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認真討論議題的主流媒體越來越低迷,投注在採訪與編譯、製作專題的資源越來越稀微。我將注意力放在以下這些我有興趣的主題,節錄、整理國外媒體的內容,希望能讓台灣的讀者,有機會多接觸一些台灣媒體不見得會注意到、但很有意義的資訊。
而類似「臉書」這樣的社群網站,又會以不成熟的AI,管控資訊的流傳。專業人員討論自殺、罷凌、情緒勒索、厭女,會被判定為危險資訊,只有少數人看得到。
所以,我現在以「方格子」部落格,Substacks 電子報網站,加上Readmoo電子書,來整理、累積我覺得台灣需要注意的資訊。
《陳豐偉編譯社》關注的議題範圍很廣,如果這一句話還在,就表示我還沒整理完「內容簡介」。但你還是可以從以下列舉的內容,大致瞭解《陳豐偉編譯社》在做什麼。
一、各種認知偏誤
二、女性的單身生活
三、健康的老年生活
四、從演化心理學與腦科學談人類的性吸引力
五、各種大腦特質,如亞斯、過動、內向、自戀、反社會人格、馬基維利主義
六、網路帶來的各種人類行為改變
七、多巴胺如何讓我們更喜歡做某些事情
八、厭女仇恨行為的衝擊
九、貓與人類的感情與依附關係
十、工作、學校、家庭裡的罷凌與情緒勒索
十一、一些中年人的議題
十二、不結婚、住家裡的「大小孩」
十三、導致以色列人成功的chutzpah特質
這有一些故事可以說,或許要寫很久才能寫完。
最初,有兩個核心:(1) 我在寫《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時,我的主要讀者,有著卡珊德拉症候群的女生們,以及亞斯特質的成人女性。(2) 我在看診時發現,容易受到社會壓迫、成為精神科患者的內向、亞斯、過動的女性。
從她們遭遇的人生課題,讓人覺得,「婚姻與愛情」是人生很大的坎。我們對愛情與婚姻的評估常充滿錯誤的理解,所以現代社會的離婚率也越來越高。也可以說:愛情與婚姻,就是人生最巨大也最常見到的「認知偏誤」。
對許多人來說,會不會過單身的生活比較好?會不會過單身而且沒有小孩的生活比較好?至少,對於選擇過單身生活的人,我們不要污名化,覺得一定有什麼問題。這不過就是個人生選擇。
我們為什麼會喜歡誰?為什麼會吸引誰?這有許多是來自「演化」。演化驅使我們會對某些人容易有好感、想發生關係,如此才會有可能產生下一代,基因才能傳承。但「演化」不見得會顧慮到我們自己一輩子的幸福快樂。這時,「演化心理學」就上場了。
我是1995年「時報文學獎」小說獎得主、曾入選1995年爾雅版台灣年度短篇小說選集。從那時到現在25年,我從三大報時代很難擠進去的大報專欄寫起,曾在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工商時報、台灣日報、數位時代雜誌、e天下雜誌、PCHome雜誌、康健雜誌、醫望雜誌等十幾家媒體長期撰寫專欄,擔任過金鐘獎與卓越新聞獎評審。
我擅長在閱讀大量資料後整理成1000~2000字的短文。長期接觸各式各樣病人,也曾擔任過網路公司總經理並協助公司轉型、獲利。我可以從務實、生活的角度切入,讓你用短暫的閱讀時間就能得到一生重要的領悟。當然,「文筆很好」、「寫得很好」是讀者或其他作者常留下的評語,文筆流暢才能讓以科學為基礎的文章容易被輕鬆地閱讀。
你也可以到Readmoo電子書平台看一下我的電子書,有些免費有些要付費。
也可以到Substack 平台免費訂閱《陳豐偉編譯社每週摘要》,完整接收陳豐偉醫師的閱讀精華。
方格子的會員,訂閱一個月50元,一年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