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學校對小霸王完全沒轍,唯有受害家長能主張懲罰。但更多家長寧願選擇放下、閃避,也不會去對抗小霸王。 小霸王的養成之路可謂是一條康莊大道。 而小霸王以後在社會上,也不會遭到報應,因為他們會學到欺善怕惡,出社會也是這樣。 現在的制度,透過種種反教育的作為,就是讓小霸王學到霸凌技巧,就是小霸王養成之路。
Thumbnail
想不到這學期總共當了三個人。 想想現在評分標準實在已經很低了。傳授知識技能是如此卑微啊。但其實也沒有生氣、感嘆...什麼負面情緒,這就是現象和事實而已。最在乎的人,應該是學生本人才對,老師做好了本分,就不難過了。 學生不考試不交作業,老師主動聯絡,學生還不理會,如果這樣被當掉,真的是能力問題嗎?
Thumbnail
高中生期中期末考可以請假,但如果並非不可抗力,例如出遊,就不能補考,直接零分計。 許多請假出遊的國小學生家長,根本不在乎成績(雖然這並不恰當)。是以期中期末考,在家長心中更加無關緊要。 既然如此,國中小學生大可以像高中生一樣,考試可以請假,不要補考。那些家長根本不在乎成績,學校又何必執著於形式呢?
Thumbnail
終於有立委質詢教育部鄭英耀部長,關於國小老師站導護的事情。(或許以前也有,但我不知道)鄭部長說導護是地方政府教育局的權責,教育部不干涉。總之打個官腔推給別人就算了。 國小老師站導護,真的一點道理也沒有,校外的交通安全,為什麼要由老師來維護? 又沒加班費,有責無權,明明有紅綠燈,為何還要導護?
Thumbnail
台灣一直將邏輯思考侷限在數理領域,忽略語文的邏輯性理解和表達。例如大學畢國人還搞不清意見和事實的差別。而數理領域為了應付考試,著重在應用題題幹的片段零碎理解。其原有的邏輯推理,例如集合論的交集和聯集,在108課綱中一週剩下四節的國小數學課,根本沒有機會和時間指導學生。
Thumbnail
雙語教學的師資,最嚴格的應該是教育部辦理的教師證加註雙語專長,提供六學分的課程,完成考核後得加註雙語專長。 為了迅速培訓大量雙語教師,該縣市規劃九小時的課程,規定各校一定要派員參加,還要繳交一分鐘成果影片,不用兩個星期,就培訓了360位課室英語種子講師,調查雙語師資時,等同於教育部加註雙語專長。
Thumbnail
原則上教師什麼兼職都不能做,真的很奇怪,教師的專長就是課程與教學,一份日漸微薄的薪水,教師下班後的生活,政府憑什麼管呢? 現在薪水和退休制度穩定地變差,至少教師斜槓不應該被限制。教師下班後的自主和人權,不應該被剝奪,畢竟晚年可沒有政府照顧啊! 薪水不夠,我努力打工還不行嗎!
Thumbnail
這學期第一次遇到學生請心理健康假,基本上我是認同的。但假別那麼多有必要嗎? 依我之見,只要提高請假導致後果的門檻就好了。例如把扣考、扣操行分數的門檻提高就好,還是可以用事假病假來申請。 又如公教,那就把病假提高為10天,考績甲等門檻提高為17天就好了,也不必強求請假人要說明理由。
Thumbnail
教師不受勞基法保護,被強制加班、沒有加班費,加班補休時數兩年後歸零,等於做白工。 教師的社會地位沒有比勞工更高,但也不希望比勞工低! 教師不適用勞基法,實則是無法可依,政府就是最大尾的慣老闆,這不公平,也不合乎人權民主的原則。恐怕現職教師心寒,未來選擇教職的素質下降,相關執政者要負歷史責任。
Thumbnail
看到這個新聞真是非常無言,雙語政策搞了好幾年,雖然去年賴總統承諾暫緩實施雙語教學,原來還沒死心啊!! 推動英語學習不是不好,可是突然宣布一個月後要考150分鐘(國三生150分鐘,小六生60分鐘)的英語測驗!! 這是什麼神奇的推動法? 聯合新聞網:英檢抽測太突然 中籤學校有難色2025-04-29
Thumbnail
學校對小霸王完全沒轍,唯有受害家長能主張懲罰。但更多家長寧願選擇放下、閃避,也不會去對抗小霸王。 小霸王的養成之路可謂是一條康莊大道。 而小霸王以後在社會上,也不會遭到報應,因為他們會學到欺善怕惡,出社會也是這樣。 現在的制度,透過種種反教育的作為,就是讓小霸王學到霸凌技巧,就是小霸王養成之路。
Thumbnail
想不到這學期總共當了三個人。 想想現在評分標準實在已經很低了。傳授知識技能是如此卑微啊。但其實也沒有生氣、感嘆...什麼負面情緒,這就是現象和事實而已。最在乎的人,應該是學生本人才對,老師做好了本分,就不難過了。 學生不考試不交作業,老師主動聯絡,學生還不理會,如果這樣被當掉,真的是能力問題嗎?
Thumbnail
高中生期中期末考可以請假,但如果並非不可抗力,例如出遊,就不能補考,直接零分計。 許多請假出遊的國小學生家長,根本不在乎成績(雖然這並不恰當)。是以期中期末考,在家長心中更加無關緊要。 既然如此,國中小學生大可以像高中生一樣,考試可以請假,不要補考。那些家長根本不在乎成績,學校又何必執著於形式呢?
Thumbnail
終於有立委質詢教育部鄭英耀部長,關於國小老師站導護的事情。(或許以前也有,但我不知道)鄭部長說導護是地方政府教育局的權責,教育部不干涉。總之打個官腔推給別人就算了。 國小老師站導護,真的一點道理也沒有,校外的交通安全,為什麼要由老師來維護? 又沒加班費,有責無權,明明有紅綠燈,為何還要導護?
Thumbnail
台灣一直將邏輯思考侷限在數理領域,忽略語文的邏輯性理解和表達。例如大學畢國人還搞不清意見和事實的差別。而數理領域為了應付考試,著重在應用題題幹的片段零碎理解。其原有的邏輯推理,例如集合論的交集和聯集,在108課綱中一週剩下四節的國小數學課,根本沒有機會和時間指導學生。
Thumbnail
雙語教學的師資,最嚴格的應該是教育部辦理的教師證加註雙語專長,提供六學分的課程,完成考核後得加註雙語專長。 為了迅速培訓大量雙語教師,該縣市規劃九小時的課程,規定各校一定要派員參加,還要繳交一分鐘成果影片,不用兩個星期,就培訓了360位課室英語種子講師,調查雙語師資時,等同於教育部加註雙語專長。
Thumbnail
原則上教師什麼兼職都不能做,真的很奇怪,教師的專長就是課程與教學,一份日漸微薄的薪水,教師下班後的生活,政府憑什麼管呢? 現在薪水和退休制度穩定地變差,至少教師斜槓不應該被限制。教師下班後的自主和人權,不應該被剝奪,畢竟晚年可沒有政府照顧啊! 薪水不夠,我努力打工還不行嗎!
Thumbnail
這學期第一次遇到學生請心理健康假,基本上我是認同的。但假別那麼多有必要嗎? 依我之見,只要提高請假導致後果的門檻就好了。例如把扣考、扣操行分數的門檻提高就好,還是可以用事假病假來申請。 又如公教,那就把病假提高為10天,考績甲等門檻提高為17天就好了,也不必強求請假人要說明理由。
Thumbnail
教師不受勞基法保護,被強制加班、沒有加班費,加班補休時數兩年後歸零,等於做白工。 教師的社會地位沒有比勞工更高,但也不希望比勞工低! 教師不適用勞基法,實則是無法可依,政府就是最大尾的慣老闆,這不公平,也不合乎人權民主的原則。恐怕現職教師心寒,未來選擇教職的素質下降,相關執政者要負歷史責任。
Thumbnail
看到這個新聞真是非常無言,雙語政策搞了好幾年,雖然去年賴總統承諾暫緩實施雙語教學,原來還沒死心啊!! 推動英語學習不是不好,可是突然宣布一個月後要考150分鐘(國三生150分鐘,小六生60分鐘)的英語測驗!! 這是什麼神奇的推動法? 聯合新聞網:英檢抽測太突然 中籤學校有難色2025-04-29
Thumbnail
七月剛開始,終於迎來今年比較明顯的颱風,而氣候變遷儼然一不做二不休,丹娜絲的威力,立刻讓大家難以忽略。 原本市府公布7/6周日停班課,這一天雖然沒出門,但也感覺得到風雨不大,還以為像前幾次颱風假,就這樣子了。想不到傍晚之後風雨逐漸增強,還要撐到週一中午才會減緩!
Thumbnail
社會心理學會討論政治宣傳(propaganda)如何有效讓人民服從跟隨。 1930希特勒納粹成立宣傳部門,控制各種媒體。透過大量文宣和華麗的大型集會,宣揚意識形態。同時勢力進入校園,成立青年團,先說服青年,再鼓勵青少年監視父母和鄰居等。 政府編列預算,以謊言誤導自己的人民去仇視無辜,是非常惡劣的手段
Thumbnail
人們會建立認知基模,一旦人形成了某種信念或印象,即使有錯誤,仍然很難撼動。如果形成態度,更難改變。 說謊造謠成本很低,但效果極佳,社會上詐騙造謠愈來愈多、愈狠。 誠信必須是社會共同生活的地線。曾經說謊的人、曾經發布錯誤訊息的媒體,都應該不再收看、不再採信。 只有如此,才能避免社會沉淪崩壞。
Thumbnail
續上一篇 "為何雙標? " 補充一下學者認為人們如何理性判斷別人的信念。 如果共識性特殊性都低、但一致性很高,那可能傾向於個人性格問題。 例如大家都不會罵盧媽,只有老柯罵她(共識性低),老柯不是特定只罵盧媽,是對很多人都亂罵(特殊性低),而且老柯每次見到盧媽都罵(一致性高),那就是老柯個人性格問題。
Thumbnail
現在常常發現,出門比預估的時間晚,對於一些事務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掌握得比較不好,出現規劃謬誤(planning fallacy)。 想想,過去分秒必爭,有空只想休息睡覺,實在是有點exhausted. 人都到這年紀了,現在這樣的悠閒,過去實在想像不到,但似乎只是正常而已吧! 還不錯。
Thumbnail
一個人的言行有可能並非遵循內在信念。當信念並非這個人真正的內在價值,只是獲取名利的工具,則雙重標準成為必然。 在不同情境之下,這些人關注焦點是如何在情境中獲取最大利益,既然信念只是工具之一,當然要視情境選擇最佳工具,就未必遵循信念,訂出相同標準。
Thumbnail
七月剛開始,終於迎來今年比較明顯的颱風,而氣候變遷儼然一不做二不休,丹娜絲的威力,立刻讓大家難以忽略。 原本市府公布7/6周日停班課,這一天雖然沒出門,但也感覺得到風雨不大,還以為像前幾次颱風假,就這樣子了。想不到傍晚之後風雨逐漸增強,還要撐到週一中午才會減緩!
Thumbnail
社會心理學會討論政治宣傳(propaganda)如何有效讓人民服從跟隨。 1930希特勒納粹成立宣傳部門,控制各種媒體。透過大量文宣和華麗的大型集會,宣揚意識形態。同時勢力進入校園,成立青年團,先說服青年,再鼓勵青少年監視父母和鄰居等。 政府編列預算,以謊言誤導自己的人民去仇視無辜,是非常惡劣的手段
Thumbnail
人們會建立認知基模,一旦人形成了某種信念或印象,即使有錯誤,仍然很難撼動。如果形成態度,更難改變。 說謊造謠成本很低,但效果極佳,社會上詐騙造謠愈來愈多、愈狠。 誠信必須是社會共同生活的地線。曾經說謊的人、曾經發布錯誤訊息的媒體,都應該不再收看、不再採信。 只有如此,才能避免社會沉淪崩壞。
Thumbnail
續上一篇 "為何雙標? " 補充一下學者認為人們如何理性判斷別人的信念。 如果共識性特殊性都低、但一致性很高,那可能傾向於個人性格問題。 例如大家都不會罵盧媽,只有老柯罵她(共識性低),老柯不是特定只罵盧媽,是對很多人都亂罵(特殊性低),而且老柯每次見到盧媽都罵(一致性高),那就是老柯個人性格問題。
Thumbnail
現在常常發現,出門比預估的時間晚,對於一些事務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掌握得比較不好,出現規劃謬誤(planning fallacy)。 想想,過去分秒必爭,有空只想休息睡覺,實在是有點exhausted. 人都到這年紀了,現在這樣的悠閒,過去實在想像不到,但似乎只是正常而已吧! 還不錯。
Thumbnail
一個人的言行有可能並非遵循內在信念。當信念並非這個人真正的內在價值,只是獲取名利的工具,則雙重標準成為必然。 在不同情境之下,這些人關注焦點是如何在情境中獲取最大利益,既然信念只是工具之一,當然要視情境選擇最佳工具,就未必遵循信念,訂出相同標準。
Thumbnail
七月剛開始,終於迎來今年比較明顯的颱風,而氣候變遷儼然一不做二不休,丹娜絲的威力,立刻讓大家難以忽略。 原本市府公布7/6周日停班課,這一天雖然沒出門,但也感覺得到風雨不大,還以為像前幾次颱風假,就這樣子了。想不到傍晚之後風雨逐漸增強,還要撐到週一中午才會減緩!
Thumbnail
爸媽逐漸衰老之後,阿頓很掛心,經常關注他們的需求,似乎漸漸忘了疼愛自己。如果是以往平常,我一定會選巧克力,把香草讓給媽媽。好像勇敢了太久,資源有限,要留著給親愛而比我更需要的家人,又為了環保和博愛,寧可捐獻給社福機構,自己過著簡約的生活,甚至忘了這些收入和資產,其實足可以給自己一些享受。
Thumbnail
現在常常發現,出門比預估的時間晚,對於一些事務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掌握得比較不好,出現規劃謬誤(planning fallacy)。 想想,過去分秒必爭,有空只想休息睡覺,實在是有點exhausted. 人都到這年紀了,現在這樣的悠閒,過去實在想像不到,但似乎只是正常而已吧! 還不錯。
Thumbnail
蹲式馬桶真的該撤了, 甚至就像家庭一樣,每一間都該是坐式馬桶,有門有鎖,不需要一邊拉衣服拿衛生紙、一邊蹲得很辛苦還踩兩腳尿,也不需要小便斗的尷尬,男生女生任何性別,都可以自在地在廁所小間裡,使用坐式馬桶安頓自己。
Thumbnail
看到FB回顧一篇舊文,改寫一下。 早上上班時,看到替代役在指揮交通,想起今天是他服役最後一天,所以下午下班時,就不會見到他了,甚至從今以後再也不會見到了。 又,昨晚整理書房,再次端詳前陣子一個短期聚會的合照,裡面大部分的人,從今以後可能再也不會見到了。 這樣一想,便覺得略有一點感傷。
Thumbnail
無意中看到一個論壇的廣告,專題演講的講者竟然是兒時夥伴,現在的頭銜是某著名大廠的資深主管。 查了一下他的年薪,阿頓真的是無心工作,哈哈!! 教育圈真窮酸啊! 知足常樂,見苦感恩,願此生修福修慧, 比下有餘,當思量力濟助;比上不足,當知謙遜自持。
Thumbnail
最近有朋友小孩滿月,只準備葷的油飯,所以給我一條蛋奶素的蜂蜜蛋糕。 發現是金龍彩,覺得有點奇怪,金龍彩不是素食糕點店嗎? 上網查一查,金龍彩真的有葷食和素食的彌月油飯。這實在是很可惜的事。 地藏經提到,『或已生下,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給產母,及廣聚眷屬,飲酒食肉,歌樂絃管,能令子母不得安樂。』
Thumbnail
今天跟朋友在台南市東區鬧區聚會,聊著發現,六都只有台南沒有捷運、沒有輕軌,大眾運輸只有公車,還很少,我們一下午都沒看到幾台公車經過。 根據維基百科, 台北捷運1996啟用,年運量71018.5萬人次(2023), 高雄捷運2008啟用,年運量6482.6萬人次(2023) 台南:可能2026動工。
Thumbnail
幾乎每天都要吃消夜。 可是BMI都不到18 就算很睏,也得強打起精神吃消夜,不然等一下餓了還是得吃,又要更晚睡。 這句話本來要發FB, 但朋友們都快生氣了,只好貼這裡。
Thumbnail
今天早上其實有風無雨,實在該出門買菜,下午兩點開始下雨,其實也下得不大。 不過朋友家豪宅院子裡的一棵樹,竟然被吹倒了,還好沒壓到東西。 今天就這樣在家閒散了一天,斷斷續續看看書、追劇、看新聞,從中午屋裡就是暗暗的,分不清白天晚上。 據說凱米深夜才會登陸。
Thumbnail
七月剛開始,終於迎來今年比較明顯的颱風,而氣候變遷儼然一不做二不休,丹娜絲的威力,立刻讓大家難以忽略。 原本市府公布7/6周日停班課,這一天雖然沒出門,但也感覺得到風雨不大,還以為像前幾次颱風假,就這樣子了。想不到傍晚之後風雨逐漸增強,還要撐到週一中午才會減緩!
Thumbnail
爸媽逐漸衰老之後,阿頓很掛心,經常關注他們的需求,似乎漸漸忘了疼愛自己。如果是以往平常,我一定會選巧克力,把香草讓給媽媽。好像勇敢了太久,資源有限,要留著給親愛而比我更需要的家人,又為了環保和博愛,寧可捐獻給社福機構,自己過著簡約的生活,甚至忘了這些收入和資產,其實足可以給自己一些享受。
Thumbnail
現在常常發現,出門比預估的時間晚,對於一些事務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掌握得比較不好,出現規劃謬誤(planning fallacy)。 想想,過去分秒必爭,有空只想休息睡覺,實在是有點exhausted. 人都到這年紀了,現在這樣的悠閒,過去實在想像不到,但似乎只是正常而已吧! 還不錯。
Thumbnail
蹲式馬桶真的該撤了, 甚至就像家庭一樣,每一間都該是坐式馬桶,有門有鎖,不需要一邊拉衣服拿衛生紙、一邊蹲得很辛苦還踩兩腳尿,也不需要小便斗的尷尬,男生女生任何性別,都可以自在地在廁所小間裡,使用坐式馬桶安頓自己。
Thumbnail
看到FB回顧一篇舊文,改寫一下。 早上上班時,看到替代役在指揮交通,想起今天是他服役最後一天,所以下午下班時,就不會見到他了,甚至從今以後再也不會見到了。 又,昨晚整理書房,再次端詳前陣子一個短期聚會的合照,裡面大部分的人,從今以後可能再也不會見到了。 這樣一想,便覺得略有一點感傷。
Thumbnail
無意中看到一個論壇的廣告,專題演講的講者竟然是兒時夥伴,現在的頭銜是某著名大廠的資深主管。 查了一下他的年薪,阿頓真的是無心工作,哈哈!! 教育圈真窮酸啊! 知足常樂,見苦感恩,願此生修福修慧, 比下有餘,當思量力濟助;比上不足,當知謙遜自持。
Thumbnail
最近有朋友小孩滿月,只準備葷的油飯,所以給我一條蛋奶素的蜂蜜蛋糕。 發現是金龍彩,覺得有點奇怪,金龍彩不是素食糕點店嗎? 上網查一查,金龍彩真的有葷食和素食的彌月油飯。這實在是很可惜的事。 地藏經提到,『或已生下,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給產母,及廣聚眷屬,飲酒食肉,歌樂絃管,能令子母不得安樂。』
Thumbnail
今天跟朋友在台南市東區鬧區聚會,聊著發現,六都只有台南沒有捷運、沒有輕軌,大眾運輸只有公車,還很少,我們一下午都沒看到幾台公車經過。 根據維基百科, 台北捷運1996啟用,年運量71018.5萬人次(2023), 高雄捷運2008啟用,年運量6482.6萬人次(2023) 台南:可能2026動工。
Thumbnail
幾乎每天都要吃消夜。 可是BMI都不到18 就算很睏,也得強打起精神吃消夜,不然等一下餓了還是得吃,又要更晚睡。 這句話本來要發FB, 但朋友們都快生氣了,只好貼這裡。
Thumbnail
今天早上其實有風無雨,實在該出門買菜,下午兩點開始下雨,其實也下得不大。 不過朋友家豪宅院子裡的一棵樹,竟然被吹倒了,還好沒壓到東西。 今天就這樣在家閒散了一天,斷斷續續看看書、追劇、看新聞,從中午屋裡就是暗暗的,分不清白天晚上。 據說凱米深夜才會登陸。
Thumbnail
學校對小霸王完全沒轍,唯有受害家長能主張懲罰。但更多家長寧願選擇放下、閃避,也不會去對抗小霸王。 小霸王的養成之路可謂是一條康莊大道。 而小霸王以後在社會上,也不會遭到報應,因為他們會學到欺善怕惡,出社會也是這樣。 現在的制度,透過種種反教育的作為,就是讓小霸王學到霸凌技巧,就是小霸王養成之路。
Thumbnail
前天九點多在廣播聽到彭振聲夫人的訊息,今天中午看到台中一家五口的事件,晚上看到75歲退休教授和不滿一歲的孫兒的新聞,心情非常沉重。 有多少受難的人孤苦無助? 社會為什麼變成這樣~~ 而此時竟然還有人藉此嘲笑責罵相關的人士。 社會的公道,需要智者共同去思考。 個人的傷痛,請一定要樂觀看開
Thumbnail
想起大學時拿到一張傳單,台大學生訂閱新新聞,只要很低的價格,我就訂了一年。同時還讀遠見、當代。當時我懵懂地接觸了不同角度的雜誌,似懂非懂地練習閱讀、練習思考。 總之我要感謝當時新新聞,餵養了我的青年啟蒙,而狗吠火車也提醒了我,不需要在意這個議題寫過沒,寫過沒人看也無所謂,作對的事就好了。
Thumbnail
這幾年總覺得基本工資常常在調漲,現在又要調升了。 自105年以來,工資連續9年調漲,讓月薪從105年的新臺幣(下同)20,008元調至28,590元,總調幅約42.9%;時薪亦由120元調至190元,總調幅約58.3%。 這樣一直調,真的有意義嗎? 有,造成通貨膨脹,變相減薪。
Thumbnail
像荷蘭等北歐國家,育兒期間,父母可以彈性選擇每天只上半天班,加上政府的補助,也可以過得不錯,最重要的是不會跟職場脫節,等育兒期結束,雙方都可以返回職場擔任全職工作。我就不懂,可以三班制,為何不能四班制、六班制...... ? 可以上班八小時,為何不能四小時? 制度沒那麼困難,可以有多一點的彈性
Thumbnail
老人的身心智力可以檢測,老人駕駛可以使用輔具,用車可以限制馬力、加裝速限設備、煞車設備等,可以限制老人駕駛的道路和區域。如果政府重視,就會有商機,但需要政府訂定法規和規範。 重視人權的平等社會,不是將人關在家裡,而是保障所有人的用路權。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應該提供發揮生命力的機會,把人生活好活滿
Thumbnail
全市竟然有63%學校原採自由入學,被突然取消! 明星學校依舊爆滿,備取人數仍高達數百人。教育局卻說班級數只是略有消長,其實這已經表示有多少孩子不能依照意願入學,這會給全家人帶來多少困擾? 一個社會的文明,就呈現在如何對待弱勢。弱勢永遠只是數據上可以被捨去的少數,但每個政策影響的是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社會心理學會討論政治宣傳(propaganda)如何有效讓人民服從跟隨。 1930希特勒納粹成立宣傳部門,控制各種媒體。透過大量文宣和華麗的大型集會,宣揚意識形態。同時勢力進入校園,成立青年團,先說服青年,再鼓勵青少年監視父母和鄰居等。 政府編列預算,以謊言誤導自己的人民去仇視無辜,是非常惡劣的手段
Thumbnail
川普當選真的是全世界的災難。 看看各國最近的政局,感覺現在許多政客,都想以民主之名,行獨裁之實。 這讓我想到多年前的日本漫畫 "沉默的艦隊"。或許取得權力之前,政客都有夢,但大多數政客隱忍至取得權力之後,就會被環境氛圍同化 / 尊重團體歷程。 也可能五十年、百年一遇的獨裁者,又要出現了吧!!
Thumbnail
九點半結束手邊的事情,趕快看一下股市, 天啊,果然發生了, 半小時已經跌了兩千多點, 以台股原本兩萬二千點左右,跌兩千多點,等於幾乎全面跌停。 明天會怎樣? 後天會怎樣?
Thumbnail
學校對小霸王完全沒轍,唯有受害家長能主張懲罰。但更多家長寧願選擇放下、閃避,也不會去對抗小霸王。 小霸王的養成之路可謂是一條康莊大道。 而小霸王以後在社會上,也不會遭到報應,因為他們會學到欺善怕惡,出社會也是這樣。 現在的制度,透過種種反教育的作為,就是讓小霸王學到霸凌技巧,就是小霸王養成之路。
Thumbnail
前天九點多在廣播聽到彭振聲夫人的訊息,今天中午看到台中一家五口的事件,晚上看到75歲退休教授和不滿一歲的孫兒的新聞,心情非常沉重。 有多少受難的人孤苦無助? 社會為什麼變成這樣~~ 而此時竟然還有人藉此嘲笑責罵相關的人士。 社會的公道,需要智者共同去思考。 個人的傷痛,請一定要樂觀看開
Thumbnail
想起大學時拿到一張傳單,台大學生訂閱新新聞,只要很低的價格,我就訂了一年。同時還讀遠見、當代。當時我懵懂地接觸了不同角度的雜誌,似懂非懂地練習閱讀、練習思考。 總之我要感謝當時新新聞,餵養了我的青年啟蒙,而狗吠火車也提醒了我,不需要在意這個議題寫過沒,寫過沒人看也無所謂,作對的事就好了。
Thumbnail
這幾年總覺得基本工資常常在調漲,現在又要調升了。 自105年以來,工資連續9年調漲,讓月薪從105年的新臺幣(下同)20,008元調至28,590元,總調幅約42.9%;時薪亦由120元調至190元,總調幅約58.3%。 這樣一直調,真的有意義嗎? 有,造成通貨膨脹,變相減薪。
Thumbnail
像荷蘭等北歐國家,育兒期間,父母可以彈性選擇每天只上半天班,加上政府的補助,也可以過得不錯,最重要的是不會跟職場脫節,等育兒期結束,雙方都可以返回職場擔任全職工作。我就不懂,可以三班制,為何不能四班制、六班制...... ? 可以上班八小時,為何不能四小時? 制度沒那麼困難,可以有多一點的彈性
Thumbnail
老人的身心智力可以檢測,老人駕駛可以使用輔具,用車可以限制馬力、加裝速限設備、煞車設備等,可以限制老人駕駛的道路和區域。如果政府重視,就會有商機,但需要政府訂定法規和規範。 重視人權的平等社會,不是將人關在家裡,而是保障所有人的用路權。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應該提供發揮生命力的機會,把人生活好活滿
Thumbnail
全市竟然有63%學校原採自由入學,被突然取消! 明星學校依舊爆滿,備取人數仍高達數百人。教育局卻說班級數只是略有消長,其實這已經表示有多少孩子不能依照意願入學,這會給全家人帶來多少困擾? 一個社會的文明,就呈現在如何對待弱勢。弱勢永遠只是數據上可以被捨去的少數,但每個政策影響的是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社會心理學會討論政治宣傳(propaganda)如何有效讓人民服從跟隨。 1930希特勒納粹成立宣傳部門,控制各種媒體。透過大量文宣和華麗的大型集會,宣揚意識形態。同時勢力進入校園,成立青年團,先說服青年,再鼓勵青少年監視父母和鄰居等。 政府編列預算,以謊言誤導自己的人民去仇視無辜,是非常惡劣的手段
Thumbnail
川普當選真的是全世界的災難。 看看各國最近的政局,感覺現在許多政客,都想以民主之名,行獨裁之實。 這讓我想到多年前的日本漫畫 "沉默的艦隊"。或許取得權力之前,政客都有夢,但大多數政客隱忍至取得權力之後,就會被環境氛圍同化 / 尊重團體歷程。 也可能五十年、百年一遇的獨裁者,又要出現了吧!!
Thumbnail
九點半結束手邊的事情,趕快看一下股市, 天啊,果然發生了, 半小時已經跌了兩千多點, 以台股原本兩萬二千點左右,跌兩千多點,等於幾乎全面跌停。 明天會怎樣? 後天會怎樣?
Thumbnail
范克萊本基金會官網報導 2028將舉辦范克萊本第九屆業餘鋼琴大賽。 第一次注意到這個比賽是2016第七屆時,當時心想有朝一日也去參加一下,看到演出實況立刻打消念頭,這哪是業餘,太強了。當年的冠軍是台灣裔的加拿大牙醫 Thomas Yu. 此後我不敢再說自己是業餘,頂多和周杰倫的鋼琴造詣差不多而已。
Thumbnail
今天medici.tv(不錯的古典音樂平台)通知我線上觀看第17屆范克萊本鋼琴大賽開始了。 美國著名鋼琴家范克萊本(1934年7月12日—2013年2月27日)在美俄冷戰時期,23歲到俄國參加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奪冠,成為英雄。1962年開始在德州舉辦范克萊本鋼琴大賽。
Thumbnail
只要貝多芬的樂曲,總能振奮人心,也只有貝多芬的樂曲,無論如何黯淡,總有堅韌甚至頑強的光明面。 但是每每在彈奏貝多芬樂曲時,在音樂會聆聽時,在競選活動大進場播放樂曲片段時,當年感動過貝多芬的人生,凝聚在音符間,感動著後世的我。我體會著樂思和音響在空間的迴盪與魔力,此時內心充滿感謝,天上謫仙人也。
Thumbnail
之前提過蕭邦協會(Chopin Institute)經營得很好,平時也常辦音樂會,正好昨天有一場 García 的鋼琴獨奏,分享一下直播。 這種音樂會在每年五月至九月的周日會直播,演奏地點是蕭邦的出生地,一個有院子的小房子,史坦威鋼琴就擺在一個正好放得下的小廳,疫情期間是沒有觀眾的直播。
Thumbnail
本文依據阿頓個人喜好,回顧蕭邦鋼琴大賽歷屆得主,隨手寫寫聊聊。今年2025是第19屆。歷年的得獎者多半活躍於全球樂壇,如早期的阿胥肯納吉、傅聰、波里尼、阿格麗希、內田光子、齊瑪曼、鄧泰山、橫山幸雄等。 2000李雲迪(1982年10月7日出生)是第一位得到冠軍的華裔,也是史上最年輕的冠軍得主。
Thumbnail
時間過得真快,五年一度的蕭邦鋼琴大賽,邁入第19屆。 蕭邦鋼琴大賽創始於1927年,已經將近一百年,每五年在蕭邦的故鄉波蘭華沙舉辦,曲目必須全部是蕭邦的鋼琴作品。 這個辦理的機構,近年非常活躍,沒有比賽的時候,也經常辦理音樂會,包括獨奏會、或是所謂蕭邦和他的朋友們,曲目不限蕭邦。
Thumbnail
前幾天參加了一個影展,覺得很不錯,可惜太晚知道,展期從3/21-3/30, 已經快結束了。 此影展是因應 "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公約(ICERD)" 的理念而舉辦,今年是第二屆,幾乎都是台灣的作品,映後有專家或導演的座談。免費入場,但需先線上報名索票或現場排隊。 現在3/29和3/30還有兩場。
Thumbnail
最近川普的關稅和經濟政策引發關注,想起去年讀的一本書。當中國和其他民主陣營在WTO發生衝突時,更多衝突必然接踵而來。 這本書基本上是站在民主制度國家的立場,認為專制國家鑽WTO法規的漏洞而獲益。而基調是這些經貿問題不只是表面的交鋒,而是因為專制和民主兩大制度,在原則和理念上截然不同的巨大差異。
Thumbnail
蹲式馬桶真的該撤了, 甚至就像家庭一樣,每一間都該是坐式馬桶,有門有鎖,不需要一邊拉衣服拿衛生紙、一邊蹲得很辛苦還踩兩腳尿,也不需要小便斗的尷尬,男生女生任何性別,都可以自在地在廁所小間裡,使用坐式馬桶安頓自己。
Thumbnail
突然聽到這首歌。照顧著爸媽的人才會懂。 Monsters. By James Blunt 2019 So, daddy, won't you just close your eyes? Don't be afraid, it's my turn To chase the monsters away
Thumbnail
范克萊本基金會官網報導 2028將舉辦范克萊本第九屆業餘鋼琴大賽。 第一次注意到這個比賽是2016第七屆時,當時心想有朝一日也去參加一下,看到演出實況立刻打消念頭,這哪是業餘,太強了。當年的冠軍是台灣裔的加拿大牙醫 Thomas Yu. 此後我不敢再說自己是業餘,頂多和周杰倫的鋼琴造詣差不多而已。
Thumbnail
今天medici.tv(不錯的古典音樂平台)通知我線上觀看第17屆范克萊本鋼琴大賽開始了。 美國著名鋼琴家范克萊本(1934年7月12日—2013年2月27日)在美俄冷戰時期,23歲到俄國參加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奪冠,成為英雄。1962年開始在德州舉辦范克萊本鋼琴大賽。
Thumbnail
只要貝多芬的樂曲,總能振奮人心,也只有貝多芬的樂曲,無論如何黯淡,總有堅韌甚至頑強的光明面。 但是每每在彈奏貝多芬樂曲時,在音樂會聆聽時,在競選活動大進場播放樂曲片段時,當年感動過貝多芬的人生,凝聚在音符間,感動著後世的我。我體會著樂思和音響在空間的迴盪與魔力,此時內心充滿感謝,天上謫仙人也。
Thumbnail
之前提過蕭邦協會(Chopin Institute)經營得很好,平時也常辦音樂會,正好昨天有一場 García 的鋼琴獨奏,分享一下直播。 這種音樂會在每年五月至九月的周日會直播,演奏地點是蕭邦的出生地,一個有院子的小房子,史坦威鋼琴就擺在一個正好放得下的小廳,疫情期間是沒有觀眾的直播。
Thumbnail
本文依據阿頓個人喜好,回顧蕭邦鋼琴大賽歷屆得主,隨手寫寫聊聊。今年2025是第19屆。歷年的得獎者多半活躍於全球樂壇,如早期的阿胥肯納吉、傅聰、波里尼、阿格麗希、內田光子、齊瑪曼、鄧泰山、橫山幸雄等。 2000李雲迪(1982年10月7日出生)是第一位得到冠軍的華裔,也是史上最年輕的冠軍得主。
Thumbnail
時間過得真快,五年一度的蕭邦鋼琴大賽,邁入第19屆。 蕭邦鋼琴大賽創始於1927年,已經將近一百年,每五年在蕭邦的故鄉波蘭華沙舉辦,曲目必須全部是蕭邦的鋼琴作品。 這個辦理的機構,近年非常活躍,沒有比賽的時候,也經常辦理音樂會,包括獨奏會、或是所謂蕭邦和他的朋友們,曲目不限蕭邦。
Thumbnail
前幾天參加了一個影展,覺得很不錯,可惜太晚知道,展期從3/21-3/30, 已經快結束了。 此影展是因應 "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公約(ICERD)" 的理念而舉辦,今年是第二屆,幾乎都是台灣的作品,映後有專家或導演的座談。免費入場,但需先線上報名索票或現場排隊。 現在3/29和3/30還有兩場。
Thumbnail
最近川普的關稅和經濟政策引發關注,想起去年讀的一本書。當中國和其他民主陣營在WTO發生衝突時,更多衝突必然接踵而來。 這本書基本上是站在民主制度國家的立場,認為專制國家鑽WTO法規的漏洞而獲益。而基調是這些經貿問題不只是表面的交鋒,而是因為專制和民主兩大制度,在原則和理念上截然不同的巨大差異。
Thumbnail
蹲式馬桶真的該撤了, 甚至就像家庭一樣,每一間都該是坐式馬桶,有門有鎖,不需要一邊拉衣服拿衛生紙、一邊蹲得很辛苦還踩兩腳尿,也不需要小便斗的尷尬,男生女生任何性別,都可以自在地在廁所小間裡,使用坐式馬桶安頓自己。
Thumbnail
突然聽到這首歌。照顧著爸媽的人才會懂。 Monsters. By James Blunt 2019 So, daddy, won't you just close your eyes? Don't be afraid, it's my turn To chase the monsters a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