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間學校,重新認識自己
雖然孩子在台中就學時還算是有正常上學,但孩子仍然沒有投入心力在念書上,也就是說,國中三年這段時間裡孩子幾乎不曾好好念書,再加上我們也已經決定 9 年級念完後要搬回台北 (不繼續留在台中的學校直升高中),於是跟孩子討論後,在根據孩子的興趣,我便在孩子 9 年級上學期開始沒多久 (2023 年 10 月) 後就先幫孩子在一所離家不算遠的台北市的私立高職提出報名申請、先行卡位……
不過孩子即使在知道自己接下來會到哪個學校就讀,她仍然還是自願報考 113 年的國中會考,只不過她是抱著志在參加、不在得獎的心態參與人生中第一次大考。雖然考前一、兩周有稍稍看一下書,但臨時抱佛腳仍然無法追趕別人三年的努力,就這樣,她第一次國中會考只考了 8.4 分 (滿分 36 分,基北區公立高中最低錄取分數大約為 13.6 分左右)……
在台灣 12 國教政策的助力下,像我孩子這樣需要更長時間摸索志向、走出迷霧也還是能先在體制內找個落腳處,所以即使這樣幾經波折,最後孩子的高中 (高職) 生涯也還是順利從 2024 年的 9 月展開了……
孩子在混亂中進入國中生涯、隨後隨著環境的轉換,孩子的心似乎也慢慢沉澱、慢慢找到自我及自信,不過即使如此,孩子仍然沒有放任何心思在課業上,每天花最多時間的地方是打扮,甚至遲到被記警告也是家常便飯 (仍然時間觀念欠佳),就這樣每天得過且過、混混噩噩地過了半個學期。在一旁看著孩子的我,雖然知道孩子這樣是自斷後路,但能做的也不多,只能靜靜地陪伴與等待孩子開竅,不強迫她念書 (其實在選擇進入一所只要報名就能入學的私立高職,也幾乎等同不打算繼續升學了吧),甚至也做好最壞的打算,那就是等她離開學校後,讓她面對社會現實的鞭打,也許,到那個時候她就知道很多事情是得靠自己努力才能有所收穫……
只是在高一上學期接近尾聲的時候,我開始愈來愈常聽到孩子在學校中遇到一些可怕的衝突狀況,而這些衝突總是充滿了不入流的髒話,及讓周圍的人感到害怕的暴力,雖然孩子在這些衝突中只是旁觀者,但當遇到這些狀況愈多,孩子忽然發現一件事,那就是,這不是她想待下去的地方……
就這樣,從 2022 年秋天、那個苦澀的國二下學期開始,我們和孩子歷經兩年半的調整、沉澱,這段時間,我們一如既往地過生活,並且刻意減少和孩子的拉扯,當孩子有做得好的地方,我也學會不吝嗇地給予讚美 (我是一個不擅表達的媽媽),當有重要節日時,也會盡我所能地準備小禮物、小驚喜以及寫滿感性內容的小卡片,而這一切都只是為了要孩子知道她是被愛的、被接受的,重要的是,爸爸媽媽會無條件成為她的支柱,並且當她準備好要破繭而出時,爸爸媽媽也會祝福她、給她一臂之力。這些點點滴滴在長時間的累積後,總算展現出滴水穿石的力量......
2025 年一月的某一天,正在就讀私立高職一年級 (上學期) 的孩子放學後忽然傳來訊息……
孩子:「 麻麻,我想要開始認真讀書轉高中 」
我
:「 啊?怎麼了? 在學校發生什麼事了?」因為在之前孩子從未透露過她有樣的想法,再加上事出突然又反常,我當下的第一個反應不是驚喜,而是驚嚇和滿滿地擔心......
孩子:「 沒有……. 我只是下學期想要開始一直讀書,我想要去讀高中 」
我
:「 去哪一間? 」我仍然沒有意識到孩子是打算努力自己考一個還可以的普通高中,我仍然以為孩子也只是要換所只要報名就會接納自己的學校…..
孩子:「 我也不知道,但我想要努力看看,高職一點都沒有學習的氣氛 」
我
:「 發生什麼事了妳? 」我還是覺得很不對勁……
孩子:「 沒有 」
我
:「 那我們回家再說,妳突然這樣說媽媽會擔心 」
孩子不理會我的擔憂,她自顧自地只想一股腦兒把她心裡的想法一次宣洩出來......
孩子:「 我下學期也會好好去上課,可是我想要努力讀書…… 我不知道是要重考會考、還是要轉學考…… 不過這樣有可能高一要重念…… 就像爸爸一樣…… 」(爸爸也曾經重考大學)……
我
:「 嗯,晚一年對妳的人生沒差的 」我開始給予孩子正面的回應.....
孩子:「 對啊,我上次才讀一下就有 3 個 B,我這次再努力應該會更好 」孩子忽然自信心暴棚…..
我
:「 可是,普通高中每天都是國英數,妳就算考上了沒辦法面對這些課業壓力也是白搭,妳確定嗎? 」孩子當初選擇到高職去讀就是也是因為不想一直念這些學科……
孩子:「 嗯,我覺得我就算讀那種很普通的高中,我至少可以認真準備考大學……. 」孩子感受到私立高職的學習氛圍和她之前待過的學校很不一樣......
我
:「 如果妳能熬過去,媽媽當然希望妳能念高中然後考大學 」我一直不希望孩子太早就選擇職業學校,因為孩子其實並不是真的想好未來要走的路…..
孩子:「 我想要去念 O O 高中,但要 2X 分好高 XD….. 」「 我朋友他們都很認真,但是我很混,我想要跟上。雖然我喜歡打扮,可是,在這間學校除了打扮就沒有可以比什麼了 」
是人生的絕境和領悟,讓孩子第一次有了清楚的人生目標,而我這個媽媽,只能保護著孩子,給她一個足夠大的安全邊際,讓她知道,只要妳有想去的地方,爸爸媽媽都會盡全力推妳一把的…..
三個月的奮戰
原本孩子的計劃是邊念書邊準備 114 年的國中會考,但考量到國中會考其實是在 5 月中左右舉行,也就是從 2 月開始準備,也大概只剩三個月左右的時間,礙於時間窘迫,於是我跟孩子討論後同意讓她休學專心準備重考,但同時我也跟孩子說,休學就代表只能往前走了,她也清楚,選擇這條路,如果考不上任何學校,那她的選擇就更少了。就這樣,2 月中開學後孩子就跟學校提出休學申請,過程中比較令我驚訝的是,孩子就讀的這所私立高職的老師在得知孩子休學是為了重考國中,居然不是給予鼓勵,反而是輕篾,學校的老師認為,一個只能考 8.4 分的孩子怎麼可能考上公立高中,老師認為孩子太天真了,還不如留在學校學個一技之長,至少離開學校還能謀生。孩子回家跟我分享這些老師們的酸言酸語,讓我很慶幸孩子只念了半年就離開這所學校,同時我也很感謝這些老師們的刺激,因為她會變成孩子勇敢走下去的推動力……
在決定要休學的同時,孩子跟我說在複習這件事上需要外力幫助,就這樣我立刻在住家附近找了一間主打一對一授課的補習班,並和補習班的教室長討論如何在三個月內複習完國中三年的課程。我記得在我和補習班的教室長說明完孩子去年的國中會考成績,以及三個月後我們希望能達到的目標後 (考上基北區的公立高中),教室長面有難色,不過即使如此,教室長還是接下了這個艱難的任務。就這樣,孩子從 2025 年的 2 月中開始,每天白天自主複習、晚上到補習班上 3 個小時的課 (有時需要上到 4.5 小時),就這樣扎扎實實地過了三個月、直到考前一天……
這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三個月日子裡,雖然孩子不是從早拼到晚 (還是會很晚起、晚上補習班下課後還是會花 2 個小時跟爸爸一起打遊戲),但至少孩子會 "自動自發" 地坐在房間書桌前看書 (一直以來孩子的書桌只是堆雜物和垃圾的地方)、或去圖書館看書,甚至每天密集上補習班也沒喊過累,這些點點滴滴的累積,讓我看到孩子巨大的改變,讓我從起初的懷疑轉變為感動……
大約從今年 4 月的第二週開始,補習班老師就開始為孩子準備歷屆考古題讓孩子回家自己模擬考,這段時間,孩子從 108 年的國中會考考卷開始寫,每一天寫一科、每一周寫一個年度的考卷,於是每一周我們都可以計算出孩子的模擬考成績,就這樣孩子可以知道自己的進步,也可以開始預測自己可能可以考上哪些學校。而看著孩子每一次模擬考成績的進步,我對孩子能考上基北區的社區公立高中已經有九成的信心了……
人生第一次的堅持.第 4 間學校
在考試前的一天,我跟孩子說:「 放輕鬆,不管妳考得怎麼樣,媽媽都覺得妳能走到這裡就已經很棒了 」,真的,有多少人能在一直繞路走最後還能找到自己想走、該走的路呢,光能有自覺並有勇氣從迷霧中走出,我覺得已經很了不起了......
最後,考了幾分呢?
孩子在歷經三個月的奮戰後,終於順利在五月中完成國中會考,而在六月初成績公佈的那個早上,孩子上網查詢成績後就從房間探出頭並帶點低落的口吻、外加一個哭喪的臉跟我說:「 媽媽,我只考了 14.6 分 」。因為孩子在考第一科時太過緊張畫錯答案卡,所以我本來就預期孩子考出來的成績可能會比她平時模擬考時還差一些,也因此對於這樣的結果我不太過意外,反而覺得能有這樣的成績已經很棒了,因為孩子從 8.4 到 14.6 分代表每一科都推進一個級分,包括作文也前進一個級分,而這就是我們當初設定的目標…….
對於不熟悉國中會考計分方式的讀者,我這邊簡單地解說一下…….
1
/ 國中會考一共考國文、英文、數學、自然 (包括地球科學、理化、生物)、社會 (包括地理、歷史、公民) 5 科,以及作文2
/ 作文總分 1 分,分 6 級分,6 級分得滿分 1 分,5 級分得 0.8,4 級分得 0.6,3 級分得 0.4,2 級分得 0.2,而 1 級分得 0.13
/ 國英數自社這 5 科,每科總分 7 分,以 A++、A+、A、B++、B+、B、C 各代表 7 ~ 1 分 (A++ = 7 分、C = 1 分);這 7 個級分是以所有人的考試成績來決定級分的分佈,而非由某個級分固定代表一個分數的區間……4
/ 這種計分方式下,可能多錯 1 題可能就差 1 個級分,最後可能差了一個學校。同樣的,從 B 或 C 進步到 B+、B++ 可能相對簡單,但要從 A 推進到 A++ 那可能就必須練就到任何刁鑽的題目變化都無法打倒的程度……
昨天 (7/8) 孩子的重考之路總算迎來了最終局 - 錄取結果揭曉。在網站上看到查榜的結果後,我和孩子都非常欣喜,甚至兩個人手舞足蹈、開心大叫了一會兒,因為孩子錄取了她志願序中第一志願的學校 (基北區的一所社區型公立高中),是一所距離不算遠、而且是我和爸爸都一致認為最佳選擇的學校.....
隨著結果的揭曉,這段為期兩年多的艱辛旅程總算劃下一個美好的句點,只是身為一個愛操煩的媽媽,又開始擔心孩子是否能承受學業壓力再升級的高中生涯。我想,不管孩子考上哪裡也都只是另一個挑戰的開始,只期望,這段時間的灌溉,孩子在內在世界重整長出的力量能夠強大到足以讓她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