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高敏感的人嗎?如何利用七日的練習,強化心理韌性,做個內在強大堅定的人-- EP 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上週和大家分享了《高敏感卻不受傷的七日練習》書中兩天練習,相信對自己有初步的認識,今日延續上次內容分享。

DAY 3|探索敏感的原因:回顧過去的家庭關係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從現在才開始敏感,而是在很久以前,就學會了敏感。」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

  • 明明沒有什麼大事,卻因為媽媽一句話,就忍不住難過一整天;
  • 在成長過程中總是小心翼翼,生怕惹父親不高興;
  • 常常不自覺地「讀空氣」,其實是過去在家中長期的生存模式;
  • 當你不被理解時,心裡會冒出「我是不是太敏感了」的懷疑…

敏感,往往不是個性,而是家庭氣候下的結果。

我們今天要做的,不是責怪誰,而是更深入地了解:你為什麼會變得這麼敏感?


家庭影響了什麼?

心理學家 John Bowlby 的依附理論指出,早期與照顧者的互動方式,會深深影響我們日後的情緒調節能力、自我價值感與人際關係模式。

如果你的母親總是情緒起伏不定,你可能學會了過度察言觀色;

如果你的父親過於嚴厲,你可能內化了「我不夠好」的信念;如果你的情緒從來不被傾聽,你可能至今仍很難表達真實的感受。

「敏感,是你保護自己的方式。」
「但現在,讓我們試著重新理解這份敏感的由來。」

DAY 3 練習:家庭回顧問答

請你找一段安靜的時間,試著寫下以下問題的答案。不用急著美化或合理化,只要真實地寫出你記得的感受。

  1. 你和母親最深刻的互動記憶是什麼?當時你有什麼感覺?
  2. 你是否曾經被母親的情緒影響?那時候的你,學會了什麼?
  3. 你和父親的關係是什麼樣子?他說過的哪句話最讓你記得?
  4. 你的童年,是一個可以安心做自己的空間嗎?還是充滿小心與緊張?
  5. 你是否為了得到家人的認同,而壓抑了某些真實的情緒?

這些問題可能會觸碰到你內心最柔軟、也最受傷的地方。請溫柔對待自己,不需要一次寫完、不需要馬上釐清,只要開始這段對話。

DAY 3 實作小提醒:

  • 有些回憶可能模糊、有些情緒可能難以承受,這是正常的。你可以選擇慢慢來,也可以在安全的陪伴下進行這項練習。
  • 家庭經驗不只是傷,也可能藏有溫柔的片段。試著同時看見兩者,而不是全盤否定或美化。
  • 每一次回顧,都是一種釋放與修復。

DAY 4|提高自我肯定感: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自我肯定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而是學會在脆弱中,仍願意陪伴自己。」

高敏感的你,也許常常這樣想——

  • 「他們都能做得到,我為什麼不行?」
  • 「是不是我太玻璃心了?」
  • 「我真的值得被喜歡嗎?」
  • 「他們稱讚我,是真的嗎?」
「敏感帶來細膩,也讓我們更容易否定自己。」
「有時候,一句無心的話語、一個沒有回應的訊息,都會在你心裡反覆打轉很久,讓你懷疑自己的價值。」


但你知道嗎?自我肯定,並不是來自外在的認可,而是來自你「怎麼看待自己」。

今天的練習,我們要一起開始——為自己說話,為自己站穩,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為什麼高敏感者更需要練習自我肯定?

心理學家 Elaine Aron 指出,高敏感者對環境刺激反應更深、更久,因此更容易受到他人情緒與評價影響。而當這些影響累積,未經覺察,就會成為內在的否定聲音。

長期的自我懷疑,會讓我們難以看見自己的優點與潛力,也會讓我們在每一個重要的選擇時刻——選擇「別人期望的路」,而非「自己真正想走的方向」。

但內在的信任感,是可以練習出來的。


DAY 4 練習:自我肯定感啟動指南

Step 1|回想最近一次被稱讚的經驗

請寫下那句話、發生的情境,還有你的第一反應。

問問自己:「我相信那句稱讚嗎?為什麼不相信?」

小提示:許多高敏感者習慣把稱讚當作「客套話」,不敢真正擁抱。但事實是:別人看見你的好,並不等於你該懷疑。


Step 2|快速覺察自己的價值

請寫下「我曾經做過讓自己感到驕傲的三件事」,不論大小,例如:

  • 幫朋友度過情緒低潮
  • 完成一個從沒嘗試過的任務
  • 堅持寫完一本筆記或日記

你值得為這些小小的成就感到驕傲,它們正在累積成一個堅韌的你。


Step 3|自我對話練習:當你沮喪時,可以對自己說

  • 「我不需要完美,才能夠被愛。」
  • 「我已經做得很好了,我願意陪自己慢慢來。」

請你將這兩句話寫下來,貼在你每天會看到的地方,手機首頁、鏡子、桌面小紙條…

每天看一次、念一次,就像是和自己說聲:我在這裡,我支持你。


Step 4|當你無法接納自己時,請這樣做:

  1. 停下來,深呼吸三次。
  2. 告訴自己:「我現在很痛苦,但這不代表我一無是處」。
  3. 找一位值得信任的朋友、或用書寫,讓情緒流動,不要讓它堵塞你。

Step 5|立即提升信心的技巧(建議收藏):

  • 列出 3 個「我此刻已經做到的事」:哪怕只是起床、洗臉、吃飯等小小事都可以。
  • 想像你最愛的一位朋友正在經歷你現在的低潮,你會怎麼安慰他?現在,把那段話,對自己說一次。
  • 聽一首能讓你感到力量的音樂,走一小段路,讓身體參與「我能站起來」的訊號。

DAY 4 實作小提醒:

  • 自我肯定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而是一種選擇:選擇不再貶低自己。
  • 有時候你覺得沒有信心,不是因為你真的不夠好,而是你太習慣忽略自己的努力。
  • 肯定感不是天生的,而是透過練習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內在肌肉。慢慢了解自己,不用求快得到解答記得關注慢流科技,讓你每次進步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慢流科技 SlowFlow Tech
1會員
17內容數
慢流科技 SlowFlow Tech 是一種生活哲學,也是一種工作策略 科技不是為了讓你「更快」 而是幫助你「有空慢下來」 在資訊爆炸時代中,找回清晰與覺察 運用科技提升效率,也要懂得慢下來照顧心靈
2025/05/22
如果你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或者害怕被人討厭而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以及不敢拒絕他人請求等等,那你有可能是高敏感人。
2025/05/22
如果你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或者害怕被人討厭而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以及不敢拒絕他人請求等等,那你有可能是高敏感人。
2025/05/15
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經有過這種想法,為了想要突破自我,換了幾份工作,但卻沒有變得更好,反而感覺更糟了?我至今也活在這個觀念底下,直到最近看了一本書《別再跳脫舒適圈》由克莉絲汀.巴特勒所寫的一本書,讓我對跳脫舒適圈有了新的觀點。 以下整理書中特別有感的觀點,讓我重新反思
2025/05/15
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經有過這種想法,為了想要突破自我,換了幾份工作,但卻沒有變得更好,反而感覺更糟了?我至今也活在這個觀念底下,直到最近看了一本書《別再跳脫舒適圈》由克莉絲汀.巴特勒所寫的一本書,讓我對跳脫舒適圈有了新的觀點。 以下整理書中特別有感的觀點,讓我重新反思
2025/05/10
最近在生活中,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有些事情不斷重複發生,或是遇到一些情緒,總是反覆上演?也許你已經意識到這些模式,但就是找不到突破口。這時候,自我反思可能正是解答的鑰匙。
2025/05/10
最近在生活中,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有些事情不斷重複發生,或是遇到一些情緒,總是反覆上演?也許你已經意識到這些模式,但就是找不到突破口。這時候,自我反思可能正是解答的鑰匙。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從小到大對於自己高敏感性格的困擾和困惑,以及透過一本書的認識,我重新認識自己並接受自己的高敏感特質。我列舉了我對於高敏感的五個思考方式,並且希望能夠啟發其他高敏感族群的人,讓他們也能認同自己獨特的特質。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從小到大對於自己高敏感性格的困擾和困惑,以及透過一本書的認識,我重新認識自己並接受自己的高敏感特質。我列舉了我對於高敏感的五個思考方式,並且希望能夠啟發其他高敏感族群的人,讓他們也能認同自己獨特的特質。
Thumbnail
感知讓我得到什麼?感受讓我辨別什麼?情緒讓我經歷什麼? 高敏感者容易神經緊繃、精神疲憊, 因為感受力較為強烈,就更容易受到刺激, 大部份的人無法理解高敏感者,究竟誰來體諒我們呢? 我只是跟你想得有點不一樣,並不是錯,而是"福"。
Thumbnail
感知讓我得到什麼?感受讓我辨別什麼?情緒讓我經歷什麼? 高敏感者容易神經緊繃、精神疲憊, 因為感受力較為強烈,就更容易受到刺激, 大部份的人無法理解高敏感者,究竟誰來體諒我們呢? 我只是跟你想得有點不一樣,並不是錯,而是"福"。
Thumbnail
瞭解自己的特質對管理情感是關鍵。本文介紹了高敏感族群的特徵及相處建議,並分享了管理情感和提升自我肯定感的方法。透過此書瞭解高敏感特質,並採取適當的方法來管理,能幫助高敏感的人更好地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瞭解自己的特質對管理情感是關鍵。本文介紹了高敏感族群的特徵及相處建議,並分享了管理情感和提升自我肯定感的方法。透過此書瞭解高敏感特質,並採取適當的方法來管理,能幫助高敏感的人更好地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高敏感族,意指感受性較為敏銳的人,外界總是把「容易受他人情緒影響」與高度敏感畫上等號,然而在合適的情境下,高敏感族比起一般人更容易享受當下,更容易覺察到幸福。 很多人從小便在一種「不符合你是誰」,或「不知道如何應付周遭的負面情緒」的環境下成長,因為具有較高敏銳度,他們常常提取別人的感覺與情
Thumbnail
高敏感族,意指感受性較為敏銳的人,外界總是把「容易受他人情緒影響」與高度敏感畫上等號,然而在合適的情境下,高敏感族比起一般人更容易享受當下,更容易覺察到幸福。 很多人從小便在一種「不符合你是誰」,或「不知道如何應付周遭的負面情緒」的環境下成長,因為具有較高敏銳度,他們常常提取別人的感覺與情
Thumbnail
本書介紹高敏感族的特質,以及對高敏感族的建議。藉由此書可以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以及如何處理高敏感的情緒。另外我也是非常明顯高敏感人,也分享了個人的經驗和心得,並提供了對高敏感族的建議。 身為一個高敏感指數109的高敏感人,過去也經過很多懷疑自己的時刻,藉由這本書更了解自己
Thumbnail
本書介紹高敏感族的特質,以及對高敏感族的建議。藉由此書可以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以及如何處理高敏感的情緒。另外我也是非常明顯高敏感人,也分享了個人的經驗和心得,並提供了對高敏感族的建議。 身為一個高敏感指數109的高敏感人,過去也經過很多懷疑自己的時刻,藉由這本書更了解自己
Thumbnail
你時常被貼上「想太多」的標籤嗎?或是對於身邊的人事物,擁有十分敏銳的感受力嗎?他人的情緒宣洩,也容易感同身受的同理對方嗎?擁有高敏感能力的人,也會較偏向心思細膩且偏感性層面的類型。擁有高敏感的情緒感受力,是一種天賦,也正因為敏感度拉高,如果沒有經過覺察和練習,也會讓自己比一般人更容易陷入情緒的漩渦裡
Thumbnail
你時常被貼上「想太多」的標籤嗎?或是對於身邊的人事物,擁有十分敏銳的感受力嗎?他人的情緒宣洩,也容易感同身受的同理對方嗎?擁有高敏感能力的人,也會較偏向心思細膩且偏感性層面的類型。擁有高敏感的情緒感受力,是一種天賦,也正因為敏感度拉高,如果沒有經過覺察和練習,也會讓自己比一般人更容易陷入情緒的漩渦裡
Thumbnail
近年來關於「高敏感」的研究及書籍已經日益為眾人所知悉,而這項與生俱來的特質除了盡可能找到對的領域充分發揮,有沒有可能透過練習的方式來讓高敏感的特質變得稍微鈍感一點呢? 「鈍感力」其實指的並不是一個人展現愚笨遲緩的樣子,也不是一個人對很多事情的態度都散慢且漠不關心,而是懂得在不需要杞人憂天的
Thumbnail
近年來關於「高敏感」的研究及書籍已經日益為眾人所知悉,而這項與生俱來的特質除了盡可能找到對的領域充分發揮,有沒有可能透過練習的方式來讓高敏感的特質變得稍微鈍感一點呢? 「鈍感力」其實指的並不是一個人展現愚笨遲緩的樣子,也不是一個人對很多事情的態度都散慢且漠不關心,而是懂得在不需要杞人憂天的
Thumbnail
與眾不同的內在力量,與眾不同是值得驕傲的事。
Thumbnail
與眾不同的內在力量,與眾不同是值得驕傲的事。
Thumbnail
「高敏感人群」特別需要學不要勉強自己,承認需要獨處及待在安全的環境讓自身可以好好的喘口氣,不斷的耗費內在能量容易在生活中提不起勁,甚至做事的效果不佳更是惡性循環的過程。
Thumbnail
「高敏感人群」特別需要學不要勉強自己,承認需要獨處及待在安全的環境讓自身可以好好的喘口氣,不斷的耗費內在能量容易在生活中提不起勁,甚至做事的效果不佳更是惡性循環的過程。
Thumbnail
敏感,每個人都會有敏感的時候,心情感到敏感、對事物感到敏感、對某些類型的人物或者某些特定人物感到敏感,有時候會因為這種敏感的情緒而影響到我們做事情的表現,因為敏感的情緒讓脾氣變得不穩定,讓莫名的情緒壓力包圍,有時被這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想逃避這種情緒但逃不掉,想改變但這彷彿是與生俱來的。
Thumbnail
敏感,每個人都會有敏感的時候,心情感到敏感、對事物感到敏感、對某些類型的人物或者某些特定人物感到敏感,有時候會因為這種敏感的情緒而影響到我們做事情的表現,因為敏感的情緒讓脾氣變得不穩定,讓莫名的情緒壓力包圍,有時被這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想逃避這種情緒但逃不掉,想改變但這彷彿是與生俱來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