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沒想到,真正上到的,是一門「認識自我」的課。
當天的家長說明會由張老師主講。
老師一開口就讓我停不下筆,內容豐富又深刻。
其中,有一段話深深留在我心裡:
「圍棋像是一面照妖鏡(放大鏡),每個人理想中的自己跟現實中的自己,其實很不一樣。
棋力增強的過程,離不開自我修正與個性調整。
理想的圍棋教育,是結合學生個性成長的教育,透過圍棋這項工具,幫助學生把個性上的缺點一一克服,優點發揚光大。」
我聽著,一邊點頭、一邊心有戚戚焉。
原來,孩子在棋盤上的每一步,不只是攻防與計算,更是在學習怎麼面對自己。
👦小故事:
星星一開始其實有點緊張,不太想進教室。
但一堂課下來,他出來的表情完全不同,興奮地分享:「媽咪,我今天會‘氣’了耶!這好像打怪!」
而竹籤則一路上跟我聊:「原來下錯一步會輸,可是可以慢慢挽回耶,那跟人生一樣欸~」
孩子們的話,簡單卻讓我瞬間鼻酸。
這不就是我們想給孩子的教育嗎?
學會輸贏,也學會重新站起來。
🧡 一點給家長的提醒:
圍棋不是只有聰明才去學,它是一種教孩子沉穩、自省的「工具型教育」。
有時候孩子抗拒的東西,正好是他未來要面對的課題。
不要急著看成果,陪他慢慢走,會看到更多他內在的光。
✨今日金句:
「真正的對手,不是坐在對面的那個人,而是盤上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如果你也在找一門課,讓孩子能在遊戲中學會思考,在對弈中面對自己,也許,這堂圍棋課會是一個意想不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