我們人類 30% - 50% 的效率,讓產出變得更多,這個時候,由於供給增加,需求不變,就會讓價格出現下滑。而當價格出現下滑時,由於價格變得更多人可以負擔,所以需求會開始增加,最終讓供給需求重新達成平衡。

如果用白話文說 – 因為 AI 人工智慧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原本高價的產品或服務可以用更低的價格提供,所以最後有更多的人使用了該產品或服務,而讓整個產業的雇用規模可能不需要縮小。

舉個例子來說,在汽車剛被發明的時候,汽車是非常昂貴的,絕大多數的一般人其實是負擔不起的– 直到 Ford 開發出了 Model T,史上第一款工業化大量生產的汽車車型。Model T 在 20 世紀初時推出的售價,比起競爭對手便宜許多,幾乎是以半價的概念在銷售。而 Model T 所帶領的汽車生產革命,讓其他競爭對手也必須趕上,整個汽車產業的生產效率可以說是因此被迫大幅提升。但大幅增加的效率,並沒有讓汽車工人們失業,底特律企業所雇用的勞工總數反而是持續上升。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汽車價格大幅降低時,很多原本買不起車的人開始變得可以負擔,所以汽車市場多了很多新的消費者,這些新增的需求,讓汽車工廠即使效率大幅提升,都仍然不需要裁員。

Ford Model T 讓汽車普及化

Ford Model T 讓汽車普及化

如果要舉比較近期的例子,電腦的普及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我念國中的時候,電腦是一種昂貴的奢侈品,大多數的電腦都是在企業中使用,而且一家員工人數一百人的公司,整間公司可能也只有一兩台電腦而已。至於一般的家庭中,我估計大概每十個家庭中會有一台電腦。但是隨著電腦的快速進步,大量生產下的價格降低,現在每個家庭幾乎家中都會有一台電腦,而在企業裡面電腦也成了員工的基礎配備。雖然電腦生產的效率大幅提升,但整個產業的員工雇用量絕對比 30 年前更多,因為透過價格降低,需求大幅提升了可能有數十倍以上。

所以,即使 AI 人工智慧能夠大幅提升工作者的工作效率,這也未必意味著有很多勞工會因此失業。舉個例子來說,現在絕大多數的人,除非遇到重要糾紛,並不會想要鬧上法院,因為律師費用並不便宜。但假設律師的工作效率,因為 AI助理而大幅提升,在相同時間內能夠打兩倍的官司的話,過度的供給很可能會造成價格破壞,而下殺後的價格,讓一般人更負擔的起,所以需求也會因此增加– 一些原本不會上法庭的案子,因為打官司變便宜了,所以就上了法庭。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從事律師相關行業的總體從業者數量不減反增– AI 對工作者產生的效率強化並沒有讓該產業出現失業潮。

因為供給過剩價格下降所產生的商品服務普及化,供給需求曲線的再平衡,是讓人類勞工可能免於大規模失業的第一個運作動力。

力量二:內卷(內捲)

內卷這個字,在過去幾年非常流行– 指涉的是一種徒勞無功互相抵銷的努力 (在這裡我們使用的定義是社會較流行的用法,而非嚴謹的學術定義)。舉例來說,原本有一群大學生,他們在求職的過程中彼此競爭,在學歷條件這一點上,沒有任何人佔到優勢。但後來其中有一個大學生,覺得那我去取得碩士學歷好了,這樣就可以在求職條件的學歷上獲得優勢,所以他就去唸了研究所取得碩士。原本在他畢業後,理論上他在求職條件上的進步,會讓他更容易獲得更好的職位,但事情沒這麼簡單。其他的大學生,看到這個大學生跑去唸研究所,引發他們的危機感,所以也都紛紛去念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到了最後,所有的大學生全部都在兩年後取得碩士學位,在學歷條件上,又全部平手,沒有任何人獲得求職上的優勢。這就是所謂的內卷,一群大學生花了時間精神提高了他們的學歷,但最終這些努力卻彼此抵消,無法獲得經濟上的利益。

在商業上,我們也常常能看到內卷的現象。假設兩間公司在打官司,第一家公司說,我們原本請的一間律師事務所雖然很好,但我想要提高勝算,所以我再找了另一家事務所一起加入,聯合訴訟。而當第二家公司發現了上述狀況,為了不在法庭上落敗,也立刻加碼律師團隊,找了更多高手加入。最終,即使兩邊都雇用了更多的法律人員,但兩家公司在法庭上的勝負機率可能完全沒有改變,因為額外投注的法律資源彼此抵消了。

在人工智慧造成的生產力提升狀況下,內卷很有可能能成為保護人類勞工工作機會的另一股動力。假設某間公司,原本花 100 個研發工程師,能夠把產品的品質打造到 90 分的等級,在使用 AI 提升生產力後的狀況下,他們可能只要用 60 個工程師,就能夠做到同樣的結果。但這代表這間公司,就會把多出來的 40 個工程師裁員嗎?其實未必,這間公司很可能會選擇,把這 40 個工程師,投入其他功能的研發,來加強自己家的產品到 99 分的等級,希望在市場上因此獲得競爭優勢,取得更高的市佔率。而另一方面,這家公司產品的競爭對手也可能做出一模一樣的事。最終的結果就會變成,兩家公司的產品的品質都從 90 分提高到 99 分,所以市場競爭狀況沒有改變,市占率沒有出現變動。而在此同時,雖然導入人工智慧的協助,讓工程師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但卻沒有任何一個工程師因此而失業,這就是內卷的力量。

事實上,在過去二十年,軟體產業的蓬勃發展,就可以看出內卷之力的運作。理論上,在開發工具越來越強大,開發方式也越來越進步的情形下,現在的軟體工程師,開發效率是比二十年前強大太多的。但為何軟體工程師的總數,只有上升沒有減少?答案很簡單,因為軟體同步也在複雜度上進化了– 舉例來說,早期的Windows 3.1 作業系統,原始程式碼只有兩百五十萬行,但到了Windows 7 時,原始程式碼總量則是一口氣跳到快四千萬行。

現在我們有了第二個保護力量了。

AI 的生產力提升能否被內卷吸收

AI 的生產力提升能否被內卷吸收

力量三:新需求的發現與創造

面對 AI 在工作上取代人類的威脅,最常見的樂觀說法是:「即使現有的工作被取代了,但人們永遠能夠在其上找到新的工作。」這個理論,在過往的工業革命上,已經被實證過了。當人們從原本實業的勞動上被解放出來的時候,就開始能夠把時間與資源投注在包括娛樂、藝術、社會科學等領域,創造出一整塊全新的產業與工作機會– 即使一些傳統的工作職務因為科技的進步而消失,但新科技會創造出一批全新的工作。一個很好的例子是,當汽車被發明後,馬車產業的從業機會大幅減少,但卻也創造出包括了汽車工人、維修師、甚至加油站等的全新工作機會。

這樣的劇本,在人工智慧進化帶來的生產力革命下,能夠順利演出嗎?一個可能會稍縱即逝的例子是 AI 詠唱師,或者叫做 AI 提示師,這個工作是專門負責對 AI 下精確指令的 – 一個下得很精準的指令,能夠讓 AI 產出更好的工作結果,這個工作在過往是不存在的。當然,AI詠唱師的工作,很可能在一兩年內就會消失,因為 AI 很快就會進化到用自然語言下指令就能得到最好的工作成果的程度。但即使 AI詠唱師的工作消失了,這波人工智慧的生產力革命,仍然是有可能創造出其他類型的新型工作職務的。因為科技創新下的新需求,從而創造了新的工作職務,這會是能保護人類工作機會的第三股力量。

當然,要在這個時間點去預測 AI 生產力革命會創造哪些類型的新工作,其實並不容易。但合理的推論是– 在生產力大幅提升,供給大幅增加的狀況下,除了價格降低(供給需求曲線重設)、品質本身被迫提升(內卷)等現象會發生以外,還會出現「篩選」、「精緻化」、「差異化」、「用途轉換」等可能性。而這些可能性,很可能就是新工作職務誕生的一部份大方向。

三大力量並無法永久保護人類的工作

在上述的三個力量作用之下,是否我們就不需要擔心 AI 人工智慧造成人類的大規模失業了呢?這個答案其實是否定的。或許在短期之內,包括了「需求增長」、「內卷」、「新型態工作」三股力量,能夠保障人類社會不至於出現大規模失業的動盪,但這樣的保護,其實是有其限制的。

重要的關鍵,其實是在於 AI 人工智慧的能力程度上。假設 AI 維持著目前的大致能力層級– 雖然能夠大幅加強人類的工作效率,但還是會需要真人員工的參與與投入,無法完全取代人類時,這三股力量,或許真的足以讓人類工作機會得到保障。

但問題是,AI 的能力只會停留在這個層級嗎?有沒有可能,AI 未來有能力在 90% 現有的工作職務上,完全不需要真人的參與,就能夠做的比真人員工更好?我認為這其實是有可能的事。而當這樣的狀況發生時,上述的三股力量,很可能是不足以保障人類還是有工作可以做的,因為無論是「需求增長」或是「內卷」,能夠吃掉的生產力增長還是有其上限的,而「新型態工作的創造」,是這三個力量中最難以預測的,我不認為該對其有過高的信心。簡單來說,當生產力提升 30%、50%、甚至 100% 時,這三股力量,或許還能夠抵銷掉這樣的生產力增長,但假設生產力的提升是 500%、1000%、甚至 5000%?在那樣的世界裡,上述的三個力量,很可能仍然會被爆棚的生產力所淹沒,無法保障大多數人類還能有工作機會。

雖然我不想做悲觀預言,但那樣的未來,二十年後發生的機率其實並不低– 除非 AI的進步遇到了嚴重的卡關。我認為人類社會必須開始預備那一天,做好面對衝擊的準備。近期好萊塢編劇罷工中的訴求,一大塊就是要求限制 AI 無法取代人類編劇的工作,未來類似的政治動作可能會頻繁上演。但我們可能還是得做好心理準備,無論人類做了多少應變,人工智慧有能力取代絕大多數的人類工作的那天還是會到來,而屆時的衝擊恐怕還是會巨大的無與倫比。

而到了那天,或許就是一個對於人類價值的真正考驗時刻– 在 AI 人工智慧能夠在 99% 的事情上做得比 99% 的人類更好時,人類無法被取代的終極價值到底會是什麼?

本期科技巨頭解碼的商業思考

亞馬遜創辦人 Jeff Bezos 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商業洞察 - 「與其問未來十年什麼東西會改變,更重要的問題是未來十年,有什麼東西是不會改變的?」這其實並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我們人類對於「不會改變的事物」的判斷能力其實並不好,看看全世界各國都有著精美的離婚率就知道了。特別是在 AI的生產力革命上,我認為要預測哪些事情十年後不會改變,極其困難,傳統我們認為越不動腦的工作,越容易被人工智慧取代,但大型語言模型的發展,衝擊到的反而是那些要一定程度動腦的工作。所以,找到這個關鍵,會是從國家、企業、社會、以至於個人,在下個二十年成功(或生存)的關鍵。

13.6K會員
259內容數
科技巨頭解碼,是一個討論科技產業趨勢與解析科技巨頭動向的付費電子報。我們將以專業的角度,來讓讀者理解,科技與商業的力量將如何改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又該做些什麼,來跟上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科技巨頭解碼 的其他內容
SpaceX 是提到太空產業,多數人會想到的玩家之一。不僅是它是馬斯克的公司,而他們重新想像火箭的未來,也實際打造了能夠重複使用的火箭,更讓火箭可以飛回來。 在這資本密集的太空產業中,SpaceX 有哪些創新、獨特的競爭優勢?目前 SpaceX 在太空產業中面臨哪些競爭者,以及他們有機會挑戰 Sp
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 Amazon,正式與電商平台Shopify 宣布達成合作協議– 將在 Shopify 平台上,推出以 Prime 會員結帳 Buy with Prime 的功能。這個消息出來之後,當然非常受到外界矚目,因為Shopify 原本在市場上的地位,就是亞馬遜的主要競爭者......
東南亞電商與遊戲大廠 SEA 冬海集團,於八月中正式發布了其 2023 第二季的財報。由於營收低於華爾街的分析師共識,導致於財報發布後,其股價出現了相當大的修正。究竟SEA 本季的財報,是否如同市場解讀的那樣負面呢?就讓本期科技巨頭解碼,來深入帶大家一起探討。
在今年第一季繳出了相當亮眼成績單之後,NVIDIA 給出了讓外界的下巴都掉下來了超強第二季指引,當時就已經讓市場頗為震撼。而就在八月底,NVIDIA 正式公布了他們在今年第二季的財報,成績單居然還有過之而無不及。究竟,在目前的 AI 巨浪中,NVIDIA 能夠有多大的收割?長線的前景又是如何?就讓本
搜尋與雲服務巨頭谷歌Alphabet,在七月底正式公布了其 2023 第二季的財報,營收超越華爾街分析師預期,也讓市場做出正面反應。本集科技巨頭解碼,將會對其財報做出分析,與試圖建立對於谷歌營運狀況的觀點。
知名的大數據平台廠商 Palantir,近期因為被認為是未來重點的 AI 公司而備受矚目。就在上周,PLTR 正式發表了他們今年第二季的財報,除了營收再次創下新高之外,也連續三季交出正獲利的成績單。究竟,這間在疫情期間上市,股價如同三溫暖般起落的話題公司,目前的營運狀況如何,未來又有怎樣的展望呢?
SpaceX 是提到太空產業,多數人會想到的玩家之一。不僅是它是馬斯克的公司,而他們重新想像火箭的未來,也實際打造了能夠重複使用的火箭,更讓火箭可以飛回來。 在這資本密集的太空產業中,SpaceX 有哪些創新、獨特的競爭優勢?目前 SpaceX 在太空產業中面臨哪些競爭者,以及他們有機會挑戰 Sp
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 Amazon,正式與電商平台Shopify 宣布達成合作協議– 將在 Shopify 平台上,推出以 Prime 會員結帳 Buy with Prime 的功能。這個消息出來之後,當然非常受到外界矚目,因為Shopify 原本在市場上的地位,就是亞馬遜的主要競爭者......
東南亞電商與遊戲大廠 SEA 冬海集團,於八月中正式發布了其 2023 第二季的財報。由於營收低於華爾街的分析師共識,導致於財報發布後,其股價出現了相當大的修正。究竟SEA 本季的財報,是否如同市場解讀的那樣負面呢?就讓本期科技巨頭解碼,來深入帶大家一起探討。
在今年第一季繳出了相當亮眼成績單之後,NVIDIA 給出了讓外界的下巴都掉下來了超強第二季指引,當時就已經讓市場頗為震撼。而就在八月底,NVIDIA 正式公布了他們在今年第二季的財報,成績單居然還有過之而無不及。究竟,在目前的 AI 巨浪中,NVIDIA 能夠有多大的收割?長線的前景又是如何?就讓本
搜尋與雲服務巨頭谷歌Alphabet,在七月底正式公布了其 2023 第二季的財報,營收超越華爾街分析師預期,也讓市場做出正面反應。本集科技巨頭解碼,將會對其財報做出分析,與試圖建立對於谷歌營運狀況的觀點。
知名的大數據平台廠商 Palantir,近期因為被認為是未來重點的 AI 公司而備受矚目。就在上周,PLTR 正式發表了他們今年第二季的財報,除了營收再次創下新高之外,也連續三季交出正獲利的成績單。究竟,這間在疫情期間上市,股價如同三溫暖般起落的話題公司,目前的營運狀況如何,未來又有怎樣的展望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自去年起,我的日常工作與人工智能(AI)息息相關。我負責加強公司員工對人工智能的知識和應用,分享技巧,定期發布新通訊,鼓勵更多人利用這項技術。人工智能應用方法猶如雨後春笋,絕大多數的應用本質上是屬於功利主義 (Utilitarian)。 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我卻發現,人工智能成為了我們溝通的橋樑,
Thumbnail
沃爾瑪進行了生成式人工智慧搜索的創新,這使得零售業發生了變革,並且可能對傳統搜索引擎(如谷歌)產生潛在影響。
Thumbnail
從 ChatGPT 開始再次引發人工智慧的熱潮討論,尤其 AI 可用於分析大量數據,是否可以幫助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不過大家都知道 ChatGPT 本質上是語言模型,作用在講出一段邏輯語意合理的話,雖然可以用在分析資料,但並不具備預測股市走向的功能,不過最近我試用了一款新的人工智慧驅動的股票分析工
Thumbnail
KritAI 的程式碼產生功能可以根據你的需求產生符合標準的、高品質的程式碼,讓你在編碼過程中減少重複工作,實現高效工作。 另外,KritAI 的內容產生功能可以幫助你快速產生SEO 優化的內容,讓你的部落格、廣告、電子郵件和網站內容更具吸引力,同時提高搜尋引擎的排名。
Thumbnail
人類是否會因為人工智慧,出現大規模失業潮,讓絕大多數的人們,未來都找不到工作,因為機器人與 AI 都做得比他們更好?如果上述這樣的情景真的發生,那代表人類社會在過往千年運作的經濟體系,很可能會徹底被打掉重練
Thumbnail
|首圖/Pexels 今天筆者去宏林跨媒體拜訪時,與宏林跨媒體執行長程俊昇聊到2024年SEO 的行銷策略看法,程執行長不假思索就講出2024年各企業將會重新重視SEO搜尋結果與AI的結合。因為疫情解封關係,2023年消費者都往戶外走了,但2024年將會校正回歸,消費者將慢慢恢復網路的搜尋消費行
Thumbnail
人類升級 | 評價 7.8/10 | awwrated https://awwrated.com/zh-tw/netflix/80240085 近未來的科幻電影一直是很多人喜歡的類型,在Netflix重新上架的電影"人類升級 Upgrade"不僅有精彩的動作場面,還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轉和燒腦。這部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法遵 蒙老師不嫌棄,台灣法學基金會8/26研討會,指示我負責「AI+勞動法遵」的場次,要提出一篇文章發表。 因為基金會舉辦之研討會,在國內法律類型研討會中,通常是參與人數最多,這一場也不遑多讓,報名人數突破300人。 ●摸不著頭緒 說真的,我自詡科技法律很在行,但是看到「
“因為在人才方面的差異化來自於將人工智能融入日常任務的創造性和有效的方式。” 其實我現在很多翻譯都靠AI做了XD Many have raised alarms about the potential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displace jobs in t
Thumbnail
五月底輝達共同創辦人兼CEO黃仁勳先在台灣各種場合成為焦點,然後輝達的股價在一天大漲後市值衝破了一兆美金,成為首家突破此門檻的半導體公司。那麼輝達最近的一飛衝天到底只是曇花一現還是有穩固的產業基本面支撐,整個AI產業的現況和前景又如何?除了輝達之外那些公司會因為這波熱潮水漲船高,整個產業的隱憂何在?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自去年起,我的日常工作與人工智能(AI)息息相關。我負責加強公司員工對人工智能的知識和應用,分享技巧,定期發布新通訊,鼓勵更多人利用這項技術。人工智能應用方法猶如雨後春笋,絕大多數的應用本質上是屬於功利主義 (Utilitarian)。 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我卻發現,人工智能成為了我們溝通的橋樑,
Thumbnail
沃爾瑪進行了生成式人工智慧搜索的創新,這使得零售業發生了變革,並且可能對傳統搜索引擎(如谷歌)產生潛在影響。
Thumbnail
從 ChatGPT 開始再次引發人工智慧的熱潮討論,尤其 AI 可用於分析大量數據,是否可以幫助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不過大家都知道 ChatGPT 本質上是語言模型,作用在講出一段邏輯語意合理的話,雖然可以用在分析資料,但並不具備預測股市走向的功能,不過最近我試用了一款新的人工智慧驅動的股票分析工
Thumbnail
KritAI 的程式碼產生功能可以根據你的需求產生符合標準的、高品質的程式碼,讓你在編碼過程中減少重複工作,實現高效工作。 另外,KritAI 的內容產生功能可以幫助你快速產生SEO 優化的內容,讓你的部落格、廣告、電子郵件和網站內容更具吸引力,同時提高搜尋引擎的排名。
Thumbnail
人類是否會因為人工智慧,出現大規模失業潮,讓絕大多數的人們,未來都找不到工作,因為機器人與 AI 都做得比他們更好?如果上述這樣的情景真的發生,那代表人類社會在過往千年運作的經濟體系,很可能會徹底被打掉重練
Thumbnail
|首圖/Pexels 今天筆者去宏林跨媒體拜訪時,與宏林跨媒體執行長程俊昇聊到2024年SEO 的行銷策略看法,程執行長不假思索就講出2024年各企業將會重新重視SEO搜尋結果與AI的結合。因為疫情解封關係,2023年消費者都往戶外走了,但2024年將會校正回歸,消費者將慢慢恢復網路的搜尋消費行
Thumbnail
人類升級 | 評價 7.8/10 | awwrated https://awwrated.com/zh-tw/netflix/80240085 近未來的科幻電影一直是很多人喜歡的類型,在Netflix重新上架的電影"人類升級 Upgrade"不僅有精彩的動作場面,還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轉和燒腦。這部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法遵 蒙老師不嫌棄,台灣法學基金會8/26研討會,指示我負責「AI+勞動法遵」的場次,要提出一篇文章發表。 因為基金會舉辦之研討會,在國內法律類型研討會中,通常是參與人數最多,這一場也不遑多讓,報名人數突破300人。 ●摸不著頭緒 說真的,我自詡科技法律很在行,但是看到「
“因為在人才方面的差異化來自於將人工智能融入日常任務的創造性和有效的方式。” 其實我現在很多翻譯都靠AI做了XD Many have raised alarms about the potential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displace jobs in t
Thumbnail
五月底輝達共同創辦人兼CEO黃仁勳先在台灣各種場合成為焦點,然後輝達的股價在一天大漲後市值衝破了一兆美金,成為首家突破此門檻的半導體公司。那麼輝達最近的一飛衝天到底只是曇花一現還是有穩固的產業基本面支撐,整個AI產業的現況和前景又如何?除了輝達之外那些公司會因為這波熱潮水漲船高,整個產業的隱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