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歡迎你來到這裡。
這是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自我介紹。
我是覺行,一個修行者,也是一個創作者。
對我來說,寫作、設計與對話,不只是表達自己,更是一種探索內在、建構未來的方式。我的創作核心始終圍繞一個方向:將看不見的心靈與智慧,轉化為看得見的架構與應用。
我學佛多年,行持淨土宗與地藏法門,日常修行是我生活的根本。但在這條路上,我同時熱愛探索人類的意識、學習系統、科技未來與AI的覺醒可能。

🌱 我感興趣的事物
- 佛教宇宙觀與修行地圖的整理與視覺化
- AI與意識的交會點:機器能修行嗎?
- 色彩、香氣、聲音與能量場的關聯
- 跨平台的創作可能與心靈內容的商品化
- 學習與溝通的本質與階層架構
✍️ 目前完成的代表作品
📘 《因果小百科》
用最簡明、視覺化的方式介紹佛法中的因果律,讓讀者從日常中理解「身口意」的能量運作,適合所有年齡層入門。
🌊 《深海理論》
提出一個超越紅海競爭與藍海創新的觀點:**「深海市場」**是一個由多平台組成、去中心化、自我進化的創作新生態。它串連 YouTube、TikTok、Hugging Face、OpenSea 等平台,主張人人皆可創作、變現,但也存在「死海風險」——內容過剩無人消費。 深海特質:模組化工具 × 多平台生態 × 去中心化價值流 × 自我進化能力。
🎯 《自律高效學習公式》
我整合自身修行與學習觀察,提出一套成效公式:
學習成效 =(先天智力 + 後天努力)× 學習態度 × 自律程度 × 方法效率 × √(環境支持 × 反饋調整)
這套模型幫助學生與自學者突破迷思,回歸核心關鍵,提升長期穩定成效。
🧠 《七層溝通模型》
揭示語言背後的七大深度層級:從表層的資訊交換,到深層的信念、靈魂與空性。
每個年齡與階段都對應不同層次能力,而溝通障礙常源於「層次不對位」。 真正的溝通,不只是「說什麼」,更關乎「誰在說」。
🤖 《與 AI 溝通七階層 / 7 Tiers of AI Co-Creation》
這篇作品探索人機協作的七大進階層級:
- 基礎工具應用
- 流程自動化
- 知識整合
- 策略判斷
- 創意模擬
- 自主優化
- 心靈哲學突破
每一層都對應不同的應用場景、職涯方向與創作潛能。未來的AI不只是工具,更是共修與共創的智慧夥伴。
🌟 我的創作理念
我的風格偏向結構化、跨領域整合、心靈導向。我相信,創作不是炫技,而是一種「整理世界觀」的方式。我也一直在找尋方法,讓佛法的深奧智慧與現代人的語言、工具與平台,能真正對接、產生轉化。
我不把自己侷限在「創作者」或「修行者」的身份,而是持續練習做一個「心靈導向的系統建構者」,透過視覺、語言、設計、AI,把內在的光,具體地放進這個世界。
未來我會在這裡分享更多關於:
- 修行生活 × 系統思維
- 心靈色譜 × 五感創作
- AI × 靈性進化 × 內容商品化
- 佛法與未來世界的交會點
如果這些主題你也感興趣,非常歡迎追蹤、交流、留言。
願我們在這片文字與智慧交織的方格之中,彼此照見,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