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想重新找回自己,
有時候,就該往花蓮走一趟—— 不是走馬看花,不是打卡拍照, 而是讓自己真正走進海邊、走進街巷、走進山裡的靜與深。
這一趟,我和熟悉的女孩一起回到這片記憶的東海岸,從看海的療癒,到汗流浹背的錐麓古道, 每一段路都讓我更確定: 生活不是逃避現實,而是找到值得投入的節奏。
🌊 第一站:看海,是為了讓心重新安靜
我們第一站來到花蓮海邊。
海風不語,浪濤拍岸,一切都很慢,也很滿。 花蓮的海,有一種不急不躁的藍, 像是對城市說:「別急,慢一點,你才會發現我有多好。」
我們就這樣坐著,看海發呆。
有人說發呆是浪費時間, 但我覺得那是讓時間自己修復你。

🏮 第二站:關帝廟米粉羹,辣椒是靈魂
午後,我們轉往花蓮市區的關帝廟口,
這裡不只是信仰的中心,更是味蕾的據點。 我們吃了那間四年前朋友帶我來的米粉羹老店,那時朋友叮嚀:「要加辣椒才好吃。」
這次我加了五六杓,果然辣香直衝腦門,湯頭立刻有了層次。
老街的風,燈籠的影,辣椒的香,全部揉成一口羹, 讓我覺得這不是午餐,是回憶。

🍧 第三站:錯過冰店,也是一種剛好
原本要去吃的冰店沒開,
我們轉身走進對面那家「大碗公挫冰」。
點了一碗綜合水果冰,料多實在,甜中有層次。 陽光從窗邊斜灑進來,整碗冰閃著光, 我笑說:「有時候錯過,是另一種剛剛好。」
錯過一家冰店,卻吃到另一段記憶,
人生最甜的滋味,從來都不是安排,而是接受。

🧗♂️ 第四站:錐麓古道,走進山裡,也走進自己
海邊的悠閒過後,我們走進山裡。
這次挑戰的是錐麓古道,太魯閣國家公園中最具代表性的高難度路線之一。
古道總長10.3公里,我們僅走前段路線。
前兩公里是陡上坡,腳步沉重、汗水直流;
後一公里是驚心斷崖,腳下是雲海,身邊是峭壁。
中途停下來休息,我刷手機,看到好友在曬她老公,
我笑著留言:「有種你來這裡曬太陽。」 她回了句:「你那風景也太好吧。」
我沒說,其實雨也來得快。
午後山區雷陣雨,我們臨時放棄接續的砂卡礑步道, 但也因此學會—— 風景再美,也要懂得停步;人生再趕,也得學會回頭。
錐麓古道不是給所有人走的,
它需要體力,也需要心力;
它不只是山路,更像一段人生的考驗題。

(2023.07.26老婆在錐麓古道,黃同慶拍攝)
✍️ 看海,是療癒;爬山,是突破
這趟旅程從看海開始,從山林結束。
我們經歷了靜與動、順與逆、陽光與雨水, 我發現—— 真正的放鬆不是全然舒適,而是勇敢進退。
真正的旅行,不是避開難題,而是在途中找到答案。
生活在後山,在後山生活,才叫過生活。
不為逃離,而是重回一種生活的原點。 在海邊,我們找到自由;在古道,我們找到堅定; 在辣羹裡找回味道,在冰碗中遇見剛好。
而我知道,只要心還願意走,
不管路有多遠多陡,我都走得回來。
(文章與照片始發2023.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