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這一章說明聖賢作易經成行的時候是順應天命及人性的道理,樹立天道法則和人道法則,表現出柔和剛及仁與義的氣度,這就是三才之道的作用,引起的事情變化的現象在事物的變化之中。
這一章在道德經第二十八章大制不割裡充分表現出在上位者的用人哲學,三才之道守柔帶強,守弱反剛,榮辱相並,這是這一篇所要表達的天地之間所有事物脫離不了的界線陰陽,剛柔,仁義所趨。閃電沒有雷聲不成雨,太陽沒有月亮不成黑夜,人沒有男女不成繁衍。相對的萬事萬物都需要有配對,假如失去配對,這個世界會成什麼樣子?
道德經第五章天地不仁:「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第十九章絕學無憂:「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富孝慈。」天地之間天地行道陰陽剛柔並,人間萬物行人道,仁義相使,萬民福祉。這是三才通道之理,吉凶卦象顯現,卦辭難辨。
以近日地球大反轉的現象來看,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沒有戰爭我們不知道和平的重要;以色列在黎巴嫩毫無理由的發動戰爭攻擊平民,沒有以色列這樣的無理的攻擊,我們不會知道二次大戰為什麼日耳曼人那麼討厭猶太人?希特勒要殘殺猶太人?
什麼樣的領導人可以統領世界,讓全民愛戴?帶領人類幸福無戰爭?目前來看那個讓世界幸福的已經在佛國淨土中了,也就是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方濟各教宗仙逝之後,我們才知道,原來擔任教宗還有俸祿可領?!但是方濟各教宗卻分文未取,他說他已經接受信徒的供養了,衣食無缺了,不需要在額外多花費了。這是大愛啊,捨己利民的大愛之心啊,現階段有哪個宗教領袖有如此大愛之心呢?接受信徒供養之後還可以放棄所有外財之物。所謂外財:無房,無車,無存款。
歐美地區,俄羅斯,以色列,以及中東地區,印度的戰爭,無外乎都是宗教種族之戰,這些現象在卦象的顯示中還沒有結束戰爭。所謂:「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人類世界與於天地之道,人類必須有一個大有為,大利民的統治者出現,所謂三才之道齊全,才有可能促成人類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