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故事簡介
藤阪燈真自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兩人過著平靜的生活,直到母親因意外去世為止。某天,從未謀面的知名推理小說家父親離世,燈真的人生突然開始尋找父親的遺作—《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彷彿在他的人生中鑿出一道裂口,不知通往何處。
燈真如同開啟一場推理旅行,不斷尋找線索,不斷出現兇手。破碎的資訊一再被破壞,直到他被告知一切的源頭都是來自他的「病」,才發現《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竟然在這裡。
*以下內容有劇透嫌疑,建議未讀者之後再來吸引我的理由
逛書店時,總有從百花叢中經過的感受,到處都是玲瑯滿目的顏色與放大的介紹詞。直到我與《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擦肩而過,訝異竟然有一本書什麼都沒寫,甚至印有「唯有紙本書得以實現」奇特的行銷文字,正好對中我胃口,立刻買下去—為了好好知道這本書在搞什麼鬼!


封面本身也是有透明感唷
注意的一點
閱讀過程中,我發現本書的用字有些相當「日本」,彷彿能看見日文字本身。例如:「我姑且…」「遺族」「引介」,雖然中文也有其字義,但通常不會使用在口語中,也不是目前流行的口吻。
可能是日文原文本來就是比較文縐縐(在本書不完全屬於純文學作品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是譯者想呈現的意思,雖然不知道原因為何,不過我都尊重各種做法。只是相比台灣目前許多人都大讚譯者翻譯的內容「相當台灣化」,例如:「爽啦!」到底是遵循原文,還是透過譯者解釋才是好的?或是好看的?
關於故事本身
整體而言,我對於本書的評價只能給「中下」。
就一本偵探推理小說的標準,關鍵就在於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鬥智,寫得毫無懸疑感,或是爆點不精采,基本上就是一本不及格的偵探推理小說。就本書關於「推理」的部分,實屬不好看。首先,故事的推動並無強烈的動力,無論是情感的糾結,或是被迫性的行動,都相當模糊,感覺就是讓讀者跟著走下去,卻沒有強大的誘因。如果是相當要求節奏緊迫、或是邏輯性細緻的讀者,可能來不及等到後面的爆點就棄書了。
其次,推理小說底下揭露的情感,這樣一個常見的手法,在本書收尾時,卻沒有達到高峰。我認為,是因為前面的鋪陳太容易被讀者猜到,導致伏筆起不了作用。如此,吸人眼球的推理過程?反轉爆點的感人熱淚?至少我認為,本書不太及格。
本書我唯一讚賞的點,就是它的形式。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這是一本什麼書?從一開始就吸引住目光,至少從書名上你找不出確切答案到底是什麼,就如同「000」這三個空格並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而它的書名正對照著最後的謎底—答案就在你翻過的每一頁。(相信看懂本書的人都懂我的意思,看不懂的人請重新再看一次!)
對於這種從書本(虛構)穿出到閱讀者(現實)的手法,我認為是一種具有文學性的美感,光這一點,就值得你親自翻開本書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