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立不起來,四十又會如何?讀《四十我就廢》有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三十就開始廢,看本《四十我就廢》,彷彿是一個暖身,或是我所看見的未來(寫在2025年7月5日週六劫後餘生的隔日早上)。

差點以為是作者真實自傳,還想說,哇,主角職業設定成出版社編輯真是太巧了,興起惺惺相惜之心,準備把共鳴開到最大,後來才發現,噢是虛構小說啦。

raw-image

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好像很正常?

先前看到一句話,大意是某人的日常生活,對另一個人來說都可能是一種冒犯。尤其身邊的人,一個個踏入符合社會主流的階段後,自己兩手空空,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書中主角把這種心境寫得很貼近,每每在心裡點頭一百次。

是說書裡也有寫到,那些我們以為看似完美無瑕的,也總是有自己的煩惱和議題,也許忽略這些也是不公平的吧。但誰知道呢,社群滑多了,就只能看到人人最美好的那一面,嚴重陷入他人好、我不好的思考誤區。

主角最後列了一份本年度感恩清單(修訂版),每條是曾經以為的生活,劃掉,寫上現在的狀態,真切呈現和自己預想的不同,但其實只是另一種狀態,兩者沒有優劣,就只是不同而已,就像她寫的:

一種充滿力量和平靜的感受,來自了解你永遠不會搞懂自己到底他媽在幹嘛,但重新開始永遠不會為時已晚。因為只有等到你準備好放棄追求你以為你會過著的那種人生時,你才能過上早就應該屬於你的人生。

今天「羨慕」、「後悔」什麼了?

不知道是不是讀了一些這類作品(舉凡單篇文章、小說、電影劇集),對於「羨慕」某種他人樣態、「後悔」自己的決定,都覺得太過單一和扁平。極端一點,會覺得這些不是太必要,那些令人羨慕的樣態,我不知道他背後付出的努力和代價是什麼,我辦得到嗎?如果不行,那需要羨慕嗎?

實在也不會認真後悔什麼,不就是最老生常談的,每一步都是成為現在的自己嗎?愛你所選、擇你所愛。越去想當初如何如何,現在就怎樣怎樣的話,似乎於事無補,不如把目光放在現下,看看自己有的,多喜歡現在的自己一點吧。

感受、情緒放在那裡(一下)

近期對於自己處理情緒的方式,有了些許反思,太急著想找方法、轉念,以致於忽略情緒有時候就只是單純需要「在那裡(一下)」,不需要太多自以為有建設性的作為,免得可能只是壓抑、忽略,而非真的好好度過。所以對於「羨慕」和「後悔」的想法,可能再次落入這個模式(關於以上檢討,應該要另闢一篇寫)。

說回此書,它是本相當輕鬆好讀的小說,紙本一樣看起來厚得要命,電子舒爽無負擔,作者英國人小幽默看得我小笑、笑出聲,也流下淚。想起另一本小說《如何不孤獨死去》,作者同樣是英國人、真的是編輯(但書裡職業不是),非常喜歡,也曾經寫過一篇心得如下,再次推薦給大家(看這兩本書名,覺得自己真的很會幫自己選書^_^)

我要感恩的有:

  1. Kobo每日特價一書99元,鎖定已久的這本書,終於讓我等到,以99元入手。
  2. 寧靜無約的週日早上,有這個餘裕寫這些。
  3. 願意持續閱讀、思考,並寫下記錄(上一次寫是去年1 月的《化學課》,扯)。
  4. 書裡每篇最後這樣條列感謝。早聽說要寫感恩(日記),此書讓我動身效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普普文創-avatar-img
4 天前
40通常不知道自己在幹甚麼,忙家庭,忙小孩,忙事業,搞不好還要忙婚姻,忙!
指指-avatar-img
發文者
4 天前
普普文創 哇嗚蠟燭多頭燒~辛苦辛苦!
迪麥-avatar-img
4 天前
久違地看到更新了!~~ 我自己今年的狀態好像有點不ok,心裡卻又覺得方格子不更文好像有點什麼什麼。寫文章對我來說是反思、是紀錄,若不寫文章,彷彿自己不夠努力、不夠要求自己,我這段放置什麼也不做的人生會因沒有紀錄而空白的,是很「廢」的。但我現在已經知道有時候就只是單純需要「在那裡(一下)」,所以我決定放任自己處於這樣的狀態一陣子,所幸最近好像稍稍有點想寫東西了。希望妳也是,充電完可以回來方格子分享最近的近況~~
指指-avatar-img
發文者
3 天前
迪麥 隔一陣子回來看到妳在,有熟悉(兼安心)的感覺,挺好的~~是啊是啊,我覺得暫停一下也很重要,也許注意力的轉移,但生活持續,不知不覺就會有想寫的東西、動力和心情(甚至暫停的心情都很值得被記錄!),然後再重新提筆的時候,滋味妙不可言,只能自己體會哩~~也希望妳一切都好喔!
avatar-img
指指的沙龍
37會員
147內容數
生活雜感,很雜的那種。
指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2
2024 年閱讀回顧:13本書的閱讀心得與個人反思。文章分享了閱讀清單,包括《化學課》、《從苦瓜熬成哈密瓜》、《親密恐懼》等,並分享閱讀後的感想與省思,也提及閱讀如何提升個人素養與幫助個人成長。
Thumbnail
2025/03/02
2024 年閱讀回顧:13本書的閱讀心得與個人反思。文章分享了閱讀清單,包括《化學課》、《從苦瓜熬成哈密瓜》、《親密恐懼》等,並分享閱讀後的感想與省思,也提及閱讀如何提升個人素養與幫助個人成長。
Thumbnail
2024/02/25
小說《化學課》帶領讀者回到1950、60年代的女性處境,女主角的故事充滿了直接、犀利和勇敢,劇情趣味又不禁使人淚流。黃麗群的講座更進一步向讀者分享廣泛閱讀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02/25
小說《化學課》帶領讀者回到1950、60年代的女性處境,女主角的故事充滿了直接、犀利和勇敢,劇情趣味又不禁使人淚流。黃麗群的講座更進一步向讀者分享廣泛閱讀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3/06/17
推薦人是誰,看來對我真的有用。陳思宏和蔡柏璋都推,貼文底下好多人附和,還有封面上落落長的名單。這本《渺小一生》中文版是2017年出版的,當時一點兒也不知,應是心智未開,根據記錄該年只看了三本書。 充滿痛苦、溫暖,一看就無法放下的小說!如果我是《紐約時報》之類的就好了。
Thumbnail
2023/06/17
推薦人是誰,看來對我真的有用。陳思宏和蔡柏璋都推,貼文底下好多人附和,還有封面上落落長的名單。這本《渺小一生》中文版是2017年出版的,當時一點兒也不知,應是心智未開,根據記錄該年只看了三本書。 充滿痛苦、溫暖,一看就無法放下的小說!如果我是《紐約時報》之類的就好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書作者張曼娟,是出版約五十部作品的暢銷作家;讀者橫跨四年級到七年級,或許是因為他的真誠,總是願意將人生不分好壞境遇的思索與探問,書寫與大家分享。最近他在臉書專頁提到「2016年,是我生命裡的低潮,寫作遇到瓶頸;長照正進入最艱苦的混亂時刻」就在那時,他收到主編邀請,最終產出《我輩中人》訴說著中年覺醒
Thumbnail
本書作者張曼娟,是出版約五十部作品的暢銷作家;讀者橫跨四年級到七年級,或許是因為他的真誠,總是願意將人生不分好壞境遇的思索與探問,書寫與大家分享。最近他在臉書專頁提到「2016年,是我生命裡的低潮,寫作遇到瓶頸;長照正進入最艱苦的混亂時刻」就在那時,他收到主編邀請,最終產出《我輩中人》訴說著中年覺醒
Thumbnail
一直對自己體能充滿自信的我,從四十歲開始才知道,自己也會老。  
Thumbnail
一直對自己體能充滿自信的我,從四十歲開始才知道,自己也會老。  
Thumbnail
這是一本用日記手法寫成的小說,妮兒在面對失業、外遇和失去孩子等挫折後,透過獨立租屋、接案工作、寫感恩日記等方式,帶領自己走出失敗的錯覺,並成為說出每個女性心聲的podcaster和劇作家。她的成就不是因為好運,而是過好自己的每一天,慢慢累積才能得到別人夢寐以求的機會。
Thumbnail
這是一本用日記手法寫成的小說,妮兒在面對失業、外遇和失去孩子等挫折後,透過獨立租屋、接案工作、寫感恩日記等方式,帶領自己走出失敗的錯覺,並成為說出每個女性心聲的podcaster和劇作家。她的成就不是因為好運,而是過好自己的每一天,慢慢累積才能得到別人夢寐以求的機會。
Thumbnail
一部以真實人生作為劇情主軸的故事,描寫著一般人的日常,有點像台劇我可能不會愛你,每天的日常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但很少人把這些日常寫成小說,過了心靈雞湯的年紀,想來點不是太重口味又有點生活的小說,這本應該是好讀且合適的。 以一年的月份為度,小說開始於一個不怎麼開心的開場,確實有很多人生的難題,並
Thumbnail
一部以真實人生作為劇情主軸的故事,描寫著一般人的日常,有點像台劇我可能不會愛你,每天的日常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但很少人把這些日常寫成小說,過了心靈雞湯的年紀,想來點不是太重口味又有點生活的小說,這本應該是好讀且合適的。 以一年的月份為度,小說開始於一個不怎麼開心的開場,確實有很多人生的難題,並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從地獄爬起來的人,我曾經如喪屍般活了好幾年,「沒有二十歲的肆意灑脫,沒有四十歲的雲淡風輕。三十,想要的是更好的生活。」直到近幾年我才想通,我已經30多歲了,如果一個人可以活到90歲,我人生幾乎有3分之1都奉獻給了考試,我還要這樣的生活嗎?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從地獄爬起來的人,我曾經如喪屍般活了好幾年,「沒有二十歲的肆意灑脫,沒有四十歲的雲淡風輕。三十,想要的是更好的生活。」直到近幾年我才想通,我已經30多歲了,如果一個人可以活到90歲,我人生幾乎有3分之1都奉獻給了考試,我還要這樣的生活嗎?
Thumbnail
那是一場再也不能稱作是青春的出走,在後青春與進入中年之前。現在回想起來,已經慣於窩居在家的我,看著當時的自己,是種不可思議的心情:媽呀!我當時怎麼這麼勇敢!我現在還有這種勇氣嗎?怎麼想都覺得三十多歲的我,一定是在進行某種對生命的反抗,以茲證明自己能夠替自己的人生做選擇!這本書的生出,也是這種心情!
Thumbnail
那是一場再也不能稱作是青春的出走,在後青春與進入中年之前。現在回想起來,已經慣於窩居在家的我,看著當時的自己,是種不可思議的心情:媽呀!我當時怎麼這麼勇敢!我現在還有這種勇氣嗎?怎麼想都覺得三十多歲的我,一定是在進行某種對生命的反抗,以茲證明自己能夠替自己的人生做選擇!這本書的生出,也是這種心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