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技巧-養成「跳過這題」的習慣 ,睡在煩惱上Sleep on i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篇主題在和朋友們分享如何用「跳過這題」的思維來減少內耗,並進一步轉變成樂觀的性格。沒錯,思考較容易往壞處想的朋友們,相信可以幫到你們,也順便分享一個英文片語sleep on it。

有些題目,暫時「跳過」更好

學生考試時因為有時間限制,像是計算題算不出來時要適時「跳過先做下一題」,這個技巧也能應用在生活各方面,我們常會因為親密之人的反應"有些冷漠"、"回應不夠快不夠熱情",就暗自想著自己是不是做錯什麼,自己鑽牛角尖而內耗許多時間。

看吧,你想這麼久,不會就先跳過啊

看吧,你想這麼久,不會就先跳過啊

雖然我個人覺得這樣的"想太多"很多時候是很可愛的,那是一種怕傷害對方、希望對方也能喜歡自己的情懷,是一種「惜情」的感覺,代表了重情與溫柔(我可以不厭其煩的一直回應對方)。

但是,不是任何人都能視之為優點,有些人確實會因這樣的細膩感到壓力。
而且,每次別人有個小動作不如自己意便想要知道原因為何,甚至追問對方的話,不僅會養成「過度分析檢討」、「鑽牛角尖」的思維,也容易吃掉親密關係中的氧氣。

首先,為什麼說「跳過」更好?

第一點是,人們大部分的回應其實都是「沒有深層意義」的

大部分的反應都是憑當下情緒做出的,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情緒能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尤其情緒波動大的人就更明顯。

我們常會覺得別人的舉動都有目的,他是不是在暗示我什麼、暗中影響我?
一是我們高估了人的理性,人們的判斷大部分都是瞬間的感覺,受經驗和身體影響,
是的沒錯,人類社會是建立在非理性上的。

二是我們看了太多鬥爭、耍心機的東西,像是戲劇、陰謀論,那是不真實的。
每個舉動都要像"下棋"一樣布局、操縱,那非常容易身心俱疲、甚至引發精神疾病,沒有多少人能生活在那樣的高壓下。

「跳過」的同時,也是給自己「延遲反應」的機會,這個很重要~

從小充滿人際挫折的我在不自覺中養成了「過度自我檢討」的習慣,以前我曾不少次把小事弄成大事,就是在第一時間反射性地認為是"別人不喜歡我"、"批評我",久了就鑽牛角尖了。我花很久時間才參透「延遲反應」這個技巧,當下的憤怒、難過,到底是對方真的傷了自己,還是自己的念頭傷害自己了呢?

當有強烈的負面情緒湧現,在這時做反應都是危險的,
先不做反應去做其他事,過半小時、一小時就會發現此刻的想法和剛才竟然天差地別。

更棒的是,當延遲反應的習慣養成後,每次負面情緒消退所需的時間還會遞減,最後就變成「這小事情」的樂觀思維了。(相信我,從小悲觀的我都能做到。)

沒什麼事,就是讓你看亞當崔佛和東方短毛貓長得有多像

沒什麼事,就是讓你看亞當崔佛和東方短毛貓長得有多像

第二點是,對方的反應會因自己的應對有所變化

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回訊息的速度。回訊息的速度是最困擾人的了。
情人訊息晚回,是不是他心裡有別人了?
老闆訊息不回,是不是他生氣了?
買家賣家、客戶愛回不回,尊重兩字懂不懂?
父母不正面回答自己問題,怎麼不懂聆聽?
丈夫不幫自己說話,是不是把自己當外人?

先等等,這時候就要提到「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的貓雖然是物理學,但同時也是心理學!

有一隻在不透明箱子裡的貓,在未打開箱子前你不知道貓是活著的還是死了,因此,你可以說箱子裡的貓既是活的也是死了,這就是量子疊加態-「薛丁格的貓」。

同樣的,在我們無法確認別人尊重自己、愛自己與否之前,就先在心裡起了"他不尊重、不愛我"的念頭,那對方就會是"不尊重、不愛"了。

比較糟糕的是,如果因為自己先在心中萌生質疑的念頭,又真的付諸行動去質疑對方、問個清楚,就會真的加大裂痕、把關係往壞的方向推,這就是「自我應驗預言」

所以悲觀的人要特別注意,縱使受過傷、被劈腿過、從小得到的溫暖不夠,
也要小心別把以前的傷痛又帶到新的感情中,重拾、重建樂觀才是最重要的

Sleep on it

這句英語片語非常奧妙,睡在你的煩惱上。

我們都想無憂無慮,回到當小孩的時候,因為那時不用擔心工作和錢,父母也都還年輕,一切都是最好的時候。可越長越大,面對金錢、人際、感情,還有一天比一天還老的父母和自己,有越來越多的"問題"堆積如山,難以睡去。

對的,為什麼會悲觀鑽牛角尖,原因就在於「我們總想解決問題與煩惱」,
但是煩惱的本質是「情緒」,不是問題,情緒是沒辦法被解決的,也不該被解決,最好的方法就是「睡在煩惱上,而非帶著煩惱睡覺」。

就先跳過這題。

煩惱是解決不完的,更不能每個問題都想要有答案,因為我們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神力去探究、解決每一個問題,每個問題都去深究、解決,是會發瘋的!

鑽牛角尖,就是每個問題都想得到答案而來的。
「你愛不愛我?」
「愛。」
「有多愛?」
「比誰都愛。」
「騙人,和前女友/前男友比起來哪個比較愛?」
「恩...都沒你愛。」
「那為什麼你要遲疑?」
「我在思考怎麼回答你。」
「為什麼要思考,不是只有我嗎?」
「...」
「那我和你的工作之間,哪個擺在第一?」
「......」

raw-image

開玩笑的,我一定回答會,請儘管問我。(笑)

再反過來想,
為什麼伴侶有時愛回不回、父母好像不聆聽自己、老闆為什麼不採納建議?
其實更多是他的時間和精神力都不夠用了,並不是"不尊重、不愛"的事。

有煩惱就睡在煩惱上,不需要急著解決它,
很多時候僅是煩惱這個念頭令人煩惱。

有個東西你擁有的時候很討厭它,沒有的時候又覺得無聊,那就是煩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看完第一點覺得寫的太好了,結果來了個莫名其妙的貓還亞當崔佛😂
好學-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17
Elsie's Universe 因為亞當崔佛貓實在太經典不能只有我看到哈哈哈哈
野口夏-avatar-img
2023/12/06
學學心理師,請幫我掛號。
好學-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07
野口夏 可以,這裡只要叫野口夏都免費
野口夏-avatar-img
2023/12/06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恭喜本篇獲個人嚴選!
好學-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07
野口夏 2023年野口夏大賞就由我奪下了!首先我要感謝野口夏,還有野口夏!
Eric H-avatar-img
2023/12/24
祝聖誕快樂
好學-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10
Eric H 謝謝您的祝福~
築夢人-avatar-img
2023/12/17
天下本無事,只是庸人自擾之。很不幸的,本人就是庸人啊,
好學-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17
築夢人 庸人自擾和未雨綢繆總是很難拿捏呢XD也是要歷練才逐漸豁達
avatar-img
是我啦,我好學啦
163會員
167內容數
大量的人性洞察。
2024/05/30
遇到討厭的人事物時,想要改變、抹去或逃避的想法越強烈,就越痛苦,最好的方法是降低感受力,和它共存。
Thumbnail
2024/05/30
遇到討厭的人事物時,想要改變、抹去或逃避的想法越強烈,就越痛苦,最好的方法是降低感受力,和它共存。
Thumbnail
2024/05/06
學會「被拒絕」是人生前三重要的課題之一,能省下大量用來憤怒、難以專心甚至是報復的時間,將挫折視為無物,心理素質變得超強。
Thumbnail
2024/05/06
學會「被拒絕」是人生前三重要的課題之一,能省下大量用來憤怒、難以專心甚至是報復的時間,將挫折視為無物,心理素質變得超強。
Thumbnail
2024/04/28
在地麻雀,沒有騙你。外出時聽見麻雀叫聲近在耳邊,回程時猛然一看,路旁地上竟然有兩個小東西。 我猶豫著,到底要不要幫他們。
Thumbnail
2024/04/28
在地麻雀,沒有騙你。外出時聽見麻雀叫聲近在耳邊,回程時猛然一看,路旁地上竟然有兩個小東西。 我猶豫著,到底要不要幫他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主題在和朋友們分享如何用「跳過這題」的思維來減少內耗,並進一步轉變成樂觀的性格。沒錯,思考較容易往壞處想的朋友們,相信可以幫到你們,也順便分享一個英文片語sleep on it。 有些題目,暫時「跳過」更好 學生考試時因為有時間限制,像是計算題算不出來時要適時「跳過先做下一題」,這個技巧也能
Thumbnail
這篇主題在和朋友們分享如何用「跳過這題」的思維來減少內耗,並進一步轉變成樂觀的性格。沒錯,思考較容易往壞處想的朋友們,相信可以幫到你們,也順便分享一個英文片語sleep on it。 有些題目,暫時「跳過」更好 學生考試時因為有時間限制,像是計算題算不出來時要適時「跳過先做下一題」,這個技巧也能
Thumbnail
這個月經歷了很多開心、低潮、有能量沒能量還有反思的時刻,關於自己付出好多努力, 也正在朝著個人目標努力不懈,嘗試找出可以變更好的地方;自己付出的努力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得到付出或是自己好像一直在衝刺就遲遲找不到什麼時候該停下來檢視自己,就算自己每週都會固定檢討,但這個檢討似乎變成一種另類的衝刺行為。
Thumbnail
這個月經歷了很多開心、低潮、有能量沒能量還有反思的時刻,關於自己付出好多努力, 也正在朝著個人目標努力不懈,嘗試找出可以變更好的地方;自己付出的努力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得到付出或是自己好像一直在衝刺就遲遲找不到什麼時候該停下來檢視自己,就算自己每週都會固定檢討,但這個檢討似乎變成一種另類的衝刺行為。
Thumbnail
★想化解麻煩的人際關係,必須先學會「停止」! 停止「忍耐」、停止「比較」、拋掉人際關係的「應該」。
Thumbnail
★想化解麻煩的人際關係,必須先學會「停止」! 停止「忍耐」、停止「比較」、拋掉人際關係的「應該」。
Thumbnail
是ㄧ生ㄧ直必修的功課 活在當下 坦然接受現況學會臣服 5個簡單練習 1把注意力放在此時此刻 如有意識的看電視 看一些有益節目 清清楚楚看見 清清楚楚觸摸 清清楚楚品嚐 清清楚楚聞到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2有意識地限制所有的社群媒體使用 包括郵件(控制適當使用時間) 不過度依賴電
Thumbnail
是ㄧ生ㄧ直必修的功課 活在當下 坦然接受現況學會臣服 5個簡單練習 1把注意力放在此時此刻 如有意識的看電視 看一些有益節目 清清楚楚看見 清清楚楚觸摸 清清楚楚品嚐 清清楚楚聞到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2有意識地限制所有的社群媒體使用 包括郵件(控制適當使用時間) 不過度依賴電
Thumbnail
「你/妳到底在想甚麼?怎麼會這樣咧?跟你/妳講過多少次了都沒有在聽?」 生活中或職場裡,應該或多或少自己、還是朋友、同事有遇過這樣的情況吧?那麼你/妳選擇面對的方式是什麼呢?還記得曾經有聽過一個做法是跟我說「裝作沒聽到就好啦。」
Thumbnail
「你/妳到底在想甚麼?怎麼會這樣咧?跟你/妳講過多少次了都沒有在聽?」 生活中或職場裡,應該或多或少自己、還是朋友、同事有遇過這樣的情況吧?那麼你/妳選擇面對的方式是什麼呢?還記得曾經有聽過一個做法是跟我說「裝作沒聽到就好啦。」
Thumbnail
「改變語言的習慣,就可以改變思維」 作者建議我們要將語言模式從否定改成肯定,這也是許多人都分享的觀念,但要確實執行,的確是需要本身有意識的、隨時的提醒並反思自己,才能真正成為使用正向語言的人。 與他人的交流,首重傾聽,許多交流的失敗,問題大多出在不會傾聽的那一方。因為接收不一定等於接受。也就
Thumbnail
「改變語言的習慣,就可以改變思維」 作者建議我們要將語言模式從否定改成肯定,這也是許多人都分享的觀念,但要確實執行,的確是需要本身有意識的、隨時的提醒並反思自己,才能真正成為使用正向語言的人。 與他人的交流,首重傾聽,許多交流的失敗,問題大多出在不會傾聽的那一方。因為接收不一定等於接受。也就
Thumbnail
你覺得正向思考是什麼呢? 有些看似正向的思考,其實是毒性(無效)的正向思考。 在生命經驗當中,有沒有人跟你說過這些話,你聽到的感受是甚麼?
Thumbnail
你覺得正向思考是什麼呢? 有些看似正向的思考,其實是毒性(無效)的正向思考。 在生命經驗當中,有沒有人跟你說過這些話,你聽到的感受是甚麼?
Thumbnail
若是您也陷入過度思考的漩渦而亟欲抓住浮木,本書將會協助各位擺脫思想的俘虜,把超載的資訊一一疏通,自然內心的不安全感與恐懼也會獲得緩解,相信思想澄淨之後的我們更能對生活抱有感恩之心。
Thumbnail
若是您也陷入過度思考的漩渦而亟欲抓住浮木,本書將會協助各位擺脫思想的俘虜,把超載的資訊一一疏通,自然內心的不安全感與恐懼也會獲得緩解,相信思想澄淨之後的我們更能對生活抱有感恩之心。
Thumbnail
流動的情緒,不該有框架    其實人啊,只要醒著就會有七情六慾,這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時不時聽到有些關於情緒左右的時刻、像是怒髮衝冠、盛怒之下勿許人言等等,但這幾天的練習,想到之前在劇場的練習,如何當個好瓶子,盛裝情緒後,該如何....
Thumbnail
流動的情緒,不該有框架    其實人啊,只要醒著就會有七情六慾,這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時不時聽到有些關於情緒左右的時刻、像是怒髮衝冠、盛怒之下勿許人言等等,但這幾天的練習,想到之前在劇場的練習,如何當個好瓶子,盛裝情緒後,該如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