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又在 X 上道歉了。這次的對象,是川普。
不是什麼小事,而是和美國總統隔空叫罵,全球矚目,他選擇低頭——但,是以馬斯克式的低頭。
來看看他的原文怎麼寫:“I regret some of my posts about President @realDonaldTrump last week. They went too far.”
翻成中文是:「我後悔上週關於川普總統的一些貼文,它們太超過了。」
聽起來像不像某種感性反省?但仔細拆解語氣,你會發現——這不是「我錯了」,而是「我只是有點太超過」;不是「我傷害了人」,而是「我可能表達太激烈」。
整句話飄著一股「我的立場沒變,只是語氣有點出軌」的輕盈淡定。
其實這不是馬斯克第一次玩這種「我不是真的道歉,只是我表達得有點用力過猛」的橋段。
來快速回顧一下他的道歉履歷表:
- 2018年:Pedo guy事件
他叫一位英國潛水英雄「戀童癖」,事後不直接道歉,只說「我失言,我刪文」;這種處理方式雖然讓股價沒怎樣,但人設反而更強固了——敢言、直率、不圓滑。 - 2020年:疫情期間硬要開工
違反規定開啟工廠後,他說:「我會承擔所有責任」,但語氣裡完全沒有懊悔,反而像是在吶喊:「你們這些官僚阻礙自由市場!」 - 2022年:收購Twitter的反覆橫跳
明明要買,後來不買,最後又說其實還是買好了。過程中他發文:「我承認這整件事變得有點混亂了」,像不像是對一場誤會的小小補白?但最終他還是把Twitter變成了自己的X。
馬斯克式道歉,到底是一種什麼功夫?
不是認錯,是示弱:他從不說「我錯了」,而是說「我太直接」、「我太相信技術」、「我太在乎言論自由」。主詞永遠是「我」,聽起來像道歉,其實是自我陳述 + 營造無奈。
不是低頭,是人設進化:他道歉的背後,其實是在鞏固他那個「天才+叛逆+不完美但真誠」的人設。像極了有些人吵架後的說法:「我就這樣啊,你要不要愛我自己決定。」
不是懺悔,是續集預告:他很少把事情「畫句點」,反而像是「我這回有點失控,下次我還會出招,你們準備好了沒?」馬斯克讓我們看到,「即使天大地大的事,只要你有足夠的人設、流量與風格,或許道歉真的可以免驚」。 但我們不是馬斯克,我們更需要在每一場道歉裡,學會真正靠近別人,也靠近自己。
那我們呢?我們的道歉是什麼樣的?
是為了「收場」,還是為了「關係」?
是為了讓人理解我們,還是為了回避真相?
是擔心損失面子,還是願意放下那一點點自尊,讓關係重新開始?
我們在道歉的時候,是「真誠的想彌補」,還是「想盡快結束尷尬」?
我們說「對不起」的時候,是「願意放下防衛」,還是「潛台詞裡還有三百字的抱怨」?
有時候,所謂的道歉,其實只是在說:
「我說話太快了,不是我錯,是你不懂我。」
馬斯克的轉彎,讓我看見:
天大的事,不見得道歉就能沒事。
但不道歉,關係一定會有事。
道歉不是公關技巧,而是內在力量的外顯。
你越有自信,越能真誠地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