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朝野惡鬥如何癱瘓政府運作,並影響文化政策與社會發展。作者以道德經為引,批判執政黨與在野黨的政治利益優先於人民福祉,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擴大、文化創作走向商業化、歷史文化遺產遭受破壞等問題。作者呼籲社會改革,重視文化保存與社會公平正義。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歷史可能重演的議題,並以老子道德經的哲學觀點,反思臺灣政治現況及兩岸關係。作者認為,臺灣歷代政權更迭,以及目前的朝野惡鬥,都如同道德經中所述,未能體現「玄德」,導致社會動盪不安。作者並以宇宙黑洞的意象,比喻歷史的循環與個人生命的有限,提醒讀者應珍惜當下,和諧共處。
Thumbnail
  首先先提一下,我在道德經第二十三章裡的一段話:「我一開始寫作是寫詩,寫散文,寫勵志文,然後寫小說,寫了幾本讓出版社說沒有市場的台灣上古歷史文學小說,但是我堅信,我一直堅信,我的小說有市場。之後我又改寫教育文,菩提道次第廣論等佛經文,現在寫道德經,順著道法走,我想上天要我寫道德經文一定有它的
Thumbnail
  這個題目很響亮,到底要怎麼寫呢?   根據南懷瑾老師說現在全世界商業競爭市場變成商業戰爭,千方百計要大家消費,因為消費所以大家活得很累。這件事同感致深。近30年的台灣都一直處在消費經濟的時段,比如:購買保險,購買旅遊,購買土地,到現在的購買房子,我在道德經第37章的道常無為有提到貸款買
Thumbnail
這兩句話:「莫為直中直,需防仁不仁」是教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同時也是教我們如何結交朋友,看待朋友的真實性,有些朋友表面上跟你很要好,背地裡卻對你說三道四的,還假裝不知道這些討論你的事情從哪裡來,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想破頭的那些流言蜚語原來出自於自己身邊的一些朋友的交談,而且這些流言蜚語都還是
Thumbnail
有很趣的兩段話:「正人用邪法,邪法即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成邪」仔細推敲,個中道理還真是不一樣,也許我們無法從字面上去推測,但是認真思惟起來,頗有個中含意。佛法的用意是什麼?學佛就是要將佛法用在生活上,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不然真的入佛不成反變魔,走入魔道了。當今社會很多人已經漸漸成魔了,雖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唸完八大人覺經,現代人面對痴迷。無常國土危脆國土之爭,受害的是國土內的蒼生,臺灣人民正在受執政者的執著之害。痴迷現在的幸福而不思未來,進步的機器人世界,可能將人類回到過去的奴隸世界。關於科技進步、機器人發達,我們貪求享受越來越多,這就是痴迷。
Thumbnail
  最近看到大愛電視台高僧傳,剛好看到從諗禪師這一段,從諗禪師拜於百丈懷海禪師,寧中禪師等法脈之下,有這麼一段就是當時唐武宗滅佛,將出家僧還俗,拆寺廟,看起來好像是在滅佛,這是政治歷史的闡述,在佛教史上,根據從諗禪師說,他的師父早已預料之事,這一段朝廷滅佛是因果關係,為什麼從諗禪師會這麼說?因為他
Thumbnail
本文討論臺灣國家考試制度不合理的錄取和分發任用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朝野惡鬥如何癱瘓政府運作,並影響文化政策與社會發展。作者以道德經為引,批判執政黨與在野黨的政治利益優先於人民福祉,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擴大、文化創作走向商業化、歷史文化遺產遭受破壞等問題。作者呼籲社會改革,重視文化保存與社會公平正義。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歷史可能重演的議題,並以老子道德經的哲學觀點,反思臺灣政治現況及兩岸關係。作者認為,臺灣歷代政權更迭,以及目前的朝野惡鬥,都如同道德經中所述,未能體現「玄德」,導致社會動盪不安。作者並以宇宙黑洞的意象,比喻歷史的循環與個人生命的有限,提醒讀者應珍惜當下,和諧共處。
Thumbnail
  首先先提一下,我在道德經第二十三章裡的一段話:「我一開始寫作是寫詩,寫散文,寫勵志文,然後寫小說,寫了幾本讓出版社說沒有市場的台灣上古歷史文學小說,但是我堅信,我一直堅信,我的小說有市場。之後我又改寫教育文,菩提道次第廣論等佛經文,現在寫道德經,順著道法走,我想上天要我寫道德經文一定有它的
Thumbnail
  這個題目很響亮,到底要怎麼寫呢?   根據南懷瑾老師說現在全世界商業競爭市場變成商業戰爭,千方百計要大家消費,因為消費所以大家活得很累。這件事同感致深。近30年的台灣都一直處在消費經濟的時段,比如:購買保險,購買旅遊,購買土地,到現在的購買房子,我在道德經第37章的道常無為有提到貸款買
Thumbnail
這兩句話:「莫為直中直,需防仁不仁」是教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同時也是教我們如何結交朋友,看待朋友的真實性,有些朋友表面上跟你很要好,背地裡卻對你說三道四的,還假裝不知道這些討論你的事情從哪裡來,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想破頭的那些流言蜚語原來出自於自己身邊的一些朋友的交談,而且這些流言蜚語都還是
Thumbnail
有很趣的兩段話:「正人用邪法,邪法即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成邪」仔細推敲,個中道理還真是不一樣,也許我們無法從字面上去推測,但是認真思惟起來,頗有個中含意。佛法的用意是什麼?學佛就是要將佛法用在生活上,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不然真的入佛不成反變魔,走入魔道了。當今社會很多人已經漸漸成魔了,雖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唸完八大人覺經,現代人面對痴迷。無常國土危脆國土之爭,受害的是國土內的蒼生,臺灣人民正在受執政者的執著之害。痴迷現在的幸福而不思未來,進步的機器人世界,可能將人類回到過去的奴隸世界。關於科技進步、機器人發達,我們貪求享受越來越多,這就是痴迷。
Thumbnail
  最近看到大愛電視台高僧傳,剛好看到從諗禪師這一段,從諗禪師拜於百丈懷海禪師,寧中禪師等法脈之下,有這麼一段就是當時唐武宗滅佛,將出家僧還俗,拆寺廟,看起來好像是在滅佛,這是政治歷史的闡述,在佛教史上,根據從諗禪師說,他的師父早已預料之事,這一段朝廷滅佛是因果關係,為什麼從諗禪師會這麼說?因為他
Thumbnail
本文討論臺灣國家考試制度不合理的錄取和分發任用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乾為馬,坤為牛。 震為龍,巽為雞。 坎為豕,離為雉。 艮為狗,兌為羊。   本章配合楚辭下傳所說的「遠取諸物
Thumbnail
本文探討易經八卦與個人性格的關係,並強調家庭教育在塑造孩子性格中的重要性。文中以八卦的特性闡述個人先天性格,說明後天行為修正的重要性,並以負面案例說明教養失當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Thumbnail
本文探討易經中關於萬物生成的神妙作用,並以生活中的矛盾現象為例,說明天地運行與人類行為的關聯。文章指出,許多看似矛盾的現象,實則反映了天地定位、八卦成列的自然法則。作者呼籲讀者反思自身行為對環境的影響,並停止抱怨,積極貢獻社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易經中的卦象方位及其所代表的意義,並闡述聖人南面而治的典故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與影響。文章指出坐北朝南的風水並非人人適用,並以四季變換、工作與休閒的例子說明易經卦象與人們日常生活之間的關聯。
Thumbnail
大家有看過農民曆嗎?農民曆的第一頁翻開就可以看到一的大羅盤,上面記載著天干地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圖像,這裡的春夏秋冬八卦圖外圍有易經六十四卦卦名,這個大概就是富貴人家請易經算命師最常用的圖像。每個方位的寫得清清楚楚。
Thumbnail
本文探討易經八卦與AI科技發展的關係,並反思科技便利性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人類過度依賴AI而導致思考能力退化、生活體驗下降等問題。文章以AI自動駕駛和外送服務為例,說明科技只是工具,能否善用科技提升生活品質取決於個人,而非科技本身。
Thumbnail
本文探討易經中的天地定位與八卦相錯,並以夜市興衰為例,說明順逆境並重的重要性,以及個人努力與天命之間的關係。文章強調,在追求成功時,需考慮個人能力、努力與時機,切勿盲目跟風或迷信命理。
Thumbnail
易經的核心思想在於順應天命與人性,建立天道(陰陽)與人道(仁義)的法則。本文從易經「兼三才而兩之」的觀點出發,探討聖人治國理念,並以當今國際局勢(俄烏戰爭、以黎衝突等)和宗教領袖的作為(例如教宗方濟各)為例,闡述如何達到世界和平與人類福祉。
Thumbnail
人類生活的發展,開始漸濟淡忘了卜筮傳說的事了,也沒有人會卜筮這件事,認為那是很落後的,很低俗的,不文明的,真的是這樣嗎?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卜筮傳說社會的各種事物與文明社會的各種事物,差異性在哪裡?
Thumbnail
我們往往過於主觀誤判事物的變化常常造成事物的損失,有時候也會由這些損失得到我們一些收穫,這就是天道地道的互補互損,道德經裡所說的:「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乾坤二卦天地互補互損不失其變化反而讓天地之間更和諧,更變化的生動。
Thumbnail
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乾為馬,坤為牛。 震為龍,巽為雞。 坎為豕,離為雉。 艮為狗,兌為羊。   本章配合楚辭下傳所說的「遠取諸物
Thumbnail
本文探討易經八卦與個人性格的關係,並強調家庭教育在塑造孩子性格中的重要性。文中以八卦的特性闡述個人先天性格,說明後天行為修正的重要性,並以負面案例說明教養失當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Thumbnail
本文探討易經中關於萬物生成的神妙作用,並以生活中的矛盾現象為例,說明天地運行與人類行為的關聯。文章指出,許多看似矛盾的現象,實則反映了天地定位、八卦成列的自然法則。作者呼籲讀者反思自身行為對環境的影響,並停止抱怨,積極貢獻社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易經中的卦象方位及其所代表的意義,並闡述聖人南面而治的典故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與影響。文章指出坐北朝南的風水並非人人適用,並以四季變換、工作與休閒的例子說明易經卦象與人們日常生活之間的關聯。
Thumbnail
大家有看過農民曆嗎?農民曆的第一頁翻開就可以看到一的大羅盤,上面記載著天干地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圖像,這裡的春夏秋冬八卦圖外圍有易經六十四卦卦名,這個大概就是富貴人家請易經算命師最常用的圖像。每個方位的寫得清清楚楚。
Thumbnail
本文探討易經八卦與AI科技發展的關係,並反思科技便利性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人類過度依賴AI而導致思考能力退化、生活體驗下降等問題。文章以AI自動駕駛和外送服務為例,說明科技只是工具,能否善用科技提升生活品質取決於個人,而非科技本身。
Thumbnail
本文探討易經中的天地定位與八卦相錯,並以夜市興衰為例,說明順逆境並重的重要性,以及個人努力與天命之間的關係。文章強調,在追求成功時,需考慮個人能力、努力與時機,切勿盲目跟風或迷信命理。
Thumbnail
易經的核心思想在於順應天命與人性,建立天道(陰陽)與人道(仁義)的法則。本文從易經「兼三才而兩之」的觀點出發,探討聖人治國理念,並以當今國際局勢(俄烏戰爭、以黎衝突等)和宗教領袖的作為(例如教宗方濟各)為例,闡述如何達到世界和平與人類福祉。
Thumbnail
人類生活的發展,開始漸濟淡忘了卜筮傳說的事了,也沒有人會卜筮這件事,認為那是很落後的,很低俗的,不文明的,真的是這樣嗎?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卜筮傳說社會的各種事物與文明社會的各種事物,差異性在哪裡?
Thumbnail
我們往往過於主觀誤判事物的變化常常造成事物的損失,有時候也會由這些損失得到我們一些收穫,這就是天道地道的互補互損,道德經裡所說的:「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乾坤二卦天地互補互損不失其變化反而讓天地之間更和諧,更變化的生動。