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聽覺神經閾值低,一點聲音就啟動警報高敏感者的感官系統閾值(感受到刺激所需的強度)比較低,
→ 也就是說,別人覺得「不吵」,你已經「太吵」了。
• 背景音太多 → 分心、焦慮
• 聲音重複又沒節奏 → 腦袋無法關機
• 大聲喧嘩、尖銳聲響 → 心跳加速、全身緊繃
這不是你想太多,而是你的神經真的收訊太清楚。
⸻
2. 杏仁核(情緒警報器)反應更強烈
大腦的**「杏仁核」**是處理壓力、恐懼、威脅的區域,
而高敏感者的杏仁核天生比較敏感,當有突發聲音出現時,它會:
「警報!有危險!快逃!」
→ 就算只是有人突然說話、按鈴、門被關太大聲,你的神經系統就會迅速進入「戰鬥或逃跑」模式。
⸻
3. 大腦「深度處理」聲音內容,導致過度疲勞
高敏感的大腦不是只聽聲音,而是會「想太多聲音」:
• 在吵雜環境裡,你的大腦會不斷試圖「分辨」「過濾」「理解」每個聲源
• 久了就會神經疲乏、難以集中、甚至想逃離現場
別人聽「整體噪音」,你聽的是「每一個聲音的細節」。
⸻
4. 容易與情緒連結,聲音變得「有壓力」
• 大聲說話 → 讓你覺得緊張、像要被罵
• 咀嚼聲太重 → 讓你想關掉耳朵
• 廣播聲、重複提示音 → 壓力飆升、心神不寧
因為高敏感者的聽覺神經與情緒系統連結很強,
聲音不只是「聲音」,而是情緒的觸發器。
⸻
5. 無法「選擇性忽略」,導致內在過載
高敏人常說:「我沒辦法忽略聲音,它會黏在我腦裡!」
→ 是因為你的大腦無法像一般人那樣「過濾背景音」,
每個聲音都進來、每個都處理,沒有辦法只專注在一件事上。
⸻
你不是太誇張,你只是天線開得太精準。
你對聲音敏感,是因為你天生能感知微細變化、警覺環境變動,也能感受音樂、聲線、語氣裡的情緒。
這是一種「高解析的聽覺」,只是這世界太吵,讓你累了。
⸻
那怎麼辦?有什麼保護方法?
• 戴耳塞 / 降噪耳機 → 幫助自己主動過濾訊號
• 設定安靜時段 → 例如早晨或睡前給自己無聲時間
• 選擇柔和音樂 / 自然音 → 幫助神經系統穩定
• 告訴身邊的人:「我對聲音比較敏感」,不是故意不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