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phabet(GOOGL)旗下的 Google Cloud 客戶基盤持續擴大,成為推升其股價的重要催化因素。2025 年第一季,Google Cloud 營收達約 123 億美元,年增幅近 28%,佔集團整體營收超過 13%。如此快速的雲端成長比例,顯示雲端業務已成為公司營收結構中不可忽視的一環。然而,雲端業務往往需要高資本支出而短期內利潤率偏低,因此是否能夠維持穩健增長同時擴大利潤,是投資者應觀察的關鍵。
Google 為旗下雲端注入 AI 能量,透過 Gemini 模型、Vertex AI 平台與高效能 TPU(如「Ironwood」)等技術,使其在企業市場的產品組合具有差異化競爭力。然而,依然面臨來自 AWS、Azure 以及開源替代方案的強烈競爭。為進一步強化企業信任,Alphabet 斥資 320 億美元收購雲端資安公司 Wiz,這將有助於提升客戶黏著度以及進一步擴大安全差異化策略。
不過,公司未來也面臨重大成本投入風險。Alphabet 預計投入 750 億美元於全球 AI 與雲端基礎架構建設。儘管雲端擴張具成本優勢,但如何避免過度建置與資源閒置,是企業盈利能力的一大挑戰。再加上市場面臨的監管壓力與競爭加劇,投資人不應掉以輕心。與此同時,微軟(MSFT)即使以約 11.7 倍的市銷率領先業界,卻在 AI 與企業雲端領域展現出強大動能。Microsoft AI 相關營收暴增 175%,達約 130 億美元,並推動 Azure 拿下更大市佔率,這些動能成為估值溢價的主要支撐。不僅如此,微軟預期每股盈餘將持續以約 12% 的速度成長,自由現金流年增約 27%,顯示其現金創造能力與營運效率兼具,為長期投資提供有力保障。
財務結構方面,兩家公司都展現出財務穩健與回饋機制。微軟維持低負債水準並持續進行股票回購與配息;Alphabet 同樣擴大回購計畫並提高股息,顯示管理層對未來現金流有信心。此舉降低市場波動對估值造成的負面影響。
然而風險依然存在。Alphabet 除了面臨反壟斷調查,也受到廣告市場波動影響;如果雲端增速放緩或 AI 採用不及預期,就可能拖累股價表現。微軟則可能面臨網路安全事件衝擊、企業 IT 支出趨緩或 Azure 與 AI 價值主張受質疑等挑戰。
最後,兩家公司均具有潛在的事件催化風險與機會。對 Google 而言,雲端利潤率大幅改善或 AI 整合集成呈現突襲式表現,有助於推升股價;對微軟來說,下一季財報若延續高成長或宣布大型 AI 合作,也具備突破性意義。
總括而言,GOOGL 與 MSFT 不只是雲端市場的雙雄,各自以雲端 AI 作為差異化切入點,展現領導地位。儘管估值偏高,但只要能持續落實成長、優化利潤率與有效部署資本,這兩家公司值得納入長期成長型配置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