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五年前最受期待與爭議的科技新創公司,是 Peter Thiel 創立的 Palantir 的話,那在現在 2025 這個時間點,這個寶座則是屬於由前 Oculus 創辦人 Palmer Luckey,在被趕出 Meta 之後,所創立的國防新創 Anduril 的。很有趣的是,這兩間公司在創立時,鎖定的事業方向都是相同的 – 美國的國防區塊,一個因為種種法規限制與傳統,顯得暮氣沉沉的產業。而當 Palantir 從矽谷科技產業較熟悉的軟體角度切入,並最終成為美國最強大的國防軟體供應商的時候,Anduril 則是選擇了另一條路,從國防硬體的角度切入,同樣試圖顛覆傳統的美國軍工產業。
在過去三年,Anduril 一直都是 Miula 我最關注的新創公司的第一名。而隨著俄烏戰爭開打,全球地緣政治風險急遽加大,Anduril 也開始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從一間原本在矽谷受到高度敵視的公司,變成現在的當紅炸子雞。看著 Anduril 的知名度與矚目度不斷增長,對我來說,其實是有一種類似那種看著自己支持的無名地方偶像變成全國巨星的感覺。
所以,就讓本期的科技巨頭解碼,來讓大家更認識 Anduril 這家公司。本篇文章將會為大家介紹 Anduril 這間公司的創業背景、商業思維、目前的主要產品線,以及未來的發展性。

Palmer Luckey 是個充滿爭議的創辦人
Anduril 的創立 – Palmer Luckey 的被放逐
要談 Anduril 的創立,就不得不提到其創辦人 Palmer Luckey,當年被臉書解雇的故事,因為這是後續故事的起源。現在 Facebook 臉書這間公司,已經正式被改名成 Meta,象徵其對於元宇宙領域的野心 – 但這一切的背後,其實是來自於 Palmer Luckey 創立的 Oculus VR 這間公司。
Palmer Luckey 在 19 歲的時候,創立了 Oculus VR,並打造出在當時非常成功的 VR 頭盔 Oculus Rift。而該公司很快地就被臉書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看上,並在 2014 以 2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Oculus VR。Palmer Luckey 在成為億萬富翁的同時,也就加入了臉書,負責打造臉書的 VR 業務。現今 Meta 最主力的 Meta Quest 系列的 VR 頭盔,其實一開始的產品名是叫做 Oculus Quest,正是由 Oculus 當初的產品後續衍生而來。
然而,Palmer Luckey 並沒有在臉書待很久,因為 2016 的美國總統大選。雖然事前沒有人看好,但川普在當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取得了勝利。而在川普勝選後,包括了主流媒體以及整體文化偏進步派的矽谷,紛紛都在努力尋找戰犯,到底是那些可惡的人讓川普當選的。而 Palmer Luckey 的一筆捐款,就成了矽谷爭議的焦點。當時 Palmer Luckey 捐款給一個支持川普並反對希拉蕊的組織,他自己宣稱只是為了要支持該組織設立一些實體世界的廣告看板。然而,在當年矽谷科技界的氛圍下,支持川普其實是相當違反主流的立場。這讓 Palmer Luckey 在臉書內部,成為了眾矢之的,被絕大多數的員工排擠甚至攻擊。最後這個爭議,以 Palmer Luckey 離職收場 – 雖然臉書否認是因為政治因素解雇 Luckey,但 Palmer Luckey 本人則是非常肯定認為這是對於他政治立場的懲罰。
而就在 Palmer Luckey 這個人生的低谷期間,卻迎來了意外的援軍。曾就職於 Palantir,後來轉戰到矽谷知名創投 Founders Fund 的合夥人 Trae Stephens,找上了 Palmer Luckey,一起探索在國防科技領域創業的想法。Trae Stephens 認為,傳統國防承包商的商業模式,有非常大的缺陷,而他原本就認識 Palmer Luckey,知道 Palmer Luckey 對於國防科技產業也有高度的興趣。而在 Luckey 被臉書解雇後,Stephens 就找上了他,兩人一同商議對於國防科技產業的創業。當然 Luckey 有好幾個不同的創業想法,但最終選擇了與 Stephens 一起創立 Anduril。Luckey 之後表示,創辦 Anduril 的部分原因是想證明自己不是一個「曇花一現」的成功者,並渴望在一個重要的領域做出貢獻。
很有趣的是,Anduril 的共同創辦人,除了 Palmer Luckey & Trae Stephens以外,剩下的三位,有兩位來自於當時已經相當知名的國防獨角獸 Palantir – 包括了曾任 PLTR 工程總監的 Brian Schimpf,以及另一位創辦人 Matt Grimm。而剩下的一位 Joseph Chen,則是來自於 Oculus 團隊。也就是說,這五個共同創辦人的組合,其實是兩個來自於 Oculus – Palmer Luckey & Joseph Chen,三位來自於 Palantir – Trae Stephens、Brian Schimpf、以及 Matt Grimm。某個程度來說,Anduril 可以說是 Palantir 與 Oculus 兩邊血脈傳承下的交會點。
國防產業的問題與 Anduril 的產品開發策略
導致 Trae Stephens 會找上 Palmer Luckey 創立 Anduril 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先前所提到的「傳統國防承包商」的商業模式缺陷 – 這其中包括了所謂的「依賴政府合約的研發」以及「成本加利 Cost-Plus 合約」。
什麼是依賴政府合約的研發呢?由於大型的先進軍事武器,研發成本極高,所以即使是大型的國防軍工企業,也都高度依賴政府資金來進行研發。常見的作法是,先去競標概念的專案,拿到概念專案的資金後,接下來去競標原型機的專案,如果得標,拿到下一階段的資金,就繼續研發下去,直到開發出可以賣給政府的最終成品。在整個開發過程中,國防企業並不是去打造他們心中最好的武器設備,而是去打造「政府與軍方最想要」的武器設備。對於 Anduril 來說,他們認為其他廠商打造武器是為了符合政府開出的 SPEC 規格,但他們卻是為了戰場上的實際任務需求來打造。而這樣導致的差異是,當政府開出過時或錯誤的規格,導致於其他廠商往錯誤的方向開發時,Anduril 仍能夠繼續開發他們心中覺得未來戰場上更需要的武器。
而「成本加利合約」,更是美國軍工產業的一大結構性問題。由於傳統武器開發成本高昂,為了保證軍工企業的獲利,美國傳統的武器購買合約是所謂的 Cost-Plus 成本加利合約,也就是就產品的成本以外,加上一筆額外的金額,保證軍工企業能夠獲利。這樣合約的設計,是希望廠商不用害怕研發會虧本,也不用擔心研發出最強大的武器後,政府卻出較低的價格購買讓其無法獲利。
然而,成本加利合約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既然政府保證軍工企業可以獲利,那這些公司就完全沒有誘因,要在研發與生產上去壓低成本。一般的商業企業,在一般的商品製造銷售時,會想辦法壓低成本,增加公司的獲利。但如果不管你的成本是貴是便宜,獲利都是固定的時候,那這些企業就完全沒有誘因,需要壓低成本。
而為了解決上述這兩個國防軍工產業的結構性問題,Anduril 採取的策略,就是以 VC 創投資金為起步的研發模式 – 不依賴政府合約研發,也不使用成本加利合約。透過自有資金研發,Anduril 能夠開發出超越現有政府需求的產品,而不依賴成本加利合約的保證獲利,而是透過壓低成本創造利潤,讓其能夠在每個產品上創造更好的獲利。
Anduril 的產品陣容
如果你有稍微研究過 Anduril 目前的國防產品線有哪些產品,你一定會對於其產品種類之多感到驚訝 - 一間國防新創到底是怎麼樣能在短短幾年做出這麼多各式各樣的產品的?答案是:透過自有研發與併購。
在 Anduril 公司創立的早期,產品的確都是以自行研發為主,但在其開始站穩腳步之後,Anduril 就開始依靠併購成長的策略,併購其他的國防新創公司,將併購進來的產品與 Anduril 的系統能力整合。
接下來,科技巨頭解碼將會跟大家介紹目前 Anduril 的主要產品線 -
1. 威脅偵測系統
Sentry 哨塔
Anduril 最早推出的國防產品,就是 Sentry 哨塔系統。Sentry 是一個入侵偵測系統,主要用於美國邊境非法移民的監控以及美國海外軍事基地的環境安全監控。在川普的第一任期時,Anduril 就正式在美墨邊境,佈署了哨塔系統,監控非法移民的入境狀況。目前 Anduril 已在美墨邊境安裝了超過一百座哨塔。Anduril 之後也推出了車載行動版本的哨塔系統,可以跟著部隊一起行動,監測附近有沒有敵軍或其它威脅。

Sentry Tower
WISP 紅外線偵測系統
而在入侵偵測的大類之中,Anduril 也推出了另一個與 Sentry 哨塔相輔相成的產品 WISP - Wide-Area Infrared System for Persistent Surveillance 廣域紅外線持久監控系統。該系統能提供 360 度廣域紅外線成像以輔助威脅偵測,可安裝在船隻、哨塔系統、車輛或地面上以增強周邊威脅監控。
2. 反無人機系統
在俄烏戰爭中,無人機成為了重要的戰場主角 – 無論是高價或者是低價的無人機,在戰場上都發揮了非常大的效用。而這也讓無人機的偵測與防禦,成為了目前國防軍事科技上的重點項目。而這也是 Anduril 初期的重點產品項目。
Anduril 本身目前有多款關於無人機防禦的產品,包括了 -
Anvil 攔截無人機系統
這是 Anduril 早期的攔截無人機產品,透過 Anvil 無人機,去攻擊並摧毀敵方的無人機。Anvil 是針對於中小型無人機 Group 1 & Group 2 所設計,會以撞擊的方式來擊落敵方的無人機。之後 Anduril 推出了具備彈藥版本的 Anvil-M,可以不用撞擊而是使用彈藥火力擊落敵方中小型無人機。

Anvil 無人機
Roadrunner / Roadrunner-M 可回收垂直起降無人機
關於 Roadrunner - 你可以想像這就是一台像 SpaceX 那種可回收火箭的無人機或防空飛彈 (Roadrunner-M 是有攜帶彈頭的版本) – 一般版本,可以執行偵查等功能,但 Roadrunner-M 則是專門的防空飛彈用途。遇到敵機來襲時,Roadrunner-M 會發射出去攔截,如果攔截成功,Roadrunner-M 就撞擊敵機把敵機炸掉,但如果沒有攔截成功,Roadrunner-M 可以自行飛回基地,自動降落,而不是成為戰場上被浪費掉的煙火。
這在戰場實務上是非常有意義的設計,假設敵方發射一枚巡弋飛彈攻擊我方,為了確保能夠保證攔截,我方可能會發射多枚攔截飛彈,即使第一枚沒有成功攔截,也還有第二枚第三枚可以接力攔截。然而,在最大化攔截機率的同時,這就形成了浪費,因為傳統的攔截飛彈是無法回收的,所以假設第一枚就攔截成功,第二枚與第三枚的飛彈基本上就是空中的煙火秀。但如果這個攔截飛彈是 Roadrunner 的話,第二枚第三枚飛彈可以在第一枚攔截成功後,自行飛回基地,補充燃料,下次還可以使用。

Roadrunner
Pulsar 電子作戰系統
在面對無人機作戰時,電子干擾也是一種主要的防禦方式。針對這部分的需求,Anduril 也有對應的產品 Pulsar – 這是一個軟體定義的電磁作戰系統,可搭載在車輛或者是無人機上,對敵方的無人機進行電磁干擾攻擊。Pulsar 已經獲得美國國防部與陸戰隊的採購合約。

Pulsar
3. 無人機系統
當然,如果無人機是未來的戰場主軸,怎麼可能只做防禦呢?Anduril 自然也有自己一系列的無人機產品線。
Ghost 小型無人偵察機
Anduril 的 Ghost 無人機,是一台具備模組化搭載能力的無人直升機,主要作為偵查機使用。由於重量只有十公斤出頭,這是一台可以讓部隊隨時攜帶的無人偵察機。在俄烏戰爭初期,Ghost 就投入俄烏戰場,提供烏克蘭部隊方面的協助。Ghost-X 則為 Ghost 無人機的下一代多功能版本,可以同時搭載更多的模組。Ghost 系列無人機已經在美國軍方廣泛被使用。

Ghost
Altius-M 滯空彈藥無人機
在無人機戰場上,有一種特定類型的無人機,被稱為滯空彈藥 Loitering Munition – 這類型的無人機,會在空中巡航,一旦發現敵方目標,就會直接把自己當成飛彈,撞擊上去擊毀敵方目標。
而在滯空彈藥類型無人機中,Anduril 透過併購取得的 Altius-M 系列,可以說是美軍目前最重要的滯空彈藥無人機戰力之一。事實上,未來在台海戰場上,我們也會看到 Altius 無人機的身影。在 2024 年,美國宣布銷售台灣 291 台的 Altius-600M 無人機,最高航程可以達到 444 公里,也就是說在台北發射,可以打到在高雄的目標。Altius 無人機也有不裝載彈藥而改裝載其他模組的一般非 M 版本。

Altius
Bolt / Bolt-M 小型單兵無人機
Anduril 的 Bolt 系列無人機,可以說是傳統的自殺無人機的 AI 加強版本。透過整合了更強的 AI 能力,Bolt 系列無人機具備非常高的可操作性,透過直接點擊地圖或者是目標的操作系統,不須額外訓練,就可以讓幾乎每個士兵,都能夠輕易地操作無人機,進行偵察或者是自殺攻擊的任務。

Bolt
Barracuda / Barracuda-M 自動無人機/巡弋飛彈
Anduril 的 Barracuda 系列無人機,其原始設計概念可以說是來自於巡弋飛彈。傳統的巡弋飛彈,發射後透過導航系統,可以擊中遠程的目標。而 Barracuda 系列的無人機,基本上就是整合了巡弋飛彈與無人機的概念,打造出一種兼具兩者能力的產品。其中分成一般功能的 Barracuda 系列,以及具備彈頭的 Barracuda-M 系列。Barracuda-M 系列,基本上更接近傳統巡弋飛彈的功能。
Barracuda 無人機/巡弋飛彈的一個產品特點,是 Anduril 一開始設計這個無人機時,就以快速大量化生產為目標。所以未來如果在發生重要軍事衝突時,Barracuda 系列將會具備超大量生產的能力,可以用海量攻擊來打擊敵人。

Barracuda
Fury 美軍次世代忠誠僚機
在所有 Anduril 的無人機產品中,Fury 無疑是最先進最高單價的產品 – 因為這是為了美國空軍次世代 CCA 協同作戰無人機競標所規劃的產品。CCA 一般被在外界常被稱為忠誠僚機,指的是跟美國主力戰鬥機協同作戰的戰鬥無人機。在美國空軍的規劃中,未來的空戰,一台有真人飛行員駕駛的第五代或第六代戰鬥機,會搭配數台以上的無人戰鬥機來協同作戰,這些無人戰鬥機就是扮演傳統上僚機的角色。舉例來說,當空中預警機告知四百公里外東北方有三架不明飛行物體時,主控的真人戰機,可以指揮無人戰鬥機前往偵查並交戰,降低飛行員在戰鬥中的損傷風險。根據美國空軍目前的計畫,未來美軍一開始將會購買 200 台次世代戰鬥機,配合 1000 台的忠誠僚機,約 1:5 左右的配置。
Anduril 在 2023 併購 Blue Force Technologies,並藉此取得該公司原本設計的假想敵無人機 Grackle,而在之後,將此設計改造成 Anduril 最高階的無人機設計 Fury,並以此參加了美國空軍的 CCA 競標。在多次的評選後,Fury 成為了進入最終決選的兩名選手之一,正式取得了 YFQ-44A 的編號,另一名決選競爭對手則是知名的死神無人機 MQ-9 開發商 - 通用原子公司所研發的 YFQ-42A。Palmer Luckey 表示,44 是中文的「死死」,代表要讓對手死兩次的意思。
目前 Fury 被視為 CCA 得標最有力的競爭者。

Fury

Luckey 解釋 44 的意思
4. 水下無人載具
在未來無人載具戰鬥的時代,除了天上飛行的無人機以外,海中的無人潛艇載具,也是 Anduril 發展的重點項目。
DIVE-LD 水下無人潛艇
在 2022 年,Anduril 併購了波士頓的 DIVE Technologies,以此建立起他們的水面下無人載具的產品線基礎。其併購的主要產品 DIVE-LD,是一台長度約六公尺,直徑約 1.2 公尺,重量達 2700 公斤的小型無人潛艇。這台無人潛艇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利用 3D 列印技術來協助製造。DIVE-LD 可以潛下 6000 公尺深的海中,並且執行十天長度的任務。
美國海軍已經在今年,接收了他們的第一台 DIVE-LD 無人潛艇,可執行情報、監視、偵察和其他海軍的任務。

DIVE-LD
DIVE-XL / Ghost Shark
如果說 DIVE-LD 是 Anduril 的輕量級無人潛艇產品,DIVE-XL 就是他們的中量級選手 – 長度達到 12 公尺,是 DIVE-LD 的兩倍。這個產品,最早是由 Anduril 與澳洲國防部聯合研發,代號被稱為「Ghost Shark 鬼鯊」,第一台原型機已經交付給澳洲皇家海軍,並參與 2024 與美英的聯合演習。澳洲總共訂購了三艘 Ghost Shark 無人潛艇,美國海軍則訂購了一艘。
而 Anduril 就 Ghost Shark 的設計,改版出 DIVE-XL 的版本,可以自由置換任務模組,讓其具備更多不同種類任務的執行能力,並以此試圖進軍美國海軍的市場。DIVE-XL 在美國海軍方的主要競爭者,包括了諾斯洛普的 Manta Ray,以及波音的 Orca 無人潛艇。DIVE-XL 目前已經完成長度達 100 小時的單次航行,是所有同級別水下無人載具最長的紀錄。

Ghost Shark
Copperhead – 無人潛艇/魚雷
在空中的無人機產品,其實很多都是以飛彈的概念開發的,而在水中,對照組應該就是魚雷了。如果說 DIVE-XL 是以潛艇為概念開發的水中無人載具的話,那 Anduril 最新推出的 Copperhead,就是以魚雷為概念推出的自動水中載具。在不搭載彈頭的時候,Copperhead 就是一款小型水中無人載具,但一旦裝上了彈頭,武裝版的 Copperhead-M,就成了在水中可以自行航行、偵測並鎖定敵人進行摧毀任務的自動智慧魚雷了。
目前 Copperhead 有兩種主要設計 – 較小的 Copperhead-100 的尺寸和能力大致與 Mark 54 輕型魚雷相當。而較大的 Copperhead-500 的尺寸和能力大致與 Mark 48 重型魚雷相當。根據 Anduril 的設計,未來 Copperhead 將能夠與 DIVE-LD 或 DIVE-XL 無人潛艇協同作戰。一台 DIVE-XL 可能可以攜帶數十台的 Copperhead-100,成為恐怖的水面下無人潛艇戰力。

Copperhead
5. Lattice 軟體平台
在所有 Anduril 的宣傳文件中,Lattice 的軟體系統,一直是關鍵的重點。在未來的武器系統中,軟體的能力的確遠比以往的世代更加重要。對於 Anduril 來說,他們自行研發,具備強大 AI 能力的 Lattice 系統,是對比其他武器研發廠商的重要競爭優勢。
Lattice 是一套怎樣的軟體系統呢?根據 Anduril 的說法,Lattice 是這些無人載具的指揮與控制中心,能夠整合整個戰場上所有不同來源的資訊,並透過 AI人工智慧來進行判斷,之後提供控制人員最佳的行動建議。而在控制人員決定執行行動後,Lattice 就會即時指揮所有的無人載具系統,進行所被指定的任務。對比 Palantir 這種更接近指揮總部的情報決策系統,Anduril 的 Lattice 則是著重於前線小單位部隊的作戰協助,兩邊的系統被認為是高度互補的。
6. 其他
除了上述的產品外,Anduril 也被陸軍選為未來機器人戰鬥車輛的軟體開發商,並與 Palantir 合作進行美國陸軍戰場控制指揮系統 Titan 的計畫。Titan 是一台在戰場上的可移動式卡車,主要作為戰場指揮控制系統。這個合約主要是 Palantir 跟陸軍取得的,Anduril 則負責硬體設計的部分。
結語
本期的科技巨頭解碼,算是 Miula 很少寫作的方式 – 主要以介紹 Anduril 這間公司為主,而沒有太多的分析與看法。會寫作這個主題,主要是因為我對於 Anduril 這間公司有高度興趣與期待,但中文的相關資料卻不夠多的緣故,特別是對於其國防硬體產品的介紹。在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科技開始更多的導入國防領域的現在,Anduril 所鎖定的國防科技區塊,絕對是未來幾年全世界的焦點。而 Anduril 現在無疑的,已經打好了非常好的基礎,能夠讓其有機會成為這個趨勢的大贏家。希望透過本期的整理,讓更多人能夠認識 Anduril 這間值得所有人注意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