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
44
免費公開
房間資訊
陽明心學,有如雷鳴閃電,有如甘霖活泉,它既是思想運動,亦是人性覺醒。近代學者章太炎說:日本維新亦由王學為其先導。梁啟超說:日本維新之治,心學之為用也。既然日本能受王陽明思想影響,激發人心,奮發自強,何以在中土,這些自家特產竟然會變成政權的絆腳石呢?
全部
全部
全部類型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
最新發佈
yidai zhongshi ye
2023/12/16
不憤激、不怨悔、不尤人、不畏懼
剛剛登入方格子,竟然有位新讀者追蹤我的〔陽明心學〕專題,實在難得。〔陽明心學〕一共寫了四十篇,由陽明先生的傳略,順序闡發其心學的核心,以致其弟子師友的遭遇。其中一位師友,出身進士,為官十五年,因追奉陽明心學,竟被藉故罷官還鄉,在回鄉途中,去信陽明問學,至於自身遭遇,則隻字不提,毫不憤激、不怨悔、不尤
5
yidai zhongshi ye
2023/12/16
不憤激、不怨悔、不尤人、不畏懼
剛剛登入方格子,竟然有位新讀者追蹤我的〔陽明心學〕專題,實在難得。〔陽明心學〕一共寫了四十篇,由陽明先生的傳略,順序闡發其心學的核心,以致其弟子師友的遭遇。其中一位師友,出身進士,為官十五年,因追奉陽明心學,竟被藉故罷官還鄉,在回鄉途中,去信陽明問學,至於自身遭遇,則隻字不提,毫不憤激、不怨悔、不尤
5
yidai zhongshi ye
2022/12/10
王陽明如何從黑暗中見曙光
當人生走進死暗的幽谷,不見天日,求助無門,還可以做些什麼?呼天搶地?抑或認命呀? 王陽明只是上書為同僚伸冤,仗義執言,說對諫官是不能因言獲罪的,結果因此而被下詔獄。忍受廷杖四十,已奄奄一息,被拖回大牢,恐怕還是九死一生的呀!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12/10
王陽明如何從黑暗中見曙光
當人生走進死暗的幽谷,不見天日,求助無門,還可以做些什麼?呼天搶地?抑或認命呀? 王陽明只是上書為同僚伸冤,仗義執言,說對諫官是不能因言獲罪的,結果因此而被下詔獄。忍受廷杖四十,已奄奄一息,被拖回大牢,恐怕還是九死一生的呀!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10/06
不憤激,不怨悔,不尤人,不畏懼
— —寵辱皆忘南元善(再刊)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10/06
不憤激,不怨悔,不尤人,不畏懼
— —寵辱皆忘南元善(再刊)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20
「援之以手」與「援之以道」
剛剛讀到陽明先生的《答顧東橋書》。陽明反問顧東橋:「吾子洞見時弊如此矣,亦將何以救之乎? 」 其實,要拯救時弊,不一定要「出手」的。孟子有個關於「嫂溺,援之以手」的典故;但天下溺,則援之以道。 蒼生陷溺,作為一個讀書人,也只能夠以聖賢正道來判別黑白,以良知來分辨是非。君以為然乎?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20
「援之以手」與「援之以道」
剛剛讀到陽明先生的《答顧東橋書》。陽明反問顧東橋:「吾子洞見時弊如此矣,亦將何以救之乎? 」 其實,要拯救時弊,不一定要「出手」的。孟子有個關於「嫂溺,援之以手」的典故;但天下溺,則援之以道。 蒼生陷溺,作為一個讀書人,也只能夠以聖賢正道來判別黑白,以良知來分辨是非。君以為然乎?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5
肝膽相照冀元亨
根據【王陽明年譜】陽明四十九年時的記載,有一宗冤案,可以說是陽明一生中最難過、最遺憾的。冤案的受害人,是陽明在龍場時的前期弟子——冀元亨。 孟子嘗謂:「天之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然則,元亨先生之大任何也?——忠堅正大,永垂後世。
5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5
肝膽相照冀元亨
根據【王陽明年譜】陽明四十九年時的記載,有一宗冤案,可以說是陽明一生中最難過、最遺憾的。冤案的受害人,是陽明在龍場時的前期弟子——冀元亨。 孟子嘗謂:「天之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然則,元亨先生之大任何也?——忠堅正大,永垂後世。
5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4
信仰
提起信仰,自然就會聯想到宗教信仰;但在中華道統文化裡,就不提宗教信仰的。 在商周時期,大都相信巫醫、巫術、占卜,無論是人生的抉擇、政事的取決,透過求神問卜,完完全全交託予鬼神,其實就是俯仰由他人。 人雖不是神,但也不該是鬼!珍重吧!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4
信仰
提起信仰,自然就會聯想到宗教信仰;但在中華道統文化裡,就不提宗教信仰的。 在商周時期,大都相信巫醫、巫術、占卜,無論是人生的抉擇、政事的取決,透過求神問卜,完完全全交託予鬼神,其實就是俯仰由他人。 人雖不是神,但也不該是鬼!珍重吧!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3
寵辱皆忘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 如何能夠如此坦然面對人生?皆因有道德信仰,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3
寵辱皆忘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 如何能夠如此坦然面對人生?皆因有道德信仰,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2
人心之距,私利之爭
之前提到孔子一句話「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人人果真都能自我克勝私欲,使視聽言動都合乎禮;那麼,天下人都能真誠相待,和諧共處,這就是天下歸仁的境界了。 《大學》開宗明義云: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良知本心,是治世的良方! (寫於2022年9月6日)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2
人心之距,私利之爭
之前提到孔子一句話「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人人果真都能自我克勝私欲,使視聽言動都合乎禮;那麼,天下人都能真誠相待,和諧共處,這就是天下歸仁的境界了。 《大學》開宗明義云: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良知本心,是治世的良方! (寫於2022年9月6日)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1
一心開二門
許多人都會問:良心在哪裡? 你憑良心時,良心就出來了;你不憑良心,良心就躲起來了。 你看家長督促孩子要用心寫作業,為什麼說要用心,而不說用手? 工作投不投入,也會說上心不上心。可見:心才是人的意識行為的主宰。 問題來了,心既是人的意識行為的主宰,那又何以要反求其放失之心?又何以要正心?
6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1
一心開二門
許多人都會問:良心在哪裡? 你憑良心時,良心就出來了;你不憑良心,良心就躲起來了。 你看家長督促孩子要用心寫作業,為什麼說要用心,而不說用手? 工作投不投入,也會說上心不上心。可見:心才是人的意識行為的主宰。 問題來了,心既是人的意識行為的主宰,那又何以要反求其放失之心?又何以要正心?
6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0
雞鳴狗盜講陽明
在第一講裡,筆者曾提及一些大陸學者,說:「即使在大學研究院突起一股王學熱潮,研究王學的人,恐怕也未必能與陽明先生的生命精神相應啊!」果然畀我話中! 以這樣的心態來看陽明,什麼「秘而不宣」呀?要偷雞摸狗嗎?這還能叫「陽明」嗎? 陽明先生的詩句說: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5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0
雞鳴狗盜講陽明
在第一講裡,筆者曾提及一些大陸學者,說:「即使在大學研究院突起一股王學熱潮,研究王學的人,恐怕也未必能與陽明先生的生命精神相應啊!」果然畀我話中! 以這樣的心態來看陽明,什麼「秘而不宣」呀?要偷雞摸狗嗎?這還能叫「陽明」嗎? 陽明先生的詩句說: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5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9
究竟王龍溪是不是叛逆師門?
筆者可以負責任地說:不是。龍溪尊敬陽明夫子,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就有如昔日子貢之尊敬孔子。這話怎麼講?那就要看看龍溪自入陽明師門的一些經歷,再參考龍溪中後期之著作,即可定論。 過了三年,在準備殿試前,由於閣部大臣多不喜陽明學,龍溪語緒山曰:「此非吾輩仕時也」,於是不就廷試而歸。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9
究竟王龍溪是不是叛逆師門?
筆者可以負責任地說:不是。龍溪尊敬陽明夫子,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就有如昔日子貢之尊敬孔子。這話怎麼講?那就要看看龍溪自入陽明師門的一些經歷,再參考龍溪中後期之著作,即可定論。 過了三年,在準備殿試前,由於閣部大臣多不喜陽明學,龍溪語緒山曰:「此非吾輩仕時也」,於是不就廷試而歸。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9
天泉證道之問題釐清(四)
單從【天泉證道紀】的記載來看,龍溪之言(或為其弟子之言),與陽明夫子的四句教義,實頗有出入,特別是龍溪把四句教改稱為「四有教」,這不但錢緒山當時不認可,即使陽明夫子在九泉之下得知,亦不會同意。 ⑥「四有」,是龍溪針對四句教而發的。 ⑦還有個小問題,關於提到顏淵和程明道的。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9
天泉證道之問題釐清(四)
單從【天泉證道紀】的記載來看,龍溪之言(或為其弟子之言),與陽明夫子的四句教義,實頗有出入,特別是龍溪把四句教改稱為「四有教」,這不但錢緒山當時不認可,即使陽明夫子在九泉之下得知,亦不會同意。 ⑥「四有」,是龍溪針對四句教而發的。 ⑦還有個小問題,關於提到顏淵和程明道的。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7
天泉證道之問題釐清(三)
上文提到究竟王龍溪是不是叛逆師門?是否要把陽明夫子所立的四句教的教義推翻又或修正?何以牟宗三先生最終卻論定龍溪為陽明的嫡系?這點留在問題釐清後再作另文交代。 接下來先繼續把「天泉證道」一些不是問題的問題釐清交代,再回過頭來看看龍溪的四無之說,是否叛逆師門。 (寫於2022年8月22日)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7
天泉證道之問題釐清(三)
上文提到究竟王龍溪是不是叛逆師門?是否要把陽明夫子所立的四句教的教義推翻又或修正?何以牟宗三先生最終卻論定龍溪為陽明的嫡系?這點留在問題釐清後再作另文交代。 接下來先繼續把「天泉證道」一些不是問題的問題釐清交代,再回過頭來看看龍溪的四無之說,是否叛逆師門。 (寫於2022年8月22日)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6
天泉證道之問題釐清(二)
③上文提到致良知教,別無他法;然則,王門有兩種教法嗎? 絕大多數的學者認為王門原是有二種教法,一是陽明的四句教(龍溪改稱為四有教,緒山是不同意的),而另一就是龍溪的四無論。 說王門有二種教法的,那怎能讓人信服? 故此,究竟王龍溪是不是叛逆師門?關於這個議題,還是值得探討的。
5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6
天泉證道之問題釐清(二)
③上文提到致良知教,別無他法;然則,王門有兩種教法嗎? 絕大多數的學者認為王門原是有二種教法,一是陽明的四句教(龍溪改稱為四有教,緒山是不同意的),而另一就是龍溪的四無論。 說王門有二種教法的,那怎能讓人信服? 故此,究竟王龍溪是不是叛逆師門?關於這個議題,還是值得探討的。
5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5
天泉證道之問題釐清(一)
當今研究王門「天泉證道」的學者甚眾,其論文可謂排山倒海,目不暇給。「天泉證道」,這可能是王學的一個懸案吧。 ①根據【王龍溪語錄•天泉證道紀】的記載: 「先生(龍溪)謂:夫子(陽明)立教隨時,謂之權法,未可執定。」 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明天續講。謝謝! (寫於2022年8月21日)
5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5
天泉證道之問題釐清(一)
當今研究王門「天泉證道」的學者甚眾,其論文可謂排山倒海,目不暇給。「天泉證道」,這可能是王學的一個懸案吧。 ①根據【王龍溪語錄•天泉證道紀】的記載: 「先生(龍溪)謂:夫子(陽明)立教隨時,謂之權法,未可執定。」 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明天續講。謝謝! (寫於2022年8月21日)
5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4
四有教與四無論之會通
首先要交代的,「四有教」乃是王龍溪及其弟子的叫法,陽明夫子生前並不知情的。四有之所以為有,其關鍵在於有所對治,亦即心、意、知、物必須步步對治,其對治的目標固是至善之境。 (寫於2022年8月30日)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4
四有教與四無論之會通
首先要交代的,「四有教」乃是王龍溪及其弟子的叫法,陽明夫子生前並不知情的。四有之所以為有,其關鍵在於有所對治,亦即心、意、知、物必須步步對治,其對治的目標固是至善之境。 (寫於2022年8月30日)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3
王龍溪的四無論(下)
良知心體的本身是無善無惡的,是超越於經驗層的,這點,陽明與龍溪都是一致的。 【原文】 ④天命之性粹然至善,神感神應,其機自不容已,無善可名,惡固本無,善亦不可得而有也。是謂無善無惡。 底下,分別就二者對良知的體受的不同處,探討龍溪是否背離陽明夫子之立教宗旨,又或二者是否有會通之處。謝謝!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3
王龍溪的四無論(下)
良知心體的本身是無善無惡的,是超越於經驗層的,這點,陽明與龍溪都是一致的。 【原文】 ④天命之性粹然至善,神感神應,其機自不容已,無善可名,惡固本無,善亦不可得而有也。是謂無善無惡。 底下,分別就二者對良知的體受的不同處,探討龍溪是否背離陽明夫子之立教宗旨,又或二者是否有會通之處。謝謝!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2
王龍溪的四無論(中)
上文提到王龍溪說,若悟得心是無善無惡之心,意即是無善無惡之意,知即是無善無惡之知,物亦是無善無惡之物。 這只是他的論點,以下析述龍溪的理據(這理據,王陽明生前並沒有看過的)。 【原文】 ③無心之心則藏密,無意之意則應圓,無知之知則體寂,無物之物則用神。 以上所講的,就是龍溪的四無論。
2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2
王龍溪的四無論(中)
上文提到王龍溪說,若悟得心是無善無惡之心,意即是無善無惡之意,知即是無善無惡之知,物亦是無善無惡之物。 這只是他的論點,以下析述龍溪的理據(這理據,王陽明生前並沒有看過的)。 【原文】 ③無心之心則藏密,無意之意則應圓,無知之知則體寂,無物之物則用神。 以上所講的,就是龍溪的四無論。
2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1
王龍溪的四無論(上)
前文所介紹龍溪之言,只是個觀點,故稱之為「四無之說」;如今根據【王龍溪語錄】所載,把龍溪的四無義理,作詳細析述,故稱之為「四無論」。 那麼,問題就來了。當今許多研究王陽明的四句教與王龍溪四無論的學者,都說王陽明終於都肯定龍溪的「四無論」。其實,王陽明一直都沒機會看到「四無論」,那又何來肯定不肯定?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1
王龍溪的四無論(上)
前文所介紹龍溪之言,只是個觀點,故稱之為「四無之說」;如今根據【王龍溪語錄】所載,把龍溪的四無義理,作詳細析述,故稱之為「四無論」。 那麼,問題就來了。當今許多研究王陽明的四句教與王龍溪四無論的學者,都說王陽明終於都肯定龍溪的「四無論」。其實,王陽明一直都沒機會看到「四無論」,那又何來肯定不肯定?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08/31
王龍溪的四無說
王汝中(龍溪)所持的觀點: 「若說心體無善無惡,意亦是無善無惡的意,知亦是無善無惡的知,物亦是無善無惡的物矣。若說意有善惡,畢竟心體有善惡在。」 龍溪的四無說,單憑上述所引者,其實並無詳細的分析,而只是一個觀點而已。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8/31
王龍溪的四無說
王汝中(龍溪)所持的觀點: 「若說心體無善無惡,意亦是無善無惡的意,知亦是無善無惡的知,物亦是無善無惡的物矣。若說意有善惡,畢竟心體有善惡在。」 龍溪的四無說,單憑上述所引者,其實並無詳細的分析,而只是一個觀點而已。
4
加入
全部
全部
全部類型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
最新發佈
yidai zhongshi ye
2023/12/16
不憤激、不怨悔、不尤人、不畏懼
剛剛登入方格子,竟然有位新讀者追蹤我的〔陽明心學〕專題,實在難得。〔陽明心學〕一共寫了四十篇,由陽明先生的傳略,順序闡發其心學的核心,以致其弟子師友的遭遇。其中一位師友,出身進士,為官十五年,因追奉陽明心學,竟被藉故罷官還鄉,在回鄉途中,去信陽明問學,至於自身遭遇,則隻字不提,毫不憤激、不怨悔、不尤
5
yidai zhongshi ye
2023/12/16
不憤激、不怨悔、不尤人、不畏懼
剛剛登入方格子,竟然有位新讀者追蹤我的〔陽明心學〕專題,實在難得。〔陽明心學〕一共寫了四十篇,由陽明先生的傳略,順序闡發其心學的核心,以致其弟子師友的遭遇。其中一位師友,出身進士,為官十五年,因追奉陽明心學,竟被藉故罷官還鄉,在回鄉途中,去信陽明問學,至於自身遭遇,則隻字不提,毫不憤激、不怨悔、不尤
5
yidai zhongshi ye
2022/12/10
王陽明如何從黑暗中見曙光
當人生走進死暗的幽谷,不見天日,求助無門,還可以做些什麼?呼天搶地?抑或認命呀? 王陽明只是上書為同僚伸冤,仗義執言,說對諫官是不能因言獲罪的,結果因此而被下詔獄。忍受廷杖四十,已奄奄一息,被拖回大牢,恐怕還是九死一生的呀!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12/10
王陽明如何從黑暗中見曙光
當人生走進死暗的幽谷,不見天日,求助無門,還可以做些什麼?呼天搶地?抑或認命呀? 王陽明只是上書為同僚伸冤,仗義執言,說對諫官是不能因言獲罪的,結果因此而被下詔獄。忍受廷杖四十,已奄奄一息,被拖回大牢,恐怕還是九死一生的呀!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10/06
不憤激,不怨悔,不尤人,不畏懼
— —寵辱皆忘南元善(再刊)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10/06
不憤激,不怨悔,不尤人,不畏懼
— —寵辱皆忘南元善(再刊)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20
「援之以手」與「援之以道」
剛剛讀到陽明先生的《答顧東橋書》。陽明反問顧東橋:「吾子洞見時弊如此矣,亦將何以救之乎? 」 其實,要拯救時弊,不一定要「出手」的。孟子有個關於「嫂溺,援之以手」的典故;但天下溺,則援之以道。 蒼生陷溺,作為一個讀書人,也只能夠以聖賢正道來判別黑白,以良知來分辨是非。君以為然乎?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20
「援之以手」與「援之以道」
剛剛讀到陽明先生的《答顧東橋書》。陽明反問顧東橋:「吾子洞見時弊如此矣,亦將何以救之乎? 」 其實,要拯救時弊,不一定要「出手」的。孟子有個關於「嫂溺,援之以手」的典故;但天下溺,則援之以道。 蒼生陷溺,作為一個讀書人,也只能夠以聖賢正道來判別黑白,以良知來分辨是非。君以為然乎?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5
肝膽相照冀元亨
根據【王陽明年譜】陽明四十九年時的記載,有一宗冤案,可以說是陽明一生中最難過、最遺憾的。冤案的受害人,是陽明在龍場時的前期弟子——冀元亨。 孟子嘗謂:「天之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然則,元亨先生之大任何也?——忠堅正大,永垂後世。
5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5
肝膽相照冀元亨
根據【王陽明年譜】陽明四十九年時的記載,有一宗冤案,可以說是陽明一生中最難過、最遺憾的。冤案的受害人,是陽明在龍場時的前期弟子——冀元亨。 孟子嘗謂:「天之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然則,元亨先生之大任何也?——忠堅正大,永垂後世。
5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4
信仰
提起信仰,自然就會聯想到宗教信仰;但在中華道統文化裡,就不提宗教信仰的。 在商周時期,大都相信巫醫、巫術、占卜,無論是人生的抉擇、政事的取決,透過求神問卜,完完全全交託予鬼神,其實就是俯仰由他人。 人雖不是神,但也不該是鬼!珍重吧!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4
信仰
提起信仰,自然就會聯想到宗教信仰;但在中華道統文化裡,就不提宗教信仰的。 在商周時期,大都相信巫醫、巫術、占卜,無論是人生的抉擇、政事的取決,透過求神問卜,完完全全交託予鬼神,其實就是俯仰由他人。 人雖不是神,但也不該是鬼!珍重吧!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3
寵辱皆忘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 如何能夠如此坦然面對人生?皆因有道德信仰,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3
寵辱皆忘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 如何能夠如此坦然面對人生?皆因有道德信仰,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2
人心之距,私利之爭
之前提到孔子一句話「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人人果真都能自我克勝私欲,使視聽言動都合乎禮;那麼,天下人都能真誠相待,和諧共處,這就是天下歸仁的境界了。 《大學》開宗明義云: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良知本心,是治世的良方! (寫於2022年9月6日)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2
人心之距,私利之爭
之前提到孔子一句話「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人人果真都能自我克勝私欲,使視聽言動都合乎禮;那麼,天下人都能真誠相待,和諧共處,這就是天下歸仁的境界了。 《大學》開宗明義云: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良知本心,是治世的良方! (寫於2022年9月6日)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1
一心開二門
許多人都會問:良心在哪裡? 你憑良心時,良心就出來了;你不憑良心,良心就躲起來了。 你看家長督促孩子要用心寫作業,為什麼說要用心,而不說用手? 工作投不投入,也會說上心不上心。可見:心才是人的意識行為的主宰。 問題來了,心既是人的意識行為的主宰,那又何以要反求其放失之心?又何以要正心?
6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1
一心開二門
許多人都會問:良心在哪裡? 你憑良心時,良心就出來了;你不憑良心,良心就躲起來了。 你看家長督促孩子要用心寫作業,為什麼說要用心,而不說用手? 工作投不投入,也會說上心不上心。可見:心才是人的意識行為的主宰。 問題來了,心既是人的意識行為的主宰,那又何以要反求其放失之心?又何以要正心?
6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0
雞鳴狗盜講陽明
在第一講裡,筆者曾提及一些大陸學者,說:「即使在大學研究院突起一股王學熱潮,研究王學的人,恐怕也未必能與陽明先生的生命精神相應啊!」果然畀我話中! 以這樣的心態來看陽明,什麼「秘而不宣」呀?要偷雞摸狗嗎?這還能叫「陽明」嗎? 陽明先生的詩句說: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5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10
雞鳴狗盜講陽明
在第一講裡,筆者曾提及一些大陸學者,說:「即使在大學研究院突起一股王學熱潮,研究王學的人,恐怕也未必能與陽明先生的生命精神相應啊!」果然畀我話中! 以這樣的心態來看陽明,什麼「秘而不宣」呀?要偷雞摸狗嗎?這還能叫「陽明」嗎? 陽明先生的詩句說: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5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9
究竟王龍溪是不是叛逆師門?
筆者可以負責任地說:不是。龍溪尊敬陽明夫子,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就有如昔日子貢之尊敬孔子。這話怎麼講?那就要看看龍溪自入陽明師門的一些經歷,再參考龍溪中後期之著作,即可定論。 過了三年,在準備殿試前,由於閣部大臣多不喜陽明學,龍溪語緒山曰:「此非吾輩仕時也」,於是不就廷試而歸。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9
究竟王龍溪是不是叛逆師門?
筆者可以負責任地說:不是。龍溪尊敬陽明夫子,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就有如昔日子貢之尊敬孔子。這話怎麼講?那就要看看龍溪自入陽明師門的一些經歷,再參考龍溪中後期之著作,即可定論。 過了三年,在準備殿試前,由於閣部大臣多不喜陽明學,龍溪語緒山曰:「此非吾輩仕時也」,於是不就廷試而歸。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9
天泉證道之問題釐清(四)
單從【天泉證道紀】的記載來看,龍溪之言(或為其弟子之言),與陽明夫子的四句教義,實頗有出入,特別是龍溪把四句教改稱為「四有教」,這不但錢緒山當時不認可,即使陽明夫子在九泉之下得知,亦不會同意。 ⑥「四有」,是龍溪針對四句教而發的。 ⑦還有個小問題,關於提到顏淵和程明道的。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9
天泉證道之問題釐清(四)
單從【天泉證道紀】的記載來看,龍溪之言(或為其弟子之言),與陽明夫子的四句教義,實頗有出入,特別是龍溪把四句教改稱為「四有教」,這不但錢緒山當時不認可,即使陽明夫子在九泉之下得知,亦不會同意。 ⑥「四有」,是龍溪針對四句教而發的。 ⑦還有個小問題,關於提到顏淵和程明道的。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7
天泉證道之問題釐清(三)
上文提到究竟王龍溪是不是叛逆師門?是否要把陽明夫子所立的四句教的教義推翻又或修正?何以牟宗三先生最終卻論定龍溪為陽明的嫡系?這點留在問題釐清後再作另文交代。 接下來先繼續把「天泉證道」一些不是問題的問題釐清交代,再回過頭來看看龍溪的四無之說,是否叛逆師門。 (寫於2022年8月22日)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7
天泉證道之問題釐清(三)
上文提到究竟王龍溪是不是叛逆師門?是否要把陽明夫子所立的四句教的教義推翻又或修正?何以牟宗三先生最終卻論定龍溪為陽明的嫡系?這點留在問題釐清後再作另文交代。 接下來先繼續把「天泉證道」一些不是問題的問題釐清交代,再回過頭來看看龍溪的四無之說,是否叛逆師門。 (寫於2022年8月22日)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6
天泉證道之問題釐清(二)
③上文提到致良知教,別無他法;然則,王門有兩種教法嗎? 絕大多數的學者認為王門原是有二種教法,一是陽明的四句教(龍溪改稱為四有教,緒山是不同意的),而另一就是龍溪的四無論。 說王門有二種教法的,那怎能讓人信服? 故此,究竟王龍溪是不是叛逆師門?關於這個議題,還是值得探討的。
5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6
天泉證道之問題釐清(二)
③上文提到致良知教,別無他法;然則,王門有兩種教法嗎? 絕大多數的學者認為王門原是有二種教法,一是陽明的四句教(龍溪改稱為四有教,緒山是不同意的),而另一就是龍溪的四無論。 說王門有二種教法的,那怎能讓人信服? 故此,究竟王龍溪是不是叛逆師門?關於這個議題,還是值得探討的。
5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5
天泉證道之問題釐清(一)
當今研究王門「天泉證道」的學者甚眾,其論文可謂排山倒海,目不暇給。「天泉證道」,這可能是王學的一個懸案吧。 ①根據【王龍溪語錄•天泉證道紀】的記載: 「先生(龍溪)謂:夫子(陽明)立教隨時,謂之權法,未可執定。」 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明天續講。謝謝! (寫於2022年8月21日)
5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5
天泉證道之問題釐清(一)
當今研究王門「天泉證道」的學者甚眾,其論文可謂排山倒海,目不暇給。「天泉證道」,這可能是王學的一個懸案吧。 ①根據【王龍溪語錄•天泉證道紀】的記載: 「先生(龍溪)謂:夫子(陽明)立教隨時,謂之權法,未可執定。」 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明天續講。謝謝! (寫於2022年8月21日)
5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4
四有教與四無論之會通
首先要交代的,「四有教」乃是王龍溪及其弟子的叫法,陽明夫子生前並不知情的。四有之所以為有,其關鍵在於有所對治,亦即心、意、知、物必須步步對治,其對治的目標固是至善之境。 (寫於2022年8月30日)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4
四有教與四無論之會通
首先要交代的,「四有教」乃是王龍溪及其弟子的叫法,陽明夫子生前並不知情的。四有之所以為有,其關鍵在於有所對治,亦即心、意、知、物必須步步對治,其對治的目標固是至善之境。 (寫於2022年8月30日)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3
王龍溪的四無論(下)
良知心體的本身是無善無惡的,是超越於經驗層的,這點,陽明與龍溪都是一致的。 【原文】 ④天命之性粹然至善,神感神應,其機自不容已,無善可名,惡固本無,善亦不可得而有也。是謂無善無惡。 底下,分別就二者對良知的體受的不同處,探討龍溪是否背離陽明夫子之立教宗旨,又或二者是否有會通之處。謝謝!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3
王龍溪的四無論(下)
良知心體的本身是無善無惡的,是超越於經驗層的,這點,陽明與龍溪都是一致的。 【原文】 ④天命之性粹然至善,神感神應,其機自不容已,無善可名,惡固本無,善亦不可得而有也。是謂無善無惡。 底下,分別就二者對良知的體受的不同處,探討龍溪是否背離陽明夫子之立教宗旨,又或二者是否有會通之處。謝謝!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2
王龍溪的四無論(中)
上文提到王龍溪說,若悟得心是無善無惡之心,意即是無善無惡之意,知即是無善無惡之知,物亦是無善無惡之物。 這只是他的論點,以下析述龍溪的理據(這理據,王陽明生前並沒有看過的)。 【原文】 ③無心之心則藏密,無意之意則應圓,無知之知則體寂,無物之物則用神。 以上所講的,就是龍溪的四無論。
2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2
王龍溪的四無論(中)
上文提到王龍溪說,若悟得心是無善無惡之心,意即是無善無惡之意,知即是無善無惡之知,物亦是無善無惡之物。 這只是他的論點,以下析述龍溪的理據(這理據,王陽明生前並沒有看過的)。 【原文】 ③無心之心則藏密,無意之意則應圓,無知之知則體寂,無物之物則用神。 以上所講的,就是龍溪的四無論。
2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1
王龍溪的四無論(上)
前文所介紹龍溪之言,只是個觀點,故稱之為「四無之說」;如今根據【王龍溪語錄】所載,把龍溪的四無義理,作詳細析述,故稱之為「四無論」。 那麼,問題就來了。當今許多研究王陽明的四句教與王龍溪四無論的學者,都說王陽明終於都肯定龍溪的「四無論」。其實,王陽明一直都沒機會看到「四無論」,那又何來肯定不肯定?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09/01
王龍溪的四無論(上)
前文所介紹龍溪之言,只是個觀點,故稱之為「四無之說」;如今根據【王龍溪語錄】所載,把龍溪的四無義理,作詳細析述,故稱之為「四無論」。 那麼,問題就來了。當今許多研究王陽明的四句教與王龍溪四無論的學者,都說王陽明終於都肯定龍溪的「四無論」。其實,王陽明一直都沒機會看到「四無論」,那又何來肯定不肯定?
3
yidai zhongshi ye
2022/08/31
王龍溪的四無說
王汝中(龍溪)所持的觀點: 「若說心體無善無惡,意亦是無善無惡的意,知亦是無善無惡的知,物亦是無善無惡的物矣。若說意有善惡,畢竟心體有善惡在。」 龍溪的四無說,單憑上述所引者,其實並無詳細的分析,而只是一個觀點而已。
4
yidai zhongshi ye
2022/08/31
王龍溪的四無說
王汝中(龍溪)所持的觀點: 「若說心體無善無惡,意亦是無善無惡的意,知亦是無善無惡的知,物亦是無善無惡的物矣。若說意有善惡,畢竟心體有善惡在。」 龍溪的四無說,單憑上述所引者,其實並無詳細的分析,而只是一個觀點而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