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Top 5
1
【其實,讀Paper時,用手寫筆記與數位筆記,各自有各自的秘訣。而這4個祕訣我真的很想早十年知道:】
2
【碩博士生必學:這三個工具可以最有效幫助你養成每天讀 Paper 30 分鐘的習慣】
3
【手寫筆記必學:用 A6 Memo 做手寫筆記,只要有一張 A4 白紙與這三個步驟就能執行】
4
【年紀大才懂:你以為在做選擇,其實是天真地以為能不付代價】
5
【碩博士生必學:用 Obsidian 打造從閱讀到寫作的知識工作流,解決資料亂、想法卡、寫不出的問題】
1
【其實,讀Paper時,用手寫筆記與數位筆記,各自有各自的秘訣。而這4個祕訣我真的很想早十年知道:】
2
【碩博士生必學:這三個工具可以最有效幫助你養成每天讀 Paper 30 分鐘的習慣】
3
【手寫筆記必學:用 A6 Memo 做手寫筆記,只要有一張 A4 白紙與這三個步驟就能執行】
4
【年紀大才懂:你以為在做選擇,其實是天真地以為能不付代價】
5
【碩博士生必學:用 Obsidian 打造從閱讀到寫作的知識工作流,解決資料亂、想法卡、寫不出的問題】
次原子想法
【如何利用OKR提高學術研究績效】 ── 1. 具體目標的設定 2. 關鍵結果與任務的結合 3. 任務管理工具的應用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一直對利用OKR來管理績效非常感興趣。OKR中的"O"代表目標(Objective),而"KR"則代表關鍵結果(Key Results)。然而,如何具體定義目標和關鍵結果一直困擾著我。直到2024年3月31日的晚上,我在得到APP的閱讀中找到了答案:關鍵成果需要與任務(Task)搭
2024/07/08
2
【3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累積自己的數據比依賴別人的數據更有效】
無論是職場專業人士還是學生, 這篇文章都能給你新的啟示。 我們常常搜尋別人的解法, 但最適合自己的, 往往是經過實踐和調整後的方法。 累積自己的數據, 能讓你在實踐中找到最佳解法, 提升自我效能。 ▋理由1 - 自己的數據更具實踐性和精確性 依賴
2024/07/08
8
1
【重新認識自由寫作的3個重大體悟】
無論你是筆記新手還是進階使用者, 這篇文章都將為你提供重要的寫作啟示。 它能幫助你突破寫作瓶頸, 提升創造力。 今天,我將分享我在一次免費培訓中, 重新認識自由寫作的3個重大體悟。 ▋體悟1 - 結構與好奇心的平衡 在筆記時, 人格可以分成兩種:
2024/07/06
10
【理解「理論之鐘」:數學與社會行為理論的對比】── 1. 普遍性 2. 準確性 3. 簡潔性
卡爾威克的「理論之鐘」提供了一個有趣且有用的框架,讓我們能夠理解和反思不同學科和理論的特性。數學在這個框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以其高度的普遍性和簡潔性,成為許多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基礎。然而,正如「理論之鐘」所示,數學也無法在所有情境下同時滿足準確性和易用性。
2024/07/06
6
【用3個步驟最大化你的研究資源】
做研究時,總會擔心計算資源不足的問題。 但是其實,你想做的研究計畫,其預期產生的價值, 跟你所能獲得的計算資源規模,是直接相關的。 人如果在業界,但是無法參與公司的核心研究組, 無法做預期價值夠大的研究計畫,也是拿不到公司的計算資源。
2024/07/01
3
【讀書最應該問的,是自己改變了嗎?3個啟示】
無論你是熱愛閱讀的書迷, 還是渴望通過讀書獲得成長的人, 這篇文章都適合你。 本文將分享3個啟示, 幫助你從閱讀中真正獲得改變。 讓我們一同探索這些啟示, 改變我們的閱讀方式吧! ▋啟示1 - 聚焦內在轉變 很多帳號每天拆解各種書籍, 提供簡短的
2024/06/29
3
【運用3個關鍵技巧,提升自由書寫的深度與廣度】
對於熱愛寫作的你來說,掌握有效的寫作技巧能夠讓你的文字更加引人入勝。如果你想要在自由書寫中產生更多有意義的內容,以下三個關鍵技巧將對你大有幫助。這些技巧不僅能夠幫你聚焦於特定話題,還能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與有說服力。 話題編織觀點:選擇一組與你的主題相關的關鍵字,圍繞這些關鍵字展開你的寫作。這種方法
2024/06/28
8
【3個理由:為何聚焦一本經典之書有助於提升學習力】
學生、研究者或任何渴望提升學習力的人, 這篇文章適合你。 專注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讓你產生深刻的學習馬太效應。 這不僅是學習效率的提升, 更是知識深度的擴展。 ▋理由1 - 深入理解理論基礎 聚焦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夠讓你深入理解其理論基礎, 為
2024/06/25
6
【在機器學習領域工作7年後的3個重大體悟】
機器學習領域的專業人士可以從這篇文章中獲得寶貴的見解。 追求更大的數據集和更強大的模型一直是提升性能的核心策略。 以下是我在機器學習領域工作7年後的三個重大體悟。 ▋體悟1 - 大數據的重要性 自2009年ImageNet問世以來, 數據集的規模和質量對機器學習的影響越
2024/06/21
6
【數位入庫的3大誤區:如何提升你的寫作素材庫】
對於熱衷於寫作和知識管理的你來說,將想法數位化不僅是一種效率的提升,也是深化思考的機會。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常見到一些誤區,可能會阻礙你從數位入庫中獲得最大的價值。讓我們一起探討這些誤區,看看如何避免它們,使你的寫作和思考更上一層樓。 誤區1 - 過度依賴自動化轉錄工具:許多人嘗試通過自動化工具將
2024/06/20
6
1
查看更多
【如何利用OKR提高學術研究績效】 ── 1. 具體目標的設定 2. 關鍵結果與任務的結合 3. 任務管理工具的應用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一直對利用OKR來管理績效非常感興趣。OKR中的"O"代表目標(Objective),而"KR"則代表關鍵結果(Key Results)。然而,如何具體定義目標和關鍵結果一直困擾著我。直到2024年3月31日的晚上,我在得到APP的閱讀中找到了答案:關鍵成果需要與任務(Task)搭
2024/07/08
2
【3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累積自己的數據比依賴別人的數據更有效】
無論是職場專業人士還是學生, 這篇文章都能給你新的啟示。 我們常常搜尋別人的解法, 但最適合自己的, 往往是經過實踐和調整後的方法。 累積自己的數據, 能讓你在實踐中找到最佳解法, 提升自我效能。 ▋理由1 - 自己的數據更具實踐性和精確性 依賴
2024/07/08
8
1
【重新認識自由寫作的3個重大體悟】
無論你是筆記新手還是進階使用者, 這篇文章都將為你提供重要的寫作啟示。 它能幫助你突破寫作瓶頸, 提升創造力。 今天,我將分享我在一次免費培訓中, 重新認識自由寫作的3個重大體悟。 ▋體悟1 - 結構與好奇心的平衡 在筆記時, 人格可以分成兩種:
2024/07/06
10
【理解「理論之鐘」:數學與社會行為理論的對比】── 1. 普遍性 2. 準確性 3. 簡潔性
卡爾威克的「理論之鐘」提供了一個有趣且有用的框架,讓我們能夠理解和反思不同學科和理論的特性。數學在這個框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以其高度的普遍性和簡潔性,成為許多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基礎。然而,正如「理論之鐘」所示,數學也無法在所有情境下同時滿足準確性和易用性。
2024/07/06
6
【用3個步驟最大化你的研究資源】
做研究時,總會擔心計算資源不足的問題。 但是其實,你想做的研究計畫,其預期產生的價值, 跟你所能獲得的計算資源規模,是直接相關的。 人如果在業界,但是無法參與公司的核心研究組, 無法做預期價值夠大的研究計畫,也是拿不到公司的計算資源。
2024/07/01
3
【讀書最應該問的,是自己改變了嗎?3個啟示】
無論你是熱愛閱讀的書迷, 還是渴望通過讀書獲得成長的人, 這篇文章都適合你。 本文將分享3個啟示, 幫助你從閱讀中真正獲得改變。 讓我們一同探索這些啟示, 改變我們的閱讀方式吧! ▋啟示1 - 聚焦內在轉變 很多帳號每天拆解各種書籍, 提供簡短的
2024/06/29
3
【運用3個關鍵技巧,提升自由書寫的深度與廣度】
對於熱愛寫作的你來說,掌握有效的寫作技巧能夠讓你的文字更加引人入勝。如果你想要在自由書寫中產生更多有意義的內容,以下三個關鍵技巧將對你大有幫助。這些技巧不僅能夠幫你聚焦於特定話題,還能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與有說服力。 話題編織觀點:選擇一組與你的主題相關的關鍵字,圍繞這些關鍵字展開你的寫作。這種方法
2024/06/28
8
【3個理由:為何聚焦一本經典之書有助於提升學習力】
學生、研究者或任何渴望提升學習力的人, 這篇文章適合你。 專注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讓你產生深刻的學習馬太效應。 這不僅是學習效率的提升, 更是知識深度的擴展。 ▋理由1 - 深入理解理論基礎 聚焦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夠讓你深入理解其理論基礎, 為
2024/06/25
6
【在機器學習領域工作7年後的3個重大體悟】
機器學習領域的專業人士可以從這篇文章中獲得寶貴的見解。 追求更大的數據集和更強大的模型一直是提升性能的核心策略。 以下是我在機器學習領域工作7年後的三個重大體悟。 ▋體悟1 - 大數據的重要性 自2009年ImageNet問世以來, 數據集的規模和質量對機器學習的影響越
2024/06/21
6
【數位入庫的3大誤區:如何提升你的寫作素材庫】
對於熱衷於寫作和知識管理的你來說,將想法數位化不僅是一種效率的提升,也是深化思考的機會。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常見到一些誤區,可能會阻礙你從數位入庫中獲得最大的價值。讓我們一起探討這些誤區,看看如何避免它們,使你的寫作和思考更上一層樓。 誤區1 - 過度依賴自動化轉錄工具:許多人嘗試通過自動化工具將
2024/06/20
6
1
查看更多
紫式散文
【從吳軍的矽谷來信到自我提升:探索資料科學家的成長之路】
吳軍的矽谷來信專欄中分享了優秀電腦工程師需要達到的幾個階段性目標,十分有趣,於此記錄一下,並自我反思。 目標一:對電腦科學的本質有了解 目標二:對電腦科學每年的變化要掌握 目標三:對於電腦科學的工具要用得隨心所欲 目標四:對產品設計要有常識 目標五:對未知的問題要知道如何解決 目標六
2024/04/27
8
知識工作者透過手寫書目卡達成深度學習與思考的3個秘訣
手寫書目卡不僅是一種閱讀記錄的工具。
2024/02/05
14
數位寫作者實踐金繼(金継ぎ)精神構建2000字文章寫作流程的3個步驟
金繼(金継ぎ)是日本一種修補破碎陶器的藝術。 金繼將陶器破碎的部分搭配樹脂與金粉連結,讓原本陶器上的破碎不再是缺陷。 但金繼不只是修補的藝術,也象徵了從碎片中重構美的過程。 我從金繼獲得的啟發是金繼如同寫文章,破碎的陶器就是你透過閱讀收集到的碎片想法,而組合這些碎片想法透過文章成為新的價值
2024/02/02
16
2
知識工作者利用自由寫作法1小時寫作2000字文章的3個秘訣
自由寫作(Free Writing),是一種簡單且強大的寫作策略。 好的寫作策略可以幫助你持續寫出內容,累積經驗,而且更有成就感。 如果你想要提升寫作效率與創意,自由寫作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技巧。 自由寫作在執行上,是透過設定固定的時間,比如10分鐘,持續不斷地寫作,不去更改寫出來的東西,持續寫下
2024/01/31
18
1
使用Typeshare產生想法與文章,幫助你高效率完成寫作三階段
在2023年的12月30日,我又重新開始使用Typeshare。 Typeshare是Ship 30 for 30的線上寫作服務。 Typeshare提供AI輔助的寫作想法生成,以及寫作模板。
2023/12/30
12
2
我的2023年秋季23個主題卡片盒與1460張卡片的旅程
我從2023的Week 43開始追蹤卡片盒變化的數量, 到今天2023年Week 52共經過了10週。 目前為止我的Obsidian Vault裡面有23個資料夾, 每個資料夾都是一個帶主題的卡片盒, 存放與該主題相關的卡片筆記。 這23個主題目前總共包含了1460張卡片,
2023/12/29
12
回顧2023年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博士後的所見所聞
今年2023年,我經歷了許多重要的事情。首先,在臉書的一個組裡進行研究合作,這是一個重要的開始。隨後,我參加了ICORPS計畫,進行了顧客發現的工作。在研究方面,我與其他博士後研究人員合作,並指導了多名碩士生完成他們的論文。此外,我還帶領暑期研究實習生進行了基本的計算和研究工作。
2023/12/24
8
1
規劃講數學的Youtube頻道
想來想去,可以做很多主題。但我覺得最有熱情做的主題,還是與數學有關的一些主題。比如說,我們可以拍攝影片,講解一些數學證明的推導過程。這個是蠻有意思的。而且,你就可以去累積,應該說有一個輸出的管道,你就可以把那些數學推導的過程,以及一些很不錯的內容推廣出去。
2023/12/23
10
1
卡片盒筆記法與數位寫作如何奠定你的元學習能力
我覺得學習能力本身還是最核心的。就是它的確是一種元能力,也就是說你從基礎上有改良你的技術的話,你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會更有效率。這就很像在累積你的資本,你的資本越多的話,你到時候要換成收入就會越多。 然後不同的資本有不同的收益率。就是說它可以產生的收入是不一樣的。實際上,投資在自己的閱讀技術,或者投
2023/12/21
7
【從吳軍的矽谷來信到自我提升:探索資料科學家的成長之路】
吳軍的矽谷來信專欄中分享了優秀電腦工程師需要達到的幾個階段性目標,十分有趣,於此記錄一下,並自我反思。 目標一:對電腦科學的本質有了解 目標二:對電腦科學每年的變化要掌握 目標三:對於電腦科學的工具要用得隨心所欲 目標四:對產品設計要有常識 目標五:對未知的問題要知道如何解決 目標六
2024/04/27
8
知識工作者透過手寫書目卡達成深度學習與思考的3個秘訣
手寫書目卡不僅是一種閱讀記錄的工具。
2024/02/05
14
數位寫作者實踐金繼(金継ぎ)精神構建2000字文章寫作流程的3個步驟
金繼(金継ぎ)是日本一種修補破碎陶器的藝術。 金繼將陶器破碎的部分搭配樹脂與金粉連結,讓原本陶器上的破碎不再是缺陷。 但金繼不只是修補的藝術,也象徵了從碎片中重構美的過程。 我從金繼獲得的啟發是金繼如同寫文章,破碎的陶器就是你透過閱讀收集到的碎片想法,而組合這些碎片想法透過文章成為新的價值
2024/02/02
16
2
知識工作者利用自由寫作法1小時寫作2000字文章的3個秘訣
自由寫作(Free Writing),是一種簡單且強大的寫作策略。 好的寫作策略可以幫助你持續寫出內容,累積經驗,而且更有成就感。 如果你想要提升寫作效率與創意,自由寫作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技巧。 自由寫作在執行上,是透過設定固定的時間,比如10分鐘,持續不斷地寫作,不去更改寫出來的東西,持續寫下
2024/01/31
18
1
使用Typeshare產生想法與文章,幫助你高效率完成寫作三階段
在2023年的12月30日,我又重新開始使用Typeshare。 Typeshare是Ship 30 for 30的線上寫作服務。 Typeshare提供AI輔助的寫作想法生成,以及寫作模板。
2023/12/30
12
2
我的2023年秋季23個主題卡片盒與1460張卡片的旅程
我從2023的Week 43開始追蹤卡片盒變化的數量, 到今天2023年Week 52共經過了10週。 目前為止我的Obsidian Vault裡面有23個資料夾, 每個資料夾都是一個帶主題的卡片盒, 存放與該主題相關的卡片筆記。 這23個主題目前總共包含了1460張卡片,
2023/12/29
12
回顧2023年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博士後的所見所聞
今年2023年,我經歷了許多重要的事情。首先,在臉書的一個組裡進行研究合作,這是一個重要的開始。隨後,我參加了ICORPS計畫,進行了顧客發現的工作。在研究方面,我與其他博士後研究人員合作,並指導了多名碩士生完成他們的論文。此外,我還帶領暑期研究實習生進行了基本的計算和研究工作。
2023/12/24
8
1
規劃講數學的Youtube頻道
想來想去,可以做很多主題。但我覺得最有熱情做的主題,還是與數學有關的一些主題。比如說,我們可以拍攝影片,講解一些數學證明的推導過程。這個是蠻有意思的。而且,你就可以去累積,應該說有一個輸出的管道,你就可以把那些數學推導的過程,以及一些很不錯的內容推廣出去。
2023/12/23
10
1
卡片盒筆記法與數位寫作如何奠定你的元學習能力
我覺得學習能力本身還是最核心的。就是它的確是一種元能力,也就是說你從基礎上有改良你的技術的話,你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會更有效率。這就很像在累積你的資本,你的資本越多的話,你到時候要換成收入就會越多。 然後不同的資本有不同的收益率。就是說它可以產生的收入是不一樣的。實際上,投資在自己的閱讀技術,或者投
2023/12/21
7
我的卡片盒
【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的知識工作生產線】
紅色良品(等級0)- 資訊源索引 功能:將書籍和課程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種做法可以幫助你更快地從大量文本中找到需要的資訊。 藍色良品(等級1)- 資訊塊 功能:將書籍或課程中的具體內容段落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樣做可以讓你對特定知識點有更深
2024/04/24
9
2024年1月29日:8張書目卡,30個想法
今天嘗試盡可能紀錄一天遇見的想法 8張書目卡,30個想法 很有意思
2024/01/30
12
1b 卡片編號
卡片編號系統的介紹 那我們今天來講EB這張卡片,EB這張卡片的名稱是卡片編號。對,卡片編號系統本身我可以說是這個盧曼卡片盒筆記法裡面最核心的一個概念。 卡片編號的重要性 你的卡片編號做得好的話,那你在做筆記的時候不用擔心卡片會存在一個你找不到的地方。而且你可以透過卡片編號的邏輯來讀出這張卡片與
2024/01/06
7
1a 卡片入庫
卡片入庫的概念 好,那我們今天來講卡片EA,標題是卡片入庫。卡片入庫的意思是把寫好的卡片放到卡片盒之中。 卡片盒的功能 那卡片盒呢,它是一種話題,它是一種脈絡。同一張卡片在不同的卡片盒裡面會產生不同的價值。 卡片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你可以想像,例如說同樣一個,比如說習慣這個概念,如果你把它用在
2024/01/06
9
1, 2 缺乏卡片入庫規則,筆記庫終將成為大型無效努力
卡片管理原則 好,那我們今天來講這個1-2號卡片。卡片的標題是「缺乏卡片入庫規則,筆記庫終將會成為大型的無效努力」。會寫這張卡片的原因,在於像我自己是很早期就開始使用Obsidian來做數位筆記。早期的時候也比較不知道做筆記應該要跟著什麼規則,所以以前就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當你在筆記庫裡面放的
2024/01/04
8
2
1, 1, 1 卡片在被重新閱讀時被重用
引言 那今天我們要來講的這張卡片是在講說卡片被重新閱讀時被重複使用的重要性。 卡片的重要性 那前兩天我們第一天講了1號卡片的卡片 其實不好寫,以及1. 1號卡片的卡片不好寫是會怕浪費時間。 那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往前看這兩支影片關於那些卡片的內容。 卡片的重複使用 那今天這張卡片是要來講說那個
2024/01/03
11
2024年1月2日 晨間卡片盒筆記側錄
本影片紀錄我於2024年1月2日晨間製作卡片盒筆記的過程。 5, 1, 3 記憶是由外向內,思考是由內向外 還沒想過將記憶與思考當作一對來思考。 的確,記憶由外向內,我們一天感知道的內容,透過記錄下來,成為可以內部吸收的養分。 而思考是由內向外,將吸收到的內容,用自己的邏輯自己的審美,往
2024/01/02
7
1, 1 卡片不好寫,因為怕浪費時間
卡片不好寫的原因 昨天我們講了一號卡片,是關於卡片不好寫。今天我們來講一之一這張卡片,這張卡片的標題是卡片不好寫,因為怕浪費時間。 人們不喜歡寫筆記的現象 你可能有遇過一些人,他們都不太做筆記,也不太寫自己的東西,都是用看的。或者是說有些人他讀書就只是真的用看的而已,並沒有去反思,還是說寫下自己的
2024/01/02
9
3
1 卡片並不好寫
介紹卡片盒筆記法系列 好,我們這個系列是嘗試去看我寫下來的實踐的卡片盒筆記法裡面的筆記。然後,藉由閱讀這些卡片,進而產生想法來製造出更多的卡片。對於對卡片盒筆記法有興趣的人,也可以透過這系列的影片來了解實際執行卡片盒筆記法大致會是怎麼樣的。
2024/01/01
15
4
【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的知識工作生產線】
紅色良品(等級0)- 資訊源索引 功能:將書籍和課程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種做法可以幫助你更快地從大量文本中找到需要的資訊。 藍色良品(等級1)- 資訊塊 功能:將書籍或課程中的具體內容段落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樣做可以讓你對特定知識點有更深
2024/04/24
9
2024年1月29日:8張書目卡,30個想法
今天嘗試盡可能紀錄一天遇見的想法 8張書目卡,30個想法 很有意思
2024/01/30
12
1b 卡片編號
卡片編號系統的介紹 那我們今天來講EB這張卡片,EB這張卡片的名稱是卡片編號。對,卡片編號系統本身我可以說是這個盧曼卡片盒筆記法裡面最核心的一個概念。 卡片編號的重要性 你的卡片編號做得好的話,那你在做筆記的時候不用擔心卡片會存在一個你找不到的地方。而且你可以透過卡片編號的邏輯來讀出這張卡片與
2024/01/06
7
1a 卡片入庫
卡片入庫的概念 好,那我們今天來講卡片EA,標題是卡片入庫。卡片入庫的意思是把寫好的卡片放到卡片盒之中。 卡片盒的功能 那卡片盒呢,它是一種話題,它是一種脈絡。同一張卡片在不同的卡片盒裡面會產生不同的價值。 卡片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你可以想像,例如說同樣一個,比如說習慣這個概念,如果你把它用在
2024/01/06
9
1, 2 缺乏卡片入庫規則,筆記庫終將成為大型無效努力
卡片管理原則 好,那我們今天來講這個1-2號卡片。卡片的標題是「缺乏卡片入庫規則,筆記庫終將會成為大型的無效努力」。會寫這張卡片的原因,在於像我自己是很早期就開始使用Obsidian來做數位筆記。早期的時候也比較不知道做筆記應該要跟著什麼規則,所以以前就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當你在筆記庫裡面放的
2024/01/04
8
2
1, 1, 1 卡片在被重新閱讀時被重用
引言 那今天我們要來講的這張卡片是在講說卡片被重新閱讀時被重複使用的重要性。 卡片的重要性 那前兩天我們第一天講了1號卡片的卡片 其實不好寫,以及1. 1號卡片的卡片不好寫是會怕浪費時間。 那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往前看這兩支影片關於那些卡片的內容。 卡片的重複使用 那今天這張卡片是要來講說那個
2024/01/03
11
2024年1月2日 晨間卡片盒筆記側錄
本影片紀錄我於2024年1月2日晨間製作卡片盒筆記的過程。 5, 1, 3 記憶是由外向內,思考是由內向外 還沒想過將記憶與思考當作一對來思考。 的確,記憶由外向內,我們一天感知道的內容,透過記錄下來,成為可以內部吸收的養分。 而思考是由內向外,將吸收到的內容,用自己的邏輯自己的審美,往
2024/01/02
7
1, 1 卡片不好寫,因為怕浪費時間
卡片不好寫的原因 昨天我們講了一號卡片,是關於卡片不好寫。今天我們來講一之一這張卡片,這張卡片的標題是卡片不好寫,因為怕浪費時間。 人們不喜歡寫筆記的現象 你可能有遇過一些人,他們都不太做筆記,也不太寫自己的東西,都是用看的。或者是說有些人他讀書就只是真的用看的而已,並沒有去反思,還是說寫下自己的
2024/01/02
9
3
1 卡片並不好寫
介紹卡片盒筆記法系列 好,我們這個系列是嘗試去看我寫下來的實踐的卡片盒筆記法裡面的筆記。然後,藉由閱讀這些卡片,進而產生想法來製造出更多的卡片。對於對卡片盒筆記法有興趣的人,也可以透過這系列的影片來了解實際執行卡片盒筆記法大致會是怎麼樣的。
2024/01/01
15
4
LLM 筆記
LLM 006|BERT與GPT是怎麼從Transformer演化來的?
在上一期「LLM 005|大語言模型是如何利用Transformer理解語言的?」我們提到,Transformer是大語言模型理解語言的關鍵。 而Transformer架構兩個主要的後代是BERT以及GPT。 BERT是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
2024/04/28
23
LLM 005|大語言模型是如何利用Transformer理解語言的?
現代大語言模型建構於Transformer結構。 Transformer結構是源自於2017年著名論文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深度神經網路結構。 原始的Trasformer是為了機器翻譯發展,當初的任務是將英文翻譯成德文與法文。 Transformer
2024/04/27
7
LLM 004|創建大語言模型需要哪兩個關鍵階段?
從頭開始寫大語言模型的程式碼, 是最好理解大語言模型的機制與限制的方風。 從頭開始寫大語言模型的程式碼,可以幫助我們得到預訓練與微調整開源大語言模型架構所需要的知識,並應用到特定領域的數據及以及任務。 客製化大語言模型一般來說比起通用大語言模型有更好的表現。 一個具體的例子是
2024/04/26
4
LLM 003|人工智慧如何從數據中學習?
大語言模型能夠生成文本,因此被認為是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一種形式。 人工智慧的學科任務,是製作機器,使其能執行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執行的任務,例如理解語言,便是模式,做出決策。 除了大語言模型,人工智慧也包含了深度學習以及機器學習。 機器學習的學科任務,是透過演算法來實踐AI。 特別
2024/04/25
9
1
LLM 002|大語言模型中的「大」是如何幫助預測下一個字的?
大語言模型是一種特殊的神經網路,設計來理解,生成與回應人類的文本。 大語言模型是使用大量文本數據訓練的深度神經網路,其訓練使用的文本數據甚至包括了整個網路公開的文本。 大語言模型的「大」,體現於模型的參數個數以及其使用的訓練數據集。如此大的模型可以有百億甚至千億的參數。這些參數都是神經網
2024/04/24
4
LLM 001|大語言模型如何革新傳統的自然語言處理任務?
大語言模型,例如OpenAI提供的ChatGPT,是過去幾年發展的深度神經網路模型,開啟自然語言處理的新紀元。
2024/04/23
6
4
LLM 006|BERT與GPT是怎麼從Transformer演化來的?
在上一期「LLM 005|大語言模型是如何利用Transformer理解語言的?」我們提到,Transformer是大語言模型理解語言的關鍵。 而Transformer架構兩個主要的後代是BERT以及GPT。 BERT是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
2024/04/28
23
LLM 005|大語言模型是如何利用Transformer理解語言的?
現代大語言模型建構於Transformer結構。 Transformer結構是源自於2017年著名論文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深度神經網路結構。 原始的Trasformer是為了機器翻譯發展,當初的任務是將英文翻譯成德文與法文。 Transformer
2024/04/27
7
LLM 004|創建大語言模型需要哪兩個關鍵階段?
從頭開始寫大語言模型的程式碼, 是最好理解大語言模型的機制與限制的方風。 從頭開始寫大語言模型的程式碼,可以幫助我們得到預訓練與微調整開源大語言模型架構所需要的知識,並應用到特定領域的數據及以及任務。 客製化大語言模型一般來說比起通用大語言模型有更好的表現。 一個具體的例子是
2024/04/26
4
LLM 003|人工智慧如何從數據中學習?
大語言模型能夠生成文本,因此被認為是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一種形式。 人工智慧的學科任務,是製作機器,使其能執行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執行的任務,例如理解語言,便是模式,做出決策。 除了大語言模型,人工智慧也包含了深度學習以及機器學習。 機器學習的學科任務,是透過演算法來實踐AI。 特別
2024/04/25
9
1
LLM 002|大語言模型中的「大」是如何幫助預測下一個字的?
大語言模型是一種特殊的神經網路,設計來理解,生成與回應人類的文本。 大語言模型是使用大量文本數據訓練的深度神經網路,其訓練使用的文本數據甚至包括了整個網路公開的文本。 大語言模型的「大」,體現於模型的參數個數以及其使用的訓練數據集。如此大的模型可以有百億甚至千億的參數。這些參數都是神經網
2024/04/24
4
LLM 001|大語言模型如何革新傳統的自然語言處理任務?
大語言模型,例如OpenAI提供的ChatGPT,是過去幾年發展的深度神經網路模型,開啟自然語言處理的新紀元。
2024/04/23
6
4
討論區
2024年8月Obsidian學術閱讀講座報名
共 340 字
2024/07/13
1
在基礎科學研究中你可能犯的重大錯誤:
共 216 字
2024/07/08
1
這是我會給任何想開始實體盧曼卡片盒筆記法的人的五個訣竅:
共 237 字
2024/01/28
7
【2023年黑色星期五-這是我花18870台幣購買的3門課】
共 1985 字
2023/11/27
7
【3 個我在接下來的 30 天在臉書寫作的主題】
共 548 字
2023/10/24
7
1
2024年8月Obsidian學術閱讀講座報名
共 340 字
2024/07/13
1
在基礎科學研究中你可能犯的重大錯誤:
共 216 字
2024/07/08
1
這是我會給任何想開始實體盧曼卡片盒筆記法的人的五個訣竅:
共 237 字
2024/01/28
7
【2023年黑色星期五-這是我花18870台幣購買的3門課】
共 1985 字
2023/11/27
7
【3 個我在接下來的 30 天在臉書寫作的主題】
共 548 字
2023/10/24
7
1
原子寫作
2024年1月2日 晨間卡片盒筆記側錄
本影片紀錄我於2024年1月2日晨間製作卡片盒筆記的過程。 5, 1, 3 記憶是由外向內,思考是由內向外 還沒想過將記憶與思考當作一對來思考。 的確,記憶由外向內,我們一天感知道的內容,透過記錄下來,成為可以內部吸收的養分。 而思考是由內向外,將吸收到的內容,用自己的邏輯自己的審美,往
2024/01/02
7
使用Typeshare產生想法與文章,幫助你高效率完成寫作三階段
在2023年的12月30日,我又重新開始使用Typeshare。 Typeshare是Ship 30 for 30的線上寫作服務。 Typeshare提供AI輔助的寫作想法生成,以及寫作模板。
2023/12/30
12
2
【日更的技術:提升內容影響力與互動,我正在使用的3種次原子短文發布策略】
我在【日更的技術:從數據中認識讀者喜好,找到更加有價值寫作方向的3個策略】中介紹了如何透過文章相關的數據,來認識讀者喜好,進一步決定之後要創作的內容。 作為一位內容創作者, 有效地規劃和發布你的作品是至關重要的。 這篇文章特別適合那些希望最大化其文章影響力和讀者互動的作家。 以下是三種獨特的
2023/12/16
7
【言語化大全07 - 傳達力強化的三大模板 - 適用於不同溝通目的】
傳達力是言語化力的一個重要部分, 它涉及如何清晰、有效地傳達信息。 根據不同的溝通目的和情境, 可以選擇以下三種模板來提高傳達力:
2023/12/06
11
2
🏆 盧曼卡片盒筆記寫作指南:三個步驟有效構造長文章,從概念到完稿,輕鬆創作
本文章分享2023年8月我利用盧曼卡片盒筆記法,構造長文章的有效策略。
2023/08/01
5
🏆大綱即寫作:想要30分鐘輕鬆寫出原創千字文章,你需要現在就開始使用OmniOutliner
本文章分享我於2023年7月用OmniOutliner寫千字文的策略。
2023/07/28
5
🚀卡片盒筆記法實務: 用Obsidian進行「長段落」重構與發展,讓你的任何想法,都發揮10倍價值
本文章分享我於2023年7月,在Obsidian中重構「長段落」筆記的策略。
2023/07/23
6
🚀 善用Obsidian與GPT4:這些是你馬上就能使用,累積與迭代筆記數據的行動策略
目前你(結合AI)的個人知識管理策略是什麼呢?
2023/07/22
5
🚀 從語音辨識到文字寫作:兼容策略讓靈感源源不絕
採用語音辨識,隨時捕捉靈感
2023/07/19
3
😨 GPT寫作經驗:沒有邏輯脈絡的文本,GPT也難轉成次原子想法
本篇文章是我使用GPT4協助我寫作6個月後的心得回顧。
2023/07/17
7
查看更多
2024年1月2日 晨間卡片盒筆記側錄
本影片紀錄我於2024年1月2日晨間製作卡片盒筆記的過程。 5, 1, 3 記憶是由外向內,思考是由內向外 還沒想過將記憶與思考當作一對來思考。 的確,記憶由外向內,我們一天感知道的內容,透過記錄下來,成為可以內部吸收的養分。 而思考是由內向外,將吸收到的內容,用自己的邏輯自己的審美,往
2024/01/02
7
使用Typeshare產生想法與文章,幫助你高效率完成寫作三階段
在2023年的12月30日,我又重新開始使用Typeshare。 Typeshare是Ship 30 for 30的線上寫作服務。 Typeshare提供AI輔助的寫作想法生成,以及寫作模板。
2023/12/30
12
2
【日更的技術:提升內容影響力與互動,我正在使用的3種次原子短文發布策略】
我在【日更的技術:從數據中認識讀者喜好,找到更加有價值寫作方向的3個策略】中介紹了如何透過文章相關的數據,來認識讀者喜好,進一步決定之後要創作的內容。 作為一位內容創作者, 有效地規劃和發布你的作品是至關重要的。 這篇文章特別適合那些希望最大化其文章影響力和讀者互動的作家。 以下是三種獨特的
2023/12/16
7
【言語化大全07 - 傳達力強化的三大模板 - 適用於不同溝通目的】
傳達力是言語化力的一個重要部分, 它涉及如何清晰、有效地傳達信息。 根據不同的溝通目的和情境, 可以選擇以下三種模板來提高傳達力:
2023/12/06
11
2
🏆 盧曼卡片盒筆記寫作指南:三個步驟有效構造長文章,從概念到完稿,輕鬆創作
本文章分享2023年8月我利用盧曼卡片盒筆記法,構造長文章的有效策略。
2023/08/01
5
🏆大綱即寫作:想要30分鐘輕鬆寫出原創千字文章,你需要現在就開始使用OmniOutliner
本文章分享我於2023年7月用OmniOutliner寫千字文的策略。
2023/07/28
5
🚀卡片盒筆記法實務: 用Obsidian進行「長段落」重構與發展,讓你的任何想法,都發揮10倍價值
本文章分享我於2023年7月,在Obsidian中重構「長段落」筆記的策略。
2023/07/23
6
🚀 善用Obsidian與GPT4:這些是你馬上就能使用,累積與迭代筆記數據的行動策略
目前你(結合AI)的個人知識管理策略是什麼呢?
2023/07/22
5
🚀 從語音辨識到文字寫作:兼容策略讓靈感源源不絕
採用語音辨識,隨時捕捉靈感
2023/07/19
3
😨 GPT寫作經驗:沒有邏輯脈絡的文本,GPT也難轉成次原子想法
本篇文章是我使用GPT4協助我寫作6個月後的心得回顧。
2023/07/17
7
查看更多
三十而立
🥰 從青少年時期開始的時間管理之旅:我的啟蒙,實踐,和精進
本文章介紹我對「時間管理」的啟蒙與精進。
2023/07/21
4
🧘🏻♂️ 成年人必修課:透過平穩心態,塑造自己格局
你或許成年了。但,你成人了嗎?
2023/07/20
5
🥰 法語裡的幸福,就是好時間:語言學習16年中,我獲得的啟發與體悟
學習法語,讓我對「幸福」有了新的理解
2023/07/18
8
三十而立 📑05 - 3個關鍵盤點,幫助你從系統論角度定義自己,謹慎選擇要維護的人際關係,形成正向循環,加速通往積極的
本文章介紹給你用系統論知識進行自剖的方式,讓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個人角色」「職業角色」「關係角色」
2023/01/16
6
三十而立 📑04 - 3個有效會議的關鍵成分,終止無效率注定失敗的團體溝通,讓每一次的會議都能促進團體利益
這篇文章介紹給你,設計有效會議的三個關鍵基礎成分:會議目標,會議過程,會議人員
2023/01/11
4
三十而立 📑03 - 3個對生活日常的時間預留,幫助有效你取得工作生活平衡,持續經營維持自己的財務健康,身體健康與情感
這篇文章介紹給你,取得工作生活平衡的三個時間預留目標:財務健康,身體健康與情感健康
2023/01/08
4
三十而立📑02 - 3個敏捷溝通的積極心態,讓你與合作對象能更快速建立團隊默契,有效促進團體成果利益。
這篇文章介紹給你,3個敏捷溝通的積極心態:熱情,過適與連貫。
2023/01/05
4
三十而立📑01 - 3個系統學習心理學的巨大價值,讓你在現代社會的繁忙之中找到平靜,奠基高效溝通的基礎能力
這篇文章是《紫式書齋》的第二主題〈三十而立〉的第01篇。 這篇文章介紹給你,系統學習心理學,會帶給你的三大價值: 習慣控制,情商培養,成為你自己
2023/01/01
3
🥰 從青少年時期開始的時間管理之旅:我的啟蒙,實踐,和精進
本文章介紹我對「時間管理」的啟蒙與精進。
2023/07/21
4
🧘🏻♂️ 成年人必修課:透過平穩心態,塑造自己格局
你或許成年了。但,你成人了嗎?
2023/07/20
5
🥰 法語裡的幸福,就是好時間:語言學習16年中,我獲得的啟發與體悟
學習法語,讓我對「幸福」有了新的理解
2023/07/18
8
三十而立 📑05 - 3個關鍵盤點,幫助你從系統論角度定義自己,謹慎選擇要維護的人際關係,形成正向循環,加速通往積極的
本文章介紹給你用系統論知識進行自剖的方式,讓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個人角色」「職業角色」「關係角色」
2023/01/16
6
三十而立 📑04 - 3個有效會議的關鍵成分,終止無效率注定失敗的團體溝通,讓每一次的會議都能促進團體利益
這篇文章介紹給你,設計有效會議的三個關鍵基礎成分:會議目標,會議過程,會議人員
2023/01/11
4
三十而立 📑03 - 3個對生活日常的時間預留,幫助有效你取得工作生活平衡,持續經營維持自己的財務健康,身體健康與情感
這篇文章介紹給你,取得工作生活平衡的三個時間預留目標:財務健康,身體健康與情感健康
2023/01/08
4
三十而立📑02 - 3個敏捷溝通的積極心態,讓你與合作對象能更快速建立團隊默契,有效促進團體成果利益。
這篇文章介紹給你,3個敏捷溝通的積極心態:熱情,過適與連貫。
2023/01/05
4
三十而立📑01 - 3個系統學習心理學的巨大價值,讓你在現代社會的繁忙之中找到平靜,奠基高效溝通的基礎能力
這篇文章是《紫式書齋》的第二主題〈三十而立〉的第01篇。 這篇文章介紹給你,系統學習心理學,會帶給你的三大價值: 習慣控制,情商培養,成為你自己
2023/01/01
3
數據隱私
【AI法案07 - AI法案是馴服「數字荒野」的最重要一步】
歐盟的AI法案代表著對目前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的人工智能領域進行關鍵性的規範和監管。 這項法案的通過不僅標誌著對一個極具影響力且迅速發展的行業的重要干預, 而且是建立有效管理和執行機制的重要一步。 以下是AI法案對這個“數字荒野”的三個主要影響: 影響1 - 引入約束性規則:AI法案通過引入具
2023/12/18
10
1
【AI法案06 - 未來展望:歐盟AI法案的實施途徑的3個階段】
隨著歐盟AI法案逐步接近最終批准和實施, 了解接下來的步驟對於追蹤這一重要法案的發展至關重要。 以下是法案實施過程中的三個關鍵階段: 階段1 - 法案最終定稿與技術調整:在我們看到法案的最終措辭之前,可能需要數週甚至數月的時間。這一階段涉及細節上的調整和技術性修改,以確保法案的內容精確無誤。
2023/12/17
4
【AI法案05 - 三個關鍵點:歐盟AI法案中的國家安全與個人隱私平衡】
歐盟AI法案在國家安全和個人隱私之間尋找平衡, 這在法案對警方使用生物識別系統的規範中尤為明顯。 以下是法案在這一敏感領域的三個關鍵點。 關鍵點1 - 嚴格限制生物識別系統的使用:法案中對使用敏感特徵的生物識別分類系統、無目標的面部圖像抓取、工作或學校中的情緒識別等設置了明確的禁令。這些禁令反
2023/12/16
4
【AI法案04 - 三大角度:歐盟AI法案如何塑造全球科技監管】
歐盟通過AI法案,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球科技監管領域的領導地位。 這項法案不僅設立了全球首個執行AI約束性規則的機構, 而且還將對全球AI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以下是從三個角度分析歐盟AI法案對全球科技監管的影響。 角度1 - 全球科技監管的先驅:歐盟通過成立專門的歐洲AI辦公室來協調合規、實施
2023/12/15
6
【AI法案03-三個觀點:歐盟AI法案中的靈活性及其挑戰】
歐盟AI法案的實施在確保人工智慧技術的責任和可控性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但它也為AI公司留下了相當大的操作空間。 這一點在法案如何應對不斷進步的AI技術, 特別是在處理基礎模型方面尤為明顯。 以下是對AI法案中這種靈活性的三個重要觀點。 觀點1 - 劃分不同級別的AI模型:AI法案將AI模
2023/12/14
7
1
【AI法案02-三項重要變革:歐盟AI法案對透明度和倫理的影響】
歐盟的AI法案對科技界來說是一個重要轉折點, 它不僅帶來了具有約束力的透明度和倫理規則, 還對行業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這部法案強調了對人工智慧責任和倫理的重視, 並將影響科技公司如何應對這些新規定。 變革1 - 聊天機器人和生物特徵識別的透明度:AI法案要求科技公司在使用聊天
2023/12/13
5
【AI法案01 - 三大啟示:歐盟AI法案的突破與影響】
對於渴望了解如何在嚴格法規下運用人工智慧的人來說, 歐盟的AI法案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範例。 這部世界上首個全面的AI法律, 經過兩年半的討論和艱難談判,終於定案。 它不僅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而且對於在基本權利高度敏感領域運用AI的方式具有深遠影響。 啟示1 - 對基本權利的保護:AI
2023/12/12
5
數據隱私 📑05 - 3個關鍵原因,系統了解公司組織合規使用個人數據的底層邏輯,開啟對機器學習隱私的意識覺察
本文章介紹給你,在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應用中,隱私之所以重要的三大原因:法律合規,倫理考量,商業利益。
2023/01/17
4
數據隱私 📑04 - 3個數據最小化原則,讓你完整了解隱私保護的數據收集實務,開啟對自己數據更高的意識與掌控
你對你個人的數據被處理的方式,有什麼想法呢?本文章介紹給你數據最小化(Data Minimization)的三大原則:數據適當性 (Data Adequacy),數據相關性 (Data Relevance),數據保留 (Data Retention)。
2023/01/13
34
數據隱私 📑03 - 3個現代數位產品的開發創新過程的特徵,讓推動數位隱私受到重重阻礙,難以人和
這篇文章介紹給你,3個現代數位產品的開發創新過程的特徵
2023/01/10
3
查看更多
【AI法案07 - AI法案是馴服「數字荒野」的最重要一步】
歐盟的AI法案代表著對目前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的人工智能領域進行關鍵性的規範和監管。 這項法案的通過不僅標誌著對一個極具影響力且迅速發展的行業的重要干預, 而且是建立有效管理和執行機制的重要一步。 以下是AI法案對這個“數字荒野”的三個主要影響: 影響1 - 引入約束性規則:AI法案通過引入具
2023/12/18
10
1
【AI法案06 - 未來展望:歐盟AI法案的實施途徑的3個階段】
隨著歐盟AI法案逐步接近最終批准和實施, 了解接下來的步驟對於追蹤這一重要法案的發展至關重要。 以下是法案實施過程中的三個關鍵階段: 階段1 - 法案最終定稿與技術調整:在我們看到法案的最終措辭之前,可能需要數週甚至數月的時間。這一階段涉及細節上的調整和技術性修改,以確保法案的內容精確無誤。
2023/12/17
4
【AI法案05 - 三個關鍵點:歐盟AI法案中的國家安全與個人隱私平衡】
歐盟AI法案在國家安全和個人隱私之間尋找平衡, 這在法案對警方使用生物識別系統的規範中尤為明顯。 以下是法案在這一敏感領域的三個關鍵點。 關鍵點1 - 嚴格限制生物識別系統的使用:法案中對使用敏感特徵的生物識別分類系統、無目標的面部圖像抓取、工作或學校中的情緒識別等設置了明確的禁令。這些禁令反
2023/12/16
4
【AI法案04 - 三大角度:歐盟AI法案如何塑造全球科技監管】
歐盟通過AI法案,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球科技監管領域的領導地位。 這項法案不僅設立了全球首個執行AI約束性規則的機構, 而且還將對全球AI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以下是從三個角度分析歐盟AI法案對全球科技監管的影響。 角度1 - 全球科技監管的先驅:歐盟通過成立專門的歐洲AI辦公室來協調合規、實施
2023/12/15
6
【AI法案03-三個觀點:歐盟AI法案中的靈活性及其挑戰】
歐盟AI法案的實施在確保人工智慧技術的責任和可控性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但它也為AI公司留下了相當大的操作空間。 這一點在法案如何應對不斷進步的AI技術, 特別是在處理基礎模型方面尤為明顯。 以下是對AI法案中這種靈活性的三個重要觀點。 觀點1 - 劃分不同級別的AI模型:AI法案將AI模
2023/12/14
7
1
【AI法案02-三項重要變革:歐盟AI法案對透明度和倫理的影響】
歐盟的AI法案對科技界來說是一個重要轉折點, 它不僅帶來了具有約束力的透明度和倫理規則, 還對行業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這部法案強調了對人工智慧責任和倫理的重視, 並將影響科技公司如何應對這些新規定。 變革1 - 聊天機器人和生物特徵識別的透明度:AI法案要求科技公司在使用聊天
2023/12/13
5
【AI法案01 - 三大啟示:歐盟AI法案的突破與影響】
對於渴望了解如何在嚴格法規下運用人工智慧的人來說, 歐盟的AI法案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範例。 這部世界上首個全面的AI法律, 經過兩年半的討論和艱難談判,終於定案。 它不僅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而且對於在基本權利高度敏感領域運用AI的方式具有深遠影響。 啟示1 - 對基本權利的保護:AI
2023/12/12
5
數據隱私 📑05 - 3個關鍵原因,系統了解公司組織合規使用個人數據的底層邏輯,開啟對機器學習隱私的意識覺察
本文章介紹給你,在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應用中,隱私之所以重要的三大原因:法律合規,倫理考量,商業利益。
2023/01/17
4
數據隱私 📑04 - 3個數據最小化原則,讓你完整了解隱私保護的數據收集實務,開啟對自己數據更高的意識與掌控
你對你個人的數據被處理的方式,有什麼想法呢?本文章介紹給你數據最小化(Data Minimization)的三大原則:數據適當性 (Data Adequacy),數據相關性 (Data Relevance),數據保留 (Data Retention)。
2023/01/13
34
數據隱私 📑03 - 3個現代數位產品的開發創新過程的特徵,讓推動數位隱私受到重重阻礙,難以人和
這篇文章介紹給你,3個現代數位產品的開發創新過程的特徵
2023/01/10
3
查看更多
紫式書摘
Look Again 05|如何提高閱讀不同材料的效率?
《Look Again》的第8頁提到,大腦具有一種特性: 當遇到讓你感到驚訝或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時,你會做出強烈反應。 反之,若所有事情都可預測, 大腦的反應會變得遲鈍,甚至接近休眠狀態。 這表示你已經「習慣化」了那種情境。 舉例來說,當學生剛開始接觸學術論文時,
2024/06/01
4
神速時短 13|如何結合三種頭腦風暴促進專案進度?
記得在國高中學寫作時,都會提到做Brainstorm頭腦風暴。 但我其實都不知道那具體要怎麼操作,覺得蠻唬爛的。 直到讀了神速時短的第69頁, 裡面提供了三種頭腦風暴的指導,我才恍然大悟。 這三種頭腦風暴的方式分別為: 1.多樣性頭腦風暴 2.針對性頭腦風暴 3.隨
2024/05/31
5
Look Again 04|如何透過主動抑制提升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Look Again》的第8頁介紹了一個有趣的概念 ---- 「主動抑制(Active Inhibition)」。 主動抑制指的是, 你的大腦會對意外的情況進行觀察, 並製作一些內部模型,成為你對某些情境的理解方式。 例如前陣子, 我到 International S
2024/05/30
5
神速時短 12|一對一Meeting為什麼能降低溝通成本?
你是否喜歡一對一的Meeting呢? 神速時短的第60頁提到, 一對一 Meeting 是建立人際關係最有效的方式。 2023年我在Meta 做Research Collaborator的時候, 的確我的Manager也都會安排定期的一對一Meeting。 可惜我一直不
2024/05/29
7
Look Again 03|如何透過改變環境來提升產能心想事成?
《Look Again》這本書提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就是說我們人類的大腦,會對「不變化」的東西逐漸停止反應。 例如如果你每天上班的路線都一樣,下班的時間都一樣, 週末的娛樂都一樣,購物的習慣都一樣, 大腦就會開始對這些事情都失去反應。 也就是說,如果每天的場景都一樣
2024/05/29
3
神速時短 11|如何根據目的選擇談話對象來達到寫作目標?
其實你會說出什麼,完全被與你對話的對象決定。 例如當討論寫作的技術, 與摯友朱騏對話,以及與GPT4對話, 會出現相當不同的對話內容。 與朱騏對話時, 因為我們都利用Obsidian實踐卡片盒筆記法以及精實寫作, 我們有許多共同的經驗,形成許多共同的語言,
2024/05/29
8
Look Again 02|去習慣化如何幫助你找回自我?
《Look Again》這本書除了提到「習慣化」的概念,還定義了「去習慣化 (Dishabituation)」 去習慣化這個概念很有意思, 它涉及了你該如何「打破」對有害行為與環境的麻木。 當不好的事情一再發生在你的身上, 一般你可能就會習以為常,甚至不再試圖改變。 於
2024/05/27
7
神速時短 10|為何寫作是節省時間的最佳方法?
不習慣寫作的學生,常常會覺得寫作很花費時間。 但其實,寫作幫你省下的時間更加可觀。 當你需要不斷與各種人交流合作時,免不了頻繁大量的溝通。 此時,書面表達的價值就顯現出來。 書面表達不只是一種表達方式, 更是高效率管理讀者認知的工具。 將思考寫成文字,事實上是一種
2024/05/26
5
1
Look Again 01|如何察覺並利用習慣化來改善自己的舉手投足?
《Look Again: The Power of Noticing What Was Always There》是2024年2月27日於美國出版的新書,目前台灣還沒有中文版。 這本書的中心話題是討論「習慣化 (Habituation)」, 也就是我們的大腦,對於重複的刺激,會逐漸失去反
2024/05/25
7
神速時短 09|「寫、說、問」哪種Output方式最適合你?
神速時短的第48頁提到, 開示(Output)有三種方式:寫,說,問。 這答案看是簡單,但其實很有啟發,因為他體現出Output的多樣性。 寫的時候,你可以看著你寫的東西, 你可以慢慢寫,而你的身體,你的大腦會展現給你, 你現在是怎麼想的,邏輯是怎麼樣。 而寫的文
2024/05/25
5
1
查看更多
Look Again 05|如何提高閱讀不同材料的效率?
《Look Again》的第8頁提到,大腦具有一種特性: 當遇到讓你感到驚訝或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時,你會做出強烈反應。 反之,若所有事情都可預測, 大腦的反應會變得遲鈍,甚至接近休眠狀態。 這表示你已經「習慣化」了那種情境。 舉例來說,當學生剛開始接觸學術論文時,
2024/06/01
4
神速時短 13|如何結合三種頭腦風暴促進專案進度?
記得在國高中學寫作時,都會提到做Brainstorm頭腦風暴。 但我其實都不知道那具體要怎麼操作,覺得蠻唬爛的。 直到讀了神速時短的第69頁, 裡面提供了三種頭腦風暴的指導,我才恍然大悟。 這三種頭腦風暴的方式分別為: 1.多樣性頭腦風暴 2.針對性頭腦風暴 3.隨
2024/05/31
5
Look Again 04|如何透過主動抑制提升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Look Again》的第8頁介紹了一個有趣的概念 ---- 「主動抑制(Active Inhibition)」。 主動抑制指的是, 你的大腦會對意外的情況進行觀察, 並製作一些內部模型,成為你對某些情境的理解方式。 例如前陣子, 我到 International S
2024/05/30
5
神速時短 12|一對一Meeting為什麼能降低溝通成本?
你是否喜歡一對一的Meeting呢? 神速時短的第60頁提到, 一對一 Meeting 是建立人際關係最有效的方式。 2023年我在Meta 做Research Collaborator的時候, 的確我的Manager也都會安排定期的一對一Meeting。 可惜我一直不
2024/05/29
7
Look Again 03|如何透過改變環境來提升產能心想事成?
《Look Again》這本書提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就是說我們人類的大腦,會對「不變化」的東西逐漸停止反應。 例如如果你每天上班的路線都一樣,下班的時間都一樣, 週末的娛樂都一樣,購物的習慣都一樣, 大腦就會開始對這些事情都失去反應。 也就是說,如果每天的場景都一樣
2024/05/29
3
神速時短 11|如何根據目的選擇談話對象來達到寫作目標?
其實你會說出什麼,完全被與你對話的對象決定。 例如當討論寫作的技術, 與摯友朱騏對話,以及與GPT4對話, 會出現相當不同的對話內容。 與朱騏對話時, 因為我們都利用Obsidian實踐卡片盒筆記法以及精實寫作, 我們有許多共同的經驗,形成許多共同的語言,
2024/05/29
8
Look Again 02|去習慣化如何幫助你找回自我?
《Look Again》這本書除了提到「習慣化」的概念,還定義了「去習慣化 (Dishabituation)」 去習慣化這個概念很有意思, 它涉及了你該如何「打破」對有害行為與環境的麻木。 當不好的事情一再發生在你的身上, 一般你可能就會習以為常,甚至不再試圖改變。 於
2024/05/27
7
神速時短 10|為何寫作是節省時間的最佳方法?
不習慣寫作的學生,常常會覺得寫作很花費時間。 但其實,寫作幫你省下的時間更加可觀。 當你需要不斷與各種人交流合作時,免不了頻繁大量的溝通。 此時,書面表達的價值就顯現出來。 書面表達不只是一種表達方式, 更是高效率管理讀者認知的工具。 將思考寫成文字,事實上是一種
2024/05/26
5
1
Look Again 01|如何察覺並利用習慣化來改善自己的舉手投足?
《Look Again: The Power of Noticing What Was Always There》是2024年2月27日於美國出版的新書,目前台灣還沒有中文版。 這本書的中心話題是討論「習慣化 (Habituation)」, 也就是我們的大腦,對於重複的刺激,會逐漸失去反
2024/05/25
7
神速時短 09|「寫、說、問」哪種Output方式最適合你?
神速時短的第48頁提到, 開示(Output)有三種方式:寫,說,問。 這答案看是簡單,但其實很有啟發,因為他體現出Output的多樣性。 寫的時候,你可以看著你寫的東西, 你可以慢慢寫,而你的身體,你的大腦會展現給你, 你現在是怎麼想的,邏輯是怎麼樣。 而寫的文
2024/05/25
5
1
查看更多
原紫短文
原紫短文035:破解學習效能瓶頸:如何精準閱讀、優化研究成果與高效筆記?(3個策略)
破解學習效能瓶頸:如何精準閱讀、優化研究成果與高效筆記? 你是否曾經對閱讀過後感覺徒勞無功而困擾?是否有過進行研究,卻感覺成果難以有效傳遞的挫折?又或者在大量筆記中找不到所需信息,覺得筆記系統混亂無助?這篇文章將提供你三個有效的策略,助你解決上述問題,提升你的學習效能。 策略一:精準閱讀 閱讀不應是
2023/07/01
原紫短文034:掌握Obsidian筆記:如何突破數位筆記的難關?(3個秘密)
掌握Obsidian筆記:如何突破數位筆記的難關? 作為Obsidian數位筆記的使用者,或者只是剛開始考慮是否使用這個工具的人,你可能會遇到許多挑戰。這篇文章將揭示三個秘密,幫助你在Obsidian筆記的海洋中航行。 三個秘密:針對筆記的焦點、陷阱與策略
2023/06/30
原紫短文033:時間總是不夠用,效率總是提不上去?(三大提升生產力的策略)
時間總是不夠用,效率總是提不上去? 身為知識工作者的你,是否常常感到時間總是不夠用,工作效率似乎永遠提不上去?或者,你可能已經使用了各種技術工具,但仍感覺效果不彰。這篇文章將分享三種策略,幫助你有效提升生產力,並找到與工作間的平衡。
2023/06/29
2
原紫短文032:需要改善寫作技巧嗎?(提升寫作技巧的三個祕密武器)
需要改善寫作技巧嗎? 是否經常在寫作時感到困擾?是否希望能有更有效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否在追求清晰、簡潔、具有說服力的寫作時感到挫折?這篇文章將為您揭示三個寫作的祕密武器,以提升您的寫作技巧。
2023/06/28
2
原紫短文031:讓學習和寫作變得更有效(數位筆記3招)
讓學習和寫作變得更有效:透視混亂的信息,找出其結構和組織 在充斥著資訊的世界裡,你是否曾經覺得困惑,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學習新知識,並將這些知識組織成有意義的形式?或者你是否為了撰寫一篇文章而苦惱,感覺想法總是在你的腦海裡無序地流動?本文將透過三種策略,引導你如何將混亂的信息組織起來,並讓你的學習和寫作
2023/06/27
1
原紫短文030:為什麼你的生產力和影響力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高?(3個有效策略)
為什麼你的生產力和影響力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高? 我們生活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大量的新信息和新知識在向我們湧來。對於知識工作者和學習者來說,如何提升自身的生產力,如何更有效地理解和分享這些知識,以及如何透過這些知識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這些都是他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023/06/26
1
原紫短文029:如何提升你的知識產出效率?(轉化知識的三大策略)
如何提升你的知識產出效率? 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信息,同時也需要將這些信息整理、轉化並創造出有價值的內容。但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惑:如何將你的研究或學習成果有效整理並加以利用?如何使你的寫作更具深度和實用性?如何更好地學習新知識和反思舊認知?
2023/06/25
2
原紫短文028:寫作不易?改變心態與工具,找回寫作的樂趣與效能(3個秘密武器)
寫作不易?改變心態與工具,找回寫作的樂趣與效能 在快節奏的知識經濟社會裡,我們都是知識工作者。我們每天必須消化各種資訊,從中挑選有價值的內容,然後將其轉化為寫作的產出。這是一項困難的挑戰。你是否也過度擔憂「寫作產出不足」的問題?別擔心,這篇文章將為你提供有效的解決策略。 高產思考術:內化心法、活用工
2023/06/24
5
原紫短文027:您是否正在尋找提升效率、優化學習與自我理解的策略?
您是否正在尋找提升效率、優化學習與自我理解的策略? 在快速變化的現代生活中,我們總是努力追尋效率,希望在短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工作或學習。同時,我們也努力理解自我與他人,以便更好地與人相處和提升生活質量。我們將從「高效管理時間」、「提升閱讀價值」與「深化自我理解」這三個方面,分享一些實用的策略,希望能對
2023/06/23
2
原紫短文026:數位學習與學術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你的知識?
數位學習與學術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你的知識? 在這個數位時代,資訊隨處可見。但是,如何有效地收集、理解、整理和應用這些資訊呢?這篇文章將向你展示三種策略:1. 理解與學習數位資訊;2. 撰寫有效的學術文獻回顧;3. 訂立學術發表計畫。
2023/06/22
1
查看更多
原紫短文035:破解學習效能瓶頸:如何精準閱讀、優化研究成果與高效筆記?(3個策略)
破解學習效能瓶頸:如何精準閱讀、優化研究成果與高效筆記? 你是否曾經對閱讀過後感覺徒勞無功而困擾?是否有過進行研究,卻感覺成果難以有效傳遞的挫折?又或者在大量筆記中找不到所需信息,覺得筆記系統混亂無助?這篇文章將提供你三個有效的策略,助你解決上述問題,提升你的學習效能。 策略一:精準閱讀 閱讀不應是
2023/07/01
原紫短文034:掌握Obsidian筆記:如何突破數位筆記的難關?(3個秘密)
掌握Obsidian筆記:如何突破數位筆記的難關? 作為Obsidian數位筆記的使用者,或者只是剛開始考慮是否使用這個工具的人,你可能會遇到許多挑戰。這篇文章將揭示三個秘密,幫助你在Obsidian筆記的海洋中航行。 三個秘密:針對筆記的焦點、陷阱與策略
2023/06/30
原紫短文033:時間總是不夠用,效率總是提不上去?(三大提升生產力的策略)
時間總是不夠用,效率總是提不上去? 身為知識工作者的你,是否常常感到時間總是不夠用,工作效率似乎永遠提不上去?或者,你可能已經使用了各種技術工具,但仍感覺效果不彰。這篇文章將分享三種策略,幫助你有效提升生產力,並找到與工作間的平衡。
2023/06/29
2
原紫短文032:需要改善寫作技巧嗎?(提升寫作技巧的三個祕密武器)
需要改善寫作技巧嗎? 是否經常在寫作時感到困擾?是否希望能有更有效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否在追求清晰、簡潔、具有說服力的寫作時感到挫折?這篇文章將為您揭示三個寫作的祕密武器,以提升您的寫作技巧。
2023/06/28
2
原紫短文031:讓學習和寫作變得更有效(數位筆記3招)
讓學習和寫作變得更有效:透視混亂的信息,找出其結構和組織 在充斥著資訊的世界裡,你是否曾經覺得困惑,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學習新知識,並將這些知識組織成有意義的形式?或者你是否為了撰寫一篇文章而苦惱,感覺想法總是在你的腦海裡無序地流動?本文將透過三種策略,引導你如何將混亂的信息組織起來,並讓你的學習和寫作
2023/06/27
1
原紫短文030:為什麼你的生產力和影響力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高?(3個有效策略)
為什麼你的生產力和影響力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高? 我們生活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大量的新信息和新知識在向我們湧來。對於知識工作者和學習者來說,如何提升自身的生產力,如何更有效地理解和分享這些知識,以及如何透過這些知識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這些都是他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023/06/26
1
原紫短文029:如何提升你的知識產出效率?(轉化知識的三大策略)
如何提升你的知識產出效率? 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信息,同時也需要將這些信息整理、轉化並創造出有價值的內容。但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惑:如何將你的研究或學習成果有效整理並加以利用?如何使你的寫作更具深度和實用性?如何更好地學習新知識和反思舊認知?
2023/06/25
2
原紫短文028:寫作不易?改變心態與工具,找回寫作的樂趣與效能(3個秘密武器)
寫作不易?改變心態與工具,找回寫作的樂趣與效能 在快節奏的知識經濟社會裡,我們都是知識工作者。我們每天必須消化各種資訊,從中挑選有價值的內容,然後將其轉化為寫作的產出。這是一項困難的挑戰。你是否也過度擔憂「寫作產出不足」的問題?別擔心,這篇文章將為你提供有效的解決策略。 高產思考術:內化心法、活用工
2023/06/24
5
原紫短文027:您是否正在尋找提升效率、優化學習與自我理解的策略?
您是否正在尋找提升效率、優化學習與自我理解的策略? 在快速變化的現代生活中,我們總是努力追尋效率,希望在短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工作或學習。同時,我們也努力理解自我與他人,以便更好地與人相處和提升生活質量。我們將從「高效管理時間」、「提升閱讀價值」與「深化自我理解」這三個方面,分享一些實用的策略,希望能對
2023/06/23
2
原紫短文026:數位學習與學術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你的知識?
數位學習與學術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你的知識? 在這個數位時代,資訊隨處可見。但是,如何有效地收集、理解、整理和應用這些資訊呢?這篇文章將向你展示三種策略:1. 理解與學習數位資訊;2. 撰寫有效的學術文獻回顧;3. 訂立學術發表計畫。
2023/06/22
1
查看更多
Me, Myself & AI
《從語音到文章: 運用AI工具,激增寫作效率》5:自動化語音日記工作流,遇見過去與未來的自己
我從2012年就開始使用Day One日誌了。 今天2023年,翻翻Day One日誌裡面的紀錄,可以看到11年前,大學三年級,還不太會學習的我。可以看到8年前,就讀應用數學所數理統計組,為碩士題目苦惱的我。可以看到4年前,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西拉法葉,沈思博士研究方向的我。這些我,如果沒有透過寫日誌
2023/09/04
34
1
《從語音到文章: 運用AI工具,激增寫作效率》4:在網路上寫作的超級價值與簡單挑戰
是什麼阻止你在網路上寫作與發表呢? 寫文章的確讓人覺得很花時間:捕捉靈感一小時,整理草稿一小時,寫內容一小時,排版一小時,發表30分鐘。 哇,發一篇文章,竟然要這麼高的時間成本。
2023/09/03
34
6
《從語音到文章: 運用AI工具,激增寫作效率》3:口說成文的好處與語音辨識軟體選擇指南
你習慣用語音來隨時紀錄自己的想法嗎? 自己口說成文有很多好處。首先,這種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加直觀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思考如何用文字來表達。其次,通過口說,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進而更加了解自己的理解程度。而且,這種方式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記錄下自己的想
2023/09/02
22
《從語音到文章: 運用AI工具,激增寫作效率》2:設定好你專屬的思考自動化流程,一不小心就寫出大量原創文章
透過Zapier建立出「思考自動化工具」真的很有意思。 透過將語音轉換為文字,每個人都可以更輕鬆自在地記錄自己的想法,進一步透過GPT4等AI,幫助我們找出自己談話逐字稿中的重點,並且根據生成文章的大標題與段落的小標題。
2023/09/01
13
《從語音到文章: 運用AI工具,激增寫作效率》1:使用Zapier自動化工具,不用5分鐘就能從「想法」到「文章草稿」
目前我使用Zapier的方式,是先上傳一個我在手機上錄的聲音檔(m4a格式)到Googl Drive,然後把聲音檔案串接到OpenAI的Whisper API作為語音辨識的手段,將手機上錄的聲音黨轉換成
2023/08/31
26
7
行動的本質: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什麼是行動呢?
2023/07/14
3
回答問題,看見新的自己:AI對話的可能性
大概是過了1個月,又開始使用mindsera這個產品。
2023/07/13
3
《從語音到文章: 運用AI工具,激增寫作效率》5:自動化語音日記工作流,遇見過去與未來的自己
我從2012年就開始使用Day One日誌了。 今天2023年,翻翻Day One日誌裡面的紀錄,可以看到11年前,大學三年級,還不太會學習的我。可以看到8年前,就讀應用數學所數理統計組,為碩士題目苦惱的我。可以看到4年前,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西拉法葉,沈思博士研究方向的我。這些我,如果沒有透過寫日誌
2023/09/04
34
1
《從語音到文章: 運用AI工具,激增寫作效率》4:在網路上寫作的超級價值與簡單挑戰
是什麼阻止你在網路上寫作與發表呢? 寫文章的確讓人覺得很花時間:捕捉靈感一小時,整理草稿一小時,寫內容一小時,排版一小時,發表30分鐘。 哇,發一篇文章,竟然要這麼高的時間成本。
2023/09/03
34
6
《從語音到文章: 運用AI工具,激增寫作效率》3:口說成文的好處與語音辨識軟體選擇指南
你習慣用語音來隨時紀錄自己的想法嗎? 自己口說成文有很多好處。首先,這種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加直觀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思考如何用文字來表達。其次,通過口說,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進而更加了解自己的理解程度。而且,這種方式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記錄下自己的想
2023/09/02
22
《從語音到文章: 運用AI工具,激增寫作效率》2:設定好你專屬的思考自動化流程,一不小心就寫出大量原創文章
透過Zapier建立出「思考自動化工具」真的很有意思。 透過將語音轉換為文字,每個人都可以更輕鬆自在地記錄自己的想法,進一步透過GPT4等AI,幫助我們找出自己談話逐字稿中的重點,並且根據生成文章的大標題與段落的小標題。
2023/09/01
13
《從語音到文章: 運用AI工具,激增寫作效率》1:使用Zapier自動化工具,不用5分鐘就能從「想法」到「文章草稿」
目前我使用Zapier的方式,是先上傳一個我在手機上錄的聲音檔(m4a格式)到Googl Drive,然後把聲音檔案串接到OpenAI的Whisper API作為語音辨識的手段,將手機上錄的聲音黨轉換成
2023/08/31
26
7
行動的本質: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什麼是行動呢?
2023/07/14
3
回答問題,看見新的自己:AI對話的可能性
大概是過了1個月,又開始使用mindsera這個產品。
2023/07/13
3
數位筆記
【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的知識工作生產線】
紅色良品(等級0)- 資訊源索引 功能:將書籍和課程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種做法可以幫助你更快地從大量文本中找到需要的資訊。 藍色良品(等級1)- 資訊塊 功能:將書籍或課程中的具體內容段落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樣做可以讓你對特定知識點有更深
2024/04/24
9
2024年1月2日 晨間卡片盒筆記側錄
本影片紀錄我於2024年1月2日晨間製作卡片盒筆記的過程。 5, 1, 3 記憶是由外向內,思考是由內向外 還沒想過將記憶與思考當作一對來思考。 的確,記憶由外向內,我們一天感知道的內容,透過記錄下來,成為可以內部吸收的養分。 而思考是由內向外,將吸收到的內容,用自己的邏輯自己的審美,往
2024/01/02
7
我的2023年秋季23個主題卡片盒與1460張卡片的旅程
我從2023的Week 43開始追蹤卡片盒變化的數量, 到今天2023年Week 52共經過了10週。 目前為止我的Obsidian Vault裡面有23個資料夾, 每個資料夾都是一個帶主題的卡片盒, 存放與該主題相關的卡片筆記。 這23個主題目前總共包含了1460張卡片,
2023/12/29
12
【卡片盒筆記法:避免完美主義,你需要這3個策略精選和組織數位筆記】
我在【卡片盒筆記法:避免過度摘抄,重視個人思考,你需要這3個關鍵策略】介紹了你如何避免複製太多原文,反而失去思考機會,要實踐的三個卡片盒筆記策略。 這這篇文章想分享給你另外三個策略, 來幫助你避免完美主義。 數位筆記初學者常常追求「完整性」, 企圖將所有資訊都包含在內。 然而,有效的筆記應
2023/12/17
11
【三個挑戰:為什麼鏈接式知識管理不可行】
【三個挑戰:為什麼鏈接式知識管理不可行】 鏈接式知識管理在理論上聽起來很吸引人, 但在實際應用中卻面臨著根本性的挑戰。 鏈接的不穩定性, 使得依賴鏈接建立的知識圖譜在長期存續方面顯得脆弱。 相比之下, 內容本身的保存和遷移顯得更為可靠和持久。 ▋挑戰1 - 鏈接的不可靠性 鏈接容易斷
2023/12/11
9
1
【三個關鍵:打破常規的筆記方式】
許多人認為筆記的過程非常直接: 從資料來源到筆記, 再到最終的成品。 然而,筆記的真實過程其實是更為動態和循環的。 在創作過程中, 新的想法不斷湧現, 這些想法需要被捕捉並重新整合到筆記中。 ▋關鍵1 - 動態循環 筆記不是一條單向街, 而是一個循環過程。 當我們從筆記中提煉出成
2023/12/09
7
【想要用好Nick Milo的ACE框架,你需要仔細思考如何「學會」「記得」「創造」】
你都用哪些資料夾管理你的數位筆記呢? 你做筆記的目的可能有很多,但不外乎都是為了達成至少這三件事的其中一件事: 你想要「學會 (Learn)」某些話題 你想要「記得 (Remember)」某些細節 你想要「創造 (Create)」某些知識
2023/09/16
8
【Nick Milo用這四種子資料夾來定義為行動的奮鬥(Efforts for Action)】
你會怎麼將Efforts翻譯成中文呢? 我在美國讀博士與擔任研究員的這七年來,常常會聽到大家用Efforts來表達自己工作後的成果。 寫出來的文章,做出來的報告,完成的軟體,都可以視為Efforts。 而我認為Efforts在中文裡很棒的翻譯是「奮鬥」。
2023/09/13
15
1
【Nick Milo在Obsidian中使用這2個子資料夾來規劃時間的曆法 (Calendar for Time)】
你會怎麼將Calendar翻譯成中文呢? Calendar在中文的翻譯是「曆法 」,在牛津字典的定義是「你每一天做的事情的紀錄 (a record of what you have to do each day)」。 務農的人,跟著農曆的安排,去做好每一天的事情,時候成熟了,就能歡喜收割。
2023/09/12
11
1
【Nick Milo在Obsidian中使用這3個子資料夾來構造知識輿圖 (Atlas for Knowledge)】
你會怎麼將Atlas翻譯成中文呢? Atlas (阿特拉斯)是希臘神話中掌管耐力,力量與天文的泰坦神。在地球上,大西洋就是阿特拉斯之海,而亞特蘭提斯則是阿特拉斯之島。 Atlas在中文的翻譯是「輿圖」,在牛津字典的定義是「地圖冊 (a book of maps)」。
2023/09/11
11
查看更多
【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的知識工作生產線】
紅色良品(等級0)- 資訊源索引 功能:將書籍和課程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種做法可以幫助你更快地從大量文本中找到需要的資訊。 藍色良品(等級1)- 資訊塊 功能:將書籍或課程中的具體內容段落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樣做可以讓你對特定知識點有更深
2024/04/24
9
2024年1月2日 晨間卡片盒筆記側錄
本影片紀錄我於2024年1月2日晨間製作卡片盒筆記的過程。 5, 1, 3 記憶是由外向內,思考是由內向外 還沒想過將記憶與思考當作一對來思考。 的確,記憶由外向內,我們一天感知道的內容,透過記錄下來,成為可以內部吸收的養分。 而思考是由內向外,將吸收到的內容,用自己的邏輯自己的審美,往
2024/01/02
7
我的2023年秋季23個主題卡片盒與1460張卡片的旅程
我從2023的Week 43開始追蹤卡片盒變化的數量, 到今天2023年Week 52共經過了10週。 目前為止我的Obsidian Vault裡面有23個資料夾, 每個資料夾都是一個帶主題的卡片盒, 存放與該主題相關的卡片筆記。 這23個主題目前總共包含了1460張卡片,
2023/12/29
12
【卡片盒筆記法:避免完美主義,你需要這3個策略精選和組織數位筆記】
我在【卡片盒筆記法:避免過度摘抄,重視個人思考,你需要這3個關鍵策略】介紹了你如何避免複製太多原文,反而失去思考機會,要實踐的三個卡片盒筆記策略。 這這篇文章想分享給你另外三個策略, 來幫助你避免完美主義。 數位筆記初學者常常追求「完整性」, 企圖將所有資訊都包含在內。 然而,有效的筆記應
2023/12/17
11
【三個挑戰:為什麼鏈接式知識管理不可行】
【三個挑戰:為什麼鏈接式知識管理不可行】 鏈接式知識管理在理論上聽起來很吸引人, 但在實際應用中卻面臨著根本性的挑戰。 鏈接的不穩定性, 使得依賴鏈接建立的知識圖譜在長期存續方面顯得脆弱。 相比之下, 內容本身的保存和遷移顯得更為可靠和持久。 ▋挑戰1 - 鏈接的不可靠性 鏈接容易斷
2023/12/11
9
1
【三個關鍵:打破常規的筆記方式】
許多人認為筆記的過程非常直接: 從資料來源到筆記, 再到最終的成品。 然而,筆記的真實過程其實是更為動態和循環的。 在創作過程中, 新的想法不斷湧現, 這些想法需要被捕捉並重新整合到筆記中。 ▋關鍵1 - 動態循環 筆記不是一條單向街, 而是一個循環過程。 當我們從筆記中提煉出成
2023/12/09
7
【想要用好Nick Milo的ACE框架,你需要仔細思考如何「學會」「記得」「創造」】
你都用哪些資料夾管理你的數位筆記呢? 你做筆記的目的可能有很多,但不外乎都是為了達成至少這三件事的其中一件事: 你想要「學會 (Learn)」某些話題 你想要「記得 (Remember)」某些細節 你想要「創造 (Create)」某些知識
2023/09/16
8
【Nick Milo用這四種子資料夾來定義為行動的奮鬥(Efforts for Action)】
你會怎麼將Efforts翻譯成中文呢? 我在美國讀博士與擔任研究員的這七年來,常常會聽到大家用Efforts來表達自己工作後的成果。 寫出來的文章,做出來的報告,完成的軟體,都可以視為Efforts。 而我認為Efforts在中文裡很棒的翻譯是「奮鬥」。
2023/09/13
15
1
【Nick Milo在Obsidian中使用這2個子資料夾來規劃時間的曆法 (Calendar for Time)】
你會怎麼將Calendar翻譯成中文呢? Calendar在中文的翻譯是「曆法 」,在牛津字典的定義是「你每一天做的事情的紀錄 (a record of what you have to do each day)」。 務農的人,跟著農曆的安排,去做好每一天的事情,時候成熟了,就能歡喜收割。
2023/09/12
11
1
【Nick Milo在Obsidian中使用這3個子資料夾來構造知識輿圖 (Atlas for Knowledge)】
你會怎麼將Atlas翻譯成中文呢? Atlas (阿特拉斯)是希臘神話中掌管耐力,力量與天文的泰坦神。在地球上,大西洋就是阿特拉斯之海,而亞特蘭提斯則是阿特拉斯之島。 Atlas在中文的翻譯是「輿圖」,在牛津字典的定義是「地圖冊 (a book of maps)」。
2023/09/11
11
查看更多
大綱即寫作
10個挑選資訊以顯著提升注意力與閱讀價值的聚焦策略
10個挑選資訊以顯著提升注意力與閱讀價值的聚焦策略:
2024/02/14
8
10種輕鬆紀錄與追蹤你每日學習與啟發的好用工具
10種輕鬆紀錄與追蹤你每日學習與啟發的好用工具
2024/02/06
8
10種輕鬆紀錄與追蹤你每日學習與啟發的好用工具
Day One 筆記日誌用來隨手錄音自己的想法 Zapier 自動化工作流程,自動將手機上的錄音轉換為文字 iPhone 用於錄取音訊筆記、拍照和文字反思 實體筆記卡 ,用來記錄閱讀過程中的想法和觀點 Obsidian 數位筆記,用來記錄與連結每個想法 X/Twitter 用來發
2024/02/05
9
🏆大綱即寫作:想要30分鐘輕鬆寫出原創千字文章,你需要現在就開始使用OmniOutliner
本文章分享我於2023年7月用OmniOutliner寫千字文的策略。
2023/07/28
5
10個挑選資訊以顯著提升注意力與閱讀價值的聚焦策略
10個挑選資訊以顯著提升注意力與閱讀價值的聚焦策略:
2024/02/14
8
10種輕鬆紀錄與追蹤你每日學習與啟發的好用工具
10種輕鬆紀錄與追蹤你每日學習與啟發的好用工具
2024/02/06
8
10種輕鬆紀錄與追蹤你每日學習與啟發的好用工具
Day One 筆記日誌用來隨手錄音自己的想法 Zapier 自動化工作流程,自動將手機上的錄音轉換為文字 iPhone 用於錄取音訊筆記、拍照和文字反思 實體筆記卡 ,用來記錄閱讀過程中的想法和觀點 Obsidian 數位筆記,用來記錄與連結每個想法 X/Twitter 用來發
2024/02/05
9
🏆大綱即寫作:想要30分鐘輕鬆寫出原創千字文章,你需要現在就開始使用OmniOutliner
本文章分享我於2023年7月用OmniOutliner寫千字文的策略。
2023/07/28
5
語音寫作
【碩博士生如何入門平面設計,並提升學術圖解能力?】
在碩博士階段,無論是論文寫作還是學術發表,視覺化表達能力愈來愈重要。如何運用平面設計與圖解技術,將複雜的學術概念具象化,不僅能夠提升研究的溝通效果,也能讓你的學術作品更具吸引力。那麼,作為一名碩博士生,如何有效入門平面設計,並逐步掌握圖解技巧呢? ▋從欣賞設計開始,提升視覺敏銳度
2024/09/25
3
【如何運用GPT與卡片盒筆記法,加速知識管理與成長】
盧曼(Niklas Luhmann)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對知識工作者影響深遠,尤其是在數位工具如 Obsidian 與 GPT 的加持下,這套系統更是無縫融入現代的工作流。最近我深入研究了盧曼的經典文章《與卡片盒溝通》,並透過 GPT 翻譯和精修,讓這篇複雜的德文文章以更符
2024/09/25
2
001 ◘ 如何將工作系統化以達到穩定進步?
日期和時間: 2024-06-02 08:50:23 地點:UCLA校園 課程名稱:聊聊目前的工作習慣與任務系統 關鍵詞 工作規劃 系統化 價值創造 知識點總結 工作習慣與規劃: 講述了如何規劃一週的工作,特別是利用禮拜天來安排一週的工作計劃,並且介紹了135任務法。 系統化與習慣
2024/06/02
10
【日更的技術:提升內容影響力與互動,我正在使用的3種次原子短文發布策略】
我在【日更的技術:從數據中認識讀者喜好,找到更加有價值寫作方向的3個策略】中介紹了如何透過文章相關的數據,來認識讀者喜好,進一步決定之後要創作的內容。 作為一位內容創作者, 有效地規劃和發布你的作品是至關重要的。 這篇文章特別適合那些希望最大化其文章影響力和讀者互動的作家。 以下是三種獨特的
2023/12/16
7
【評論即創作:將日常洞察轉化為豐富內容的策略】
將日常的評論和觀察轉化為有價值的創作內容, 是一種既實用又高效的寫作策略。 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吸收的信息, 還能促進我們的創意表達。 以下是從我的經驗中提煉出的幾個核心步驟, 幫助你將日常評論轉化為精彩的文章。 ▋步驟1 - 利用語音辨識記錄初始想法 當你閱讀或觀
2023/12/15
7
《探索筆記卡片:從瞬間想法到深入的知識管理》6:保值與更新:確保筆記持續價值的秘訣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筆記方法可能會改變。 不論是筆記的內容還是方法,都需要隨著學習的深入而進行調整。 持續的反思和嘗試是筆記進步的關鍵。 ▋我們的筆記方法為何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因為你寫筆記的目的也會換。
2023/09/10
17
4
《探索筆記卡片:從瞬間想法到深入的知識管理》5:寫作的魔力:如何透過原創筆記改變自己
對於筆記,有時我們會引用他人的段落,有時則用自己的話寫。 使用他人的句子可以作為學習的起點,但最終還是應該進行原創的寫作。 ▋你應該如何平衡引用和原創? 我的原則是,每引用一次,就原創五句話。 這五句話,其實可以用131寫作節奏來寫
2023/09/09
17
1
《探索筆記卡片:從瞬間想法到深入的知識管理》4:Obsidian vs. Notion:哪款筆記軟體更適合你的輸入與輸出
隨著筆記卡片的增加,某些軟體可能面臨效能問題。 例如,Obsidian軟體可能在卡片過多時讀取變慢。 但這些技術上的問題不應成為制約我們學習的障礙。
2023/09/08
22
《探索筆記卡片:從瞬間想法到深入的知識管理》3:解密學術論文:用卡片化學習突破知識障礙
學術論文的段落比網路文章更為複雜。 利用筆記卡片的方式來解析學術論文能夠提煉出更具價值的知識。 此外,卡片化的學習方法可能對學術研究特別有用。
2023/09/07
12
《探索筆記卡片:從瞬間想法到深入的知識管理》2:鮮為人知的寫作秘訣:掌握段落解構術!
每篇文章的段落都圍繞著特定的話題。 一個好的段落會圍繞著中心話題,且各句子間有很強的相關性。 通過拆解與分析段落,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核心意義。
2023/09/06
20
查看更多
【碩博士生如何入門平面設計,並提升學術圖解能力?】
在碩博士階段,無論是論文寫作還是學術發表,視覺化表達能力愈來愈重要。如何運用平面設計與圖解技術,將複雜的學術概念具象化,不僅能夠提升研究的溝通效果,也能讓你的學術作品更具吸引力。那麼,作為一名碩博士生,如何有效入門平面設計,並逐步掌握圖解技巧呢? ▋從欣賞設計開始,提升視覺敏銳度
2024/09/25
3
【如何運用GPT與卡片盒筆記法,加速知識管理與成長】
盧曼(Niklas Luhmann)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對知識工作者影響深遠,尤其是在數位工具如 Obsidian 與 GPT 的加持下,這套系統更是無縫融入現代的工作流。最近我深入研究了盧曼的經典文章《與卡片盒溝通》,並透過 GPT 翻譯和精修,讓這篇複雜的德文文章以更符
2024/09/25
2
001 ◘ 如何將工作系統化以達到穩定進步?
日期和時間: 2024-06-02 08:50:23 地點:UCLA校園 課程名稱:聊聊目前的工作習慣與任務系統 關鍵詞 工作規劃 系統化 價值創造 知識點總結 工作習慣與規劃: 講述了如何規劃一週的工作,特別是利用禮拜天來安排一週的工作計劃,並且介紹了135任務法。 系統化與習慣
2024/06/02
10
【日更的技術:提升內容影響力與互動,我正在使用的3種次原子短文發布策略】
我在【日更的技術:從數據中認識讀者喜好,找到更加有價值寫作方向的3個策略】中介紹了如何透過文章相關的數據,來認識讀者喜好,進一步決定之後要創作的內容。 作為一位內容創作者, 有效地規劃和發布你的作品是至關重要的。 這篇文章特別適合那些希望最大化其文章影響力和讀者互動的作家。 以下是三種獨特的
2023/12/16
7
【評論即創作:將日常洞察轉化為豐富內容的策略】
將日常的評論和觀察轉化為有價值的創作內容, 是一種既實用又高效的寫作策略。 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吸收的信息, 還能促進我們的創意表達。 以下是從我的經驗中提煉出的幾個核心步驟, 幫助你將日常評論轉化為精彩的文章。 ▋步驟1 - 利用語音辨識記錄初始想法 當你閱讀或觀
2023/12/15
7
《探索筆記卡片:從瞬間想法到深入的知識管理》6:保值與更新:確保筆記持續價值的秘訣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筆記方法可能會改變。 不論是筆記的內容還是方法,都需要隨著學習的深入而進行調整。 持續的反思和嘗試是筆記進步的關鍵。 ▋我們的筆記方法為何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因為你寫筆記的目的也會換。
2023/09/10
17
4
《探索筆記卡片:從瞬間想法到深入的知識管理》5:寫作的魔力:如何透過原創筆記改變自己
對於筆記,有時我們會引用他人的段落,有時則用自己的話寫。 使用他人的句子可以作為學習的起點,但最終還是應該進行原創的寫作。 ▋你應該如何平衡引用和原創? 我的原則是,每引用一次,就原創五句話。 這五句話,其實可以用131寫作節奏來寫
2023/09/09
17
1
《探索筆記卡片:從瞬間想法到深入的知識管理》4:Obsidian vs. Notion:哪款筆記軟體更適合你的輸入與輸出
隨著筆記卡片的增加,某些軟體可能面臨效能問題。 例如,Obsidian軟體可能在卡片過多時讀取變慢。 但這些技術上的問題不應成為制約我們學習的障礙。
2023/09/08
22
《探索筆記卡片:從瞬間想法到深入的知識管理》3:解密學術論文:用卡片化學習突破知識障礙
學術論文的段落比網路文章更為複雜。 利用筆記卡片的方式來解析學術論文能夠提煉出更具價值的知識。 此外,卡片化的學習方法可能對學術研究特別有用。
2023/09/07
12
《探索筆記卡片:從瞬間想法到深入的知識管理》2:鮮為人知的寫作秘訣:掌握段落解構術!
每篇文章的段落都圍繞著特定的話題。 一個好的段落會圍繞著中心話題,且各句子間有很強的相關性。 通過拆解與分析段落,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核心意義。
2023/09/06
20
查看更多
AI寫作
使用Typeshare產生想法與文章,幫助你高效率完成寫作三階段
在2023年的12月30日,我又重新開始使用Typeshare。 Typeshare是Ship 30 for 30的線上寫作服務。 Typeshare提供AI輔助的寫作想法生成,以及寫作模板。
2023/12/30
12
2
🤖 想在未來讓更強大的AI更好幫助你?那你也要有足夠的個人數據。這是3個你現在就能開始培養的習慣。
AI要用得好,要有足夠的個人數據。 本文章分享我於2023年8月利用數位卡片盒持續累積個人文本數據的策略。
2023/08/03
4
🏆 AI卡片盒寫作指南:知識煉金,你需要這套思維用好Obsidian,GPT4與雪花寫作法
本文章分享我於2023年8月,結合AI與卡片盒筆記法的規模化寫作策略。
2023/08/02
2
使用Typeshare產生想法與文章,幫助你高效率完成寫作三階段
在2023年的12月30日,我又重新開始使用Typeshare。 Typeshare是Ship 30 for 30的線上寫作服務。 Typeshare提供AI輔助的寫作想法生成,以及寫作模板。
2023/12/30
12
2
🤖 想在未來讓更強大的AI更好幫助你?那你也要有足夠的個人數據。這是3個你現在就能開始培養的習慣。
AI要用得好,要有足夠的個人數據。 本文章分享我於2023年8月利用數位卡片盒持續累積個人文本數據的策略。
2023/08/03
4
🏆 AI卡片盒寫作指南:知識煉金,你需要這套思維用好Obsidian,GPT4與雪花寫作法
本文章分享我於2023年8月,結合AI與卡片盒筆記法的規模化寫作策略。
2023/08/02
2
紫式系列文
《從語音到文章: 運用AI工具,激增寫作效率》
在我們這個充斥資訊與忙碌的時代,寫作仍然是一個無可取代的自我表達和信息傳遞工具。不過,傳統的寫作方式經常令人覺得耗時和負擔重大。《從語音到文章:運用AI工具,激增寫作效率》系列文將為你展示如何利用現代科技,尤其是AI工具,來顯著提升寫作的效率和質量。
2023/09/07
20
2
《從語音到文章: 運用AI工具,激增寫作效率》
在我們這個充斥資訊與忙碌的時代,寫作仍然是一個無可取代的自我表達和信息傳遞工具。不過,傳統的寫作方式經常令人覺得耗時和負擔重大。《從語音到文章:運用AI工具,激增寫作效率》系列文將為你展示如何利用現代科技,尤其是AI工具,來顯著提升寫作的效率和質量。
2023/09/07
20
2
紫式思考
【從吳軍的矽谷來信到自我提升:探索資料科學家的成長之路】
吳軍的矽谷來信專欄中分享了優秀電腦工程師需要達到的幾個階段性目標,十分有趣,於此記錄一下,並自我反思。 目標一:對電腦科學的本質有了解 目標二:對電腦科學每年的變化要掌握 目標三:對於電腦科學的工具要用得隨心所欲 目標四:對產品設計要有常識 目標五:對未知的問題要知道如何解決 目標六
2024/04/27
8
【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的知識工作生產線】
紅色良品(等級0)- 資訊源索引 功能:將書籍和課程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種做法可以幫助你更快地從大量文本中找到需要的資訊。 藍色良品(等級1)- 資訊塊 功能:將書籍或課程中的具體內容段落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樣做可以讓你對特定知識點有更深
2024/04/24
9
打造卡片間的「強烈關係」:盧曼卡片盒秘籍 【紫式思考 EP001.A2】
探討盧曼卡片盒筆記的多個層面
2023/09/20
15
原子化表達:怎麼在極短時間內精煉你的觀點?【紫式思考 EP001.A1】
討論原子化表達的三個主要問題
2023/09/19
18
卡片化的力量:為什麼你應該用卡片盒筆記法學習?【紫式思考 EP001】
卡片盒筆記法系列:三大問題解析
2023/09/18
13
4
【從吳軍的矽谷來信到自我提升:探索資料科學家的成長之路】
吳軍的矽谷來信專欄中分享了優秀電腦工程師需要達到的幾個階段性目標,十分有趣,於此記錄一下,並自我反思。 目標一:對電腦科學的本質有了解 目標二:對電腦科學每年的變化要掌握 目標三:對於電腦科學的工具要用得隨心所欲 目標四:對產品設計要有常識 目標五:對未知的問題要知道如何解決 目標六
2024/04/27
8
【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的知識工作生產線】
紅色良品(等級0)- 資訊源索引 功能:將書籍和課程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種做法可以幫助你更快地從大量文本中找到需要的資訊。 藍色良品(等級1)- 資訊塊 功能:將書籍或課程中的具體內容段落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樣做可以讓你對特定知識點有更深
2024/04/24
9
打造卡片間的「強烈關係」:盧曼卡片盒秘籍 【紫式思考 EP001.A2】
探討盧曼卡片盒筆記的多個層面
2023/09/20
15
原子化表達:怎麼在極短時間內精煉你的觀點?【紫式思考 EP001.A1】
討論原子化表達的三個主要問題
2023/09/19
18
卡片化的力量:為什麼你應該用卡片盒筆記法學習?【紫式思考 EP001】
卡片盒筆記法系列:三大問題解析
2023/09/18
13
4
卡片盒筆記法
【如何運用GPT與卡片盒筆記法,加速知識管理與成長】
盧曼(Niklas Luhmann)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對知識工作者影響深遠,尤其是在數位工具如 Obsidian 與 GPT 的加持下,這套系統更是無縫融入現代的工作流。最近我深入研究了盧曼的經典文章《與卡片盒溝通》,並透過 GPT 翻譯和精修,讓這篇複雜的德文文章以更符
2024/09/25
2
2024夏季解讀盧曼《與卡片盒溝通》04|我們能否從盧曼的筆記法中看出寫作技巧?
One of the most basic presuppositions of communication is that the partners can mutually surprise each other. 溝通的基礎前提,是一方與另一方皆能互相為對方提供驚喜。 Only in
2024/05/23
5
2024夏季解讀盧曼《與卡片盒溝通》03|怎樣通過寫作提升知識工作的可靠性?
That slip boxes can be recommended as partners of communication is first of all due to a simple problem about technical and economic theoretical resea
2024/05/21
7
2024夏季解讀盧曼《與卡片盒溝通》02|人與卡片盒之間的溝通是否是真正的對話?
For generalizations or research that also applies to other cases, we need problems, concepts, and, whenever possible, theories. 如果推廣與研究要到其他的案例,我們至少需
2024/05/20
4
2024夏季解讀盧曼《與卡片盒溝通》01|盧曼與他的卡片盒之間有什麼特別的關係?
What follows is a piece of empirical sociology. 實證社會學是以經驗資料為基礎進行社會研究的社會學分支。 盧曼以自己的經驗,來講他的卡片盒筆記法。 It concerns me and someone else, namely my slip
2024/05/18
6
【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的知識工作生產線】
紅色良品(等級0)- 資訊源索引 功能:將書籍和課程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種做法可以幫助你更快地從大量文本中找到需要的資訊。 藍色良品(等級1)- 資訊塊 功能:將書籍或課程中的具體內容段落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樣做可以讓你對特定知識點有更深
2024/04/24
9
2024年1月29日:8張書目卡,30個想法
今天嘗試盡可能紀錄一天遇見的想法 8張書目卡,30個想法 很有意思
2024/01/30
12
1b 卡片編號
卡片編號系統的介紹 那我們今天來講EB這張卡片,EB這張卡片的名稱是卡片編號。對,卡片編號系統本身我可以說是這個盧曼卡片盒筆記法裡面最核心的一個概念。 卡片編號的重要性 你的卡片編號做得好的話,那你在做筆記的時候不用擔心卡片會存在一個你找不到的地方。而且你可以透過卡片編號的邏輯來讀出這張卡片與
2024/01/06
7
1a 卡片入庫
卡片入庫的概念 好,那我們今天來講卡片EA,標題是卡片入庫。卡片入庫的意思是把寫好的卡片放到卡片盒之中。 卡片盒的功能 那卡片盒呢,它是一種話題,它是一種脈絡。同一張卡片在不同的卡片盒裡面會產生不同的價值。 卡片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你可以想像,例如說同樣一個,比如說習慣這個概念,如果你把它用在
2024/01/06
9
1, 2 缺乏卡片入庫規則,筆記庫終將成為大型無效努力
卡片管理原則 好,那我們今天來講這個1-2號卡片。卡片的標題是「缺乏卡片入庫規則,筆記庫終將會成為大型的無效努力」。會寫這張卡片的原因,在於像我自己是很早期就開始使用Obsidian來做數位筆記。早期的時候也比較不知道做筆記應該要跟著什麼規則,所以以前就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當你在筆記庫裡面放的
2024/01/04
8
2
查看更多
【如何運用GPT與卡片盒筆記法,加速知識管理與成長】
盧曼(Niklas Luhmann)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對知識工作者影響深遠,尤其是在數位工具如 Obsidian 與 GPT 的加持下,這套系統更是無縫融入現代的工作流。最近我深入研究了盧曼的經典文章《與卡片盒溝通》,並透過 GPT 翻譯和精修,讓這篇複雜的德文文章以更符
2024/09/25
2
2024夏季解讀盧曼《與卡片盒溝通》04|我們能否從盧曼的筆記法中看出寫作技巧?
One of the most basic presuppositions of communication is that the partners can mutually surprise each other. 溝通的基礎前提,是一方與另一方皆能互相為對方提供驚喜。 Only in
2024/05/23
5
2024夏季解讀盧曼《與卡片盒溝通》03|怎樣通過寫作提升知識工作的可靠性?
That slip boxes can be recommended as partners of communication is first of all due to a simple problem about technical and economic theoretical resea
2024/05/21
7
2024夏季解讀盧曼《與卡片盒溝通》02|人與卡片盒之間的溝通是否是真正的對話?
For generalizations or research that also applies to other cases, we need problems, concepts, and, whenever possible, theories. 如果推廣與研究要到其他的案例,我們至少需
2024/05/20
4
2024夏季解讀盧曼《與卡片盒溝通》01|盧曼與他的卡片盒之間有什麼特別的關係?
What follows is a piece of empirical sociology. 實證社會學是以經驗資料為基礎進行社會研究的社會學分支。 盧曼以自己的經驗,來講他的卡片盒筆記法。 It concerns me and someone else, namely my slip
2024/05/18
6
【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的知識工作生產線】
紅色良品(等級0)- 資訊源索引 功能:將書籍和課程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種做法可以幫助你更快地從大量文本中找到需要的資訊。 藍色良品(等級1)- 資訊塊 功能:將書籍或課程中的具體內容段落轉化為Obsidian中可索引的筆記。這樣做可以讓你對特定知識點有更深
2024/04/24
9
2024年1月29日:8張書目卡,30個想法
今天嘗試盡可能紀錄一天遇見的想法 8張書目卡,30個想法 很有意思
2024/01/30
12
1b 卡片編號
卡片編號系統的介紹 那我們今天來講EB這張卡片,EB這張卡片的名稱是卡片編號。對,卡片編號系統本身我可以說是這個盧曼卡片盒筆記法裡面最核心的一個概念。 卡片編號的重要性 你的卡片編號做得好的話,那你在做筆記的時候不用擔心卡片會存在一個你找不到的地方。而且你可以透過卡片編號的邏輯來讀出這張卡片與
2024/01/06
7
1a 卡片入庫
卡片入庫的概念 好,那我們今天來講卡片EA,標題是卡片入庫。卡片入庫的意思是把寫好的卡片放到卡片盒之中。 卡片盒的功能 那卡片盒呢,它是一種話題,它是一種脈絡。同一張卡片在不同的卡片盒裡面會產生不同的價值。 卡片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你可以想像,例如說同樣一個,比如說習慣這個概念,如果你把它用在
2024/01/06
9
1, 2 缺乏卡片入庫規則,筆記庫終將成為大型無效努力
卡片管理原則 好,那我們今天來講這個1-2號卡片。卡片的標題是「缺乏卡片入庫規則,筆記庫終將會成為大型的無效努力」。會寫這張卡片的原因,在於像我自己是很早期就開始使用Obsidian來做數位筆記。早期的時候也比較不知道做筆記應該要跟著什麼規則,所以以前就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當你在筆記庫裡面放的
2024/01/04
8
2
查看更多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