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Top 5
1
【刑事】到底什麼是「偵查不公開」?誰應該遵守「偵查不公開」?
2
【勞基法】雇主須知的勞檢3大重要文件!
3
【勞基法】五大常見加班費違法態樣之三:雇主可否規定加班未滿半小時或1小時不給加班費?
4
【勞基法】五大常見加班費違法態樣之四:雇主在計算加班費時可否僅以1.33或1.66計給?
5
【家事法】當父母離婚分居,可供孩子閱讀的繪本介紹
1
【刑事】到底什麼是「偵查不公開」?誰應該遵守「偵查不公開」?
2
【勞基法】雇主須知的勞檢3大重要文件!
3
【勞基法】五大常見加班費違法態樣之三:雇主可否規定加班未滿半小時或1小時不給加班費?
4
【勞基法】五大常見加班費違法態樣之四:雇主在計算加班費時可否僅以1.33或1.66計給?
5
【家事法】當父母離婚分居,可供孩子閱讀的繪本介紹
知言法律快訊
【民法】別再說「老了就交給命運」:高齡社會裡,你可以有更多選擇權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生活的法律安排愈來愈重要。在健康時就主動規劃老後人生,介紹三大關鍵法律工具:預立醫療決定與醫療委任代理人、意定監護契約、遺囑與信託。這些安排不僅保障個人意願與尊嚴,也能減輕家人壓力與爭議。面對不可避免的老化與不確定風險,愈早了解並啟動法律準備,是對人生與家人的負責任選擇。
2025/07/04
2
【公法】橘色警示下的中國旅遊風險:看懂「國安」紅線到底在哪?
隨著中國反臺獨22條與國安新法相繼上路,臺灣對赴中旅遊發布橘色警示。中國雖稱只針對「臺獨頑固分子」,但法律構成要件模糊、國安定義廣泛,許多看似平常的行為如學術交流、拍照、網路發言,皆可能觸法。從李明哲到富察等案例顯示,在法律不明確與執法恣意的情況下,無論是否觸碰敏感議題,臺灣人赴中存在實質法律風險。
2025/06/27
1
【民法】配偶過世,姻親還要綁一輩子?從日本「死後離婚」看臺灣姻親制度
配偶過世之後,是否仍得繼續扮演媳婦、女婿的角色?日本立法允許「死後離婚」,讓健在配偶能單方面切割與夫家的姻親關係;但在臺灣,即使配偶已離世,姻親關係依然存續。金門地方法院與最高法院對此有何見解?本集將帶您了解「死後離婚」的制度背景、兩國法律差異與實務爭議,並探討未來臺灣是否應修法鬆綁身分關係的羈絆。
2025/06/19
1
【家事法】婚姻就像開公司:為何你的婚姻需要「法人」思維?
婚姻不只是愛情的延伸,更像是兩個人共同創辦的一間公司。從找伴侶、訂契約、經營、育兒,到可能的分家清算,都與公司營運流程驚人雷同。 婚前應有「法人思維」,簽訂協議並做好風險管理。不論是婚姻初始的熱情,還是未來的摩擦分歧,若能預先設計制度與責任分工,婚姻也能邁向永續經營。
2025/06/12
【程序法】打官司不是唯一出路!三種調解模式破解訴訟迷思,讓紛爭不再難解!
當遇到糾紛時,上法院真的總是最好的選擇嗎?臺灣法律早已發展出多元的紛爭解決機制,其中和解與調解不僅能節省時間與金錢,更符合當事人的真實需求。從傳統鄉鎮調解到現代化的促進式、評價式與轉換式調解,不同的調解方式正逐步專業化。在有法律爭點的案件中,律師的協助不僅保障權益,更可能讓結果比打官司還有效率。
2025/06/06
2
1
【勞基法】不是你太玻璃心,從法律角度辨識什麼是職場霸凌
臺灣一名資訊分析師疑遭職場霸凌輕生,引爆社會對職場霸凌的關注。據調查,高達83%的上班族曾自覺受害。職場霸凌不等同於嚴格管理,而是指長期不合理、敵意的對待行為,可能涉及法律責任。但司法實務對「長期性」與「主管指導權限」仍存認定困難。職場不該是江湖,而應是每個人都能安心發揮的地方。
2025/05/30
1
【勞基法】血淚交織的1984,臺灣礦災悲歌如何催生勞工權益的曙光?
1984年臺灣接連發生三起重大礦災,奪走逾兩百名礦工性命,揭露礦工在高風險環境下的血汗處境。政府面對民意壓力,在同年通過《勞動基準法》,為勞工權益奠定法制基礎。催生臺灣職業安全保障意識的萌芽,並促成後續塵肺症補償、職災保險等制度改革,讓歷史的犧牲轉化為制度的進步。每條生命都寫下勞工法制史的轉捩點。
2025/05/23
1
【公法】從賴總統礦寮爭議,看臺灣百年土地變遷與礦工後代的居住正義困境
賴清德總統老家礦寮是否合法,輿論關注,這並非單一個案,而是臺灣百年土地制度演變縮影。清末口頭交易、日治登記對抗主義,到國民政府確立登記對世效,政權更迭與法制轉變致許多民眾在不知情下失去土地權利。憲法判決指出國家無憲法保障財產權,揭開人民與國家在土地正義的緊張關係。礦寮之爭是制度問題,也是歷史的縮影。
2025/05/16
【刑法】一句「北七」就吃官司?從罵人價目表談公然侮辱罪的存廢辯論
在臺灣,一句「幹」或「北七」都有可能構成刑法公然侮辱罪,引發社會對言論自由與人格尊嚴界線的激烈討論。憲法法庭針對該罪進行審查,雖未直接宣告違憲,但要求實務上以更細緻的個案檢驗標準處理。學界則對「罵人價目表」、司法資源浪費、性別不平等等現象提出批判。公然侮辱罪是否該除罪化,仍是臺灣民主社會的重要爭點。
2025/05/09
1
【家事法】理性與愛情的交會:談婚前協議
婚前協議往往被認為不吉利,但其實,它是對婚姻的一種負責任規劃。現行法定財產制適用「夫妻剩餘財產分配制」,但不一定適用於所有情況,例如婚前財產孳息、房貸增值、企業經營獨立性等問題。因此,婚前協議能量身打造財產分配方式,避免日後紛爭。婚姻不只是浪漫承諾,理性規劃,才能讓愛更穩固長久。
2025/05/02
查看更多
【民法】別再說「老了就交給命運」:高齡社會裡,你可以有更多選擇權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生活的法律安排愈來愈重要。在健康時就主動規劃老後人生,介紹三大關鍵法律工具:預立醫療決定與醫療委任代理人、意定監護契約、遺囑與信託。這些安排不僅保障個人意願與尊嚴,也能減輕家人壓力與爭議。面對不可避免的老化與不確定風險,愈早了解並啟動法律準備,是對人生與家人的負責任選擇。
2025/07/04
2
【公法】橘色警示下的中國旅遊風險:看懂「國安」紅線到底在哪?
隨著中國反臺獨22條與國安新法相繼上路,臺灣對赴中旅遊發布橘色警示。中國雖稱只針對「臺獨頑固分子」,但法律構成要件模糊、國安定義廣泛,許多看似平常的行為如學術交流、拍照、網路發言,皆可能觸法。從李明哲到富察等案例顯示,在法律不明確與執法恣意的情況下,無論是否觸碰敏感議題,臺灣人赴中存在實質法律風險。
2025/06/27
1
【民法】配偶過世,姻親還要綁一輩子?從日本「死後離婚」看臺灣姻親制度
配偶過世之後,是否仍得繼續扮演媳婦、女婿的角色?日本立法允許「死後離婚」,讓健在配偶能單方面切割與夫家的姻親關係;但在臺灣,即使配偶已離世,姻親關係依然存續。金門地方法院與最高法院對此有何見解?本集將帶您了解「死後離婚」的制度背景、兩國法律差異與實務爭議,並探討未來臺灣是否應修法鬆綁身分關係的羈絆。
2025/06/19
1
【家事法】婚姻就像開公司:為何你的婚姻需要「法人」思維?
婚姻不只是愛情的延伸,更像是兩個人共同創辦的一間公司。從找伴侶、訂契約、經營、育兒,到可能的分家清算,都與公司營運流程驚人雷同。 婚前應有「法人思維」,簽訂協議並做好風險管理。不論是婚姻初始的熱情,還是未來的摩擦分歧,若能預先設計制度與責任分工,婚姻也能邁向永續經營。
2025/06/12
【程序法】打官司不是唯一出路!三種調解模式破解訴訟迷思,讓紛爭不再難解!
當遇到糾紛時,上法院真的總是最好的選擇嗎?臺灣法律早已發展出多元的紛爭解決機制,其中和解與調解不僅能節省時間與金錢,更符合當事人的真實需求。從傳統鄉鎮調解到現代化的促進式、評價式與轉換式調解,不同的調解方式正逐步專業化。在有法律爭點的案件中,律師的協助不僅保障權益,更可能讓結果比打官司還有效率。
2025/06/06
2
1
【勞基法】不是你太玻璃心,從法律角度辨識什麼是職場霸凌
臺灣一名資訊分析師疑遭職場霸凌輕生,引爆社會對職場霸凌的關注。據調查,高達83%的上班族曾自覺受害。職場霸凌不等同於嚴格管理,而是指長期不合理、敵意的對待行為,可能涉及法律責任。但司法實務對「長期性」與「主管指導權限」仍存認定困難。職場不該是江湖,而應是每個人都能安心發揮的地方。
2025/05/30
1
【勞基法】血淚交織的1984,臺灣礦災悲歌如何催生勞工權益的曙光?
1984年臺灣接連發生三起重大礦災,奪走逾兩百名礦工性命,揭露礦工在高風險環境下的血汗處境。政府面對民意壓力,在同年通過《勞動基準法》,為勞工權益奠定法制基礎。催生臺灣職業安全保障意識的萌芽,並促成後續塵肺症補償、職災保險等制度改革,讓歷史的犧牲轉化為制度的進步。每條生命都寫下勞工法制史的轉捩點。
2025/05/23
1
【公法】從賴總統礦寮爭議,看臺灣百年土地變遷與礦工後代的居住正義困境
賴清德總統老家礦寮是否合法,輿論關注,這並非單一個案,而是臺灣百年土地制度演變縮影。清末口頭交易、日治登記對抗主義,到國民政府確立登記對世效,政權更迭與法制轉變致許多民眾在不知情下失去土地權利。憲法判決指出國家無憲法保障財產權,揭開人民與國家在土地正義的緊張關係。礦寮之爭是制度問題,也是歷史的縮影。
2025/05/16
【刑法】一句「北七」就吃官司?從罵人價目表談公然侮辱罪的存廢辯論
在臺灣,一句「幹」或「北七」都有可能構成刑法公然侮辱罪,引發社會對言論自由與人格尊嚴界線的激烈討論。憲法法庭針對該罪進行審查,雖未直接宣告違憲,但要求實務上以更細緻的個案檢驗標準處理。學界則對「罵人價目表」、司法資源浪費、性別不平等等現象提出批判。公然侮辱罪是否該除罪化,仍是臺灣民主社會的重要爭點。
2025/05/09
1
【家事法】理性與愛情的交會:談婚前協議
婚前協議往往被認為不吉利,但其實,它是對婚姻的一種負責任規劃。現行法定財產制適用「夫妻剩餘財產分配制」,但不一定適用於所有情況,例如婚前財產孳息、房貸增值、企業經營獨立性等問題。因此,婚前協議能量身打造財產分配方式,避免日後紛爭。婚姻不只是浪漫承諾,理性規劃,才能讓愛更穩固長久。
2025/05/02
查看更多
知言主持節目
【兩岸法律信箱】以教育之名,課堂上能不能播放限制級影片
高雄高中教師在課堂播放限制級電影《為愛朗讀》,引發學生投訴與社會議論。儘管教師強調為課程鋪陳、非強制觀影,仍被質疑違反兒少法規。本集許律師將分析兒少法第44條與電影分級制度的法律界線,探討在教育自由與兒少保護間,法律該如何拿捏分寸?同時也比較中國電影事前審查制度,反思民主社會中教育與言論自由的底線。
2025/07/05
1
【兩岸法律信箱】法庭錄音光碟可以另作他用嗎?
立法院質詢時播放偵訊錄音,引發「示範帶」與實際卷證混淆的爭議。究竟偵訊錄音光碟可否公開播放? 本集許律師深入解析偵訊過程的法律規範、閱卷限制、以及違規播放的法律責任,並與中國制度進行比較,說明兩岸在偵審過程中對人權保障與程序透明的差異與落差。
2025/06/29
1
【兩岸法律信箱】從圍棋神童墜樓與剴剴案談兒少保護
【中國朱某鑫案】【臺灣愷愷案】兩起悲劇震撼社會,也揭開兩岸兒少保護制度的裂縫。本集從《兒童權利公約》出發,對照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執行落差與臺灣社安網的制度斷層,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愛與管教,更是法律與制度上的安全保障。
2025/06/21
【兩岸法律信箱】脫褲才能請假?從中國女學生事件比較兩岸生理假差異
中國北京一所大學爆出女學生被要求「脫褲證明生理期」才能請假,引發社會輿論譁然。此事件暴露出中國在女性生理假制度與隱私保障上的法律缺口。相較之下,臺灣自2014年起已建立相對人性化的生理假制度,無須附醫療證明。許律師將從性別平等工作法、敵意性騷擾,解析臺灣與中國關於生理假制度的請假程序與背後價值觀。
2025/06/14
【兩岸法律信箱】鏡頭下的審判,正義是被揭露還是被操控?談法庭直播
民眾黨推動法庭直播修法,主張以「陽光進入司法」為由,讓社會矚目案件得以公開直播。 本集許律師從憲法保障的「公開審理」原則,到中國法庭直播經驗再回看臺灣現況,我們該問的不是「要不要直播」,而是「直播是否真能帶來司法透明?」還是只讓正義變成社群流量?
2025/06/07
1
【兩岸法律信箱】老了誰來照顧我?兩岸監護法制討論
臺灣與中國都已步入高齡社會,成年監護制度也正面臨全面轉型。從「禁治產」到「意定監護」,兩岸法律各自演進卻也暴露出制度漏洞與實務挑戰。許律師將深入解析兩岸的監護制度演變歷程,並以穎川建忠與李鍾桂兩大實例,反思當監護人不再是家人專利,法律如何保障晚年生活的自主與尊嚴。老年,不該是一場法律上的孤島冒險。
2025/06/01
【兩岸法律信箱】想像共同體:臺灣「我們」的圖像
「誰值得成為公民」?亞亞事件引爆中配國籍爭議,立委提議修《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要求中配放棄中國籍才能取得我國身分證,引發「想像共同體」法理辯論。外配須經歸化考試、放棄原國籍,中配卻僅憑時間與婚姻取得身分,此差異是否違反平等原則?國籍、戶籍、政治忠誠與民主共同體認同的制度基礎,再次成為法治社會的考驗。
2025/05/25
1
【兩岸法律信箱】當器官被視為國家資源,談中國移植制度的倫理危機
藝人TANK赴中接受心肝移植手術引發熱議,國臺辦將其包裝為「兩岸手足情」樣板。中國器官移植長期面臨倫理爭議,包括死囚、政治犯甚至嬰兒供體來源。中國的供體機制與快速安排手術時間點,令國際質疑其醫療透明度與人權侵害。臺灣民眾赴中移植,牽涉地下仲介、洗錢及器官買賣犯罪問題,凸顯跨境移植的監督與人權風險。
2025/05/18
【兩岸法律信箱】不是先搶先贏,比較兩岸子女監護制度
1996年前,臺灣《民法》對子女親權採「父權優先」,引發性別不平等與監護權爭議。釋字第365號揭示此規定違憲,促成1996年修法,以「子女最佳利益」為核心原則。 本集回顧此法律演變,並深入探討跨國子女監護問題,包括海牙公約精神、臺灣義大利監護案、中國子女藏匿問題,及其背後所涉的司法救濟與制度挑戰。
2025/05/11
1
【兩岸法律信箱】中國國安新法上路,臺灣人赴中旅遊的風險分析
近年中國強化反間諜法、國安法執行,赴中旅遊風險日益升高。從富察、李明哲、李孟居等案可見,即使一般臺灣民眾從事學術、探親或拍照等行為,都可能被冠上「間諜」「顛覆國家政權」「為境外提供情報」等罪名。中國雖聲稱僅針對「少數」人,實則有其不確定法律概念與恣意執法的政治風險,呼籲國人謹慎思考赴中行程。
2025/05/04
查看更多
【兩岸法律信箱】以教育之名,課堂上能不能播放限制級影片
高雄高中教師在課堂播放限制級電影《為愛朗讀》,引發學生投訴與社會議論。儘管教師強調為課程鋪陳、非強制觀影,仍被質疑違反兒少法規。本集許律師將分析兒少法第44條與電影分級制度的法律界線,探討在教育自由與兒少保護間,法律該如何拿捏分寸?同時也比較中國電影事前審查制度,反思民主社會中教育與言論自由的底線。
2025/07/05
1
【兩岸法律信箱】法庭錄音光碟可以另作他用嗎?
立法院質詢時播放偵訊錄音,引發「示範帶」與實際卷證混淆的爭議。究竟偵訊錄音光碟可否公開播放? 本集許律師深入解析偵訊過程的法律規範、閱卷限制、以及違規播放的法律責任,並與中國制度進行比較,說明兩岸在偵審過程中對人權保障與程序透明的差異與落差。
2025/06/29
1
【兩岸法律信箱】從圍棋神童墜樓與剴剴案談兒少保護
【中國朱某鑫案】【臺灣愷愷案】兩起悲劇震撼社會,也揭開兩岸兒少保護制度的裂縫。本集從《兒童權利公約》出發,對照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執行落差與臺灣社安網的制度斷層,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愛與管教,更是法律與制度上的安全保障。
2025/06/21
【兩岸法律信箱】脫褲才能請假?從中國女學生事件比較兩岸生理假差異
中國北京一所大學爆出女學生被要求「脫褲證明生理期」才能請假,引發社會輿論譁然。此事件暴露出中國在女性生理假制度與隱私保障上的法律缺口。相較之下,臺灣自2014年起已建立相對人性化的生理假制度,無須附醫療證明。許律師將從性別平等工作法、敵意性騷擾,解析臺灣與中國關於生理假制度的請假程序與背後價值觀。
2025/06/14
【兩岸法律信箱】鏡頭下的審判,正義是被揭露還是被操控?談法庭直播
民眾黨推動法庭直播修法,主張以「陽光進入司法」為由,讓社會矚目案件得以公開直播。 本集許律師從憲法保障的「公開審理」原則,到中國法庭直播經驗再回看臺灣現況,我們該問的不是「要不要直播」,而是「直播是否真能帶來司法透明?」還是只讓正義變成社群流量?
2025/06/07
1
【兩岸法律信箱】老了誰來照顧我?兩岸監護法制討論
臺灣與中國都已步入高齡社會,成年監護制度也正面臨全面轉型。從「禁治產」到「意定監護」,兩岸法律各自演進卻也暴露出制度漏洞與實務挑戰。許律師將深入解析兩岸的監護制度演變歷程,並以穎川建忠與李鍾桂兩大實例,反思當監護人不再是家人專利,法律如何保障晚年生活的自主與尊嚴。老年,不該是一場法律上的孤島冒險。
2025/06/01
【兩岸法律信箱】想像共同體:臺灣「我們」的圖像
「誰值得成為公民」?亞亞事件引爆中配國籍爭議,立委提議修《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要求中配放棄中國籍才能取得我國身分證,引發「想像共同體」法理辯論。外配須經歸化考試、放棄原國籍,中配卻僅憑時間與婚姻取得身分,此差異是否違反平等原則?國籍、戶籍、政治忠誠與民主共同體認同的制度基礎,再次成為法治社會的考驗。
2025/05/25
1
【兩岸法律信箱】當器官被視為國家資源,談中國移植制度的倫理危機
藝人TANK赴中接受心肝移植手術引發熱議,國臺辦將其包裝為「兩岸手足情」樣板。中國器官移植長期面臨倫理爭議,包括死囚、政治犯甚至嬰兒供體來源。中國的供體機制與快速安排手術時間點,令國際質疑其醫療透明度與人權侵害。臺灣民眾赴中移植,牽涉地下仲介、洗錢及器官買賣犯罪問題,凸顯跨境移植的監督與人權風險。
2025/05/18
【兩岸法律信箱】不是先搶先贏,比較兩岸子女監護制度
1996年前,臺灣《民法》對子女親權採「父權優先」,引發性別不平等與監護權爭議。釋字第365號揭示此規定違憲,促成1996年修法,以「子女最佳利益」為核心原則。 本集回顧此法律演變,並深入探討跨國子女監護問題,包括海牙公約精神、臺灣義大利監護案、中國子女藏匿問題,及其背後所涉的司法救濟與制度挑戰。
2025/05/11
1
【兩岸法律信箱】中國國安新法上路,臺灣人赴中旅遊的風險分析
近年中國強化反間諜法、國安法執行,赴中旅遊風險日益升高。從富察、李明哲、李孟居等案可見,即使一般臺灣民眾從事學術、探親或拍照等行為,都可能被冠上「間諜」「顛覆國家政權」「為境外提供情報」等罪名。中國雖聲稱僅針對「少數」人,實則有其不確定法律概念與恣意執法的政治風險,呼籲國人謹慎思考赴中行程。
2025/05/04
查看更多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婚姻的真相:那些你以為能忍受的小缺點,其實是婚姻的大地雷!
婚前的缺點在婚後往往會被大幅放大,成為婚姻中的主要矛盾。許多伴侶在交往過程中忽視了對方的缺點,然而隨著婚姻的進展,這些問題可能會惡化,甚至導致關係破裂。本文通過幾個實例,探討了婚前問題如何影響婚後生活,以及如何提前識別與應對這些潛在的危機,為讀者提供實用的建議以促進更健康的伴侶關係。
2024/12/10
1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一段關係的結束,讓自己有所收穫與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值得更精彩!
許多人因為想要離婚來事務所諮詢,離婚的重點多會集中在如何跟另一半請求夫妻剩餘財產分配,有小孩的就是親權由誰來行使、如何安排會面交往及請求扶養費等,這些都合情合理。
2023/09/20
2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捷運風水世家
在我前方的男女朋友正討論婚禮要邀請哪些人參加。 男:「我沒什朋友啦,大學同學也都不熟,不像工學院他們那麼好。妳看,這他們臉書網頁~」男的順勢把手機丟給女的看。 女:「蛤,你臉書有加A喔,她不是你前女友,你們還有在聯絡喔!那婚禮邀她啊,反正也是有聯絡,不會不熟。」 男沉默。女沉默。 一路無言.....
2023/06/13
2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離婚當事人常見的抱怨之一:他們家好怪!
已經有好幾對想要離婚的當事人,不論是男是女,來諮詢時,最常出現的一句話,就是「他們家好怪,我們家不是這樣的。」這句話可以衍生出類似「為什麼我都要配合他們家,不能照我們家的做?」,到最後甚至進化成「我好討厭我先生的家人」,整個一發不可收拾。
2023/03/01
1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翻譯之必要
2022/05/02
2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一個關於「ㄓㄣ ㄔㄠ」的想像
這是一個吸食毒品的刑事案件。 被告奚篤萍今年雖才25歲,因長期吸食毒品,少了同年齡女孩子那種飛揚神采,雙眼空洞地坐在法庭,等待法官的訊問。 法官問被告奚篤萍:「被告妳說妳的毒品都是跟另案被告杜宵買的嗎?」 被告:「是。」 法官續問:「那妳是用什麼跟杜宵來購買毒品?」 被告答:「用『貞操』。」
2022/05/01
2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說與不說之間
法庭旁聽,聽到一個有趣的情節,感覺可弄成一道心理測驗題。 如果有一天你走在路上,意外發現你朋友的配偶正跟別人卿卿我我你儂我儂,疑似有外遇的行為,你會怎麼做? 馬上告知你朋友,要朋友多留意配偶的行蹤。 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就當作是一輩子的秘密。 等到朋友離婚以後才講。
2022/04/30
1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渣男的構成要件
「我說他是渣男是抬舉了他,不是每個人說渣就可以渣的,渣男也是有構成要件的,至少前提你要有錢有顏值。告訴人無一處相符,他被說渣,應該要偷笑了,憑甚麼還告我。」 -by 某庭被告的肺腑金句
2022/04/29
3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有關係?沒關係!
法官問被告:「權狀是你女兒的,但為何在你這裡,你和你女兒是什麼關係?」 被告:「我是她爸爸。」 法官:「我知道你是她爸爸,我是說你們是什麼法律關係?」 被告:「父女關係。」 法官:「你們是父女關係我知道,但你們在民事上是什麼關係,權狀才會到你這?」 被告:「因為我是她父親啊~」
2022/04/27
3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升學主義訓練出來的律師
有個案件,對方不知為何怒火亂燒一通,牽連到我,在書狀中說我是「升學主義訓練出來的律師」,雖然我不知這樣陳述與案件有何關係。 今天,這個案子開庭。 等庭時,在法院的長廊上,旁邊有個歐巴桑很認真地手寫書狀,猛地抬起頭問我,「小姐,請問ㄐㄧㄢˋ ㄓㄨㄥ 兩字怎麼寫?」 我反射性地寫下「建中」兩字。
2022/04/26
2
查看更多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婚姻的真相:那些你以為能忍受的小缺點,其實是婚姻的大地雷!
婚前的缺點在婚後往往會被大幅放大,成為婚姻中的主要矛盾。許多伴侶在交往過程中忽視了對方的缺點,然而隨著婚姻的進展,這些問題可能會惡化,甚至導致關係破裂。本文通過幾個實例,探討了婚前問題如何影響婚後生活,以及如何提前識別與應對這些潛在的危機,為讀者提供實用的建議以促進更健康的伴侶關係。
2024/12/10
1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一段關係的結束,讓自己有所收穫與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值得更精彩!
許多人因為想要離婚來事務所諮詢,離婚的重點多會集中在如何跟另一半請求夫妻剩餘財產分配,有小孩的就是親權由誰來行使、如何安排會面交往及請求扶養費等,這些都合情合理。
2023/09/20
2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捷運風水世家
在我前方的男女朋友正討論婚禮要邀請哪些人參加。 男:「我沒什朋友啦,大學同學也都不熟,不像工學院他們那麼好。妳看,這他們臉書網頁~」男的順勢把手機丟給女的看。 女:「蛤,你臉書有加A喔,她不是你前女友,你們還有在聯絡喔!那婚禮邀她啊,反正也是有聯絡,不會不熟。」 男沉默。女沉默。 一路無言.....
2023/06/13
2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離婚當事人常見的抱怨之一:他們家好怪!
已經有好幾對想要離婚的當事人,不論是男是女,來諮詢時,最常出現的一句話,就是「他們家好怪,我們家不是這樣的。」這句話可以衍生出類似「為什麼我都要配合他們家,不能照我們家的做?」,到最後甚至進化成「我好討厭我先生的家人」,整個一發不可收拾。
2023/03/01
1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翻譯之必要
2022/05/02
2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一個關於「ㄓㄣ ㄔㄠ」的想像
這是一個吸食毒品的刑事案件。 被告奚篤萍今年雖才25歲,因長期吸食毒品,少了同年齡女孩子那種飛揚神采,雙眼空洞地坐在法庭,等待法官的訊問。 法官問被告奚篤萍:「被告妳說妳的毒品都是跟另案被告杜宵買的嗎?」 被告:「是。」 法官續問:「那妳是用什麼跟杜宵來購買毒品?」 被告答:「用『貞操』。」
2022/05/01
2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說與不說之間
法庭旁聽,聽到一個有趣的情節,感覺可弄成一道心理測驗題。 如果有一天你走在路上,意外發現你朋友的配偶正跟別人卿卿我我你儂我儂,疑似有外遇的行為,你會怎麼做? 馬上告知你朋友,要朋友多留意配偶的行蹤。 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就當作是一輩子的秘密。 等到朋友離婚以後才講。
2022/04/30
1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渣男的構成要件
「我說他是渣男是抬舉了他,不是每個人說渣就可以渣的,渣男也是有構成要件的,至少前提你要有錢有顏值。告訴人無一處相符,他被說渣,應該要偷笑了,憑甚麼還告我。」 -by 某庭被告的肺腑金句
2022/04/29
3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有關係?沒關係!
法官問被告:「權狀是你女兒的,但為何在你這裡,你和你女兒是什麼關係?」 被告:「我是她爸爸。」 法官:「我知道你是她爸爸,我是說你們是什麼法律關係?」 被告:「父女關係。」 法官:「你們是父女關係我知道,但你們在民事上是什麼關係,權狀才會到你這?」 被告:「因為我是她父親啊~」
2022/04/27
3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升學主義訓練出來的律師
有個案件,對方不知為何怒火亂燒一通,牽連到我,在書狀中說我是「升學主義訓練出來的律師」,雖然我不知這樣陳述與案件有何關係。 今天,這個案子開庭。 等庭時,在法院的長廊上,旁邊有個歐巴桑很認真地手寫書狀,猛地抬起頭問我,「小姐,請問ㄐㄧㄢˋ ㄓㄨㄥ 兩字怎麼寫?」 我反射性地寫下「建中」兩字。
2022/04/26
2
查看更多
關於知言法律事務所
本所許惠菁律師取得【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資格認證。
本所許惠菁律師取得【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資格認證。 面臨超高齡化社會,家族傳承與資產規劃益顯重要。本所將持續致力於為個人與家族提供更完善的信託與資產規劃法律服務,協助個人實現資產平穩轉移與家族價值的世代傳承,讓世代交替更有保障。
2024/11/21
本所律師取得勞動部工作場所性騷擾調查專業人才資料庫資格
本所許惠菁律師、許健鈴律師取得勞動部工作場所性騷擾調查專業人才資料庫資格。
2024/03/21
2
本所許惠菁律師續聘【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律師】
所許惠菁律師續聘【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律師】, 未來兩年將持續協助企業法律問題服務。
2024/01/04
2
本所許惠菁律師擔任第五屆【北臺灣總工會法律顧問】
本所許惠菁律師擔任第五屆【北臺灣總工會法律顧問】, 未來兩年將持續協助提供相關法律服務。
2022/09/15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簡介
許惠菁 律師 許健鈴 律師 政治大學法律學士 臺北大學法律碩士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 podcast「歡迎搭乘,喜麗詩號」主持人
2022/04/07
1
本所許惠菁律師續聘【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律師】
本所許惠菁律師續聘【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律師】,未來兩年將持續協助企業法律問題服務。
2022/01/06
本所許惠菁律師取得【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資格認證。
本所許惠菁律師取得【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資格認證。 面臨超高齡化社會,家族傳承與資產規劃益顯重要。本所將持續致力於為個人與家族提供更完善的信託與資產規劃法律服務,協助個人實現資產平穩轉移與家族價值的世代傳承,讓世代交替更有保障。
2024/11/21
本所律師取得勞動部工作場所性騷擾調查專業人才資料庫資格
本所許惠菁律師、許健鈴律師取得勞動部工作場所性騷擾調查專業人才資料庫資格。
2024/03/21
2
本所許惠菁律師續聘【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律師】
所許惠菁律師續聘【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律師】, 未來兩年將持續協助企業法律問題服務。
2024/01/04
2
本所許惠菁律師擔任第五屆【北臺灣總工會法律顧問】
本所許惠菁律師擔任第五屆【北臺灣總工會法律顧問】, 未來兩年將持續協助提供相關法律服務。
2022/09/15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簡介
許惠菁 律師 許健鈴 律師 政治大學法律學士 臺北大學法律碩士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 podcast「歡迎搭乘,喜麗詩號」主持人
2022/04/07
1
本所許惠菁律師續聘【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律師】
本所許惠菁律師續聘【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律師】,未來兩年將持續協助企業法律問題服務。
2022/01/06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