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我是阿牛哥!青天白日滿地紅,這是我們中華民國的國旗,它凝聚著我們臺灣,2300萬人的國家認同,嗯…大概吧?(彩條)
但是瑞凡啊!你知道這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其實是1927年,國民黨執政以後,才把它給換掉的嗎?至於在1911年,清帝宣告退位了以後,一直到了1927年,代表著中國民國的,其實就是那個傳說中的五色旗,也就是大家比較不常看到的那面。話說當年在南京臨時議會,大家在選國旗的時候,其實是有五個候選方案的,而正式投票的時候,又以五色旗的得票最多;投票給青天白日旗的,也就只有我們國父孫中山,他跟他的革命黨小夥伴們。臨時議會又想用五色旗當國旗,但我們的孫總理,卻一直很想讓青天白日旗當國旗,所以就採取以拖待變的方式。結果到了最後,那時的北京國會,才正式決定五色旗是國旗,當時的青天白日旗,就成為了中國國民黨的黨旗了。而到了之後,因為國民黨北伐成功,才又把國旗定成了,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這次就讓我們從國旗切入,講講我們大中華民國的歷史吧!但這一切還是要從,中國的第一面國旗開始講起。
中國第一面國旗
在說國旗前,我們先來講一下,其實每個政權、軍隊,團體甚至是個人,在公共場合的時候,基本上都會有一個,代表自己的旗幟,用打出自己的標識來宣示立場。這樣大家在看到旗幟的時候,就很容易可以判斷,你到底是敵是友了。當然革命跟改朝換代也是一樣。
雖然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各式各樣的旗幟,像是金庸小說裡面常提到的,滿清部族的正黃、正白、正紅之類的八旗,代表著滿族政權的核心。但現代意義的「國旗」,其實是在中國的國門,被外族給打開了後,由西方人所催生的哦!
因為一開始的時候,中國並沒有「國旗」的概念,在鴉片戰爭以後,當時的清朝,因為開始跟西方國家交往,依照當時的海上國際慣例,商船就需要懸掛國旗,才能夠進行貿易,不然的話你就會當成海盜船。一開始清王朝的海軍,因為還沒有旗子,就曾經在1862年,跟英國海軍發生了鬥毆事件,在之後清王朝開始就使用三角的黃龍旗,作為政府旗和軍旗,也作為中國官船跟商船的旗幟。
在1888年的10月,清王朝頒布了《北洋海軍章程》,確定了國旗為長方形,圖案為黃底藍龍戲紅珠,黃龍旗是大清皇帝的象徵,以黃龍旗作為國旗,也意味著「朕即國家」的意思,龍爪的五趾為皇家專用,這就是大清的黃龍旗。
而隨著辛亥革命的烈火,燒向了清王朝,也結束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君主專制,中國的第一面國旗,黃龍旗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台。 而有一面為了清王朝而生的旗幟,在遙遠的彼岸遙相呼應,接下來我們來講,日夜護國的藍地黃虎旗。
臺灣第一面國旗
話說在清王朝,確定國旗以後的1895年,臺灣宣佈成立了臺灣民主國,國旗是用藍地黃虎旗,又或者叫黃虎旗。當時因為《馬關條約》的關係,清王朝把臺灣跟澎湖,割讓給了日本。
為了避免被割讓的命運,臺灣就宣佈了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時任臺灣巡撫唐景崧,為第一任大總統,而我們的唐哥身著朝服而出,遙拜宮闕方向謝罪,然後北面受任,大哭著就任了總統,年號為「永清」,代表著永遠效忠清朝。不過這個永清清不了多久,沒多久以後,日軍就攻陷了基隆,而我們唐哥嚇了個半死,居然連夜逃跑了,還一路逃到了廈門,真的是怕的要死,這個時候臺灣民主國,也只不過建立了7天。
1895年6月,臺灣民主國的核心成員,又在臺南推舉了大將軍劉永福,讓劉哥成為第2任大總統。但是在同年10月,臺灣民主國就因為劉哥,他被打爆而解散了。黃虎旗就成為了時代的眼淚。
但是在2012年的時候,我們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在經過考證修復以後,確定了黃虎旗原本是雙面的。而這正反兩面的老虎,眼睛也不一樣,正面的黃虎,他的瞳孔圓睜,象徵是「夜行虎」;而反面的黃虎,瞳孔是半開的,就像是彎月一樣,象徵是「日行虎」,正反兩面代表著晝夜或陰陽,有象徵「日夜護國」的說法。嗯……不知道如果我們重新啟用的話,它能不能繼續守護臺灣呢?我想大概沒啥機會吧?接下來讓我們重新回到主題,那個推翻滿清的革命旗幟。
推翻滿清革命的旗幟
話說在辛亥革命,還沒有成功以前,興中會在廣州,發起第一次起義的時候,就開始使用青天白日旗,作為我們的國旗。雖然廣州起義是失敗了,不過以後的興中會,但凡舉事就用這面青天白日旗。後來興中會、華興會、復興會,合併成立了同盟會,會旗也在青天白日旗的基礎上,加入了紅色,成了青天白日滿地紅。
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中華民國的開國史, 青色代表光明純潔、民族跟自由;白色代表坦白無私、民權跟平等;紅色代表不畏犧牲、民生和博愛。而白日的12道光芒,代表著一年12個月,一天12個時辰;也象徵著國家的命脈,隨著時間的前進而永存於世界;更鼓舞國人與時俱進,自強不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湖北革命團體共進會,打出的是「鐵血十八星旗」。這個旗幟是同盟會的外圍組織,也就是共進會設計的,代表同盟會裡面,勢必會共進退的18個省。鐵血十八星旗,由紅、黃、黑三個顏色組成:紅底跟黑九角,象徵著「血」跟「鐵」,也就是革命須要抱持著鐵血主義;黑九角代表《禹貢》中記載的九州;黑九角內外兩圈各九顆,一共是十八顆圓星,代表關內漢族的十八行省;星則呈現金黃色,表示跟清朝對立的漢族炎黃子孫。
而武昌起義成功,十八星旗占領武昌全城,第二天鄂軍都督府,也叫湖北軍政府宣告成立,十八星旗成為陸軍跟空軍旗,保留到國民黨北伐以後才被換掉。那這麼重要的旗幟,為什麼沒有變成國旗呢?因為他代表的是十八個省,其他的省份跟民族,都不包括在裡面,所以遭到了反對。不過目前還有一些民間團體,會使用十八星旗,也有部分支持中華聯邦主義的人,在使用這面旗幟。電影《讓子彈飛》裡面,姜文就是舉著這面旗幟,來發號施令的。
同一時期的惠州起義,陳炯明在惠州舉兵的時候,用的是井字旗。井字旗代表平均地權的意思,也是我們中華民國國旗,草案的備選方案。後來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的元帥旗跟副元帥旗,都是用井字旗作為藍本,來進行修改的,它也是49年以前,中國致公黨的黨旗。
更多的地方,像是杭州、寧波一帶,打出的是白旗。是的,也就白色的旗幟,這看起來跟投降的旗幟差不多。魯迅就在《朝花夕拾》裡面寫到,「我們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滿眼是白旗」。為什麼是白旗呢?有人說是因為在夜晚革命,舉白旗就容易看的清楚一些。
有的說是老百姓要反清復明,給崇禎皇帝戴孝,所以才舉白旗的。既然大的地方打白旗,小地方跟著學,也打白旗。當中又分沒有文字的白旗,和有文字的白旗。沒有字的白旗,全國各地都廣泛採用;有文字的白旗,會在上面寫上光復之類的字,各地也沒有統一的標準。總之,為了表達立場跟革命的意圖,只要不打大清的「黃龍旗」就行了。這個時候的浙江、江蘇、安徽幾個獨立省份,都響應武昌的起義,而他們打出的,也就是北洋政府所使用的五色旗。
民國第一面國旗
話說辛亥革命成功以後,1912年,大家在上海開會,籌組政府的時候,討論到底要選哪個當國旗。有人提代表十八個省的十八星旗;而廖仲愷則提出,代表井田制的井字旗;當然也有人主張五色旗。在討論的時候,其實大多數的人,都是支持用五色旗,來作為國旗的方案,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
但是我們國父孫中山,代表的同盟會革命黨人,他們是用「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來掀起革命的,但你也知道的,五色共和就顯示了,革命並非我們漢人的革命,所以提出了反對意見,想要用青天白日旗的方案。最後,臨時參議院通過表決,讓五色旗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旗。
在中華民國成立之初,經過臨時參議院的表決以後,執政的南京臨時政府,還有我們的北洋政府,都採用五色旗,來作為我們的國旗。旗面按順序為紅、黃、藍、白、黑的五色橫條,順應用五來當定數的歷史文化習慣,同時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我們國父孫中山,作為臨時大總統,其實他對五色旗不是那麼喜歡,覺得它的歷史跟意義,都不是太好。
直到袁世凱接任大總統以後,參議院再一次討論國旗,結果維持在南京時的決議,通過以五色旗作為國旗。旗幟之爭才得到了解決。最後五色旗作為國旗,鐵血十八星旗,則作為陸軍的軍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就當成了海軍的軍旗。其它的旗子,不論是井田旗還是白旗,統統都不准使用。但你想我們孫總理,光是革命都幾次了,只要是他的堅持,他都不會這麼輕易的放下的。但因為故事的關係,所以我們還是說回北洋政府這邊,中華帝國國旗,到你上場了。
中華帝國國旗
話說1915年,中華民國的大總統袁世凱,身邊一些人聲稱,哎呀!共和不符合國情啦!我們中國還是應該走君主立憲制,大力鼓動袁世凱袁哥稱帝。但我覺得最主要想的,還是他的兒子想做太子。 12月12日,袁世凱宣布接受擁戴,改共和為帝制。1916年1月1日,袁世凱舉行了登基大典,成為中華帝國的皇帝,年號為洪憲、國旗為中華帝國旗。但是在全國各地的聲討之下,我們的袁哥嚇尿了,在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這個中華帝國,只存在了102天,之後就宣告亡了,而這個中華帝國旗,都還沒被大家給認識,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了。而這個中華帝國旗,其實也還算挺有趣的,是五族共和旗的變種。由原來的漢、滿、蒙、回、藏依次排列,變更為滿、蒙、回、藏分列四方,漢族來一統天下,一個漢人為尊的概念。
而我們的袁哥,雖然對內宣布取消帝制,但對外還是稱民國,他依然想要做民國的大總統。但是你知道的,革命黨跟滇軍會放過他嗎?堅持要我們的袁哥下台,袁世凱就被迫退位了。在這些重大的打擊之下,袁哥也堅持不住了,在6月6日的上午離世。
但我們的袁哥畢竟是個頭人,在他走了以後,北洋的各路人馬,就再也沒人壓的住了,他們各行其是、內部分裂,形成三股主要勢力: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以曹錕為首的直系,還有以張作霖為旁支的奉系,他們都為了控制北洋政府而多次混戰。
不過1919年,孫中山把革命勢力,改組成了中國國民黨,聯合西南的軍閥,在廣州建立軍政府。我們的孫哥終於等到了,可以把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當成國旗使用的那天了!又經過對國民黨的改組,以及百折不撓的鬥爭,得到同盟會的全力支持。後來的國民政府,在蘇聯幫助之下,組建黃埔軍校,組織了國民革命軍,誓言要讓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飄揚在中國的每一個地方,要讓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照亮中國的每一個角落。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占據了北京以後,最後割據東北的張學良,最終也宣佈了易幟,把五色旗換成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民國還是那個民國,但是在意思上,就完全不一樣了,南京國民政府,實現了名義上的南北統一,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正式告終。1928年通過的《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正式把中華民國國旗,從五色旗改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而在我們的蔣委員長掌權了以後,就再沒有人能撼動,這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作為中華民國國旗的正統地位了。49年以後,隨著國民黨的潰敗,這面旗幟在寶島臺灣上屹立不搖。接下來我們要讓這面旗幟,在淪陷區裡面重新升起,讓先烈們的百年追求,重新回到華夏大地。
而淪陷區除了升起五星紅旗以外,圖博的雪山獅子旗、東突斯坦的星月星,其實也一直都沒有倒下;最近香港的時代革命旗、南粵國的木棉旗,還有滿洲國的國旗,也都被高舉了起來。歷史的巨輪會不會再次帶領我們,再次推向辛亥革命的那聲槍響呢?歡迎留言告訴我你們的答案。
文字用看的太累了嗎?不如讓我們用影片呈現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