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角海牛、火蜥蜴貓 ⋯⋯ 發現新物種?是「AI 虛構生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AI 創造的假生物、假物種影音在社群流竄,相當引人誤會。本文將分享:

  1. AI 虛構生物類型
  2. 三個案例 —— 長角海牛、火蠑螈貓、巨型六角恐龍
  3. 查證管道
  4. 防範方法,讓你用快速、專業、可靠的方式,辨認這些虛構資訊。


▋ :大標題,可點目錄跳轉
→ :小標題,可點目錄跳轉
⚠️【注意】本文所有 AI 生物圖像,皆為說明案例用途,切勿當真。






你看過「Félis Salamandra」(蠑螈貓)嗎?

沒看過?很正常。

因為這是 AI 創造的假物種


2024 年 12 月,臉書某貓咪主題粉絲專頁,發布了這則貼文(原文疑似已刪除):



附圖幾隻形似貓科的動物,黑中帶黃的鮮豔毛色,襯以森林背景,的確像是潛伏於叢林的神祕貓種。


我從網友那裡看到這則分享時,心想:

好帥!我居然沒看過,得趕快分享給其他朋友!

就在此時,我點開留言區 ——


一看就知道是假的。顏色這麼鮮豔,在叢林裡早就被發現了。
兩張圖眼睛顏色根本不同,這就 AI 啊!


的確,貼文中兩張圖片特徵不盡相同 —— 圖一輪廓更像家貓,而圖二則像小豹。

耳朵不同、眼睛不同、毛色不同,加上不真實的奇特平滑感,我不免起了疑心。


進一步查證後,我確認了:

這是 AI 製圖沒錯。


我非常失望。

AI 製圖,就該好好註明是 AI。

光明正大作為娛樂,有何不可?但變成假訊息就不好笑了。

我也開始反思:身為閱聽人的我們,應該在轉發前多加思考、查證,而不是看了就信、隨手轉傳。


這讓我意識到,AI 生成的假生物照片似乎越來越多。況且,現在 AI 製圖能力進步神速,恐怕會出現更多虛構的錯誤圖片。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年來,還有哪些廣為流傳的「新發現物種」,其實是 AI 創作?






▋ 常見的 AI 假生物類型


AI 生圖以假亂真,使得物種特徵混搭更加容易,而製造合成獸、巨大化或縮小化等超現實效果,也是常見主題。

經整理,我發現 AI 虛構生物通常分為三類:


  1. 型態混合
  2. 特徵移植
  3. 尺寸誇大



→ 型態混合:長角海牛


「海牛」,長著一顆「牛的頭」?

這是 2024 年 7 月網路瘋傳的「長角海牛」影片主角。

一隻有著圓潤的身體、鰭足和完整牛頭的生物,在濕滑地面移動,背景是吵雜人聲和詭異的配樂。



但仔細看可以發現,影片有多處動態不自然和變形

經查證,影片是中國網友「美图创作者」在「快手」以 AI 創作的娛樂作品,後來被多人廣傳,卻沒註明來源的標籤:「快影 AI 灵感迸发创作大赛」,導致誤會。


延伸閱讀:MyGoPen 完整查證報告



→ 特徵移植:火蠑螈貓


這些貓擁有火蠑螈般的艷麗色彩,乍看之下非常吸睛。

但是,正如開頭所說 —— 這也是AI虛構。

圖中,每隻「火蠑螈貓」的顏色、立體輪廓都不一致。特殊的體色也令人懷疑:牠們如何在叢林中生存,而不被獵物或掠食者發現呢?


臉書原文的附件,可以看到因涉及假訊息,多張照片已被遮蔽

臉書原文的附件,可以看到因涉及假訊息,多張照片已被遮蔽


它的原始圖片來自粉絲專頁「Kâma Usha Bengal」在臉書發布的愚人節貼文。雖然隔日作者就澄清是玩笑,但被其他媒體轉傳、誤用,衍生出的假訊息,至今仍在流傳。


延伸閱讀:臺灣事實查核平台 完整查證報告



→ 尺寸誇大:巨型六角恐龍


像是六角恐龍(墨西哥鈍口螈)的生物趴在小漁船上,或在沈船旁游泳,和民眾對比,牠們的身體和人一樣粗。

而這些,還是 AI 生成圖。



數一數,每張圖的鰓、爪子數量都不一致,而且民眾衣服字樣模糊,疑為 AI 合成。

已知最早出現的相關貼文,可追溯至 2024 年 7 月,但原始出處依然未知。


延伸閱讀:Yahoo 完整查證報告(英文)



從這些案例可以看出:AI 虛構生物雖然吸睛,但往往有破綻。只要用點心思,就可以避免被誤導。


我們可以由外而內,從三個層面判斷 ——

  1. 生理結構是否合理?
  2. 影像本身真實、可信嗎?
  3. 學術承認這個物種嗎?






▋ 三層檢查法


→ 生理結構限制


生物必經過天擇考驗,適者才能生存

所以,看到奇妙生物時,我們不妨想想:


  • 這種構造能活下去嗎?
  • 這樣的外表,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 如果牠們真實存在,為什麼現在才被發現?


就像前面所舉的三個例子:

  1. 「長角海牛」的牛頭阻力大,讓牠在水中寸步難行
  2. 「火蠑螈貓」顏色鮮豔,讓牠在叢林中無所遁形,無法藏身
  3. 「巨型六角恐龍」的誇大體型,已超出環境限制


即使牠們確實出現過,也難以存活到被人類發現、紀錄,並廣為流傳,所以真實性存疑。



→ 影像真實性


如同其它 AI 影音,造假生物也有常見破綻 ——

  • 不自然形變、扭曲(尤其手腳、條狀物)
  • 違反物理特性(水花、重量、速度感等)
  • 特徵不連貫
  • 解析度低或過度平滑
  • 文字、圖案混亂


如果 AI 生成圖像看多了,自然會有種「這是 AI!」的感覺。

如果看照片時出現這種「感覺」,不要懷疑,順手查證一下吧!



→ 資訊查證


看到奇特生物的第一時間,你可以:

  • 以圖搜圖
  • 複製原文搜尋

看看有沒有相關文章、原始出處。如果已有事實查核報告,就可以最快得知真偽。


如果還無法分辨,就查詢專業生物資料庫



這些網站都是資訊完整、操作簡單,可以快速得知你看到的「物種」,是否真實存在。

舉上面的「火蠑螈貓」為例,我在 Catalogue of Life、GBIF、Wikispecies 三個網站實際搜尋,都沒有找到相符結果,可以進一步驗證是假資訊。


在 Catalogue of Life 輸入 felis salamandra 查詢,沒有相符資料

在 Catalogue of Life 輸入 felis salamandra 查詢,沒有相符資料


在 GBIF 輸入 felis salamandra 查詢,沒有相符資料

在 GBIF 輸入 felis salamandra 查詢,沒有相符資料


在 Wikispecies 輸入 felis salamandra 查詢,沒有相符資料

在 Wikispecies 輸入 felis salamandra 查詢,沒有相符資料






▋ 防範與應對


現在,既然知道怎麼辨識 AI 假生物了,接下來讓我們思考:為什麼我們容易誤信它們?

明明AI圖四處流竄,熟悉的人甚至能一眼分辨;為什麼還有一堆人輕易相信這些虛構物種,甚至留言、轉發、廣為流傳?



→ 誤信原因


分享衝動

這些內容往往新奇、怪異,讓人心想:「我看了什麼?」「太酷了,不能只有我看到!」因而隨手轉貼。

但在驚嘆之餘,我們往往忘了先經過思辨。


知識門檻

一般人對生物學認知有限,難以直接判斷合理性。

加上這些「AI 造假物種」,常聲稱「稀有」、「最新發現」,讓我們更容易相信:起初察覺的違和感,只是因為沒看過牠們。


傳播形式

這些訊息通常以貼文、短影音形式出現,基於使用習慣,我們往往先分享再說,所以造成病毒式擴散。


然而,這一類假訊息,會傳播不實生物資訊、誤導正確認知。當捏造資訊入侵各大自然、生態社群,恐怕讓我們離真實的生物越來越遠。



→ 具體應對方法


即時糾正


長期預防

  • 提升個人識讀力:對網路訊息抱持懷疑,完全確認前不要盡信
  • 建立轉傳前查證的習慣:隨手搜圖、複製原文,不花幾秒就能知道真假
  • 累積生物常識:追蹤可靠的生物知識來源,多看、多學、多習慣真實內容






▋ 總結:AI生物應平衡創意和事實


AI的媒體生成技術日新月異,不只帶來令人驚嘆的創意,也衍生許多以假亂真的內容。

它們本身很有趣,但應標示來源和強調「這是虛構」,而非以訛傳訛、魚目混珠。


面對這些「新發現物種」,我們應該:


→ 堅持三層檢查

  • 生理結構合理性
  • 影像破綻
  • 資訊查證


→ 避免誤信陷阱

  • 克服分享衝動
  • 累積基礎生物知識
  • 養成「先查證、後分享」的好習慣


→ 善用防範工具

  • 善用圖片搜尋、生物資料庫等查證
  • 即時回報、檢舉
  • 分享正確資訊



你也遇過類似經驗嗎?你當下有什麼感覺呢?

  • 你看過哪些AI假生物?是用什麼方法識破的?
  • 當你懷疑一則生物新聞時,第一個會檢查什麼?
  • 你有沒有發現過其他檢查AI生物的好方法?


就像開頭的蠑螈貓一樣,AI生成的奇特生物會一再出現。但只要我們保持警覺、習慣查證,就能在發揮創意、享受趣味的同時,也能守護真實自然知識。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查證經驗,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吧!






▋ 後記

上週太忙沒更新!啊啊啊!!


▋ 關於「隨機人類 Random Sapiens」

RS/隨機人類 是個興趣廣泛、好奇且樂於探索和思考的人,文章主題涵蓋自然、科技、個人成長等,每週至少一更。期待與你在任一個隨機主題中相遇!


  • 點我,去逛逛「隨機人類 Random Sapiens」的沙龍
  • 點我,去看看「隨機人類 Random Sapiens」的方格子帳號
  • 點我,從自我介紹認識 R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伯享-avatar-img
2025/02/13
看完之後真的覺得過去累積基礎生物知識的自己努力沒有白費... (唐突推薦個Novataxa這個fb粉專,它主要發亞太地區的新物種,還會附上論文佐證,算是還不錯的吸收新知的管道)
隨機人類 Random Sapiens-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14
伯享 我第一次聽說這個粉專耶!!謝謝你的分享~ 真實生物還是有趣多了XD
動物假圖對我們這些求真的生物學家來說有點難過🤣🤣🤣 水也佑
隨機人類 Random Sapiens-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06
演化之聲 The Sound of Evolution 真的,每次看到很開心,結果都發現是假的>:((
❦ 莊小昕-avatar-img
2025/02/01
謝謝分享!非常用心一分證據一分話的好文章!已收藏! 自從ChatGPT出現後,現在我對網路上的圖片,都不敢任意相信與使用了。
隨機人類 Random Sapiens-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03
❦ 莊小昕 謝謝<3 現在越來越需要培養ai鑑定能力了!
avatar-img
隨機人類 Random Sapiens
24會員
20內容數
從科普到個人省思——這裡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一個隨機人類的簡單文字,會不會意外帶給你什麼?
2025/04/18
不起眼的鼻孔,其實可以左右輪班、鼻塞備用,還幫基因省事!?本文帶你了解鼻孔為什麼要有「兩個」,並帶你一起思考身體被這麼設計的原因。
Thumbnail
2025/04/18
不起眼的鼻孔,其實可以左右輪班、鼻塞備用,還幫基因省事!?本文帶你了解鼻孔為什麼要有「兩個」,並帶你一起思考身體被這麼設計的原因。
Thumbnail
2025/03/21
你以為孩子是爸媽「各出一半」?事實是,媽媽出得更多!除了基因對半分以外,受精卵的粒線體、營養、細胞環境和體積 ⋯⋯ 都是媽媽給的。本文帶你了解卵子和精子對受精卵貢獻的差異、母親在受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並思考雙方對孩子的影響力。
Thumbnail
2025/03/21
你以為孩子是爸媽「各出一半」?事實是,媽媽出得更多!除了基因對半分以外,受精卵的粒線體、營養、細胞環境和體積 ⋯⋯ 都是媽媽給的。本文帶你了解卵子和精子對受精卵貢獻的差異、母親在受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並思考雙方對孩子的影響力。
Thumbnail
2025/03/01
日落蛾的習性、外觀都「蝶模蝶樣」,卻是種不折不扣的「蛾」!蝶和蛾,到底怎麼分? 被接頭偽造的標本誤導學者幾十年,究其淵源,原來連牠的顏色都是假的。 本文將介紹這種神奇蛾類的特徵、習性、分類爭議,並帶著你思考「正確分類」與「真實呈現」的必要性。
Thumbnail
2025/03/01
日落蛾的習性、外觀都「蝶模蝶樣」,卻是種不折不扣的「蛾」!蝶和蛾,到底怎麼分? 被接頭偽造的標本誤導學者幾十年,究其淵源,原來連牠的顏色都是假的。 本文將介紹這種神奇蛾類的特徵、習性、分類爭議,並帶著你思考「正確分類」與「真實呈現」的必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AI之強大,認字生圖,實驗之下果真如此~
Thumbnail
AI之強大,認字生圖,實驗之下果真如此~
Thumbnail
今天咱們來講有趣的東西,講講辣個古生物界的超級明星,人類史上第一種被3D動畫畫的巨型獸腳類恐龍,也是所有從小看
Thumbnail
今天咱們來講有趣的東西,講講辣個古生物界的超級明星,人類史上第一種被3D動畫畫的巨型獸腳類恐龍,也是所有從小看
Thumbnail
想想北歐神話裡的動物,比較為人所知大概是渡鴉、龍、蛇、狼、馬、豬牛羊等,其實也是有出現兩隻貓貓喲!可惜的是,牠們的名字沒有留下來,只知道是女神佛蕾雅的車夫;然而透過其他線索,殼蟻發現卯迷們不只能拉車,還是一種魔寵?
Thumbnail
想想北歐神話裡的動物,比較為人所知大概是渡鴉、龍、蛇、狼、馬、豬牛羊等,其實也是有出現兩隻貓貓喲!可惜的是,牠們的名字沒有留下來,只知道是女神佛蕾雅的車夫;然而透過其他線索,殼蟻發現卯迷們不只能拉車,還是一種魔寵?
Thumbnail
牠變成一種神獸或卡通怪獸,變得太過強壯帥氣。查網路才發現牠本尊虛弱得要命。 因為牠長得可愛,像總是在笑的小恐龍,所以就算瀕臨絕種,原生的湖裡一隻也不剩,卻被改良成膚色明亮粉紅的寵物。...
Thumbnail
牠變成一種神獸或卡通怪獸,變得太過強壯帥氣。查網路才發現牠本尊虛弱得要命。 因為牠長得可愛,像總是在笑的小恐龍,所以就算瀕臨絕種,原生的湖裡一隻也不剩,卻被改良成膚色明亮粉紅的寵物。...
Thumbnail
中世紀的繪師在作畫的時候,其實大多是依靠見聞描述和想像繪畫,例如上篇介紹的獅子,古代不是像現代透過網路影像可以看見活生生的獅子,除非你是常常外出作戰的士兵軍官,或是各城市穿梭的商人,又或者是各地旅行的冒險者,才有機會在對的地點發現該生物特徵,然後把當時候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回國在透過繪師將描述呈現。
Thumbnail
中世紀的繪師在作畫的時候,其實大多是依靠見聞描述和想像繪畫,例如上篇介紹的獅子,古代不是像現代透過網路影像可以看見活生生的獅子,除非你是常常外出作戰的士兵軍官,或是各城市穿梭的商人,又或者是各地旅行的冒險者,才有機會在對的地點發現該生物特徵,然後把當時候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回國在透過繪師將描述呈現。
Thumbnail
科學家證實雲豹久已絕跡山林 最傷懷是視牠為聖靈的原住民 邇來島内盛傳那獸已復育成功 仍在暗中滋長壯大還見不得人
Thumbnail
科學家證實雲豹久已絕跡山林 最傷懷是視牠為聖靈的原住民 邇來島内盛傳那獸已復育成功 仍在暗中滋長壯大還見不得人
Thumbnail
世界各地神話傳說中有許多兔兔出現,這篇僅是做個粗略的整理,若有興趣尋找應該能找到更多喔!
Thumbnail
世界各地神話傳說中有許多兔兔出現,這篇僅是做個粗略的整理,若有興趣尋找應該能找到更多喔!
Thumbnail
什麼!恐龍有毛還是彩色的? 人類學徒在坎特伯里博物館的特展室,望著這些身上披著彩色細羽毛的大傢伙,有種說不出的喜感。 有去過台中科博館看過那隻搖頭擺尾的大恐龍,以及從小看漢聲小百科或者其他兒童科學雜誌的老朋友。一定對於恐龍就是放大版的科摩多巨蜥,個性兇殘,粗皮獠牙利爪,冷血動物的形象深刻烙印在每個
Thumbnail
什麼!恐龍有毛還是彩色的? 人類學徒在坎特伯里博物館的特展室,望著這些身上披著彩色細羽毛的大傢伙,有種說不出的喜感。 有去過台中科博館看過那隻搖頭擺尾的大恐龍,以及從小看漢聲小百科或者其他兒童科學雜誌的老朋友。一定對於恐龍就是放大版的科摩多巨蜥,個性兇殘,粗皮獠牙利爪,冷血動物的形象深刻烙印在每個
Thumbnail
世界神話傳說中出現的狗狗們,雖然有些看起來不是狗,但廣義上牠們是!
Thumbnail
世界神話傳說中出現的狗狗們,雖然有些看起來不是狗,但廣義上牠們是!
Thumbnail
不論是出自神話也好、傳說軼聞也罷,甚至是某些鄉野史料,奇幻物種的存在、形體、特徵等諸多相關描述,大多僅經由人類之口流傳。 很多時候,人們對奇幻物種的說明還會摻雜誤會與謊言……之所以會有這類情事,是因為在流傳著奇幻物種的過去時代,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並不如現代明朗。資訊的落差,有時便會導致誤會的產生。
Thumbnail
不論是出自神話也好、傳說軼聞也罷,甚至是某些鄉野史料,奇幻物種的存在、形體、特徵等諸多相關描述,大多僅經由人類之口流傳。 很多時候,人們對奇幻物種的說明還會摻雜誤會與謊言……之所以會有這類情事,是因為在流傳著奇幻物種的過去時代,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並不如現代明朗。資訊的落差,有時便會導致誤會的產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