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我是阿牛哥!我們之前分享新桂系的李宗仁,他到底是怎麼選上副總統的?相信有一些朋友會納悶:阿牛哥,你們什麼時候成為蔣黑了?但其實我們真正的目的,還是要分享學術界,對於蔣公介石的研究成果。
雖然蔣公是有其過人之處,所以可以成就大業;但蔣公也有人格上,以及治理方面的問題,中國自古有句話說,成大事必須要天時地利人和,看來我們蔣公的人和可能出了問題,不然也不會丟掉中國大陸,這點也是要誠實面對。這也回到畢竟我們是民主國家,所以不會對領袖盲目崇拜,而是要吸取值得我們學習、效法的地方。
而這一集,我們會介紹仁哥的後半生,他成為了中華民國,「代總統」以後的故事。從他的視野裡面,民國38年的時候,面對共軍的全面進逼,內部的鬥爭還沒結束,當時的國際局勢,美國任憑局勢惡化,最終他流亡到了美國。沒想到他最後被中共所騙,返鄉後被鬥爭而亡。當然也有說是被下毒的啦!現在這讓我們來聊聊,這個民國的悲劇人物吧!從副總統到「代總統」
上一集介紹李宗仁的故事,最終在民國37年4月28日,仁哥在國民大會上,以1438票當選了中華民國,第一屆的副總統。對希望孫總理之子,孫科當選的蔣公,是一場政治的挫敗。可是仁哥是經過國民大會,所選出的副總統啊!蔣公也沒有反悔藥可以吃,但這股怨氣要如何發泄呢?於是蔣公就在520,總統、副總統就職大典上動了手腳。
根據李宗仁所出的回憶錄,仁哥曾經在就職典禮前,因為著裝問題先請示老蔣,得到「應該穿西式禮服」的回應。
等到他連夜在上海,把禮服都訂作完成以後,再跟我們的蔣公回報說,我特別訂製的禮服準備好了,蔣公又跟他說「想想應該還是要穿軍服」。於是「五二〇」就職當天,正副總統當選人現身,仁哥這才發現,我們的蔣公身穿長袍國服,而自己則是穿著軍服,讓仁哥看起來像總統的副官。上述這個排場就顯示出了,蔣公跟仁哥的關係,其實是非常緊張的。當了副總統的仁哥,其實是有名無實,只能看著局勢不斷惡化。在民國37年12月中旬,國軍在徐蚌會戰上失利,共軍大底控制了長江以北,政府在不斷的敗退之下,民心士氣是非常低落。
那時只要略懂軍事局勢的人,都知道要跟共軍和談,而河南、湖北和湖南,三省的省參議會也電呈蔣總統,希望跟中共恢復和平談判,所以蔣公可以說是內外交逼。這時政壇也傳出要我們的蔣公下台,由仁哥來處理後續。依照李宗仁的回憶,那時蔣介石就到了仁哥的官邸,商談說明想要即時引退,希望仁哥主持跟中共的和談。仁哥的反應是認為,蔣介石想推他出來當替死鬼,所以堅持不答應。
在彌漫著蔣總統要下野,交棒給李宗仁的氣氛之下,民國38年的元旦,蔣總統就在文告表示,願意跟中共進行和談,並不計個人的進退出處。1月4日,蔣介石再去拜訪李宗仁,懇請仁哥繼任總統,最後還直接表示,依憲法總統如果辭職的話,副總統就必需要接任總統;並進一步的表示,仁哥當總統至少共產黨,就不會逼得那麼緊了。就在蔣公不斷的「勸說」之下,仁哥接任總統了。蔣介石也發表文告,表示在21日由副總統,李宗仁代行總統的職務。
但這份「退位」文告,卻出現了不小的憲法爭議。依照憲法47條:「總統缺位的時候,由副總統繼位」、「總統因故不能視事,由副總統代行其職務」。聰明的仁哥馬上就發現,這份文告裡面,沒有提到「引退」、「辭職」等字,所以總統沒有「缺位」;但如果說「因故不能視事」,是指總統暫時喪失行為能力,但蔣總統是為負起政治,以及軍事責任而下野,並非是喪失行為能力;即使是代行職務,那副總統依然是副總統,不會是總統。
這種不清楚的文告,馬上就陷仁哥於「得位不正」的困境,並引起了不小的風波。當時的司法院長,王寵惠也認為,文告需要有「引退」等字,確認總統是缺位的,否則就會引起憲政糾爭。為此挺李派跟挺蔣派,就為仁哥是不是總統,起了很大的紛爭。仁哥看到紛爭越來越大,想到中共已經兵臨城下,我們還在爭這個程序上的問題,到底有誰看得下去?就在這個外有共軍逼境,內有挺蔣派的制肘,仁哥只能挑起大樑,開始「代理」總統的職位。
國共戰爭絕境下的李總統
民國38年1月14日,勝利在望的中國共產黨,對於和談發表8項條件:懲辦戰犯、廢除舊憲法、廢除舊法院、改編一切反動軍隊、沒收官僚資本、改革土地制度、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廢除賣國條約,這邊補充一下,這事後看來,並不包括跟俄國簽的愛琿跟伊黎條約。
指示人民解放軍,在實現真正的民主和平以前,不可以鬆懈,對於任何反抗的反對派,必須要堅決、徹底、全部消滅掉。這份文告顯示,中共是舉著「民主」的大旗,要消滅一切反對勢力。中共也知道一定會勝利了,所以在用字遣詞上面,也不掩飾他們冷酷殺伐的本性。不管誰看到這份文告,都能明白沒有和談、只有投降。
當然長年受戰爭洗禮的仁哥,也知道這情況非常兇險,但抱者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作出以下4項努力。第一是持續跟中共接觸,籍由對話、談判來爭取時間,為日後的和談舖路。第二是嚐試推動民主改革,爭取民主派的支持。第三是爭取外國的支持,特別是美國的援助,以穩定崩潰的經濟秩序。第四就是強化長江南岸的軍事防備,抵擋共軍的攻勢。
這4項努力,目的在於守住長江以南的領土,保得半壁江山。在那時長江以北的區域,大底上都被共軍所控制了,要再反攻也不切實際;而長江的河面寬度,可達好幾公里,自古以來北方的部隊,如果沒有出色的水師,是無法渡過長江的天險的。當時的人民解放軍,還沒有成立空軍跟海軍;而國軍是有空軍跟海軍,如果佈置得當的話,解放軍也很難渡過長江。所以在戰略的實務上,算是相當可行的。
那為什麼仁哥會失敗呢?那這4項就讓我們來一一檢視一下。扣除第一項的跟中共接觸不談,第二項的民主改革,用意是在於爭取,其他民主派的支持,並削弱中共高舉,「民主」大旗的正當性;然而民主的成效,其實很難在幾個月裡面見效,相關人士因為長期受到國民黨的攻擊,已經被中共所吸收了,很難立刻回來。
第三項爭取外國支援,仁哥在爭取外國援助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美國的援助。而大家都知道的,我們的蔣公得罪了美國的杜魯門總統,讓這位密西里的農夫,對華政策是十分的消極,認為國民黨貪污十分嚴重,佔美國太多便宜了,如果持續援助中華民國,這只是在浪費資源而已。仁哥曾經試圖向美國大使,司徒雷登保證,之後相關問題會得到改善,也向美國剖析中國赤化後的危險,但這些努力卻沒辦法讓美方改變心意。
要是沒有美方的經濟援助,那就無法穩定失控的金融秩序,這讓民心士氣是一天比一天消沉。最後在軍事的佈署上,就出現了中華民國總統,沒辦法指揮軍隊的慘事:因為駐守上海等要地的部隊,多為黃埔系的軍官,他們還是聽令國民黨主席,蔣公介石的指揮,雖然他已經是下野的平民了;並且中華民國的國庫,也沒有黃金可以當成軍餉,因為黃金大部份都已經,被蔣介石派人運到了臺灣。
空軍跟海軍的武器裝備,以及機具的整備,是需要有資金去維持的,這樣讓長江保衛戰,總統無法調動陸海軍,三軍的主力。另外一方面,蔣介石又把聽他命令的三軍部隊,還有國庫的黃金,通通都撤退到了臺灣。當共軍渡過長江,攻佔上海以後,就連保住半璧江山的可能性,也都這樣消失了。
寓居美國客死中共
民國38年,李宗仁「代理」總統的位置,面對的卻是風雨飄搖的中國。經過一切地努力,外交上沒辦法得到美國的援助,內政跟軍事方面,挺蔣派人士不願意配合,蔣介石又在後方遙控指揮。大難來臨,各路人馬依然無法合作,局勢終於不可收捨。
仁哥退到了廣西的時候,各路鄉親也勸他投降,不過仁哥拒絕投降,這顯示出仁哥還有所堅持。除了拒絕投降這件事以外,那時也有友人勸仁哥,在蔣介石來大陸視察軍務的時候,直接抓捕他逼蔣公配合,這個提議也被拒絕了,這顯示了仁哥尊重蔣公的尊嚴,也認為身為總統有些事情就是不能做。
仁哥的抵抗一直持續到,西南保衛戰的時候,身心在長期的高壓之下,出現嚴重的胃出血。在危及生命的時候,李宗仁認為已經無力回天了,就這樣死在國內,也太沒有價值了。最後在12月5日到美國就醫,經過手術割治十二指腸以後,漸恢復了健康,但這時中國大陸已被赤化了。在美國的這段期間,仁哥雖對美國不抱有期待;不過隨著蔣公在臺灣「復行視事」,仁哥認為需要讓美國瞭解,中華民國政府「真正」的聲音,並且是有一群人,想要在中國實行民主。之後由於韓戰爆發,美方改變消極的態度,大力援助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仁哥等流亡美國的「中華民國」人士,也就漸漸的淡出了舞台。
仁哥住在紐約的時候,過著的是隱居的生活,1958年的時候,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邀請李宗仁,對他進行口述訪談,記錄中華民國長期戰亂的歲月。在研究員唐德剛的談問下,經過反覆確認、考證資料以後,在1960年出版《李宗仁回憶錄》。在回憶錄當中,李宗仁已出現被中共的大外宣,所欺騙的情況了。他認為在中共10年的統治之下,中國沒有內戰、人民的生活得到不少的改善。
對從事革命、救國工作的人來說,國家脫離戰亂開始富裕,其實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中共也抓住了這個機會,在總理周恩來的策畫之下,配李宗仁的老友到美國,邀請仁哥回到故鄉。仁哥在美國的生活過得不富裕,又思鄉心切,所以就答應下來了」
1965年,仁哥回到久違的故鄉,中共也派「新生」的溥儀,讓他去接李宗仁,象徵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以及中華民國最後一位總統,都已經臣服於中共了。並讓李宗仁宣讀歸國聲明,其中一段對臺灣的國民黨同志喊話,表示說美國是狼子野心,想的是要佔據臺灣─這段表演正是中共的統戰精華,用李宗仁中華民國總統的身份,讓他去反對美國,對臺灣進行統戰的工作。
(左邊戴眼鏡白衣者為溥儀,中間黑西裝者為李宗仁)
李宗仁回到大陸以後,雖然受到了中共高層的款待,但不久就就成為了花瓶,沒有權也沒有職位。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昔日投共的好友黃紹竑,這時來見我們的仁哥,握著仁哥的手說:「我自已倒是不重要,我最擔心的就是德公啊!」
兩人道別以後,不久黃哥就自殺了,遺書留下投共而誤國殃民的悔恨。這股鬥爭的風氣,很快的也襲向了李宗仁,並受到紅衛兵的威脅跟侮辱,後來經過周恩來的保護,才讓他幸免於難。10月1日是中共建政,李宗仁被請上天安門的牌樓,毛澤東問他對文革的看法,仁哥只能害怕地回答,「毛主席高瞻達矚,英明偉大!」1969年1月,李宗仁逝世。依照唐德剛的考證,推測仁哥可能是被下毒而死的。
縱觀李宗仁的一生,他的回憶錄裡面可以知道,他是孫中山的追隨者,認同革命中的民主思想,想要建立一個,脫離封建思想的中國。李宗仁跟蔣介石的競合關係,在中原戰爭以前,其實是要幫助國民黨,入主中央政府建立穩定的秩序。但是中原戰爭以後,兩個人的心結就很難解開了;行憲以後,我們的蔣公經常,有不遵守憲政秩序的作為,並且他實際控制著軍權;這些行為也讓,想要落實民主憲政的李宗仁,對於蔣介石是更加的不信任。
另外一方面,其實蔣介石也不信任我們的仁哥,因此在長江防衛戰的前夕,運用江浙財閥跟黃埔軍,把黃金運到了臺灣,抽了我們仁哥的銀根。這些混亂跟脫序的現象,也讓我們神州大陸,最終被匪共給赤化了。神州赤化了以後,好友白崇禧還曾經,勸李宗仁返回臺灣,但仁哥認為到了臺灣以後,應該就成為張學良第二了。
然而仁哥卻被中共給欺騙,回到了中國大陸以後,就見證文化大革命的瘋狂。中共政權的本質就是欺騙,它打著民主的大旗,抗議蔣介石的不民主,但赤化後的神州,就沒有「民主」的問題了。在中共騙術還沒被揭穿的時候,像李宗仁這樣抱有民主夢的人被騙,其實也是大多數人的寫照。但李宗仁的下場也顯示了,「民主不反共」、「把中共當成中國」,最後就是被赤獸所噬唉。好在我們臺、澎、金、馬復興基地,以及海內外愛國反共的中華兒女,跟中國大陸億萬嚮往自由、渴望拯救的災胞們,將為了重建一個自由、獨立、民主、富強、康樂、統一的中國而奮鬥到底,我們決不跟匪共和談,不然就是自取滅亡。
用看的太累了嗎?讓我們用說的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