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感官輸入更強烈|處理量更多
高敏感者的五感(聽覺、視覺、觸覺、嗅覺、味覺)系統對刺激的閾值比較低,也就是:
別人覺得「沒什麼」的聲音、燈光、氣味,對他們來說可能「很明顯、很擾人」。
這表示他們的大腦會收到比一般人多很多的感官訊息,無形中就讓人容易疲憊、焦躁。
⸻
二、「深度處理」系統更活躍
心理學家 Elaine Aron 發現,高敏感者在面對刺激時,大腦的特定區域會更活躍,特別是:
腦部區域
功能
在高敏人身上的表現
島葉皮質(Insula)
感覺覺察、情緒、自我覺知
對內外感受非常敏銳,容易過度分析自己的想法或情緒
杏仁核(Amygdala)
情緒處理、警覺反應
對壓力、威脅特別敏感,容易感到焦慮或緊張
鏡像神經元系統(Mirror Neurons)
共感、理解他人情緒
能「感同身受」,非常容易吸收別人的情緒
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
決策、道德感、反思
想太多、容易陷入深層自我批判與道德焦慮
→ 這些區域讓高敏人思考更深、感受更細、警覺更高、連結更強,但也容易疲憊與過度共感。
⸻
三、神經傳導物質運作不同
研究指出,高敏感者可能對「多巴胺(Dopamine)」反應較強,或代謝速率不同,這讓他們:
• 對新奇刺激的反應不如一般人興奮,反而更容易緊張
• 更追求「意義感」與「情感安全」,不喜歡浮躁的快感刺激
→ 他們的快樂來自內在連結、深層交流,而非外在刺激。
⸻
四、基因影響:天生的特質,不是選擇
高敏感與某些基因(如 5-HTTLPR,與血清素處理相關)有關,這影響他們的:
• 情緒調節方式
• 對壓力的回應
• 對環境的敏感度
這表示:高敏感是天生的神經特質,不是性格缺陷、更不是你可以「改掉」的事。
⸻
總結:高敏感的大腦不是壞掉,而是「開得比較大聲」
• 接收訊號比較多
• 思考比較深
• 感受比較快
• 內心比較真
⸻
那為什麼有些高敏人會覺得很痛苦?
因為這樣的運作方式在快速、吵雜、競爭的世界裡不被看見,也不被保護。
但如果你學會理解它、照顧它,它會變成你最獨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