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摘要 新台幣(TWD)在6月30日收盤時為29.902兌1美元。第二季兌美元升值10.97%,是單季最大漲幅。 第二季新台幣兌人民幣、歐元和日圓也分別升值11.07%、4.28%和9.46%。 我們的策略團隊預計美元/新台幣匯率在2026年第一季之前將維持在29。 這引發了市場對我們科技硬體相關公司盈利負面影響的擔憂,特別是在台灣擁有大量生產業務的公司。我們的主要發現是:
- 新台幣換算造成的收入短缺:在我們涵蓋的38家台灣科技硬體股票中,超過90%的公司有50%以上的收入以美元入帳。 儘管如此,如果美元/新台幣匯率維持在29-30,假設其他條件不變,我們的2025年全年收入預估可能會出現5-10%的收入短缺。
- 毛利率相對可控,但台灣業務比重大的公司除外:大多數公司透過自然避險來降低貨幣風險,即平衡收入和銷貨成本的貨幣風險。因此,毛利率影響控制在1個百分點以內,但在台灣擁有主要生產能力的公司除外,例如:Genius、Largan、Innolux和AUO。
- 美元計價淨資產重估造成的匯兌損失:我們注意到,有不少公司擁有大量美元計價淨資產(佔收入的50%以上)。如果這些資產是現金等價物和/或與營運資金相關,則必須在非營業項目中反映匯兌損失。主要例子:King Slide、Largan、E Ink和Foxconn 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