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論出來的結果是,低階的平面設計案子是比較容易被AI取代的,就是那種人家比較不挑的案子。因為早在AI出來之前,就有CANVA可以製作簡單的排版,可以提供那種只是想要簡單設計的客戶,那麼他們也可能為了想要省錢就自己下載CANVA自己排版。
我們無從得知以後的客戶會不會因為AI可以用來排版,而不找設計師做設計;因為這也只是一種預測,不一定都會成真;但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技能提升到一個比較高階的或是連結到其他專業的階段,那種有需要複合性設計工作的,越是不會被AI給取代,因為門嵌比較高。
在這個年代挖井是需要的,但是不能只挖一口井,而是要挖很多口,因為你無法得知哪口井是否會噴水。
我自己的調適方式的話則是下列5種:
除了本業的平面設計之外,還可以多去學習其他相關能力的延伸出去的技能,像是UI/UX,電繪插畫功能,網頁設計,多媒體設計等,跟視覺設計有點相關的延伸出去的專業。
或是比較接近文字的企劃行銷,品牌顧問,自媒體行銷規劃,社群小編等專業。都跟平面設計有點關係但是延伸出來的專業。因為從平面設計延伸出來比較簡單,但可以增加工作的複雜度,比較不會被取代。
雖說是平面設計很容易被取化,但目前還沒有被取代的傾向,那麼就把手上的工作給做好,也不用削價競爭。因為現在的AI還沒有辦法真正的取代平面設計的工作,人做的東西跟AI做的東西就是多了一個人味。
未來的日子不知道會變得如何,但是AI是用我們真正的創作者的作品去做演算的,所以我們的創作一定是走在AI前面的;有案子來也是要好好的精進我們的專業的,把手上的平面設計案子做到最好,不要對不起過去這10多人來自己的創作,因為那正是我們存在這個世上的證明。
除了增進自已的專業能力之外,本來要做的就是如何讓自己的工作不再只是做手藝而是要做生意。
因為一個案子來我們是需要花時間的成本去做的,但是如果用我們的專業去製作成商品的話,就不必一直綁定我們的時間跟體力去做設計。這種量身訂做的設計其實是很花時間跟體力的,我一天的時間跟精力都有限的,擁有更多的案子代表我會更累。
目前可以做的就是來把我的專業產品化;比方說電子書,或是線上課程,也都是有把我的專業給傳承下去,或是賣我畫過的插畫,也是專業商品化很好的賺錢方法。
這個領域比較接近銷售自己的產品,在納瓦爾寶典一書中有說到,創造財富一定要用到槓桿,他說的前二個槓桿是金錢跟人力,都算是有錢人的槓桿,唯有"自媒體"才是普通人的槓桿。
這個年代想要變得有錢的普通人的槓桿就是自媒體,自媒體有許多種,那麼就是要好好的找出其心幾個來利用並且宣傳自己的事業,分享提供自己的價值;至於選擇用什麼自媒體可以自己挑幾個出來出來做,重點是要持續一直做下去。
自媒體可以說是這個年代的紅利,雖說我們沒有一開始就做,但是現在還是紅利期,所以走這條路是目前最方便的一條路。
前面講的那些都是在講要怎麼賺錢,在這個地球生存要的不過就是維持自己的資本活下去,就是不管做什麼動作都是要搞錢。
要先存一筆錢給自己,因為唯有自己有了一筆存款之後才有安全感,有辦法面對變化很大的未來,在這我先不考慮投資,在不懂投資的知識下亂亂投也是會賠本的;所以在還沒有一筆本金時,盡量存到那一筆本金是最重要的。(每個人對第一桶金的定義不同,就由自己定義吧!)
可以讓自己養成一種只要靠50%薪水就可以活的體質,但是一邊存錢,一邊投資自己的專業;那本"不消費的一年"中的作者她就是在實施了一年不消費的實驗中發現她只要靠薪水的50%就可以活了,如果我們可以養成這樣的體質的話,可以把多出來的錢存起來以及投資自己的專業,去買書,去上課,投資自己的腦袋,那是絕對不會虧本的投資。
平面設計是我最有興趣的工作,那麼基於這個工作延伸出來的其他技能我都是會覺得有興趣的,所以也不用太過擔心了,除了繼續做好自己的本份之外,再增加其他相關技能以及可以賺錢的週邊產品,用自媒體行銷自己,也做好資金的準備;那麼就會讓自己有更多種的保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