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中國代表權的變遷:從「拖」字訣到「排我納匪」

我的學習筆記-avatar-img
發佈於政治時事分析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聯合國中國代表權的變遷

哈囉,大家好,我是阿牛哥。中華民國跟聯合國的恩怨情仇,其實之前已經做過幾期節目了,但還是網友來敲碗,想知道中共建政以後,是怎麼利用這20多年,一步步把我們趕出聯合國的。我想這些網友的心思,應該是想借鑒這一段歷史,來重新加入聯合國才是。今天就讓我們重溫那一段,從「漢賊不兩立」到「排我納匪」的歷史吧!讓我先從中共建政以後,想要加入聯合國,卻遇到美國的「拖」字訣說起。

中共想入聯但被「拖」

《聯合國憲章》明確規定,中華民國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跟美、蘇、英、法一樣是五強,是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1949年10月,中央政府在內戰裡面,敗退到了臺灣,中共建政以後,蔣公跟毛匪隔海對立,一個要「反攻大陸」,一個要「解放臺灣」,都主張自己是中國的正統,才出現了中國代表權的問題。

以革命或政變的方式,來建立新政權,在聯合國鬧過新舊政權,代表權之爭的國家,有匈牙利、伊拉克跟柬埔寨等國。新政權在國內政局穩定了以後,聯合國一般都會承認新的政權。中國代表權的問題,從1949年算起,經過了22年才算是成定局,雖然我們是不會承認就是了(彩條)這在聯合國裡面,算是絕無僅有的例子。

中共才剛一建政,周恩來就給聯合國總部發了電報,通知新政權成立,中華民國沒有資格代表中國。聯合國第一任秘書長,賴伊主張要接納中共。賴哥認為共產黨政權,還有國民黨政權誰好誰壞,這不是聯合國應該要考慮的問題,革命後建立的共產政權,事實上已經支配了大部份的國土跟人民,這個政府就是中國的正統,應該代表中國加入聯合國。美國明確反對賴哥的主張,批評他是越權,我也這麼覺得就是了。(彩條)

美國的反對,讓中共跳腳,在蘇聯的指導之下,周恩來向聯合國控告,美國侵略中國的臺灣,以及轟炸中國的領土,中共還暗地裡聯絡了一群,社會主義跟第三世界的國家,準備在聯合國「圍毆」美國。隨後聯大第五屆會議開幕,還沒有選出大會的主席,還沒跟中共反目的印度,就迫不及待提出中國代表權的問題,蘇聯提議驅逐中華民國代表,並向中共發出邀請。

當時印度是支持中共,進入聯合國最賣力的國家,它同時還主張要遵守《開羅宣言》,把臺灣歸還給共產中國。只是到了1962年,當印度跟中共爆發了武裝衝突,造成了印軍1383人死亡,1700人失蹤,不知道他會不會後悔支持中共就是了。但誰能代表中國的問題上,美國當然是支持我們的。整個50年代,美國的對策,基本上是一個「拖」字訣,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拖」就是借著聯大的議事规则,讓問題不能直接了當的表決。聯大就美國所提的,「誰應代表中國出席大會議題」的提案,表決通過的490號決議,就是「拖」字訣實際運作的結果。決議認為各方「意見紛歧」,所以大會決定,設置一個7人特別委員會,就誰應該代表中國,出席的問題加以審議,並且「提出建議向大會報告」。在聯大收到報告書,作出決定以前,中華民國可以代表中國出席,權利跟其他會員國完全一樣。

1951年12月,「中國代表權誰屬問題特別委員會」成立。7個委員的意見本來就很難統一,到了第2年聯大的時候,向大會提出報告書,而聯大對這份報告書,未必能夠「有所決定」,事實上也不可能「有所決定」。於是這個問題就可以「拖」下去了。

1950年,曾經擔任美國助理國務卿的魯斯克,在1990年出版的回憶錄,《如是我見》裡面得意地說,他當時靠著這個設計,「把中共摒除在聯合國之外,為臺灣的中華民國,維持了一個席位」,魯哥原來以為能拖個4、5年,沒想到居然一直拖到1960年。

整個50年代,美國一方面設法,把中國代表權的問題,交給委員會去審議跟寫報告,另外一方面,只要任何國家的代表,在聯大上把這個問題,作為程序事項提出,或提出有關決議的草案,美國一定會提出「一概不予討論」的議案,並提出應先表決美國提案的動議。美國先表決的動議,也總是獲得通過,而美國「一概不予討論」的議案,先表決的結果,也總是以高票通過,成為大會的決議。在美國這套「組合拳」之下,主張恢復中共議席的議案,連表決的機會都沒有,就被封殺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60年。

然而這種拖延戰術,當然在聯合國裡面,引起了愈來愈多的不滿。就連當初支持美國立場的國家也覺得,少了中共的參與,一些涉及到國際和平,以及安全的事項都沒辦法解決,所以中國的代表權問題,其實一個重大而迫切的問題。但有時候出問題的,從來就是你的朋友,最後居然是跟美國很好的紐西蘭,在1961年的聯大上面,首先開了「第一槍」,要求把「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列為大會的議程項目,經過委員會表決通過,又經過大會的通過,成為全體會議審議的專案。

眼看著「拖」字訣,已經沒辦法阻止提案了。所以美國又利用聯合國的議事規定,把「拖」字訣進化,把它變成了「重要問題」的策略,繼續來阻撓中共的目的。

從「拖」到「重要問題」

1950年,聯大通過的第396號決議,已經有明文規定:「凡遇主張有權代表,某一會員國出席聯合國者非只一方,而該問題又成為聯合國爭執之點時,則此問題應依憲章宗旨原則,及個別情形加以審議。」聯合國憲章第18條規定,「會員國權利及特權之停止,會員國之除名」,都屬於重要問題,而「大會對於重要問題之決議,應以到會及投票之會員國,三分之二之多數決定之」。既然紐西蘭認為,中國代表權是一個重要而緊急的問題,當然美國也同意,但是你知道的,由於很重要嘛!對於提案的表決,也應該要「慎重」處理才是,美國找到了「重要問題」,這個應對中共的「大招」。

從1961到1970年,討論中國代表權問題的時候,只要有國家提出,要求恢復中共合法權利的議案,美國跟盟國就提出,關於這個問題的第二件議案,這個決議草案的內容,是把中國代表權的問題,當成「重要問題」來表決。並且還故技重施,提出優先表決第二件,「重要問題」決議草案的動議,這個動議表決通過了以後,「重要問題」決議草案也跟著表決通過,就等於把中國代表權的提案卡死了。

當然美國「重要問題」決議草案的動機,也許有一點幫中華民國的心意,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卻是,美國不想讓跟自己敵對的,「強盜政權」進入聯合國。美國靠自己的影響力,能拉到多數通過決議,這別人當然也無可奈何。但國際局勢是一直在變化的。

隨著新興獨立國成立,加入聯合國的數量越來越多,共蘇也從意識型態衝突到實際交惡,中共是左右開弓,同時反對蘇聯修正主義,以及美國的帝國主義,而且中共從建政開始,就不顧自身「一窮二白」,淪陷區的災胞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積極援助第三世界的國家,就像當今聖上大撒幣一樣,吸引了一批剛爭取到獨立的非洲國家,爭先恐後去北平朝聖毛匪澤東,巴結討好中共的國家是越來越多,當然這反映在投票上。

1961年,美國「重要問題」決議表決的結果,是61票贊成,34票反對,7票棄權;到1970年,變成66票贊成,52票反對,7票棄權,差距已經很小了。反過來由阿爾巴尼亞等國,提出支持中共的決議,1961年表決的結果,是36票贊成,48票反對,20票棄權;到1970年,表決結果為51票贊成,49票反對,25票棄權,雖然沒達到「重要問題」規定的3分之2,但第一次達到了多數票。眼看著中共取代我們,這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於是一些國家開始尋求,中國席位之爭的其他解決方法。

中國席位的解決方法?

早在50年代,就有國家希望能找到方法,來解決中國的席位之爭。到了60年代,有這種想法的國家就越來越多了。這些國家的立場是,一方面接受中共的存在,贊成恢復中共的席位,同時也認為我們中華民國,有參加聯大的權利,不應該將我們除名。1961年,已經有獅子山、馬來亞聯邦、奈及利亞等國主張,「由有關各國談判」,或是「建立適當機構」來解決。這些摸索第三條路的國家,在表決大戰裡面,多數會投棄權票,這些國家一般都傾向於,確保中華民國有某種代表權。

像是在1965年,聯大辯論的時候,牙買加代表就表示,他們承認中共有權,取得聯合國的席位,以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不過臺北政府也確實控制那個「島」,所以它不是流亡政府,應該給予某種會籍。英國也強調,他們投票贊成給中共席位,並不表示對臺灣的主權,以及代表權問題作出決定。

在1967年的聯大上,已經有很多國家贊成中共入聯,但反對同時驅逐中華民國的提議,因為中華民國政府,有效控制的領土跟人民,比許多會員國都還多,所以有些國家主張尋求一種辦法,讓共產中國跟自由中國兩個政權,在聯合國裡面都有代表權,「不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但卻不能贊成開除中華民國。」1970年,在聯大為中國代表權辯論的時候,沙烏地阿拉伯代表甚至建議,應該在臺灣舉行全民投票,來確定它願意獨立,或是想跟中共合併。突尼西亞的代表,則提出了一個決議草案,主張委託秘書長,來探求中國代表權問題的解決辦法。

我們中華民國代表的立場,從50年代開始,一直都沒有什麼改變,不外乎是重申中華民國政府,是依法組織的中國政府,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也忠實履行憲章原則跟國際義務。而中共則是叛亂集團,是蘇聯在淪陷區建立的傀儡政權,中共更是曾經在韓戰裡面,跟我們聯合國為敵啊!可是「傀儡政權」的說法,在60年代共蘇交惡以後,就已經沒有人相信了。

我們代表在聯大辯論的時候,一再堅持只有一個中國,「斷然拒絕」任何用「兩個中國」的辦法,來解決中國代表權的提案。他們認為友好國家的代表,試圖尋求某種「折衷解決辦法」,來解決中國代表權的問題,是一個根本錯誤的觀念,這源自於蔣公「漢賊不兩立」的立場。據說外交部長葉公超,曾經有意採納「兩個中國」的方案,以圖臺灣的自保,因為蔣公堅決反對而作罷。終於在1971年,國際形勢急轉直下,中華民國被迫退出了聯合國,並迎來了斷交潮,成為了國際孤兒。

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

1971年聯大召開以前,美國的季辛吉訪問中共,在國際上造成很大的震撼。過去在聯大,支持美國提案的國家,紛紛的改變立場,讓整個形勢急轉直下。這一年的聯大也在這種,對中華民國非常不利的氣氛裡面揭幕。

事實上的美國,在1971年聯大的策略,是從消極的阻止,變為積極要「雙重代表權」的模式,也就是一方面贊成,中共可以進入聯合國,同時反對把我們逐出聯合國。那蔣公到底有沒有動過,接受美國的「雙重代表權」,或是「兩個中國」的心思呢?只能說,只要不談到安理會席次的話,都還可以談,但是如果關乎到安理會席次的話,我中華民國寧為玉碎,毋為瓦全。

美國的前外交官譚慎格,在2014年應邀來臺北演講。譚哥說1971年10月,中華民國被逐出聯合國以後,11月26日,美國駐臺北大使馬康衛,就接到時任外交部次長,楊西崑的緊急電話,要求跟美國舉行一場秘密會談,主題是尋求美國支援臺灣獨立,新的名稱是中華臺灣共和國,楊哥說蔣公將動用緊急權,擱置憲法、解散國民大會、立法院、監察院等機構,設立一個新的、單一的臨時民意代表機構,這個機構要由3分之2的臺灣人、3分之1的外省人組成之類的。

但是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森,正在計畫訪問共產中國,臺灣獨立將會帶來,難以應對的複雜情況,以及沒辦法預估的結果,所以美國對楊哥的建議置之不理,譚哥最後評論說,「假如楊次長的臺獨計畫,能夠早一年提出的話,一定會獲得華府熱烈的支持。」

但是阿牛哥抱著懷疑的態度,查證了譚哥引用的資料,發現是來自馬大使的談話記錄,再加上馬大使的附注意見,寫成6頁只供國務卿,還有助理國務卿過目的密電,這份編號「臺北5869」的密電,在2002年解密。譚哥的描述,給人一種蔣公已經準備建立,中華臺灣共和國的印象,事實上卻不是事實。真實的情況只是楊西崑的一廂情願。

楊哥覺得如果沒有美國的強大說服力,蔣公也不會採取行動,因此楊哥建議,由美國副總統出面遊說,以馬大使來配合,安排蔣公所信任的美國老朋友,來向他進行勸說。而馬大使的附加意見,認為楊哥雖然是,「重要而高度負責任的官員」,但他的看法卻是,「超過政府在不久將來可能行動的範圍」。馬哥一針見血地指出,讓蔣介石拋棄中華民國絕無可能。同時楊哥可能也低估,改變中華民國的國際身分,會在國內跟外國造成的後果。

在1971年的聯大,要表決中國代表權的當天淩晨4點,也就是臺北時間,10月 25日下午4點,蔣公在國家安全會議上面,做出了以下裁示:「我國擔任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已經只是一個名義了…遇到重要問題,都是由少數強權國家徑作決定,根本不要我們參加意見,這是我國作為一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恥辱,也是國家的恥辱,所以我常考慮在適當的時機,不惜退出聯合國⋯今日的聯合國已經沒有法律正義可言了,已經是一個骯髒的場所,還有什麼值得留戀⋯這次聯大中國代表權案,無論是阿案或是美案,都違背了聯合國憲章,所以如果阿案提出表決,在他們表決之前,我們應該毅然聲明退會。」

1971年的聯大議程上,針對中國代表權的問題,有三件決議草案。阿爾巴尼亞等國要求,恢復中共權利的第一件議案;美國等國提出的,關於「重要問題」的第二件草案;以及要求大會確認中共有代表權,為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同時也確認中華民國,繼續有代表權的第三件草案。美國代表針對「雙重代表權」提出說明:聯合國在處理中國代表權的問題時,應該承認中共跟中華民國都是存在的,聯合國在規定,中國代表權方式的時候,應該反映那個無可爭辯的現實。聯合國對於中共跟中華民國,相互衝突的權利主張,在其依憲章規定和平解決以前,不必探取立場。中共應該有代表權,但同時也應該規定確保,不剝奪中華民國的代表權。

在辯論裡面,沙烏地阿拉伯提出了,有別於上述草案的意見。他認為這是自決權的問題,大會沒有權利又沒有力量,強迫臺灣人民跟中國大陸合併。沙烏地阿拉伯也提出了,一個決議草案請大會決定:中共應在聯合國取得合法地位;中華民國,也就是臺灣島上的人民,也應該保留席位,一直等到在聯合國主持下,能以全民表決的方式,在下列3種途徑中,作出選擇為止,1.作為一個具有中立地位的主權國,繼續保持獨立,中立地位則由聯合國所登記的,一個條約明確訂定;2.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邦聯;3.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聯邦。

隨後表決開始,美國一如往年那樣,提議大會先表決「重要問題」草案。美國的動議通過以後,大會開始表決,任何剝奪中華民國,在聯合國代表權的提案,都需要3分之2多數通過的草案。表決的結果,竟然是10年來第一次,以55票贊成,59票反對,15票棄權,否決了「重要問題」的草案。這個草案一被否決,我們中華民國的代表團,在阿爾巴尼亞提案表決以前要求發言,宣佈主動退出聯合國大會,並自己退出了會場。

隨後議案就在贊成76票、反對35票的情況下通過,成為2758號決議。被蔣公稱為「排我納匪」案。因為它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同時「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1971年11月15日,中共代表團第一次代表「中國」,出席聯合國大會。

中共入聯已經有50多年了,但到底是我們中華民國,為這個世界創造的自由、民主、和平、友愛、包容多一點,還是中共給這個世界,帶來的貧窮、動亂、殺戮、暴力、死亡多一點,相信大家很容易找到答案。1974年,中共的副總理鄧小平,在聯合國會議上發言:中國現在不是,將來也不做超級大國。如果中國有朝一日變了顏色,變成一個超級大國,也在世界上稱王稱霸,到處欺負人家、侵略人家、剝削人家,那世界人民就應當給中國,戴上一頂社會帝國主義的帽子,就應當揭露它、反對它,並且同中國人民一道打倒它。所以鄧小平是不是已經預言了,未來的中共會如何呢(彩條)。

而最近這幾年來,從整個國際局勢上來看,由於民主國家意見不能一致,許多國家普遍怕了中共,還有少數的國際政治掮客,甘心為中共奔走,讓中共利用機會發動攻勢。讓我們國人產生了疑慮,認為國際局勢如此演變下去,將會影響我們的光復大業。其實這種懷疑是多餘的,反共是我們既定的國策,是自由中國的軍民,以及海外僑胞的共同責任,不論國際局勢如何變化,我們的決心絕不動搖!我們只會更加勇敢堅定,依照預定計劃貫徹國策。

用看的太累了嗎?不如讓我們用影片呈現給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的學習筆記的沙龍
95會員
161內容數
給所有人的臺灣史,我們致力於學術公眾化,將教授及學者們辛苦努力的研究成果,轉譯成為你我都能了解的知識.只要每個月一個便當的錢,就可以讓我們持續分享對公眾有益的學術知識,期待您跟我們一起攜手共進!
2025/06/24
本文探討中華民國大法官制度,從大法官的職權、產生方式、獨立性爭議,到司法院與民意的關係等面向深入剖析。文章強調大法官依法獨立審判的重要性,並呼籲社會大眾提升對憲政主義的認識,以維護司法獨立和憲法尊嚴。
Thumbnail
2025/06/24
本文探討中華民國大法官制度,從大法官的職權、產生方式、獨立性爭議,到司法院與民意的關係等面向深入剖析。文章強調大法官依法獨立審判的重要性,並呼籲社會大眾提升對憲政主義的認識,以維護司法獨立和憲法尊嚴。
Thumbnail
2025/06/17
本文探討韓戰期間,麥克阿瑟將軍未經杜魯門總統許可訪問臺灣,並促成美方援助蔣介石固守金門的經過,以及此事件對中美關係和韓戰走向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6/17
本文探討韓戰期間,麥克阿瑟將軍未經杜魯門總統許可訪問臺灣,並促成美方援助蔣介石固守金門的經過,以及此事件對中美關係和韓戰走向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6/10
本文探討亞里斯多德的政權衰敗理論,並以此分析中共政權的未來。文章指出,中共政權因缺乏內外製約,導致腐敗橫行,民怨沸騰,最終將走向崩潰。作者認為,光復中華民國,再造共和,是解決中國困境的最佳途徑。
Thumbnail
2025/06/10
本文探討亞里斯多德的政權衰敗理論,並以此分析中共政權的未來。文章指出,中共政權因缺乏內外製約,導致腐敗橫行,民怨沸騰,最終將走向崩潰。作者認為,光復中華民國,再造共和,是解決中國困境的最佳途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中國會喊逢中必反,日本當年經濟超強,強到對美國有威脅時,日本本國一樣有類似的口號,台灣其實也有過,只是沒那麼激烈。 為何?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中國會喊逢中必反,日本當年經濟超強,強到對美國有威脅時,日本本國一樣有類似的口號,台灣其實也有過,只是沒那麼激烈。 為何?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邦交國對中華民國國際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在國際社會中所面臨的挑戰。主要討論了國與國之間建交的政治意義和法律意義,而且透過分析國際組織、國家組成要件、情勢變更原則等相關議題,提出了中華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立場和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邦交國對中華民國國際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在國際社會中所面臨的挑戰。主要討論了國與國之間建交的政治意義和法律意義,而且透過分析國際組織、國家組成要件、情勢變更原則等相關議題,提出了中華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立場和困境。
Thumbnail
回顧近期國家斷交的事件,分析斷交對國家主權的影響,以及與外界交往的變化。40年前,斷交引發憤慨,而今反應平靜;針對在輝哥任內與我們斷交的國家,進行深入分析。此外,文章還回顧了李登輝時期及戰後國民黨政府的外交政策,並對不同時期斷交的原因進行觀察。
Thumbnail
回顧近期國家斷交的事件,分析斷交對國家主權的影響,以及與外界交往的變化。40年前,斷交引發憤慨,而今反應平靜;針對在輝哥任內與我們斷交的國家,進行深入分析。此外,文章還回顧了李登輝時期及戰後國民黨政府的外交政策,並對不同時期斷交的原因進行觀察。
Thumbnail
2023年1月13日我國完成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兩天後 (15日)諾魯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斷交,改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新建立外交關係,很明顯是中共在台灣大選後的政治施壓。2016年至今,已有10個國家與我國斷交,有一個疑問,若有一天台灣邦交國歸零會有什麼影響?
Thumbnail
2023年1月13日我國完成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兩天後 (15日)諾魯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斷交,改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新建立外交關係,很明顯是中共在台灣大選後的政治施壓。2016年至今,已有10個國家與我國斷交,有一個疑問,若有一天台灣邦交國歸零會有什麼影響?
Thumbnail
這次大選,因為我自己現在論文趕稿的地獄當中,關心歸關心,沒空多寫文章。 但投票在即,在怎樣都要寫一篇。 台灣是個很不正常的國家,首先,我們曾被一個獨裁國家殖民,那個國家名叫中華民國,當年二戰後接受美軍託管,卻強佔台灣 ,結果後來自己在東亞大地區的國家亡國了,反倒把自己接受託管的地區當成自己的國土
Thumbnail
這次大選,因為我自己現在論文趕稿的地獄當中,關心歸關心,沒空多寫文章。 但投票在即,在怎樣都要寫一篇。 台灣是個很不正常的國家,首先,我們曾被一個獨裁國家殖民,那個國家名叫中華民國,當年二戰後接受美軍託管,卻強佔台灣 ,結果後來自己在東亞大地區的國家亡國了,反倒把自己接受託管的地區當成自己的國土
Thumbnail
2002/11/02 不經由歷史的追溯梳理,「中國」時而被感嘆為一盤散沙,時而被畏懼為霸權黃禍。其行止雖竭力仿效西方列強,卻又偶有疏離挑戰,往往令人難以理解。遂至各取所好,強加於人,真正變成偏執的霸權性話語。但是假若論者能理解概念意涵的流變,則在眾聲喧嘩的概念專斷下,或能保有幾許寬闊的澄明。
Thumbnail
2002/11/02 不經由歷史的追溯梳理,「中國」時而被感嘆為一盤散沙,時而被畏懼為霸權黃禍。其行止雖竭力仿效西方列強,卻又偶有疏離挑戰,往往令人難以理解。遂至各取所好,強加於人,真正變成偏執的霸權性話語。但是假若論者能理解概念意涵的流變,則在眾聲喧嘩的概念專斷下,或能保有幾許寬闊的澄明。
Thumbnail
2002/01/08 如果中方還是像七○年代以前一樣一窮二白,或者根本如同晉升無望、滿懷敵視的一些第三世界「小國」,其心態就不會如同今日這樣捉摸不定。更何況「殖民者」本身也不知道「單極」是否只是「片刻」,從認同、典範到戰略也還在漂移。這整個後殖民的境況,對各路論述者與實踐者而言,真是充滿焦慮與機遇。
Thumbnail
2002/01/08 如果中方還是像七○年代以前一樣一窮二白,或者根本如同晉升無望、滿懷敵視的一些第三世界「小國」,其心態就不會如同今日這樣捉摸不定。更何況「殖民者」本身也不知道「單極」是否只是「片刻」,從認同、典範到戰略也還在漂移。這整個後殖民的境況,對各路論述者與實踐者而言,真是充滿焦慮與機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