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十幾二十歲時,以為接近三十關卡時就會很清楚自己的人生道路、喜好與厭惡,到了三十多歲時發現人生還是很多茫然;以為到了四十歲時,就應該成為社會中堅、經濟穩定;當自己到了真正快四十關卡時,發現咦人生怎麼還在打怪?
四十而不惑
孔子說四十而不惑,雖然是古人活得比較短才這樣說,現在人如果一路唸書唸上去、的確到四十歲還不能說事業穩定,但總覺得該有個確切的模樣了、對人生該有更多的掌握了吧? 但看看自己看看他人,發現大多人依舊是努力求生存的感覺、只有那一些不管是先天後天擁有機運,總之已經在享受人生成熟果實的少數族群令人欽羨。
剛開始是在閱讀社團看的書友大力推薦這本書很好笑,需要幽默好笑來撫慰心靈的我馬上就購入了,但後來發現作者的搞笑頻率跟我不是很合、比較適合喜歡嘲諷幽默類型的人...。
然後我也以為這本書是真正作者自己人生體悟,結果發現是社會一般來說有結婚有小孩、跟丈夫恩愛、事業成功的小說家,這樣的人來寫人生loser,一開始讓我有點進入不了狀況。 當然小說是小說,不需要作者實際經歷那些,只是因為我自己預設了立場所以有點失落。
內容簡介
沒車、沒房、沒男友,他媽的誰說四十不惑?
我以為自己會迎來那個閃亮亮的四十歲,
卻只是喝著罐裝琴通寧,躺在床上看Netflix。
「我是誰?怎麼會在這?不是啊,我想像的未來不是這樣的啊?!為什麼其他人開始吃無麩質的布朗尼──那是什麼鬼東西!」
妮兒.史帝芬斯的生活一團糟,朋友們忙著聊孩子與升遷,而她只有失戀又失業的故事。
事業失利又破產,未婚夫也一併失去,妮兒的幸福加州生活在一夕間瓦解,迫使她回到倫敦重新開始。然而,她發現一切都已物換星移,高額的租金讓她必須和別人合租,老朋友們都已結婚生子,過著完美人生。每到特殊節日,平時完美無缺的Instagram世界會加倍閃亮,對比下,妮兒的日常黯淡混亂,她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徹底失敗,更糟的是,她已經四十歲了。
在舊同事幫助下,妮兒接下撰寫報紙訃聞的工作,認識了一位已故劇作家的老婆凱特琳,兩人互相扶持彼此面對各自的挑戰而成了忘年之交。在凱特琳的啟發下,妮兒開始錄製一個祕密podcast,對著麥克風訴說自己四十幾歲一事無成的廢物人生自白……
關於主角妮兒
雖然知道這類型小說會塑造劇情反差,但一開始實在不是很喜歡主角妮兒。 原本跟廚師未婚夫一起在美國投資失利的妮兒,賠了金錢也失去感情,孑然一身地回到英國,發現房間被享受退休生活的父母當作B&B出租,於是跟一個常出差到倫敦、極度環保節能的已婚男子分租套房。 看著昔日好友都已婚、有小孩、經濟無虞,讓渴望婚姻育兒、又沒錢還需要跟爸爸借錢的妮兒只能整日嫌棄自己、嘲諷度日。
關於蟋蟀_不需害怕變老、而是變無趣。
這個故事要不是有妮兒接下訃聞工作以後認識的這位特別的老婦人蟋蟀,真的不值得一看。 蟋蟀是個不管以中西方角度來說,都是這個年紀想法前衛、個性獨特、充滿溫暖與關懷,讓人想多認識接觸的老太太。 失去相處多年的摯愛以後,蟋蟀努力活出自己的生活,也在跟妮兒的相處中說了很多金句,令人回味。
以下許多是蟋蟀講的,有些是作者借主角妮兒的OS說的:
不要擔心變老,要害怕的是變無趣才對。
差異可以造就婚姻,也可以摧毀婚姻,那些你一開始很愛的差異,常常會成為五年後你想謀殺他的原因。
我一直覺得人生有點像是某種障礙賽,你一跨過某個障礙,前方總會有另一個在等著你。
當一段關係來到無話可說的階段時,我們總是覺得應該要感到害怕,就像我和伊森一樣,但是事實上,如果你是和對的人在一起,就什麼都不必說。
她的堅毅似乎屬於另一個世代,那個振作自己、整理自己、就這麼繼續過日子的世代,但現在我了解,這並不代表她心碎的程度有少去半分,她只是隱藏得更好而已。
人生可以很美好,但也可以同時可怕又艱難,我們應該可以自由感受難過和沮喪,或者就是他媽的超悲慘,而不需要覺得自己哪邊出了問題。
因為有時候快樂並不是個選項,有時候,不管你多努力嘗試,你都找不到快樂,所以我覺得不要再拼命尋求快樂虐待自己,並允許自己去擁有真實的感紹,就在感覺出現的時候。事實上,或許最終我們應該尋找的並不是快樂,而是接受。
而我學到的教訓是,就算人生不如你預期般發展,那也不代表你搞砸了。因為現實人生就是混亂又複雜,爛事總是會發生,沒有一體適用的方法,扔掉所有濾鏡、標籤、勵志小語後,我們全都跟其他人一樣害怕又困惑,我們都只是過著自己的人生,很可能沒辦法滿足所有成功標準,在Instagram上看起來不夠完美,但那也沒關係。
「人生確實會繼續過,快樂也確實會回來,而且常常是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她繼續說,「但你永遠無法熬過失去某個人,你只是會應付得越來越好而已。」
說真的,我覺得這就是我們這麼多人都搞錯的事,誤把一段自在的關係當作無聊,要一直搞事才叫刺激,但事實上應該是恰恰相反才對。
表面之下(有劇透,慎入)
回到倫敦覺得自己超廢的妮兒,因緣際會下開始講述新生的podcast,然後經歷許多跟老友之間的磨合與猜疑,也經歷過好的不真實的浪漫豔遇與渣男,然後不意外地,在朋友聚會裡有人提起妮兒的podcast,大家來個真心話大交換,妮兒也才發現,光鮮亮麗幸福美滿的表象之下,朋友們各自也面臨不同的人生困難。
而後的劇情就有點無聊了,試圖要傳達說人生遇到困難、沒達到社會認定成功標準也沒關係,只是剛好遇到一個休息的轉折的故事,主角妮兒的podcast一飛沖天,不僅訂閱數大增、還到處受訪、然後婚姻不美滿多年的房東離婚了兩人雖有環保議題摩擦但很幸福,妮兒終於找到了心靈的平靜(或是因為達到社會成功的定義?),the end。
!??
雖然說故事大多都有個美滿結局讀起來比較開心,但繞了一大圈主角妮兒的快樂真的不是來有自於名利與感情的成功嗎? 然後各種完全沒有看開的自我嘲諷讓人看了也有點心累,雖然有不少心靈雞湯、讓人看了頗有體悟,但看完這本書並沒有很喜歡、也沒有覺得作者認為人生不成功沒關係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