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分享《高敏感卻不受傷的七日練習》一書,如果你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或者害怕被人討厭而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以及不敢拒絕他人請求等等,那你有可能是高敏感人,作者針對這一族群提供心理調適指南,只要跟著書中介紹的練習步驟,邊閱讀邊實作,不知不覺間困擾著你的問題便能迎刃而解,短短七日就能打造出強韌的心理素質,以最佳狀態迎接每一天的挑戰!
DAY 1 自我本位的練習:集中注意力在當下的自己
「總是太在意別人,最後連自己也不見了。」
你是否有以下這些感受?
- 總是觀察他人的情緒變化,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 別人問你想要什麼,你的腦海一片空白,只想著「我該怎麼回才好」;
- 明明已經很努力,卻還是會忍不住否定自己;
- 總是在迎合、在意他人,卻不確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 對自己的批評,比任何人都來得嚴厲……
如果你在其中看到自己,請先深呼吸——你不是「有問題」,你只是「很敏感」。而敏感不是缺陷,它是一種細膩的天賦;只是這份天賦,還需要學會如何與自己站在一起。
什麼是「自我本位」?
在心理學中,「自我本位」不是自私,而是一種健康的自我關注。它的核心在於:將注意力從他人移回自己,開始練習尊重、理解與照顧自己的內在需求。
對高敏感者來說,這不容易。我們太容易「感受」別人,卻常常「忽略」自己。
但你值得——值得為自己停下來,值得好好問問自己:「我現在的感覺是什麼?」、「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DAY 1 練習:一日三問,自我覺察
今天,請你在早上、中午、晚上三個時段,各花三分鐘,問自己這三個問題,並將答案記錄下來(用筆記本或手機皆可):
- 此刻,我的身體感覺如何?
- 此刻,我的情緒是什麼?(不帶批判)
- 此刻,我需要什麼?
請你不要急著「給答案」,而是專注於「感受自己」,哪怕你今天的回答是「我不知道」,那也沒關係。
這就是一個開始。當你練習把焦點移回自己時,你的內在世界會慢慢變得更清晰。
DAY 1 實作小提醒:
- 你不是要立刻變得堅強,而是每天都靠近一點自己。
- 這個練習不需要完美,只需要真實。
- 慢慢來,走得更深。
DAY 2 深入了解自己:回顧你的青春期
「那些我以為早已忘記的,原來一直都還在心裡。」
對於高敏感的人來說,青春期的經歷往往特別深刻。不只是因為那是成長的關鍵階段,更因為敏感的我們,會將那些看似微小的評價、忽視、羞辱或傷心,深深地記在心裡,甚至內化為自我認同的一部分。
也許你會認出以下的經歷:
- 在班上太突出,被貼上「愛現」的標籤;
- 喜歡一個人卻被拒絕,從此害怕主動;
- 曾因一次考試失利,就覺得自己不夠好;
- 總是覺得自己「和大家不一樣」,卻不敢表達;
- 為了融入,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
- 每一次被否定,都悄悄地削弱了對自己的信任……
我們在這些時刻「學會」了隱藏真實的自己,換來一點點的安全感,但同時也忘了怎麼好好肯定自己。
為什麼要回顧青春期?
青春期是我們「形成自我認同」的重要階段。如果在那個時期,我們經歷了許多打擊、被否定的經驗,就很容易讓我們從小開始就相信:「我不夠好」、「我不該太顯眼」、「我不能說出自己的感受」。
這些潛意識,往往會成為你今天過度在意他人、缺乏信心、無法表達自我的根源。
而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認得出那些創傷的痕跡。
DAY 2 練習:青春期回顧寫作
請你找一個安靜的時間,寫下你在「國、高中時期」曾經經歷過的這些片段:
- 最讓你感到「羞愧」的一件事是什麼?
- 曾經讓你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事件有哪些?
- 有沒有一件你到現在還記得的「被否定」經歷?
- 在那段時間,你最常告訴自己的話是什麼?
建議用「書信」方式寫給當時的自己,以下是我的範例:
「親愛的國三的我,我知道你那時候因準備升學考的失常而責怪自己很久。甚至覺得那代表你失敗了。但我想讓你知道,考試失敗從來不是你的人生全部,也並不是考上第一志願就代表成功。」
這封信不需要寫得完美,只需要誠實。它是一種內在對話,也是一種修復。
DAY 2 實作小提醒:
- 不要急著「原諒」或「釋懷」,先允許自己好好「記得」與「承認」。
- 如果你寫著寫著流淚了,那是一種釋放,不必壓抑。
- 高敏感的你,不是太脆弱,而是曾經承受太多。
以上先做兩天的分享,慢慢了解自己,不用求快得到解答
記得關注慢流科技,讓你每次進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