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前我曾說,台股會「震盪向上」,目前走勢大致符合預期。這波行情雖然沒有大漲特漲的氣勢,但也沒有明顯崩壞,整體趨勢仍維持在健康區間內。
以下是目前我觀察到的幾個重點:
一、台幣升值與川普因素:依然是主軸
這幾個月台股走勢,最關鍵的兩個變數仍然是:- 台幣升值
- 川普關稅戰
台幣升值推升外資買盤情緒,也使得部分原物料、出口股的獲利結構面臨壓力。川普的關稅戰雖然已經被看透,但它的影響力仍不容小覷,
二、個股表現將出現「兩極化」
台幣升值的環境下,不同規模的企業會有明顯的差異:
- 大型企業:通常已有避險機制,匯率影響相對有限,獲利穩定性較高。
- 中小型出口股:避險能力弱,營收與毛利容易被升值吃掉,需留意財報反應。
簡單說,這會是一個「個股選擇比產業選擇更重要」的階段。
三、金融股已獲官方支撐
上月金融股的匯損陰霾始終揮之不去,不過隨著央行與金管會相繼出面表態,市場信心有明顯回穩。加上整體行情轉暖,預期金融類股的壓力會相對有限。
四、指數震盪向上,但除權息高峰將短期壓抑表現
即將進入除權息旺季,儘管這不代表實質行情轉弱,但會在指數表面造成短期壓力。這段期間可能出現「指數不動、個股活蹦亂跳」的情況。
所以若只是盯盤看大盤走勢,可能會誤判行情實際熱度。
台股仍屬於位階較低的市場,目前走勢仍在健康的震盪向上格局之中,但接下來「個股選擇」將比「大盤判斷」更重要,尤其在台幣升值與國際政經局勢不穩的情況下,擁有高避險能力與內需支撐的企業會是更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