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聚餐上,親戚笑著問:「恭喜畢業!什麼時候開始工作啊?」
「我還要繼續唸研究所喔!」
「是喔?可是你很多同學不都已經……」類似的情景,是不是很熟悉呢?面對來自長輩與同儕的壓力,該怎麼辦才好?
這篇文章,小芝女想以過來人的經驗,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更歡迎大家彼此交流、互相支持。如果還有其他想討論的話題,不用客氣,請踴躍投稿到「不懂就問」!
不懂就問 vocus:什麼都能問,隨時有人答
匿名提問箱,馬上發問

我的延畢故事:一條比較慢的路
我花了5年才完成大學學位,這段期間,我雙主修、前往荷蘭交換、也修讀教育學程。更重要的是,這多出的這一年讓我能慢下腳步,結識要好的朋友與師長。只是到了第五年,我同樣面臨家人與長輩的各種「關懷」。
「實習學校找了吧?」
「研究所很累,你的XXX念了好久都差點念不完,我看你直接去當老師吧!」
我聽著周遭的各種聲音,內心迷茫不安。我只知道,他們對我的了解並不夠全面,他們描述的生活,也不是我想要的樣子。於是,人生這麼久以來第一次,我決定先斬後奏:背著家人,推甄嚮往的研究所。就算辛苦,如果不試試看,只會更後悔。
我很幸運,在學長姐與師長的幫助之下得以順利錄取,但塵埃落定後,身上的壓力依然沒有減少:「當老師不是很好嗎?」「研究這麼辛苦,你真的做得來嗎?」「別人都在賺錢了,你呢?」
我知道他們說的沒錯,畢竟就連我,看著昔日同學紛紛已經在實習,甚至準備展開正式工作,我呢?大學都已經延畢一年,怎麼還在家裡蹲?
找到自己的底氣
面對家庭期望與同儕壓力,漸漸地,我發現可以把這個問題切成幾個角度:金錢與理想。
談錢並不俗氣,因為這是我們堅持夢想、創造價值的底氣。為了回應長輩「家裡蹲」的質疑,我咬牙接下好幾份家教,讓自己不至於沒有收入。此外,研究生通常也會被分配助教或研究助理的工作,雖然錢少事多,卻能累積經驗,也多少貼補生活。更重要的是,和其他常見的兼職或家教相比,助教的工作與學術領域更切身相關。
這樣的生活,我已經過了半年,很忙碌、很緊湊。除了運動、抓取片刻時間閱讀與寫作之外,一整天都沒有多餘時間休息。我以為這樣做,終於能讓我反擊他人的眼光:「你們要求我的,我做到了;你們不看好的,我還是會放手一搏。為了夢想,我就是願意做到這麼多。」
然而,儘管初衷是為了生計而忙碌,我竟也在工作之中,被學生、家長一次次真誠的回饋與感謝而觸動。我這才明白:「生命的意義,是創造價值。」是那些在倉促之間,依然願意多做一點、多體貼一些的片刻;是在寂靜的超商,依然願意發自肺腑說一聲謝謝的夜晚...
原來,每個人都擁能為世界創造價值,當你也願意認可自己對世界的貢獻,便不再需要和誰證明什麼。相反地,當你試圖向全世界證明自己,一切便都成了你的敵人。現在,我漸漸能放下外在的眼光,用輕鬆但自信的心態,回應每一個「為什麼」。
結語:每一段路,都值得尊重
我曾以為,反駁每一個質疑的聲音,就是證明我值得追尋理想的唯一方式。但如今,我發現真正的底氣,不只來自收入或其他外在成就,而是來自我們是否為社會創造價值,並且相信自己正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當我們用責任感去回饋世界,同時用熱情去耕耘理想,努力就不只是「還沒上班的過渡期」,而是在累積日後發光的能量。
所以,如果你也還在努力、還在等待,不用急著和別人比較。你正在走的這段路,同樣值得被記住、被尊重。而且尤其是你,值得好好記住、珍藏這段旅程中的每一刻。
謝謝閱讀到這裡的你,希望這篇文章,也能幫助曾和我一樣迷惘的朋友。
最後,小芝想問問大家:你也遇過類似的家庭壓力與同儕比較嗎? 當時的你,是怎麼走過來的呢?歡迎匿名投票、留言和我們分享!如果有其他想問的問題,歡迎投稿「不懂就問」,也許你的故事與疑惑,能帶給同樣正在迷惘的他人一點勇氣。
你現在正處在哪一段人生階段呢?
我是 vocus 官方主題專家小芝女,歡迎追蹤、加入我的沙龍!
💡vocus 近期主題活動:
💡想成為官方主題專家?歡迎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