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又過去了,
從今年一月到現在,
我在各大學、學院和機構辦了將近三十場的 AI 與教學培訓工作坊和講座,跟超過數百位老師和專業人士交流。
雖然也不是第一次有這個觀察和經驗,
不過這段時間又再次深刻體會到,
每個人真正從「不行」跨越到「做得到」的關鍵,
不在於科技技術或是表達技巧有多高明,
而在於「有沒有人陪伴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有一位大學老師,
一開始她告訴我:「平常備課、上課已經很累,AI 感覺好難,我不會,更別說在課堂上運用了。」
但是透過一步步的引導,
我們不急著馬上讓她「變成高手」,
而是先找到她適合的切入點,
像是如何選擇、使用合適的 AI 工具學會快速製作教案和需要的課程素材。
我們從她熟悉的教學場景和常見問題出發,
然後根據學生的期待和卡點,
以及老師自己的風格和想嘗試的方向,
引導她在課堂現場先嘗試小規模的應用,
逐漸體驗到 AI 工具帶來的便利。
隨後幾次的工作坊,
從製作概念圖、準備測驗,
到互動式的小組研討活動設計,
我陪著她逐步擴展運用範圍,
到最近一次的見面研討時,
老師興奮地分享:「沒想到學生這麼喜歡!原來 AI 工具沒那麼難,只是我之前沒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另一位在業界服務的老師也是如此,
他原本很害怕上台說話以及和聽眾互動
(真的,現在還是有不少老師重度依賴自己從頭講到尾的教學方式 ^^" 學校和產業界都有),
尤其是要參加專業主題的研討活動時,
一上台就會緊張忘詞,
然後又進入看簡報筆記的念稿狀態。
在透過我的引導、一起調整演講內容和 2-3 次針對性的演練後,
他先學會如何「清楚表達核心概念」,
接著熟悉如何「拋出、接住提問、疊加總結」來進行即席問答,
再加上 AI 輔助製作的概念圖、簡潔又有明確邏輯的簡報結構,
後來他成功地在研討會上自信地完成了自己的演講。
經過這麼多次的陪伴輔導,
相似的情況和問題,經常在不同人身上出現,
雖然不同場景和不同目標會需要不同的調整和練習,
不過也讓我更相信一件事 → 每個人都有可能從「覺得做不到」變成「原來我也可以!」
關鍵是有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並持續實踐。
如果你也曾覺得自己在一些場合裡表達沒信心,
或是希望可以直接對症下藥地改善現況,
不妨給自己一次嘗試機會,
我陪你踏出第一步,
只要你有明確目標、也願意努力,
你一定可以做到。
👉 歡迎看看更多服務方案細節:https://drsoonlin.com/service/
或直接回信給我也沒問題,
一起討論你專屬的進化方案 : )
Dr. Soonlin
我透過一對一的優勢定位與表達訓練,協助你大幅提升演講、簡報與溝通的說服力 🎯
無論是升遷、轉職或發展斜槓副業,都能讓對方聽得懂、記得住,更願意與你合作 🤝
👉 關於我
👉 服務方案
👉 口語表達力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