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華光點的理事長,林醫師。
在我們全新的 Podcast 節目《角落微光》第三集中,我想邀請大家一起來關注一個既沉重又充滿希望的主題——罕病兒童的教育權。
在台灣,每一間充滿孩子們喧鬧聲的教室裡,都可能存在一張看不見的空桌。這張桌子背後,代表著一位因重症或罕見疾病,而無法到校的孩子。根據估計,全台灣約有三千名這樣的孩子,對他們而言,「上學」這件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日常,竟成了一種遙不可及的奢侈。
法律與現實的巨大鴻溝
我們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與《特殊教育法》,都明確地保障了所有孩子的受教權,禁止任何人剝奪或妨礙他們接受國民教育的機會。然而,從法律條文的保障,到現實生活的落實之間,卻存在著一道巨大的鴻溝。
對這些長期與病魔奮戰的孩子來說,他們面臨的挑戰遠超乎想像:
- 醫療的現實: 頻繁的化療、放療與藥物副作用,讓孩子們長期處於極度疲憊、噁心、疼痛的狀態。他們的免疫系統極度脆弱,一個在校園中輕易傳播的普通感冒,對他們而言卻可能是致命的威脅。
- 心理的真空: 離開校園,不只是錯過了課堂。若以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這是一場全面的發展危機。孩子們失去了在班級中與同儕互動的「歸屬感」,也失去了透過學業或人際互動來建立自信的「尊重需求」,這會嚴重侵蝕他們的自我認同。
一盞希望的光點:當教室來到床邊
正是在這個系統性的間隙中,像「中華光點」這樣的非營利組織,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們的核心工作,就是「床邊教學」——將教室帶到孩子的病榻前與家中。
我們提供的,並非傳統的課業輔導,而是以「藝術與人文」為核心的免費一對一教學。為什麼是藝術?因為我們深刻地理解,藝術對這些孩子而言,具有多重且深刻的療癒力量:
- 情感的出口: 繪畫,為那些難以用言語表達複雜情緒的孩子,提供了一個安全且強而有力的出口。在畫布上,他們可以自由地宣洩因疾病帶來的恐懼、憤怒與無助。
- 重建掌控感: 在一個充滿失控感(無法控制的病情、無法自主的身體)的人生中,藝術創作是少數他們可以完全掌控的事情。從選擇顏色到完成一幅作品,這個過程帶來的成就感,對重建孩子的自信心至關重要。

用生命影響生命:一場雙向回饋的旅程
我們的服務,不僅僅是單向的給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愛・無限的可能」校園巡迴畫展。
我們將重症孩子們充滿生命力的畫作,帶入健康的校園展出,並由志工老師分享每一幅畫背後的故事。這不僅讓健康的孩子學會了同理心,更重要的是,我們設計了「雙向回饋」的機制。
參觀的學生會將他們的感動與祝福,寫在協會準備的愛心小卡上。而這些承載著真誠加油打氣的卡片,最後會由我們親手送到每一位小畫家的手中。您可以想像,當一個長期與病房為伴的孩子,收到來自遠方同齡人的溫暖話語時,那份被理解、被支持的感動,將會轉化為多麼巨大的心理能量。
這就是我們「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核心理念,讓藝術成為一座橋樑,連結了兩個看似遙遠的世界,並在彼此心中種下溫暖與希望的種子。
一個都不能少: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
在我們的節目中,也分享了血癌男孩吳家園的故事。他的故事讓我們看見,要撐起一個在困境中的孩子,單靠任何一方的力量都是不夠的。他身邊有一群「隱形的隊友」,包含了醫生、社工師、藝術治療師,以及像我們中華光點這樣的床邊教學老師。
這凸顯了「跨領域合作」的絕對重要性。唯有醫療、社福和教育等多方系統能夠攜手合作,才能為孩子編織出一張最全面、最到位的安全網。
教室裡那張看不見的空桌,不應是社會的遺忘,而應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孩子的受教權,不應因任何困境而被剝奪。
想更深入地了解罕病兒童的教育困境與床邊教學的故事嗎?誠摯地邀請您點擊下方連結,收聽我們的第三集 Podcast 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