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然想到,常常會有人問我,吹薩克斯風的人是不是都要肺活量很好才行啊?
我最常回答的就是,你看那些國小的小朋友參加管樂團或管樂社,每個不都吹到那邊去,有誰管你肺活量好不好呢?
對方通常是語塞,然後苦笑,我心裡都這樣想,你想學就說一聲,常常都是自己給自己藉口不要去接觸、不要去瞭解,那還學什麼呢?而且肺活量好就能吹的話,那馬拉松選手和游泳選手最厲害了,這兩種運動員肺活量都不差,或是你去找踢足球的應該也很強,不是嗎?
其實,肺活量好不好是其次,首先要有興趣,想學習樂器自然就沒有那麼多想法和藉口,就會想要變得更好,不管是什麼興趣應該都是這樣的吧!
說真的,許多人對於管樂器的最大迷思就是肺活量是不是要很好才吹的出聲音?或是吹久了是不是對肺會造成傷害?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以正確的吹奏方式來演奏或練習根本不會傷到肺,也不需使用大量的肺活量才吹得了樂器,只要練對方式就能輕鬆駕馭薩克斯風,不然那些國小管樂團的不就各個天賦異稟了?
肺活量大雖然有助於輕鬆吹奏薩克斯風,但比起肺活量,更重要的其實是用正確的嘴型,有些人先天肺活量大,但卻容易因為錯誤的嘴形導致送氣效率不彰,枉費了自己在肺活量充足的優勢,相對的,掌握了吹奏薩克斯風的正確嘴型和用氣方式,就能用最好的用氣效率吹出聲音來。
除了正確的嘴型之外,另一個學好薩克斯風的重要關鍵則是「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之所以傳奇,在於傳說中透過丹田讓吹出來的氣更有力量,只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使用腹式呼吸,肺活量小的人也能夠把聲音吹得很宏亮呢!
到底什麼是「腹式呼吸」?乍聽之下是不是「呼吸時把氣吸到肚子裡」?其實所謂的腹式呼吸並不是把氣吸到腹部,腹式的意思是指我們在吸氣時,藉由橫膈膜的向下動作以及腹腔往外突出,來讓肺部有更大的空間能夠擴張充氣。與胸式呼吸最明顯的不同,就是在呼吸時外觀的變化,腹式呼吸不會伴隨太多的胸部起伏,取而代之的是腹部會明顯的向外擴大,看倌們可以試著以平躺的姿勢進行呼吸,就會很自然地感受到腹部的起伏,這就是大家所聽到的腹式呼吸。吐氣用力的方式則是腹部用力將氣慢慢吹出,運用嘴型來控制氣的流量,只要練習到運用自如,吹管樂器不是問題,那麼「肺活量很好」就不是吹管樂的必要條件了。
看看這位大學管樂團裡的小妹,身高不到160公分,體型瘦小,卻扛起了最大的低音號,如果按照那些發問者的邏輯,這位小妹妹是不是肺吹到爆掉了都吹不出聲音來呢?

若初學者還是會擔心肺活量不好的問題,也可以在一開始選擇開口較小的吹嘴或是號數較小(竹片號數越小越軟)的竹片來減少阻力,讓演奏能夠更輕鬆,學習增加送氣效率的好習慣,經過反覆的練習,就能更加熟練地掌握正確的嘴型和送氣方式,演奏管樂就不是難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