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這些困擾嗎?
總覺得說的內容不夠完美,做得不夠好,心理百轉千迴地糾結
- 別人對你的穿著、體態指指點點,於是不停檢查
不敢眼睛對視,目光像是頭文字D裏頭的飄移
- 討論時,只要有人語氣稍微認真,會覺得對方是在暗示你該怎麼做
被問問題時,腦海裡不由自主認為是自己有問題
- 言不由衷,揣測別人的意思與暗示
容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傷心好幾天,腦袋裡充滿著懷疑與批評自己的話
- 與人講話容易音量愈來愈小聲
平心靜氣想想,「你真的都不在意別人看法嗎?」Heibon說:「當然不可能!」
如同歌詞裡說的「還是會害怕」,不管告訴自己幾次Don't mind, don't mind,不要在意、不要放在心上,結果還是「很在意」。

作者拍攝
不知不覺,你活成心中恐懼的樣子
你容易自責,怕自己做錯,哪怕只是一些小細節;你怕團體裡沒自己的位置,總努力尋找一隅的安全感;你可以吞下委屈,來成全別人;擔心引發衝突,所以努力閃避;害怕惹人不高興,從不說「不」……自己永遠放在最後,壓抑、隱藏、退讓、揣測、陪笑、自我懷疑。
不累嗎?很累,真的很累,偽裝的自我換來的是筋疲力盡的每一天。
心中期盼有一天可以有自信活出自己,無奈想像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那份期待越來越遠,你的形狀儼然是心中的那份恐懼。
#「別人做得比我更好」、#「我沒有辦法做對(好)任何事」或#「我不夠好」
癥結在於,害怕自己被人否定,也害怕別人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更害怕自己不符合別人的期望。 說到底,是一種認同感缺乏。
你的人生卻寫了別人期待的答案
「別人的看法」在心中累積久了好像就會下意識地變成一種難以達到的「標準」,有時候甚至會因此誤以為人生有一定的標準答案去評斷「好壞對錯」,卻忘了其實每個人生都是獨立的一道題目,既然是獨立的題目也就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了。
如果你是這樣相信的,那就會相信,與其試著在人生這張白紙上填個看似完美的標準答案,不如書寫貼近真我的答案。
真實的答案永遠比標準答案動人
人言可畏,永遠有人生活得太乏味,他們老喜歡在背後看著你、談論你,所以我們活在別人眼裡,死在別人嘴裡。不管你在什麼地方,即便是同樣的一個你,有人稱讚,也有人把你貶低。
生活過得緊繃,內心常因為一些小事煩躁,作繭自縛,電量消耗非常快。急著想要證明些什麼往往是最不必要的行為,這只是種水中撈月的行為。
你永遠無法了解別人如何衡量你,那個標準事實上握在你的手裡,他們怎麼看一切是你如何衡量自己的投射。
活在別人眼裡,往往死在他人嘴裡
心理學有種說法:無法跟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真實地和別人好好相處。
人如果無法接受自己,容易於對弱點產生自卑感,缺乏認同感之餘便會開始轉向討好、或羨慕嫉妒。
內在的自卑使人盲目追求某種認同,同時會討厭和無法客觀地接受比自己優秀的人。
你還在意自己的PR值是多少嗎
大文豪莎士比亞說的「世上無福也無禍,端看個人怎樣想」,當世俗眼光很直接將成就、頭銜與收入等等作為PR值的標準,於是不自覺也將自己用這套標準分析落點。
往往會出現一種偏誤,當你根據這個標準自動將所有人分類時,有人比你好,也會有些人讓你解除防衛心,因為你自認對他們是高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